蘇格拉底為何被民眾處死?

2021-01-14 騰訊網

[摘要]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不僅經過了合法程序,而且經過的是民主的合法程序——指控蘇格拉底的那些人「說服了雅典人」。畢竟,蘇格拉底雖然智性極高,卻絕非與民隔絕。

本文摘自《王有所成:習讀柏拉圖札記》,劉小楓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蘇格拉底(圖源網絡)

蘇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制的公審法庭判處有罪,依據的是有人對他提出的兩項指控:「不敬城邦神和敗壞青年」。在《回憶蘇格拉底》第一捲起頭,色諾芬用兩章篇幅分別駁斥這兩項指控;駁斥「不敬城邦神」指控的第一章很短,駁斥「敗壞青年」指控的第二章篇幅多兩倍。色諾芬是這樣結尾的:

與那人控告他[蘇格拉底]敗壞青年相反,他明明是在引導同伴們離棄低劣的欲望,勸勉他們欲求最美好、最偉大的德性,憑靠這種德性才能治國和齊家。(卷一,2.64)

色諾芬反駁了對蘇格拉底敗壞青年的指控,但沒有否認蘇格拉底勸勉青年追求治國齊家的德性——換言之,色諾芬沒有否認蘇格拉底搞政治。色諾芬承認,蘇格拉底從事的教育是政治教育。蘇格拉底並非要教育人民大眾,而是僅僅教育少數人——教育他們懂得何謂「王者」的德性。用現在的話說,蘇格拉底顯得是要做「帝王師」。在法庭上為自己申辯時,蘇格拉底承認自己的確在搞政治。他說,他覺得自己身屬的城邦有如一匹高頭大馬,由於太大難免慵懶,需要一隻牛虻來驚醒,於是忙碌奔波。但是,他始終只願做一隻私下的牛虻,從不肯置身公眾之中,他知道民主的公眾意味著什麼(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30e1—31d1)。民主政制的法庭接受了有人對蘇格拉底「敗壞青年」的控罪,表明蘇格拉底「私下」教育青年犯下的是政治罪。如今的我們以為,在有自由民主的地方不會有政治罪。柏拉圖和色諾芬讓我們看到,在民主的雅典仍然有政治罪,表明自由民主政制仍然有自己的政治敵人。在一個國家中,誰在教育青年始終是個政治問題。控告蘇格拉底「敗壞青年」的那些人,自己同樣在通過教育搞政治。民主政治家一旦看到城邦的優秀青年被蘇格拉底吸引,甚至自己的學生也被蘇格拉底吸引過去,他們除了指控蘇格拉底「敗壞青年」別無他法。

任何指控都有可能是誣告,控告變為定罪還需要法庭的裁定。蘇格拉底被判刑,關鍵在於民主的法庭裁定對他的控罪成立,這等於裁定蘇格拉底是民主政制的敵人。這個裁定顯然會讓後世所有把蘇格拉底視為精神楷模的人坐臥不安——尤其讓如今的我們寢食難安,因為,如果我們以一個公然有違如今的普世價值的人為精神楷模,此人同樣可能被判政治罪。事實上,蘇格拉底的學生色諾芬已經遭遇這樣的不安。《回憶蘇格拉底》開篇第一句是:

我常常感到驚訝,那些指控蘇格拉底的人們究竟用了一些什麼理由說服了雅典人,以至於據說他該當被城邦判處死刑。

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不僅經過了合法程序,而且經過的是民主的合法程序——指控蘇格拉底的那些人「說服了雅典人」。畢竟,蘇格拉底雖然智性極高,卻絕非與民隔絕,「相反,蘇格拉底既十分貼近民人百姓,又熱愛常人」(《回憶蘇格拉底》,卷一,2.60)。換言之,雅典百姓對蘇格拉底絕無成見。然而,人民「被說服」也有可能是「被蒙蔽」(比較《普羅塔戈拉》328e—329b)。因為,有民主政治就會有「公知」(demegorikoi),他們往往會影響「法官」的判決(《回憶蘇格拉底》,卷一,2.48)。無論在民主的雅典還是如今,這樣的情形絕不少見。經過民主的合法程序作出的判決,未必就是正義的判決。至少,蘇格拉底並不認為民主法庭對他的判決是正義的。據色諾芬記敘,蘇格拉底接到死刑判決時,他對弟子阿波羅多洛斯表明了自己對判決的態度。

一個名叫阿波羅多洛斯的當時在場,他熱切地追隨蘇格拉底,不過此人心地單純。他說:可是,蘇格拉底,我覺得最難承受(或譯:最讓人生氣)的是,我看到你將被不義地處死!據說,蘇格拉底撫摸了一下他的頭,然後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最親愛的阿波羅多洛斯哦,你寧願看到我被正義地處死,抑或被不義地處死?這時,蘇格拉底笑了。(色諾芬:《蘇格拉底針對陪審團的申辯》,28)

蘇格拉底以超級幽默的言辭表明,這個民主的判決是不義的判決。然而,蘇格拉底對這一判決一笑付之,坦然接受。為何蘇格拉底坦然接受這一不義的判決,成了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個問題。問題並非在於,自由民主的雅典對政治犯也判處死刑,而如今的好些法學教科書都主張「廢除死刑」。蘇格拉底當然懂得,死刑不僅是城邦權力的體現,更是城邦正義的體現,城邦需要通過對危害共同體生活秩序的人判處死刑來實現城邦正義。廢除死刑無異於廢除了城邦正義的實施,因此,蘇格拉底不會像如今的法學人士那樣主張「廢除死刑」,即便錯判的死刑落到了自己頭上。蘇格拉底區分了「正義地處死抑或不義地處死」,並沒有由於有「不義的」死刑判決而推論出所有死刑判決都不義。

蘇格拉底為何坦然接受不義的判決之所以是個政治思想史上的問題,關鍵在於他為何如此面對民主的「不義」。蘇格拉底心裡清楚,指控他的不是雅典人民,而是少數民主派知識人,雅典的民主法庭不過對少數人提出的政治指控作出了裁決——而且是在聽取了蘇格拉底的申辯之後作出的裁決。從而,蘇格拉底面對的問題是,雅典人民是否有能力分辨少數民主派知識人提出的政治指控與蘇格拉底的申辯誰對誰錯。蘇格拉底在法庭申辯中說,自己始終不願意面對人民。可是,民主派知識人的政治指控使得蘇格拉底不得不面對「人民」。在柏拉圖的蘇格拉底紀事作品中,有四篇直接涉及蘇格拉底如何面對雅典人民。首先是著名的《高爾吉亞》,這篇作品記敘了蘇格拉底上民主法庭之前與幾位哲人私下討論應該如何面對民主的審判。更為著名的是《蘇格拉底的申辯》,我們在這篇作品中看到,蘇格拉底如何面對代表全體雅典人民的陪審團。篇幅不大的《克力同》和《歐蒂德謨》記敘的是蘇格拉底與作為個體的雅典人民的關係。由於其中沒有談「相論」之類的哲學問題,這兩篇作品在柏拉圖研究中一向受到冷落,尤其是《歐蒂德謨》。然而,如果柏拉圖作品的總體性質具有政治哲學的品質,那麼,這四篇作品及其相互之間的內在關聯就是理解柏拉圖所有作品的基礎之一。在題為《柏拉圖式政治哲學研究》的自編文集中,施特勞斯從自己的大量柏拉圖研究中僅僅選取了這四篇柏拉圖作品,絕非偶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施特勞斯把《蘇格拉底的申辯》和《克力同》放在一起來識讀。要搞清蘇格拉底如何面對雅典人民,就得把這四篇作品連貫起來看,這需要一部專著的篇幅。不過,我們可以通過關注《克力同》中蘇格拉底與克力同的一段談話來接近這樣一個問題:為何他認為對自己的民主判決是不義的?

《王有所成:習讀柏拉圖札記》,劉小楓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

《王有所成:習讀柏拉圖札記》圖書簡介

《王有所成》收入劉小楓教授晚近幾年所作數篇習讀柏拉圖的札記,是在施特勞斯講課稿的指引下閱讀柏拉圖的一點心得。劉小楓教授重新識讀了柏拉圖的數篇希臘文原典,在親自重譯的基礎上,對思想史上的一些經典議題提出了自己的獨到理解。重點涉及的篇章包括《克力同》《理想國》《會飲》《普羅塔戈拉》等。

(本文為騰訊文化籤約的合作方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蘇格拉底則更看重精神文化成就,像法律、道德、正義、真理等。蘇格拉底性格溫和,但蘇格拉底之妻卻脾氣火爆,她經常對蘇格拉底大喊大叫。每當妻子發火時,蘇格拉底總是淡然處之,絲毫不放在心上。雖然蘇格拉底的妻子脾氣不好,但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賢內助。蘇格拉底喜歡四處奔走,他的妻子獨自打理家庭生活,辛苦撫育三個孩子。
  • 從老子和蘇格拉底相比,看中國文化相比西方的優勢
    #傳承國學#老子和蘇格拉底是中國和西方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老子被稱為中國哲學之父,他的《道德經》同《易經》一起被稱為中國文化的源頭。孔子50歲左右時向老子問道後對弟子說:老子是他真正的老師,他和老子比相差很遠。所以,今天我們用老子與蘇格拉底進行比較。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蘇格拉底的智慧
    這個人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的,正是這個人,以其學說影響世界,以其智慧,啟示後人。  蘇格拉底不像那時詭辯派人士到處在希臘諸邦週遊演說,而只是在雅典,或在集市中,或在體育館裡,人們都可以聽到他的聲音。某日,有人對他說:「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到德爾斐神廟去問過神了,神這樣說。」蘇格拉底聽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覺得自己並不聰明,但神怎麼會亂說呀!
  • 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
    希臘三聖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依次是師生關係。柏拉圖曾師從蘇格拉底8年時間,直到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處死。柏拉圖有一次,柏拉圖問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自稱思想「助產婆」的蘇格拉底怎麼會直接告訴柏拉圖答案呢?
  • 他守釣魚城36年,最終投降元朝,20年後為何被元成宗處死!
    在古代,忠君報國,殺身成仁的觀點流行,投降是只有懦夫才會做的事兒,但為何王立投降後卻受到百姓的愛戴,並被後世稱為「英雄」,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曲折的事兒呢?(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根據歷史記載我們得知,釣魚城是唯一一個沒有被蒙古攻克的城市,既然沒有被攻破,為何王立要投降呢?
  • 蘇格拉底:哲學的任務在於啟蒙民智、喚醒良知
    在哲學史上,蘇格拉底是一個重要的改革者,西塞羅就曾說:「蘇格拉底把哲學從天上帶到了地上,帶到了家庭和市場上,帶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蘇格拉底之前,哲學家們都有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清高特徵,他們四處遊走、聚眾講學,向弟子們高談宇宙的起源及萬物的本性,積極追究物因、式因、動因和極因,把哲學當成了一門研究初始原因的學問。
  • 蘇格拉底的名言,你知道嗎?
    蘇格拉底說:無知的人是沒有資格行善的。因為行善沒有加上智慧,往往只是以善良之名行罪惡之事。善良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奸詐狡猾的壞人。而是那些數量龐大、缺乏常識、缺乏智慧的好人。 蘇格拉底說「我們需要的越少,我們越近似神。」每個人都知道生活只要一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總是寥寥無幾。
  • 柏拉圖系列->《克裡同篇》蘇格拉底在監獄拒絕好友幫其越獄對話
    S:那你為何不馬上叫醒我,而是安靜地坐在床邊?C:我做夢也不會這樣想,蘇格拉底。我只希望自己不會那麼失眠和沮喪。我對你感到驚訝,因為我看你睡得這樣香甜;我故意不叫醒你,因為我希望你儘可能過得舒服一些。我以前一直感到你非常幸運,竟然有如此開朗的性情,而現在你大禍臨頭,卻仍然鎮定自若,泰然處之,對此我的感觸更深了。
  • 蘇格拉底為什麼去死?很多人都誤解了他
    所以,後世對這件事情有兩個結論:一、蘇格拉底死於雅典民主制度,更準確地說,是死於陪審制。二、蘇格拉底寧願死亡也要維護雅典法制的尊嚴。這一結論被後世實證主義法學用來論證「惡法亦法」的觀點——即便是惡法也應該受到民眾的尊重和自覺的維護。
  • 柏拉圖為何寫作對話錄?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即探究柏拉圖為何寫作對話錄的原因不是最終的目的。我講演的目的在於我們如何更進一步、更深入地理解柏拉圖的著作及其思想。  張巍1971年生,上海人。199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古典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古典學博士學位,2006年9月起執教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要從事古希臘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目前致力於早期希臘詩歌、古希臘神話以及柏拉圖哲學研究。
  • 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在蘇格拉底在世時他對老師愛慕又虔誠,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曾又蘇格拉底積極伸冤平反,在《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色諾芬以樸實精煉的筆墨著重刻畫了這位古代西方聖人的言行舉止,又體現出了當時的希臘的歷史和人文情況,並與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列「古希臘三大史學家」。
  • 毒死蘇格拉底的到底是什麼?毒芹泡製的毒藥
    蘇格拉底之死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約公元前469~前399)被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人,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儘管按當時的習俗,蘇格拉底對判決可以不予服從,且朋友們也已設法讓他逃往國外。但在蘇格拉底看來,信念重於生命,為了這信念,即使是死,也要勇往直前。
  • 原來蘇格拉底是這樣教學生的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他的事跡至今仍然衝擊著世界無數人的思想。因為它突破那種教條式理論,採取了有趣而且啟發性很強的手法讓學生感悟人生真諦,所以他手下也有很多學生。那麼他究竟是如何教導學生的呢?下面通過他的兩個小故事來感受一下。
  • 假設蘇格拉底做出妥協逃到國外,對後代文化有什麼影響?
    假設蘇格拉底做出妥協逃到國外,對後代文化有什麼影響?生命對一個人的意義不用多說,它是做其他一起事情的基礎。但蘇格拉底的選擇頗有些不同,在十分便利地條件下逃到國外去,保全性命是很多人認為可行的方法,但蘇格拉底認為他的逃跑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那麼假設他沒有堅持,活下去,會對後代文化有什麼特殊的影響嗎?首先蘇格拉底是一個很受重視的人,不論喜歡或者不喜歡他,他在城邦中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是有相當的重量的,他的所作所為和言語都會被人們所關注、所重視。
  • 譚立東:崇高的蘇格拉底其實只是貴族武士們的代言人
    我說蘇格拉底是貴族派的代表人物,大家肯定不相信。因為蘇格拉底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有錢的貴族,但我前面已經說了,貴族只是從事衛生職業的人士的通稱,而蘇格拉底就是一個再傳統不過的雅典武士。蘇格拉底與柏拉圖的區別在於。柏拉圖的祖先因為好運氣是戰爭中的領導者,而蘇格拉底只是一個普通英勇的戰士。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上)
    蘇格拉底PiaPia地走來了!他簡直就是智者的剋星,後者只要碰到他就會遭殃,因為他可以說是發現或重新發現禁錮辯士之鎖的人。當然,對於西方哲學史來說,更重要的是,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把以探究人類知識起源為研究對象的哲學,擴大到了有關知識倫理和人生觀的範疇。二、蘇格拉底背後的女人有人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 歷史名人雕塑藝術品精雕展;簡述蘇格拉底的一生
    蘇格拉底(希臘語:Σωκρτη,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
  • 《蘇格拉底之死》
    另一方面,自千百年來,圍繞蘇格拉底之死進行的類似「雅典民主的缺陷」、「社會精英和普通民眾的張力」等問題的討論從未停止過,但是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他用自己的死成就了雅典法律的活,也給我們生動地詮釋了那句法律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 「逃監是毀壞國家和法律的行為,如果法庭的判決不生效力、被人隨意廢棄,那麼國家還能存在嗎?
  • 西方思想奠基人:蘇格拉底——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我們知道這位哲學家曾經是一名戰士,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行為可能會受到讚揚,我們知道他被認為是醜陋的,我們知道他在年老時被處死。我們還知道,當蘇格拉底到處問一些尷尬的問題時,他身後總是跟著一些富有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給了他精神上的支持。其中一個年輕人就是柏拉圖。我們知道如何對待蘇格拉底,很大程度上要感謝柏拉圖,但也正是因為柏拉圖,我們才會有如此多的疑問。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