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說習慣:腦袋空白,學學蘇格拉底的提問

2020-12-08 青凡說

你是否與我一樣,經常想東西,想半天想不出一個結果?

(圖片來源:pixabay)

今天介紹問的高手「蘇格拉底」。

如果你看過蘇格拉底道德的故事,你會發現蘇格拉底問的方式,正是科學家嚴謹的研究態度,如今推崇的批判性思維。

故事結論:道德是知道道德的人,才能作出道德的事。

怎麼得出?

蘇格拉底問路人,路人回答「道德就是忠誠老實,不騙人」。

他以「騙人」這個點,不斷舉反例。

他先質疑條件,如果是戰爭,騙敵人呢?長官激部下,騙了部下說有支援呢?

路人只好說日常生活。

然後蘇格拉底舉善意的謊言,騙孩子吃藥的例子。

你的道德定義是不是更清楚?

他是不斷問,把你逼進思維的角落,讓你去思考。

(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你問,幹嘛要這麼複雜?

《窮查理寶典》中說查理芒格的成功源於「理性」,而這個理性,他的定義,比一般人理解的更加嚴格。這也是他為什麼比別人更快洞察商業的本質。

然後我們說說,如果不嚴謹的定義會怎樣?

就像裝在破洞袋的錢,你每走一步它會掉一點,而你不斷把錢放進去,它也不斷在掉。你不去看的話,你是不知道一直破。一直走,放進去,掉出去,放進去,掉出去。

(圖片來源:pexels)

我舉對朋友的定義。

我們嘴上說的朋友是在一起久了,有事的時候可以互相幫助。但朋友之間,關係破裂的新聞,聽到看到的不在少數,為什麼?

幾個問題:

如果和你一起都是吃酒完玩樂,這算朋友嗎?

如果老朋友向你借錢,你借了,但他一年兩年,就是沒還,這算朋友嗎?

如果你需要幫助,一個個電話求助朋友,就是沒人幫你,這算朋友嗎?

在我工資少的時候,曾借給朋友渡過難關,但是他一直拖欠。曾經聽過,不是我想改變,而是被逼的。

那段日子我是怎麼過來的,只有借過錢朋友不還的才會懂。天天吃泡麵,晚上睡覺,心裡總是火一般燒,燒不到別人,只有自己。

是我錯了?是我太年輕?是我太老實?

那個時候不想見陽光,至於臉,鏡子都怕我看吧。

(圖片來源:pixabay)

如今我對朋友的定義是三觀相近,在一起舒服,在你困難時,能第1個想起而且絕對會盡力幫的人。

這問的方法,與《天道》第一集,主角丁元英與朋友有什麼是美女,本質一樣。推薦你也看看,它深深改變了包括我在內看過的人。

如果你停下來想想,搞清它的定義,你會發現許多問題,就是你不懂它是什麼。

把問題列出來,不斷問為什麼,你說得最多聽得最多的詞,你看看是「是什麼」,還是「為什麼」?

相關焦點

  • 家長可試試「蘇格拉底式提問」
    小時候,只要你跟孩子說"來,把這個吃了。""幫我把東西拿過來,就放在柜子裡面",孩子都會在第一時間執行著你給出的命令。後來,當你再說"幫我把東西拿過來"的時候,他會跟你說"我現在沒有時間"或者是磨磨蹭蹭、不肯去執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孩子不聽"指令"的原因)為什麼會出現上面的這一系列問題呢?
  • 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訓練批判性思維
    當他們發問時,首先肯定他們「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接著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引導他們遠離那些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訓練他們能夠逐漸問出有質量和深度的問題。一旦養成勤於發問的習慣,孩子的自信就能得到鞏固,在未來的生活中才能問出更多好問題。
  • 試試這4個「蘇格拉底式提問」
    浦熙修沒有說,但她相信,大家會把這兩條信息看成是一條新聞,因為人類離不開因果關係。我們相信「萬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找到原因和結果,領導才能睡得踏實,下屬才能服你管。我們常常說某人的邏輯性強,就是說他建立的這個因果關係,對未來的行為有指導意義,用一塊小的多米諾骨牌,最後推翻了一塊大牌。而邏輯性差則好相反,常常是這三個字:想當然。
  • 4個「蘇格拉底式提問」一定有幫助
    浦熙修沒有說,但她相信,大家會把這兩條信息看成是一條新聞,因為人類離不開因果關係。 我們相信「萬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找到原因和結果,領導才能睡得踏實,下屬才能服你管。 我們常常說某人的邏輯性強,就是說他建立的這個因果關係,對未來的行為有指導意義,用一塊小的多米諾骨牌,最後推翻了一塊大牌。 而邏輯性差則好相反,常常是這三個字:想當然。
  • 四個「蘇格拉底式提問」幫助你 | 獵雲網
    浦熙修沒有說,但她相信,大家會把這兩條信息看成是一條新聞,因為人類離不開因果關係。我們相信「萬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找到原因和結果,領導才能睡得踏實,下屬才能服你管。我們常常說某人的邏輯性強,就是說他建立的這個因果關係,對未來的行為有指導意義,用一塊小的多米諾骨牌,最後推翻了一塊大牌。而邏輯性差則好相反,常常是這三個字:想當然。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他常常愛說「我知道我一無所知」。但是,在肯定理性認識的同時,他卻否定感性認識的作用。蘇格拉底在研究學問上有他自己的新方法,他通過問答的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他產生新思想。他善於從個別的東西中抽象出普遍的東西,他這種應用辯證方法證明真理的方法是具體的,具有一定的相對性,對歐洲的思想史有著極大的影響。由於蘇格拉底的母親是一個接生婆,諳於產婆術。
  • 蘇格拉底的智慧
    這個人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的,正是這個人,以其學說影響世界,以其智慧,啟示後人。  蘇格拉底不像那時詭辯派人士到處在希臘諸邦週遊演說,而只是在雅典,或在集市中,或在體育館裡,人們都可以聽到他的聲音。某日,有人對他說:「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到德爾斐神廟去問過神了,神這樣說。」蘇格拉底聽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覺得自己並不聰明,但神怎麼會亂說呀!
  • 無知是最大的智慧:蘇格拉底提問法
    當你去聽一個老師的課或讀了一本書,比如戰略決定成敗,你覺得說的太好了。當你聽了另外一個老師的課或讀了另一本書,比如細節決定成敗,你又會覺得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你發現這兩個理念卻是完全相反的。此時你就糊塗了,誰才是對的呢?或者誰是不對的呢?亦或是不是他們兩人都是不對的?你被徹底搞暈了。在生活中,每個人的認知都受制於自身的信念的束縛。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
  • 「腦袋一片空白」可不是「My brain is empty」
    my mind goes blank我腦子裡一片空白used to say that you are suddenly unable to remember something at a time when you need it •I was so nervous↘/ that my mind went blank
  • 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家長從此不煩惱
    即蘇格拉底"助產術"精神教育法,這位老師將這種方式引入小學教育,很高效地提高了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一些人聽到這裡可能會有些迷惑,什麼是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蘇格拉底"助產術"教育法是蘇格拉底在教育他學生的時候所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像產婆一樣,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通過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
  • 什麼是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法?如何在課堂中使用它?
    蘇格拉底式的探究顯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蘇格拉底式探究的領導者並不是知識的提供者,而是用多年學習所獲得的事實和真理,來填滿大部分被動學習學生的空虛思想。正如教育學院的人會說,蘇格拉底老師不是「講臺上的聖人」。在蘇格拉底的方法中,沒有講課,也不需要死記硬背。但是,正如你想的那樣,蘇格拉底式的老師也不是「旁門左道」。
  • 從孔子「憤悱啟發」到蘇格拉底「產婆術」給我們啟發式教學的啟示
    蘇格拉底曾與一個青年辯論「什麼是善行」,蘇格拉底問青年「你知道什麼是善行,什麼是惡行嗎」,青年人答道當然知道,接著蘇格拉底問:「虛偽、欺騙、偷盜、奴役他人是善行還是惡行」,青年回答「當然是惡行」,緊接著蘇格拉底說,將軍在作戰時欺騙敵人也是惡行嗎,這時青年人陷入矛盾,最後蘇格拉底通過不斷地追問和引導,找到「善行」的共性,歸納出「善行」的普遍概念。
  • 從蘇格拉底到弗洛伊德:人類尊嚴的問詰
    這是蘇格拉底的名言,當年蘇格拉底為它付出了鮮血。在蘇格拉底所處的古希臘,「自尊」還不是一個可以用現代英語的「Self-esteem」(自我評價)來定義的時候。美國比較神話學家坎貝爾(JosephCampbell)說,甚至在荷馬時期,古希臘人的神話感覺力就已經發生非常重要的變化:「更為泛靈論的、神秘主義的、重視大自然的母權神話已經服從於奧林匹亞的父權神話,而這種父權神話的特徵則是:更為客體化的、超驗的、相互連貫的、英雄的、支持自治的。」「父權」的確是適合形容蘇格拉底所處時代的詞。
  • 聽六年級的孩子與蘇格拉底對話
    文中說到:「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裡摘一束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再解決「怎麼找」,這也不難——「弟子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他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株還在前面呢。雖然,弟子們也試著摘了幾穗,但並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  「他們看了又看,等了又等,選了又選,究竟為了什麼?」
  • 蘇格拉底「產婆術」考點整理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的著名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他的「產婆術」在教育學裡面也有很重要的地位,接下來就帶著大家一起整理一下蘇格拉底「產婆術」的相關考點。1.「產婆術」是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也是他探討倫理哲學的研究方法,又叫「問答法」。2.產婆術主要由譏諷、助產術、歸納和定義四個步驟組成。
  • 從質疑問題開始,成為蘇格拉底式提問者
    最好的老師通常是那些深刻理解學習和提問關係的人,正如Jevons(1964)在談到他的學生時說:「那些提問的學生給我帶來的幫助最多,他們通常激發我去尋找加深自己理解的更多有效途徑,而那些僅僅看上去有困惑的學生給我的幫助很少。」質疑你的問題當你與某人第一次見面時,關於他/她,你最願意了解的問題是什麼?
  • 讀蘇菲:蘇格拉底,成天在街上晃悠聊天的哲學家
    繼續讀《蘇菲的世界》,第十二封信主要談的是蘇格拉底。蘇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生於雅典,他說「鄉野的樹木不能教我任何東西」,有生之年的大半時間是在市中心廣場與市場等地度過的。有時候他與人閒談,有時候他會連續好幾小時站著思想、發呆。
  • 被蘇格拉底的答案戳到痛處
    關於愛情,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理解,但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對於愛情的解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適用。這來自於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老師蘇格拉底的一個提問:「到底什麼是愛情」?知道「蘇格拉底麥穗」故事的人,應該都知道蘇格拉底給出的答案,蘇格拉底只是讓柏拉圖不能掉頭地去麥地裡找最大最金黃的一個麥穗。結果柏拉圖空手而歸,因為他一直無法確定哪個猜是最大最金黃的,所以只能一直往前走直到盡頭。這就是蘇格拉底的答案。愛情是很容易錯過的,柏拉圖尋找麥穗的過程就是不可逆轉的人生,這一個個麥穗都可能是人生中的一段愛情。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5.公元前399年,被雅典當時政府控以藐視傳統宗教、引進新神、腐化青年和反對民主等罪名並被判處死刑的蘇格拉底拒絕了朋友和學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議,從維護法律的角度飲下毒酒而死,終年70歲。6.他的學生們對他的生平和思想回憶有矛盾,因為作者總愛借他的口說自己想說的話。故而,蘇格拉底很多時候還是神秘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