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節課數字遊戲的答案,相信很多同學都算出來了,是18。
得出正確答案的關鍵,是想明白出題人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正確的問題生成之前,答案是不存在的。
回顧一下我們這些天講的內容,就會對0認知狀態的母體、子宮等等的特性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所謂子宮、母體,就是沒有問題、不成為問題的地方,你沒有任何要解決的問題,你的認知就是0。
什麼是母體
在《黑客帝國》這部電影裡有一個細節,崔尼蒂,也就是那個叫「三位一體」的女孩,把尼奧帶到了一個類似於夜總會的地方,在他耳邊說:
「什麼是母體?正是這個問題驅使著我們。我們之所以會認識,是因為你隱隱約約看到了不對勁,這個不對勁就集中在母體上。」
這就回到了我們早該跟大家交代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母體?
母體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母體、子宮,或者說是一個讓所有問題都不成為問題的地方;
另一個是「矩陣」,也是數學上的概念。
所謂「矩陣」,是由兩個緯度構成的一個格局。有一種管理方式叫「矩陣式管理」,意味著用兩條線來管理。
「矩陣」是線性方式的反面,或者說,是你在現有這個緯度之外又有了一個新的緯度,而不是跟已有緯度平行或者重合。
母體指子宮,「不成為問題的問題」的時候,就是一個平行的、單維的世界。與此同時,母體也是一個矩陣。
我們會注意到一個事實,《黑客帝國》裡的尼奧本來也不叫尼奧,他在母體世界裡的名字叫安德森先生。當他是安德森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正常上班工作的人,就是普通人看到的有志青年的安德森先生。
但是,母體的管理者、機器人特工史密斯發現,安德森先生還有一個身份:所有涉及到計算機犯罪的問題,安德森先生全都參與了——他一直在追蹤一個問題:他生活的這個世界背後是什麼東西在掌管?
在母體的世界裡,安德森先生是極少數意識到這是一個程序化世界的人,普通人因為不知道,而幸福、快樂、單向度地生活著。但尼奧達到了這個認知,所以他既是安德森,也是尼奧,他是一個矩陣——只有達到了這樣一種狀態,他才可能從這個舒服、平和、非常正常的世界裡逃離出去。
莊家和散戶
我們用一些簡單的概念來讓大家更清楚地認識這種狀況。
如果你炒過股,你就了解。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散戶和莊家。
散戶:在母體裡不自知的人,他時時刻刻在被操縱,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
莊家:一方面,他是玩家,是跟廣大散戶打成一片的人;另一方面,他是一個母體,是一個矩陣,跟散戶們完全不一樣——他是制定規則的人,讓散戶舒舒服服、安安逸逸、心甘情願地被套牢,被賣了還要幫他數錢。
莊家就是「非常得意地看著這群不知道悲哀的人們(散戶)」的那種玩家。散戶和莊家的最根本的差別就是認知上的差別,他們一個是線性的,一個是矩陣的。
蘇格拉底的故事
賈伯斯曾經說過「我願意用我所有的財富獲得一個機會——與蘇格拉底交談一個下午。」
當代哲學家認為《黑客帝國》這個電影講的其實是一個關於蘇格拉底的故事。
蘇格拉底從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個平常人,他在雅典既不是大官,也不是貴族。據說他整天在大街上向大家問一些問題,永遠在提問題,然後通過提問題,讓你把渙散的思維聚焦在一些你必須要關注的問題上。
蘇格拉底的提問還有一個特點——不給你答案,只是讓你直面一個個問題,然後自己去得出一個你會得出的結論。
蘇格拉底的提問叫「辯證法」——這個詞我們太熟悉了,但往往忘了它本來的含義:通過辯論來證明一個東西。
如果賈伯斯真有機會藉助於時光機器,用他的財富換取見蘇格拉底一面的機會的話,我相信蘇格拉底也不會告訴他什麼結論,而只會向他提一些問題。因為實際上,答案都在你心裡,只不過它藏在一個你不知道的「子宮」裡,他要想辦法讓你自己得出那個答案,否則,你就永遠不知道你還有這個能力。
所謂「認知」,就是提問題;所謂「非認知」,就是不成問題。
所以,蘇格拉底是一個極普通又最不普通的人。
有人去德爾斐神廟問先知,「誰是雅典最聰明的人」,先知回答:「蘇格拉底是雅典最聰明的人。」但是,蘇格拉底說:「我一點都不比別人聰明,我其實什麼都不知道,但有一點,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而所有其他的人都認為自己知道。」
不知道,又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是一個矩陣。
蘇格拉底不斷提問,就是不斷給你增加認知的臺階,讓你自己爬上去,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
洞穴比喻
但是,蘇格拉底的命運非常悲慘,他試圖讓雅典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最後被指控為擾亂人心,判了死刑。他的學生柏拉圖後來寫了一個寓言——洞穴比喻,成為了哲學史上的經典:
一群生活在洞穴裡的人,從出生就在這個黑暗的洞穴裡,他們的腿、手,甚至脖子都被鐵鏈綁著,不能朝別的地方看。他們的後面是一堆火,前面有一堵牆,因此他們只能看見牆上有好多影子。洞穴人覺得那就是真實的世界,他們不知道這個真實的世界就是他們的影子——我在前面說過,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好多時候不反映世界,只反映我們自己的狀況。
一天,有一個洞穴人不知道怎麼掙脫了鐵鏈,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通道,我們也可以把它叫「蟲洞」。這個人一下子就意識到,自己生活的那個世界是如此的狹小,他第一次看到了:世界不是火光映照的幻影,而是太陽普照下的萬物——他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
我不知道當這個洞穴人爬出洞穴的時候,有沒有人像《黑客帝國》裡的莫菲斯一樣對他說「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洞穴人看到這個世界之後,就有了一種願望,那就是重新回到洞穴裡,把其他人的鐵鏈砸斷,讓他們也從這個洞穴裡,或者說,從這個「子宮」裡逃離出來,飛躍那個不成問題的世界,來到真實的世界。
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其他人認為這個洞穴人是在擾亂次序,把他打死了。
柏拉圖用這麼一個寓言講述了蘇格拉底一生的悲劇,《黑客帝國》講的也是這麼一個故事。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這節課的認知收穫,讓我們一起認知迭代。我們下節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