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方法論》預備課程7,矩陣式認知與蘇格拉底

2021-01-14 心境之美

上節課數字遊戲的答案,相信很多同學都算出來了,是18。

得出正確答案的關鍵,是想明白出題人要問的問題是什麼。正確的問題生成之前,答案是不存在的。

回顧一下我們這些天講的內容,就會對0認知狀態的母體、子宮等等的特性有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所謂子宮、母體,就是沒有問題、不成為問題的地方,你沒有任何要解決的問題,你的認知就是0。

什麼是母體

在《黑客帝國》這部電影裡有一個細節,崔尼蒂,也就是那個叫「三位一體」的女孩,把尼奧帶到了一個類似於夜總會的地方,在他耳邊說:

「什麼是母體?正是這個問題驅使著我們。我們之所以會認識,是因為你隱隱約約看到了不對勁,這個不對勁就集中在母體上。」

這就回到了我們早該跟大家交代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母體?

母體有兩個意思:

一個是母體、子宮,或者說是一個讓所有問題都不成為問題的地方;

另一個是「矩陣」,也是數學上的概念。

所謂「矩陣」,是由兩個緯度構成的一個格局。有一種管理方式叫「矩陣式管理」,意味著用兩條線來管理。

「矩陣」是線性方式的反面,或者說,是你在現有這個緯度之外又有了一個新的緯度,而不是跟已有緯度平行或者重合。

母體指子宮,「不成為問題的問題」的時候,就是一個平行的、單維的世界。與此同時,母體也是一個矩陣。

我們會注意到一個事實,《黑客帝國》裡的尼奧本來也不叫尼奧,他在母體世界裡的名字叫安德森先生。當他是安德森的時候,他就是一個正常上班工作的人,就是普通人看到的有志青年的安德森先生。

但是,母體的管理者、機器人特工史密斯發現,安德森先生還有一個身份:所有涉及到計算機犯罪的問題,安德森先生全都參與了——他一直在追蹤一個問題:他生活的這個世界背後是什麼東西在掌管?

在母體的世界裡,安德森先生是極少數意識到這是一個程序化世界的人,普通人因為不知道,而幸福、快樂、單向度地生活著。但尼奧達到了這個認知,所以他既是安德森,也是尼奧,他是一個矩陣——只有達到了這樣一種狀態,他才可能從這個舒服、平和、非常正常的世界裡逃離出去。

莊家和散戶

我們用一些簡單的概念來讓大家更清楚地認識這種狀況。

如果你炒過股,你就了解。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散戶和莊家。

散戶:在母體裡不自知的人,他時時刻刻在被操縱,但是自己根本不知道。

莊家:一方面,他是玩家,是跟廣大散戶打成一片的人;另一方面,他是一個母體,是一個矩陣,跟散戶們完全不一樣——他是制定規則的人,讓散戶舒舒服服、安安逸逸、心甘情願地被套牢,被賣了還要幫他數錢。

莊家就是「非常得意地看著這群不知道悲哀的人們(散戶)」的那種玩家。散戶和莊家的最根本的差別就是認知上的差別,他們一個是線性的,一個是矩陣的。

蘇格拉底的故事

賈伯斯曾經說過「我願意用我所有的財富獲得一個機會——與蘇格拉底交談一個下午。」

當代哲學家認為《黑客帝國》這個電影講的其實是一個關於蘇格拉底的故事。

蘇格拉底從一個角度來說,就是個平常人,他在雅典既不是大官,也不是貴族。據說他整天在大街上向大家問一些問題,永遠在提問題,然後通過提問題,讓你把渙散的思維聚焦在一些你必須要關注的問題上。

蘇格拉底的提問還有一個特點——不給你答案,只是讓你直面一個個問題,然後自己去得出一個你會得出的結論。

蘇格拉底的提問叫「辯證法」——這個詞我們太熟悉了,但往往忘了它本來的含義:通過辯論來證明一個東西。

如果賈伯斯真有機會藉助於時光機器,用他的財富換取見蘇格拉底一面的機會的話,我相信蘇格拉底也不會告訴他什麼結論,而只會向他提一些問題。因為實際上,答案都在你心裡,只不過它藏在一個你不知道的「子宮」裡,他要想辦法讓你自己得出那個答案,否則,你就永遠不知道你還有這個能力。

所謂「認知」,就是提問題;所謂「非認知」,就是不成問題。

所以,蘇格拉底是一個極普通又最不普通的人。

有人去德爾斐神廟問先知,「誰是雅典最聰明的人」,先知回答:「蘇格拉底是雅典最聰明的人。」但是,蘇格拉底說:「我一點都不比別人聰明,我其實什麼都不知道,但有一點,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不知道,而所有其他的人都認為自己知道。」

不知道,又知道自己不知道,這就是一個矩陣。

蘇格拉底不斷提問,就是不斷給你增加認知的臺階,讓你自己爬上去,看到一個真實的世界。

洞穴比喻

但是,蘇格拉底的命運非常悲慘,他試圖讓雅典人知道自己不知道,最後被指控為擾亂人心,判了死刑。他的學生柏拉圖後來寫了一個寓言——洞穴比喻,成為了哲學史上的經典:

一群生活在洞穴裡的人,從出生就在這個黑暗的洞穴裡,他們的腿、手,甚至脖子都被鐵鏈綁著,不能朝別的地方看。他們的後面是一堆火,前面有一堵牆,因此他們只能看見牆上有好多影子。洞穴人覺得那就是真實的世界,他們不知道這個真實的世界就是他們的影子——我在前面說過,我們對世界的看法,好多時候不反映世界,只反映我們自己的狀況。

一天,有一個洞穴人不知道怎麼掙脫了鐵鏈,他發現了一個秘密通道,我們也可以把它叫「蟲洞」。這個人一下子就意識到,自己生活的那個世界是如此的狹小,他第一次看到了:世界不是火光映照的幻影,而是太陽普照下的萬物——他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世界。

我不知道當這個洞穴人爬出洞穴的時候,有沒有人像《黑客帝國》裡的莫菲斯一樣對他說「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洞穴人看到這個世界之後,就有了一種願望,那就是重新回到洞穴裡,把其他人的鐵鏈砸斷,讓他們也從這個洞穴裡,或者說,從這個「子宮」裡逃離出來,飛躍那個不成問題的世界,來到真實的世界。

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其他人認為這個洞穴人是在擾亂次序,把他打死了。

柏拉圖用這麼一個寓言講述了蘇格拉底一生的悲劇,《黑客帝國》講的也是這麼一個故事。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這節課的認知收穫,讓我們一起認知迭代。我們下節課,再見!

相關焦點

  • 從認知語義學的視角看數學方法在物理學中的應用
    由此可見,物理的發展離不開數學,許多物理現象的預言與解釋更離不開數學方法與物理思想的巧妙結合。在高等教育中,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是理工類各專業本科生的必修基礎課程[2],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這兩門課程的過程中並不能夠做到知識的相互遷移、思想方法的相互滲透融合,從而使所學到的數學方法有所偏廢,物理思想過於僵化。
  • 坤鵬論:一無所知的無知之知 認知的最高境界
    ——坤鵬論曾經有人採訪賈伯斯,問他喜歡什麼樣的人交往。賈伯斯答: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交往,因為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採訪者問:聰明人沒有尊嚴嗎?賈伯斯答:不,聰明人更關注自己的成長,時刻保持開放的心態,而不是捍衛面子,不是想方設法證明「我沒錯」。由此,驗證自己認知水平的一個標準也就出來了。
  •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
    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布魯納是認知主義學習觀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學習理論。對學習實質的認識認知發現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強調認知活動中的認知結構的作用,布魯納把認知結構定義為反映事物間穩定聯繫的內部認知系統,是用來感知和概括新事物的一般方式,它是在過去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並在學習過程中不斷變動。認知結構形成後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基礎。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3 認知信息處理論 & C4 對認知理論...
    B7人本主義學派C3 認知信息處理論一、理論要點(一)人性觀認知信息處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們如何組織並陳述其經驗。卡弗和斯切瑞指出理解人類行為的三個假設:1.了解人類行為就是要了解人們如何處理周圍環境提供的信息。
  • 文論史編撰的學科認知與方法論省思
    眾所周知,基於因事生言,言不離事的言說習慣,古代「批評家」大多好追求觸處見機、目擊道存的論辯機趣,並藉以張大個人情性,彰顯哲理智慧,故鮮有脫離傳統文化、哲學與美來從事抽象的文學批評,並由此總結出一系列論理性的觀念與方法的。
  •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2021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與結構主義教育 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 如何區分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
    但這一觀點並未受到當時學界的重視,值得肯定的是,該學說已經提出了頭腦中的思維活動帶來的行為的變化,這是相較於行為主義的進步之處,後期的認知主義正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布魯納的認知結構主義和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是該流派的典型代表觀點,也是教師招聘考試中非常喜歡考查的考點。
  • 7個要點,分享產品認知方法論
    因為在做的過程中,靠「抄」和「改裝」了此產品,還是有點創意的;何謂「驚喜」產品:在基本的用戶需求上,給用戶創造了新的需求,顛覆了用戶的認知,比如iPhone4,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從「創新」過渡到了「啊哈」階段,這就是驚喜。所以不是研究用戶,而是靠挖掘。2. 決策的判斷,是底層能力判斷出有價值的東西,很難。
  • 認知神經科學 | TechX 2020
    「我思故我在」,笛卡爾這句話引出的身心二元論曾經一度是人們所堅信的事實。身心二元論認為:與無法確定存在的身體不同,自我思考是在對世界懷疑中唯一能確定存在的東西。因此,思想與物質是獨立的。 然而,現代神經科學的發展似乎越發強調著心靈與身體 —— 或者說大腦這個器官,是不可分離的。
  • 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點擊標題下的藍色"幼教園地"關注我皮亞傑認知學派的學前教育思想          教育學上,受盧梭、裴斯泰洛奇、福祿倍爾、蒙臺梭利、杜威等人及20世紀上半期兒童中心主義教育思潮注重兒童研究、倡導內發論、兒童中心論、崇尚活動教學等思想的影響。
  • 資料| 矩陣論簡明教程
    矩陣論作為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不但具有豐富的內容,而且在信息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等學科中都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因此,學習和掌握矩陣理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目前,高等院校許多專業都把矩陣論設置成研究生的一門必修課,而本書就是針對工科院校非數學專業研究生編寫的。本書是在近十年課堂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參考了國內其他院校的相關課程講義編寫而成的。
  • 認知心理學派
    認知心理學起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60年代後迅速發展。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瑟(U.Neisser)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這一學派理論的成熟。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在心理學研究對象上,認知心理學則把研究重點是內部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走近強迫障礙——強迫症﹝七﹞認知行為療法
    如果病人只具有強迫思維,通常治療的重點在於認知治療;如果病人具有功能獨立﹝非強迫思維推動)的強迫行為,通常治療的重點在於行為治療;如果病人合併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則要聯合認知和行為療法即認知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兩種典型的治療策略是:㈠延長暴露㈡ 反應阻止,前者常應用於可引發痛苦的強迫觀念,後者常用來阻止儀式行為。
  • 認知哲學是什麼
    在認知發展的意義上,這兩種認知能力在熟化過程中表現不同。這是知識表徵意義上的「認知」。在哲學中,「認知」與認識論密切相關。認識論把「認知」當作產生新信息和改進知識的能力來研究,其核心論題是:在環境中信息的發現如何影響知識的發展。
  • 全國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課程與教學論真題
    《教育學講授綱要》6.在赫爾巴特四個教學「形式階段」中,「把業已形成的知識系統通過應用於各種情境而使之進一步充實和完善」屬於( )A.明了階段 B.聯合階段C.系統階段 D.方法階段7.首次明確提出把心理發展的研究作為教學總原則的基礎的是( )A.福祿貝爾 B.奧蘇貝爾C.裴斯泰洛齊 D.拉特克8.提出
  • 家長可試試「蘇格拉底式提問」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髮育特點,父母應該學會用不同的方法應對,而不是一味地指責、抱怨孩子的一系列叛逆行為。第二,家長的教育方法出現問題孩子一旦出現了叛逆行為,家長們勢必會加強對孩子的管教,加強對孩子的監督。這種方法其實不可取,因為進入叛逆期的孩子,雖然心理發展各不相同,但是自尊心、獨立心都會異常地強烈。
  • 什麼是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法?如何在課堂中使用它?
    在演講中,裡奇教授談到了蘇格拉底式的教學方法,儘管這種方法在最近幾十年受到了一些批評,但它仍被認為是西方教學傳統的基礎。裡奇教授鼓勵大家創造性地重新使用蘇格拉底方法,並將其作為一個相關框架,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批判性思維的過程中來。今天,我們就專注於介紹蘇格拉底式的方法,並再現裡奇教授關於這一主題的演講內容。
  • 尼採《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
    請看哲學詩畫為你整理的——尼採的《悲劇的誕生》中的7個哲理認知!超級燒腦!1,以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世界觀為依託,去解釋希臘人的天性和希臘文化的本質。中國的部分學者認為進入和領會叔本華哲學思想的關鍵,是要認識到叔本華是一位先講認識論者,是「認識開啟了進入本體的通道」。
  • 無知是最大的智慧:蘇格拉底提問法
    為了賺更多的錢,去學習「新」的方法,新的理論。當你去聽一個老師的課或讀了一本書,比如戰略決定成敗,你覺得說的太好了。當你聽了另外一個老師的課或讀了另一本書,比如細節決定成敗,你又會覺得說得非常有道理。但是,你發現這兩個理念卻是完全相反的。此時你就糊塗了,誰才是對的呢?或者誰是不對的呢?亦或是不是他們兩人都是不對的?你被徹底搞暈了。在生活中,每個人的認知都受制於自身的信念的束縛。
  • 普通人想要躍遷,你的認知應該升級了!
    #哲學上講世界觀決定方法論,即什麼樣的思維認知,決定了什麼樣的行為選擇。我們想要實現人生的躍遷,就不能不提升自己的認知。認知水平並非是與生俱來的,在《認知升級》這本書中,作者指出智力並非由遺傳決定,一個人所受的文化教育和生活環境,才是決定認知水平高低的關鍵。只要我們努力改變自己的學習環境,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可以提升自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