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廣場
古今中外很多哲學家大都愛著書立說,卻很少有像蘇格拉底一樣沒有自己的著作
對於蘇格拉底來說,要擁有智慧必須通過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質疑,即質疑我們的所學所知;第二個步驟則是通過自己的內心尋求真正的答案。蘇格拉底最廣為人知的一項活動,就是在雅典的集市上和那些自認為有智慧的人討論哲學問題,或者說,用各種問題詰問他們,並且質疑他們的答案。
蘇格拉底通過不停地提問,迫使對方去尋求解答,接著從對方的回答中找出漏洞,讓對方了解到,自己並不像自己所宣稱的這麼有智慧。我們可以說,蘇格拉底本身就是一個很出色的辯士,只是他與智者學派的辯士們不同,差別在於蘇格拉底相信有客觀的知識。
法國著名畫家雅克·達維特在1787年創作的油畫《蘇格拉底之死》
臨終前的經歷讓人們惋惜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控「不信神與腐化學子的心靈」,被判處死刑。當時的法官受到許多反對蘇格拉底的人士慫恿,認為蘇格拉底每天在集市蠱惑青年學子的心靈,要他們質疑現有知識與傳統道德,這些行徑將使青年學子們墮落。儘管這些指控不是事實,蘇格拉底甚至認為自己是神的使者,被派到雅典傳授知識,他仍舊欣然地接受審判,並在不久後遭到處決。處決之前,蘇格拉底其實有機會逃離監獄,不過他拒絕了弟子的安排。對他來說,不管他是否遭到污衊,既然被判了死刑,就應該遵守城邦的法令。法律是不能夠違背的,逃獄不是一項正當的行為。蘇格拉底死前是平靜的,他認為自己已經做了該做的事情,同時他相信靈魂不會毀滅,且對死後的世界充滿了美好的想像。
蘇格拉底本人雖然沒有任何著作傳世,但是,他有個幾乎可以說是最優秀的弟子柏拉圖(Plato,427–347 B.C.),將蘇格拉底的思想及與他人的對話做了許多記錄。有人說柏拉圖是西方哲學最偉大的作家,如果沒有柏拉圖幫他的老師蘇格拉底寫下記錄,西方哲學不會有現今的規模及重要性。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載了許多蘇格拉底的思想,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柏拉圖對於蘇格拉底的尊敬及推崇。儘管到了後來,人們已經漸漸看出《對話錄》中許多蘇格拉底的思想與論述,事實上是柏拉圖自己的想法,柏拉圖依然將這些哲學思想歸屬於他的老師。在蘇格拉底被判處死刑後,柏拉圖對政治感到絕望,於是離開雅典,開始他的尋找知識之旅。蘇格拉底本人雖然沒有任何著作傳世,但他本人的一生何嘗不是一部書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