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地圖與蘇格拉底悖論

2021-02-22 奇點財經HK

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清華大學文學學士、工學學士、管理學碩士

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教授

超量子量化私募基金創始人

金融市場的量化密碼系列文章(2)之:古董地圖與蘇格拉底悖論

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Ipse se nihilscire id unum sciat) 公元1440年,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在萊茵河畔的城市美因茨(Mainz)發明了印刷術。這種印刷術把要印刷的文字和圖像製成印版,然後用油墨把印版上的內容印在紙上。美因茨曾經是神聖羅馬帝國非常關鍵的要塞,因為印刷術的發明,《聖經》得以大量複製而可以做到人手一本,對宗教的傳播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Gutenberg’s first print」當思想傳播的成本被降低的時候,思想的影響力就被釋放了出來。印刷術被認為是西方文明史上對人類追求知識最有革命性的發明之一。有經濟學家估算,印刷術的普及使得歐洲擁有印刷術的城市比其它城市的發展要快接近68% 。從15世紀到18世紀,歐洲各地印製了大量的書和圖紙,很多歐洲城市都因為知識的自由流動而成為了世界上新的思想、文化、科技、藝術和社會形態的中心。「古董地圖 (威尼斯製圖師弗拉·毛羅Fra Mauro在1459年繪製」在現在還保留下來的這些印刷品中,有一類古董是現在的印刷品不可替代的,那就是古董地圖。那個時候印刷術的發展和人們對世界的探險是同時發展的。歐洲歷史上著名的大航海時代(也叫地理大發現 age of discovery)也是從15世紀開始的。人們對探險的熱愛反映在對地圖的製作上:先有非常精美的設計,之後用手工刻制木板,用黑白油墨印刷出來之後再手工添加顏色。所有的地圖都是限量印製的,原始的印版會在印製完成後銷毀。古董地圖上面一般都有精緻的手繪的大陸和海洋,海洋裡經常會畫著一些帆船、美人魚、海怪等東西。這些畫著海怪的部分除了起到裝飾的作用之外,往往是因為人類還沒有去探險,並不知道那裡是不是有陸地或島嶼。隨著探險的進展,這些地方就會被逐步更新。這樣的地圖用非常唯美的手法對歷史上的某一個時刻做了快照,畫出了當時人類探索世界的「已知」(known)和「未知」(unknown)。大航海時代,人類充滿了對未知的嚮往,希望通過航行的探索把越來越多的未知變成已知。關於已知和未知,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在公元前400年說過一句話: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這句話很多人認為是一個悖論,其實是對它的誤讀,我們可以分析一下。蘇格拉底沒有任何著作傳世,關於他的思想,都是由他的學生柏拉圖(Plato)記錄才得以保存下來的。他們聊天時會探討一些直到今天也沒有解決的哲學問題:這段平凡無奇的對話給後人帶來了無窮的夢魘,因為邏輯推理失效了。如果柏拉圖是騙子的話,他說的「老師說的對」就是假話,但是如果老師說的是假話,那麼柏拉圖就不是騙子了。反過來,如果柏拉圖不是騙子,說的是真話,那麼蘇格拉底說的就是真話了,可是蘇格拉底說柏拉圖是騙子。從任何起點出發,你可以假設兩個人都說真話,或者都說假話,或者某一個說真話,另一個說假話,推理一步之後就可以得到相反的結論!回到蘇格拉底說的那句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話,「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它後來被哲學家羅素(Robert Russell)在1901年發展成了理髮師悖論:「一個小城裡的理髮師說他會為城裡所有不為自己理髮的人理髮」。那麼問題是他到底給不給自己理髮呢?同樣是推導一步就會出現矛盾。蘇格拉底悖論和羅素悖論直接帶來了一場數學危機,哥德爾(Gëdel)在1931年發表了數學的兩條不完備定理,幾乎導致了基於公理(需要滿足自洽性和完備性)的數學體系的崩塌。蘇格拉底的「我知道我什麼都不知道」不能用一維的眼光來解讀,就像古董地圖一樣,如果用一維思想去解讀,人對世界的理解只能是「知道」或「不知道」兩種狀態之一。但當我們用兩維的思維去解讀蘇格拉底的時候就知道他在說什麼了。

蘇格拉底的前一半「知道」說的是他對問題的理解(橫軸),就是他非常清楚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而後一半說的「不知道」,則是在說他對這些問題都沒有好的解決方案(縱軸)。換句話說,蘇格拉底在上圖的迷局中,把自己放在了第四象限。他看到的是非常多的「已知的未知」,他「知道」這些問題,但是「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用兩維的思維來解讀,這句「我知道我什麼也不知道」就不是一個悖論了,而是對問題和解決方法的深刻思考。

相關焦點

  • 悖論溯源:蘇格拉底將自以為是者推入兩難困境漩渦
    [摘要]《思維魔方》一書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地介紹悖論問題的著作,作者將從古至今五花八門的悖論分成十二類,詳細介紹每一類悖論的歷史原型、各種變體、邏輯學家的解決方案、與日常生活的關係等。讓哲學家和數學家糾結的悖論》,陳波 著,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5月。
  • 《蘇格拉底之死》
    另一方面,自千百年來,圍繞蘇格拉底之死進行的類似「雅典民主的缺陷」、「社會精英和普通民眾的張力」等問題的討論從未停止過,但是毋庸置疑的一點是,他用自己的死成就了雅典法律的活,也給我們生動地詮釋了那句法律名言——「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 「逃監是毀壞國家和法律的行為,如果法庭的判決不生效力、被人隨意廢棄,那麼國家還能存在嗎?
  • 坤鵬論:讀柏拉圖早期著作 理解蘇格拉底(中)
    就在這近一個月的時間裡,蘇格拉底的朋友、學生,包括柏拉圖在內,積極地準備營救他,錢、逃跑路線、逃亡地等萬事俱備,只要蘇格拉底一點頭,立刻就可以順利潛逃。克裡託是蘇格拉底的一位忠誠的老朋友,也是個有錢人,擁有充足的資金可以賄賂獄卒。
  • 芝諾的悖論
    手指真理與謬誤大門的芝諾芝諾被柏拉圖(Plato)筆下的蘇格拉底(Socrates)揶揄為巴門尼德第二,他最為後世所知的是一系列悖論(也叫做佯謬)。悖論一詞的英文paradox出現於16世紀,源自拉丁文的paradoxum,後者又源自希臘文的παράδοξος,意為有悖於正統、出乎定見之外等。
  • ――談「意外考試」悖論
    1958年,肖(R·Shaw)發表了《意外考試悖論》一文,指出校長的話是自指的。這樣,校長告訴學生的話可表述為:將有一次考試,但你們根據本陳述句不知道它在哪一天舉行。由於校長的話是自指的,它還涉及知道這個概念,因而只要引入自我指涉要素,悖論問題依然存在。
  • 蘇格拉底:人類的知識是一種「回憶」,不存在教與學的關係
    柏拉圖在其哲學著作《美諾篇》中,講述到蘇格拉底如何通過"對話",讓一個原本沒有幾何學知識的少年證明了某定理,因此,蘇格拉底得出結論,我們並不存在"教"與"學"的關係,只是通過"對話"讓少年把原本存在於"某處"的知識給"回憶"起來而已。但這個知識是來自於哪裡的呢?
  • 精選一組值得深思的悖論,越思考越有意思
    悖論指邏輯學和數學中的矛盾命題;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蘇格拉底"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道。"蘇格拉底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 讓有趣的悖論來回答你神是不是萬能的。
    理髮師悖論:在一條街上有一位理髮師,他發誓要給所有不自己理髮的人理髮。街上的人都沒有會理髮的,所以都找他理髮。但有一天,理髮師自己的頭髮長了,需要理髮,他自己應不應該給自己理髮呢?我知我不知:蘇格拉底有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這種說法本身就是悖論。
  • 邏輯悖論燒腦問題,看完不暈算我輸
    在前幾天複習了邏輯謬誤後,我決定翻出以前困擾自己良久的各大悖論。畢竟大家都是從新手期過來的,不能只有我一個人瘋,我決定把曾經差點折磨死我的悖論貼出來,大家閒來無事一起瘋一瘋啊。上帝是萬能的嗎?他能創造出一塊自己舉不起來的大石頭嗎?
  • 再快的人也跑不過烏龜,芝諾悖論涉及到量子領域解釋
    哲學家芝諾(Zeno)於公元前490年生於義大利南部,他提出的悖論震古爍今,使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困惑了數千年。儘管他的作品至今沒有倖存,但歸因於他的著作卻有40多種悖論,這都是他為捍衛老師巴門尼德的哲學而寫。
  • 再快的人也跑不過烏龜,芝諾悖論涉及到量子領域解釋
    哲學家芝諾(Zeno)於公元前490年生於義大利南部,他提出的悖論震古爍今,使數學家,科學家和哲學家困惑了數千年。儘管他的作品至今沒有倖存,但歸因於他的著作卻有40多種悖論,這都是他為捍衛老師巴門尼德的哲學而寫。上次我們說過,巴門尼德(Parmenides)相信一元論,認為現實是一個單一的,不變的,永恆的東西,他稱之為「存在」。
  • 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在蘇格拉底在世時他對老師愛慕又虔誠,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曾又蘇格拉底積極伸冤平反,在《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色諾芬以樸實精煉的筆墨著重刻畫了這位古代西方聖人的言行舉止,又體現出了當時的希臘的歷史和人文情況,並與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列「古希臘三大史學家」。
  •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
    蘇格拉底與產婆術一、考情關於蘇格拉底與他的觀點「產婆術」,不管是教師資格考試還是教師招聘考試,這一知識點的出題方式一般都是以客觀題的形式出現,如果我們真正了解清楚蘇格拉底的故事,那麼對於他的觀點「產婆術」會有更加清晰、深刻地認知。
  •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
    蘇格拉底,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一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響卻非常巨大。蘇格拉底的學說具有神秘主義色彩,他認為天上和地上的事物,它們的生存和毀滅,都是神特意安排的,因此研究自然界是瀆神的,所以他本人集中精力研究論理道德問題。蘇格拉底倡導「知德合一」學說,他認為正確的行為來自正確的思想,美德基於知識,源於知識,沒有知識便不能為善,也不會有真正的幸福。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蘇格拉底則更看重精神文化成就,像法律、道德、正義、真理等。蘇格拉底性格溫和,但蘇格拉底之妻卻脾氣火爆,她經常對蘇格拉底大喊大叫。每當妻子發火時,蘇格拉底總是淡然處之,絲毫不放在心上。雖然蘇格拉底的妻子脾氣不好,但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賢內助。蘇格拉底喜歡四處奔走,他的妻子獨自打理家庭生活,辛苦撫育三個孩子。
  • 我的世界:破解MC的不科學,還原11個經典悖論!你能找出破綻麼?
    於是一條悖論誕生,無論上帝做到與否,都說明他不再是萬能的。這不禁引發我們的思考:《我的世界》中究竟存在哪些「悖論」呢,足以顛覆我們的世界觀?1、風的悖論;雲向西飄證明了Minecraft有一股神秘的東風,然而營火方塊所產生的煙霧無論是在哪一層都會一直向上飄飛,這證明了mc沒有風。於是悖論誕生:mc有風麼?
  • 蘇格拉底的智慧
    這個人就是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是的,正是這個人,以其學說影響世界,以其智慧,啟示後人。  蘇格拉底不像那時詭辯派人士到處在希臘諸邦週遊演說,而只是在雅典,或在集市中,或在體育館裡,人們都可以聽到他的聲音。某日,有人對他說:「你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我到德爾斐神廟去問過神了,神這樣說。」蘇格拉底聽後覺得不可思議,他覺得自己並不聰明,但神怎麼會亂說呀!
  • 道德悖論研究探賾
    其三,「知德」與「行德」的「道德悖論」。晏輝指出,蘇格拉底執著地守護道德信念,用他的思想和行為捍衛雅典城邦,而雅典人民卻以城邦的名義處決了這位「倫理智者」。這樣的道德悲劇恰恰不會發生在只知道角逐功利、隨波逐流的平庸之輩身上。不講道德的人可以大行其道,「道德模範」卻受到不講道德者的「制裁」。其四,醫患關係中的「道德悖論」。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蘇格拉底稱之為「德性「,德性原指事物的本性,在這裡特指人之為人的本性。蘇格拉底認為,一個人只有真正認識了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為一個有德性的人。而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就是清晰確定的知識。所以蘇格拉底把德性和知識等同起來,得出了「知識即德性,無知即罪惡」的結論。在他看來,趨善避惡是人的本性,「無人有意作惡」。行善還是作惡,關鍵取決於一個人的的知識。
  • 經典悖論漫遊(及續篇)
    1-7 蘇格拉底悖論有「西方孔子」之稱的雅典人蘇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70-前399)是古希臘的大哲學家,曾經與普洛特哥拉斯、哥吉斯等著名詭辯家相對。他建立「定義」以對付詭辯派混淆的修辭,從而勘落了百家的雜說。但是他的道德觀念不為希臘人所容,竟在七十歲的時候被當作詭辯雜說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