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一組值得深思的悖論,越思考越有意思

2020-12-04 黑瞳娛樂新視野

悖論指邏輯學和數學中的矛盾命題;

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悖論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發生,則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推導出A。

蘇格拉底"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道。"

蘇格拉底到底是知道還是不知道?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這句話本身是不是「絕對的真理」

"1釐米線段內的點與太平洋面上的點一樣多"

a,託裡拆利小號悖論。

託裡拆利小號是由義大利數學家埃萬傑利斯塔·託裡拆利所發明的一個表面積無限大但體積有限的三維形狀。

(這個小號有一個性質;它的表面積無窮大,可它的體積卻是 π。)

填滿整個託裡拆利小號只需要有限的油漆,但把託裡拆利小號的表面刷一遍,卻需要無限多的油漆!

b,「上帝能否創造一塊自己搬不動的石頭」「創世之前是誰創造了上帝」

正因為荒謬,我才信仰。-德爾圖良。

(老子創世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假如存在二維世界,生存在二維世界裡的智慧生命螞蟻是永遠理解不了,世界上其實是存在: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的。

c,特修斯之船悖論-神奇的同一性悖論

一艘能在海上航行幾百年的船,歸功於不間斷的維修和替換部件。

只要一塊木頭快腐爛了,它就會被替換掉,以此類推,直到所有的功能部件都被替換了。

問題是:1,最終這艘船還是原來的那艘特修斯之船嗎?他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船嗎?若不是原來的船,哪他什麼時候它不再是原來的船了?

哲學家霍布斯對此做了延伸,如果用特修斯之船上取下來的老部件來重新建造一艘新的船,那麼兩艘船中哪艘才是真正的特修斯之船?

d,1歲的你,十歲的你,二十歲的你,及八十歲的你,都是同一個你嗎?

量子理論告訴我們,組成萬物的基本粒子都是相同的,而我們人類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

人類的新陳代謝非常快,但組成你的身體的元素雖然被替換了一遍,但是同類粒子之間是完全一樣的,沒有性質的區別。

你之所以是你,是因為認定一個事物是不是它本身的依據不是組成這一事物的元素,而是這一事物的內部結構--元素之間的關係,以及這一事物的時空連續性。

(21歲時,吳京帶著「成為功夫巨星」的夢想進入影視圈。)

(31歲那年,依然麼有實現夢想,不想放棄的吳京,懷揣著夢想去了香港,成了港漂。)

(十年面壁終破壁,戰狼貳,讓吳京一舉成功)

(流浪地球讓吳京再登高峰)

21歲的吳京,31歲的吳京,40歲的吳京是同一個吳京嗎?

相關焦點

  • 幾個有意思的悖論
    周末的時候,偶然翻到了幾個有意思的悖論,也算是個冷知識吧。
  • 悖論幹預:有些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
    相信很多家長都非常的詫異,為什麼越管孩子,孩子學習越不好,可是有些家長明明不管孩子為什麼,孩子反而很優秀呢?一、為什麼有些家長不關心孩子的成績,孩子卻更優秀?1、管教使孩子缺少主動性現在在學習方面孩子的競爭壓力是很大的,所以有一些家長難免會為孩子操心,將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
  • 茶越喝越清醒,酒越喝越迷糊
    茶越喝越清醒,思路越來越開闊。喝酒的時候,三杯酒下肚就感覺飄飄然,天王老子我服誰,就開始吹牛侃大山,都覺得自己比別人行,酒越喝越迷糊,喪失了自我清醒意識。正所謂: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淨化,濾去浮躁,沉澱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欲語還休的沉默;一種熱鬧後的憂傷。
  • 越老越怕死的心理原因
    核心提示:「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是《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好像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年齡越大越害怕死亡。於是,想盡辦法遠離疾病,也成了中老年人迫切追求的事。   「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這是《哈姆雷特》中的名句。好像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年齡越大越害怕死亡。
  • 亞里斯多德悖論,一個思考下去會顛覆你的數學認知的難題
    而悖論是對於人類大腦的一種挑戰。在諸多的科學領域之中,數學可謂是最為嚴謹的科學,也是最為精確的,但是在數學領域同樣存在著悖論,如果我們去思考這些悖論,那麼就能夠切身體會到頭痛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的一個著名的哲學家,他的成就不僅局限於哲學,在科學和教育方面同樣有著傑出的成績。
  • 「不知知網」翟天臨,各路碩博撕翟粉,越挖越有意思
    「不知知網」翟天臨,各路碩博撕翟粉,越挖越有意思翟天臨最開始一直不溫不火,也參演過很多熱劇,比如《離婚律師》、《蘭陵王》、《白鹿原》。在這個小鮮肉和流量小生橫行的時代,說實話,他的演技是真的挺能打的。
  • 科技越進步,人的智商越退化!
    科技在不斷進步,人卻變的越來越愚蠢:物質越豐富,人的智商就會越蛻化;營養越豐富,人的生理功能就會越衰弱。娛樂工具越發達,人們內心就會越空虛;知識越唾手可得,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越差;隨著短視頻/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未來的絕大部分人,將徹底放棄了獨立思考能力,每天刷刷短視頻,看看直播,玩玩遊戲,充當社會的吃瓜群眾,他們的人生將被大數據算法徹底控制,算法能精準的拿捏人性,匹配每個人的需求
  • 5個影響我們生活的瘋狂大腦悖論
    大雄今天要介紹我們大腦中的5個悖論,它們每天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1、奧威爾的悖論喬治奧威爾研究了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想法。這種悖論證明,我們所有的激情和偏好都是在周圍世界的影響下形成的。我們所有的夢想都可以隨時改變,例如,如果我們轉移到另一個城市或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值得深思的是:你對自己有價值的東西有100%的把握嗎?
  • 電影《天空之眼》是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值得深思)
    《天空之眼》值得一看,道德悖論,看熱血片的心態進去看了一部倫理片。可能上帝視角的習慣,從頭到尾沒有在我心裡產生悖論,許是歷事太多頭頂無事早疲乏了,不是快餐類的文化少有了。一個悖論,是救一個人還是救一群人?每一個無辜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很寫實,很現實。
  • 這幾個有意思的悖論,你都知道嗎?
    周末的時候,偶然翻到了幾個有意思的悖論,也算是個冷知識吧。這些悖論本身是哲學問題或者數學問題的抽象描述,作為興趣愛好者,就不去深究背後的意義,只關注字面上的意思,供君一閱。1、理髮師悖論在某個城市中有一位理髮師,他的廣告詞是這樣寫的:「我將為本城所有不給自己刮臉的人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那麼,他能不能給他自己刮臉呢?
  • 12種值得珍藏的多肉,越老越美麗,養成老樁才值錢
    下面就來看看哪些多肉越老越美麗,值得咱們珍藏。1 灰姑娘灰姑娘的葉子大多數時候有點偏灰白色,蓮座偏硬挺,小苗時期在多肉裡面算不好看的,你要是把它養嬌嫩了,看起來平平無奇。但要是控養到一定年份,長成老樁,立刻變得高雅起來。
  • 越研究越有意思!任正非果然牛!
    雷軍後來在採訪中就多次表示,越研究華為就越覺得有傷厲害,尤其是這種工匠精神也非常值得雷軍學習。 華為越厲害,我們就越想超越。我覺得擁有華為這樣的友商是我們小米最大的幸運,因為只有這樣的攜手同行,才會把科技推到新的高度。
  • 6種漂亮多肉,越養越漂亮,養成老樁更有意義,值得擁有!
    6種漂亮多肉,越養越漂亮,養成老樁更有意義,值得擁有!多肉一直都是花友們喜歡的植物之一,觀賞價值極高,葉片胖乎乎的,有些品種可以養很久,長成老樁看上去會更漂亮,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幾種越養越漂亮的多肉植物,觀賞價值極高,深受不少花友的喜歡。
  • 宇宙學中的悖論
    科學中的悖論,常常會讓科學家頭疼不已。但是對悖論的分析和解決,也常常會引起科學中的重要突破。例如對於以太是否存在的探討,最終導致了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所以,把當今科學中一些悖論列出起來,是值得一做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當代宇宙學中存在的悖論。
  • 關於阿基裡斯悖論的一些思考
    當巴門尼德的觀點被攻擊時,芝諾提出了四個悖論來為其辯護。著名悖論「阿基裡斯與龜」是其中之一。
  • 為什麼地球離太陽越近越冷?海拔越高越冷?
    關於這個問題,退一步去思考其中的邏輯,似乎有點反直覺:為什麼越高,溫度越低呢?不是應該相反嗎?畢竟爬得越高,離太陽越近(儘管是微不足道的一點距離)。這樣推理的話,海拔越高應該越熱嘛!但我們都知道山上反而要比山下冷,那這是為什麼呢?首先說海拔和溫度的關係吧 。
  • 2017年被稱音樂劇"大年" 專家卻說越繁榮越需要冷思考
    原標題:表面越繁榮越需要冷思考  昨晚,法語音樂劇《搖滾莫扎特》開演,成為上汽·上海文化廣場2018年首部大戲。
  • 不要點開,這裡是6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悖論!
    不要點開,這裡是6個讓你燒腦讓你暈的悖論!在我們的印象裡,知識一般都是清晰明了,越證明越正確的,但是這裡就是存在6個至今都無法證明,越想越困惑的悖論!飛矢不動概述:一根箭是不可能移動的飛矢不動是指一系列關於運動的不可分性的哲學悖論,也是芝諾悖論的通稱,指飛著的箭在任何瞬間都是既非靜止又非運動的,是古希臘數學家芝諾(ZenoofElea)提出的,其實是偷換概念,混淆了時間與時刻的概念。戰國時期的詭辯學代表人物惠施也曾說:「飛鳥之影,未嘗動也。」
  • 正義與邪惡,從一組悖論說起,這部動漫你怎麼看?
    我們還可以這樣劃分,善,制裁犯罪;惡,以個人意志制裁犯罪,這是死亡筆記的道德悖論。而單就夜神月這個人物形象而言,善是制裁犯罪,使犯罪率下降,惡是連累了許多無辜的人。以此劃分下去,不勝枚舉。在消解掉善惡二元論之後,我們發現故事仍然是建構與善惡的二元體系之中。如此看來,整部作品都是一個悖論。
  • 人臉識別「熱」中的冷思考: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深思
    然而,技術發展的潮流浩浩蕩蕩,更多人認為該技術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其背後存在的道德倫理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近期,《自然》雜誌的一系列報導對人臉識別系統背後的道德倫理學進行了探討。一些科學家正在分析人臉識別技術固有的不準確和偏見,對其背後存在的歧視發出警告,並呼籲加強監管、提高技術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