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何被稱希臘三賢 他們的思想有何特點

2021-01-08 古今獵奇

「希臘三賢」即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蘇格拉底是柏拉圖的老師,柏拉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他們三人在古希臘文學、藝術、哲學領域做出的非凡貢獻至今影響著世界範圍內的文學藝術發展方向。

希臘三賢

希臘三賢:

1、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希臘語:Σωκράτης/英語: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

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論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儘管蘇格拉底曾獲得逃亡的機會,但他仍選擇飲下毒堇汁而死,因為他認為逃亡只會進一步破壞雅典法律的權威。

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

心靈

從智者開始,古希臘哲學由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變到注重對社會倫理和人的研究。但他們只停留在感性的階段,只能得出相對主義的結論。到蘇格拉底才根本改變了這種狀況。蘇格拉底要求作「心靈的轉向」,把哲學從研究自然轉向研究自我,即後來人們所常說的,將哲學從天上拉回到人間。他認為對於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無窮無盡的;感覺世界常變,因而得來的知識也是不確定的。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從蘇格拉底開始,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

靈魂

蘇格拉底關於靈魂的學說,進一步使精神和物質的分化更加明朗起來。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早已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已經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立的萌芽。但在他以前的哲學家對於靈魂的看法還比較模糊,有的還將靈魂看成是最精細的物質,因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界限還不明確。到蘇格拉底才明確地將靈魂看成是與物質有本質不同的精神實體。在蘇格拉底看來,事物的產生與滅亡,不過是某種東西的聚合和分散。他將精神和物質明確對立起來的觀點,成為哲學史上的濫觴。

真理

據亞里斯多德記載,蘇格拉底放棄了對自然世界的研究,想在倫理問題上求得普遍真理,開始為事物尋求定義。他反對智者們的相對主義,認為「意見」可以有各種各樣,「真理」卻只能有一個;「意見」可以隨各人以及其他條件而變化,「真理」卻是永恆的,不變的。在柏拉圖早期對話中,討論的主題幾乎都是如何為倫理道德下定義的問題。蘇格拉底所追求的,是要求認識「美自身」、「正義自身」,這是美和正義的普遍定義,是真正的知識,也就是柏拉圖所說的「美的理念」、「正義的理念」。這是西方哲學史上「理念論」的最初形式。蘇格拉底還進一步指出,自然界的因果系列是無窮無盡的,如果哲學只去尋求這種因果,就不可能認識事物的最終原因。他認為事物的最終原因是「善」,這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他以目的論代替了對事物因果關係的研究,為以後的哲學開闢了道路。

蘇格拉底

2、柏拉圖

柏拉圖(Plato,Πλά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和老師蘇格拉底,學生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希臘三賢。另有其創造或發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圖思想、柏拉圖主義、柏拉圖式愛情等。柏拉圖的主要作品為對話錄,其中絕大部分對話都有蘇格拉底出場。但學術界普遍認為,其中的蘇格拉底形象並不完全是歷史上的蘇格拉底。

除了荷馬之外,柏拉圖也受到許多那之前的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包括了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以及阿那克薩戈拉教導蘇格拉底應該將心靈或理性作為判斷任何事情的根據;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也可能影響了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

柏拉圖的哲學思想:

柏拉圖是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其哲學體系博大精深,對其教學思想影響尤甚。

柏拉圖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現象世界」所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實的存在,永恆不變,而人類感官所接觸到的這個現實的世界,只不過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現象所組成,而每種現象是因時空等因素而表現出暫時變動等特徵。由此出發,柏拉圖提出了一種理念論和回憶說的認識論,並將它作為其教學理論的哲學基礎。

任何一種哲學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須包括一個關於自然和宇宙的學說在內。柏拉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和大自然永恆不變的真理,因此發展一種適合併從屬於他的政治見解和神學見解的自然哲學。

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但是構成這些有形物質的形式或理念卻是永恆不變的。柏拉圖指出,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於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於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恆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於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這可以作為柏拉圖的「理念論」的一個初步的解說。

我們對那些變換的、流動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認識,我們對它們只有意見或看法,我們唯一能夠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們能夠運用我們的理智來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因此,知識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錯誤的知識。但是意見是有可能錯誤的。

柏拉圖

3、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作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科學家,他幾乎對每個學科都做出了貢獻。他的寫作涉及倫理學、形上學、心理學、經濟學、神學、政治學、修辭學、自然科學、教育學、詩歌、風俗,以及雅典法律。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

亞里斯多德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卻拋棄了他的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柏拉圖認為理念是實物的原型,它不依賴於實物而獨立存在。亞里斯多德則認為世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質料」是事物組成的材料,「形式」則是每一件事物的個別特徵。就像是有一隻鼓翅亂飛的雞,這隻雞的「形式」是它會鼓翅、會咕咕叫、會下蛋等。當這隻雞死時,「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雞的物質。

柏拉圖斷言感覺不可能是真實知識的源泉,亞里斯多德卻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這些思想已經包含了一些唯物主義的因素。亞里斯多德和柏拉圖一樣, 認為理性方案和目的是一切自然過程的指導原理。可是亞里斯多德對因果性的看法比柏拉圖的更為豐富,因為他接受了一些古希臘時期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他指出,因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質料因,即形成物體的主要物質。第二種是形式因,即主要物質被賦予的設計圖案和形狀。第三種是動力因,即為實現這類設計而提供的機構和作用。第四種是目的因,即設計物體所要達到的目的。

亞里斯多德本人看中的是物體的形式因和目的因,他相信形式因蘊藏在一切自然物體和作用之內。開始這些形式因是潛伏著的,但是物體或者生物一旦有了發展,這些形式因就顯露出來了。最後,物體或者生物達到完成階段,其製成品就被用來實現原來設計的目的,即為目的因服務。他還認為,在具體事物中,沒有無質料的形式,也沒有無形式的質料,質料與形式的結合過程,就是潛能轉化為現實的運動。這一理論表現出自發的辯證法的思想。

亞里斯多德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在於創立了形式邏輯這一重要分支學科。邏輯思維是亞里斯多德在眾多領域建樹卓越的支柱,這種思維方式自始至終貫穿於他的研究、統計和思考之中。他在研究方法上,習慣於對過去和同時代的理論持批判態度,提出並探討理論上的盲點,使用演繹法推理,用三段論的形式論證。

亞里斯多德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西方哲學奠基人蘇格拉底,學習他的20句至理名言,領會智慧人生
    提到西方哲學,就不得不聯想到古希臘,因為在古希臘,存在三位哲學史上三位重量級的人物——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並稱「古希臘三賢」,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今天,要一起來了解「古希臘三賢」中輩分最高的蘇格拉底,用他20句至理名言,感受西方哲學的魅力。
  • 蘇格拉底為何被民眾處死?
    (卷一,2.64)色諾芬反駁了對蘇格拉底敗壞青年的指控,但沒有否認蘇格拉底勸勉青年追求治國齊家的德性——換言之,色諾芬沒有否認蘇格拉底搞政治。色諾芬承認,蘇格拉底從事的教育是政治教育。蘇格拉底並非要教育人民大眾,而是僅僅教育少數人——教育他們懂得何謂「王者」的德性。用現在的話說,蘇格拉底顯得是要做「帝王師」。在法庭上為自己申辯時,蘇格拉底承認自己的確在搞政治。
  • 毒死蘇格拉底的到底是什麼?毒芹泡製的毒藥
    「古希臘三賢」。但是在當時的雅典,蘇格拉底為了探索道德和人道的涵義,勸導人們「要認識自己」,以挽救當時社會上道德的淪喪,卻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引進新神論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遭到指控,判處死刑。毒芹是一種有毒植物,同一屬的有10種,植株各部分都有毒,以根的毒性最大,人食後會感到噁心、嘔吐、手腳發冷、四肢麻痺;最終麻痺運動神經,抑制延髓中樞,致人死亡。
  • 四大文明古國:蘇格拉底教育思想
    網絡配圖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中心是自我認識。他認為,人最重要的活動是對自我及其主觀世界的認識。因為在蘇格拉底看來,人是有思想的個體,人的一切行為是由理智來確定的。智慧能夠控制人的行為和活動。網絡配圖提出年齡分期和關於教育環境的設想作為古希臘奴隸制社會教育家的代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土多德的教育思想裡當然也都含有一些錯誤的東西。其中不少來源於他們的哲學思想。
  • 歷史名人雕塑藝術品精雕展;簡述蘇格拉底的一生
    蘇格拉底(希臘語:Σωκρτη,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地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他身為雅典的公民,據記載,蘇格拉底最後被雅典法庭以侮辱雅典神和腐蝕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處死刑。
  • 孔子與蘇格拉底:軸心時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而西方的蘇格拉底的思想則蘊含著西方傳統文化的主導精神——科學精神。孔子與蘇格拉底都有著深刻而豐富的教育思想,但他們在時代背景、安邦之道、價值取向等方面卻有著不同的表達。孔子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變的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混戰,整個社會處於大動蕩大變革的時期。傳統社會規範失去了對人們的束縛力,孔子痛心於傳統禮制的淡化,所以極力維護。
  • 尼採論蘇格拉底:這是一位專門蠱惑年輕人的辯證法大師
    對西方哲學了解或者不了解的人,想必都是聽說過蘇格拉底的,他的知名度很高,他與弟子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都被安插到了他頭上。但也許正是因為蘇格拉底喜歡辯論的作風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雅典人認為蘇格拉底在用他那神乎其技的辯證法技巧蠱惑年輕人,黑的他能說成白的,死的他能說成活的,這樣的人即便你說的有道理那也是極易引起大家反感的。
  • 柏拉圖為何寫作對話錄?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即探究柏拉圖為何寫作對話錄的原因不是最終的目的。我講演的目的在於我們如何更進一步、更深入地理解柏拉圖的著作及其思想。  張巍1971年生,上海人。1996年獲美國康奈爾大學古典學學士學位,2006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古典學博士學位,2006年9月起執教於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要從事古希臘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研究,目前致力於早期希臘詩歌、古希臘神話以及柏拉圖哲學研究。
  • 真實的蘇格拉底,有哪些您不知道的故事
    蘇格拉底,我想所有人都知道這個名字,就像我們都知道孔子一樣。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作為西方三聖,至今仍被看做是哲學的喜馬拉雅山,領受著無上的崇拜。他們的思想影響了整個西方文化基因,進而影響了全世界。那麼,真實的蘇格拉底到底是什麼樣的,有哪些您不知道的故事呢?
  • 西方思想奠基人:蘇格拉底——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每個盲人描述不同的大象,因為他們描述自己認知到的部分。他們對大象長相的看法大相逕庭,因為他們對整個動物只有有限的經驗。人有很多善良的品質,忠誠、善良和謙虛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縱觀歷史,許多思想家、文化和信條都強調某些美德高於其他美德。但是所有的文化都認同有好的一面,所有的文化都認同美德,即使它們有著不同的名字或者有著不同的分量。
  • 早期的蘇格拉底式對話構成了西方哲學思想的基石
    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沒有留下任何書面作品。他的思想中存在的是對他的教導和對話的二手描述 - 包括最著名的是他的朋友,學生和哲學繼承者柏拉圖組成的他的審判和執行的描述。在Euthyphro,蘇格拉底審視了虔誠的概念,並展示了他質疑雅典當局的傾向。
  • 小蘇格拉底學派|古希臘哲學
    由於對蘇格拉底哲學思想的不同理解,形成了許多派別。哲學史上把蘇格拉底的其他學生所創立的派別統稱為「小蘇格拉底學派「,以區別柏拉圖學派這個大門派。1 麥加拉派創始人是歐克裡德,重要代表有歐布裡德等人。該學派有兩大特色,一是把善等同於巴門尼德的存在:歐克裡德認為,善即存在,是一種道德存在。二是能言善辯,提出了不少辯題,如說謊者、隱藏者、谷堆、禿頭等。這些論證涉及到質變和量變的轉化關係,在邏輯史上有一定意義。
  • 名人名言 | 蘇格拉底經典語錄,偉大哲學家的百年感悟
    蘇格拉底(∑ωκρ τη );英譯: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古希臘三賢」,更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
  • 孔子和蘇格拉底,中西方的文化巨匠,造就中西方各異的文化精神
    西方的蘇格拉底而西方的文化形成期,則是歐洲文明的源頭古希臘文明時期,當時的歐洲大陸都沉浸在古希臘文明的光輝之下。古希臘文明時期產生的哲學思想,被後世的羅馬文化所繼承,對歐洲文化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被譽為是歐洲文化的精神源泉。而若論古希臘時期的先哲,蘇格拉底也當仁不讓。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這是一種保持思想紀律的方式:不輕信,不懶惰,不縱容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現代世界,哲學是一種很大程度上退回到學術界的實踐。它與晦澀的術語和可怕的寫作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是說學術哲學家本身有什麼問題。在很多方面,學院派哲學家就像高級定製時裝設計師:他們的想法雖然在T臺上初次亮相時顯得遙不可及,但最終會走上街頭。
  • 蘇格拉底思想,他只會產婆術嗎?還是會更多?
    關於蘇格拉底有很多的故事,而今天我們只談他的思想。在蘇格拉底看來,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培養治國人才,而一個合格的治國者,就必須接受好的教育,有才有德有知識。看起來很睿智的蘇格拉底還是困在治國的這一階層,只能說,蘇格拉底是智慧的,但又是有局限的。
  • 三位同時代偉大思想家的簡介┃孔子、蘇格拉底以及佛陀
    一、年齡關係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佛陀釋迦牟尼(公元前 565 年——公元前 486 年,共活了 80歲,孔子比釋迦摩尼大14歲,佛陀在世年份說法很多,採用此一說)二、思想異同孔子1、哲學與宗教思想:「天」的思想在孔子那裡有兩層。
  • 諸暨三賢研究會成立!重磅紀錄片央視開播!
    諸暨三賢研究會成立!重磅紀錄片央視開播!《諸暨三賢》文化紀錄片開播儀式在市博物館舉行。據了解,新成立的諸暨市諸暨三賢研究會現有會員71名。由許紹滿任會長,袁偉玲、徐建勇等任副會長,錢鴻波任秘書長,蔣海豐、傅繼良副秘書長。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提起西方大思想家蘇格拉底,人們自然會想到和他有關的許多傳奇故事,比如蘇格拉底相貌醜陋,不修邊幅,經常光著腳板,在大街、廣場上走來走去,經常和別人探討一些高深的問題,像美德、誠實、正義、勇敢、友誼等。在生活態度上,蘇格拉底頗像中國大思想家莊子,他們兩人的生活心態都比較超脫,鄙視功名利祿,嚮往追求一種本真、自由的生活方式。只是莊子更喜歡欣賞大自然,蔑視禮樂道德。
  • 蘇格拉底「會飲」的真相
    在這種聚會的每一階段(正式宴餘酒會通常分為三個階段),都有向神祭酒的儀式。宴餘酒會之所以向神祭酒,目的是祝福討論能夠順利進行。當時希臘人對於酒的潛在作用可以說是有五分疑懼。儘管他們熱情豪放,但在喝酒時亦覺得必須加以節制和保護文雅,可是他們喝酒不見得經常有節制,阿西比亞德醉酒胡鬧便是一個明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