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文明古國:蘇格拉底教育思想

2021-01-14 趣談科技

從歷史劃分來講,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以前,可以分為上古時代和中古初期,從公元前幾千年一直到公元11世紀,這相當於我國古代夏、商、周、秦、漢、唐等朝代所延續的漫長時期在教育方面有影響的教育家和派別。

網絡配圖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中心是自我認識。他認為,人最重要的活動是對自我及其主觀世界的認識。因為在蘇格拉底看來,人是有思想的個體,人的一切行為是由理智來確定的。智慧能夠控制人的行為和活動。進而,蘇格拉底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人格完警的教育。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包括啟發法、問答法。他不把自己以為是真理的東匹用概念、原理的形式表示出來,而是用問答的方式,破除受教育者的已有定見,使對方在他一間一管、步步趨近的引導下自覺地接受他的說法。這種被後人稱作「蘇格拉底法」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能力,形式活潑,效果較好,對以後西方教育影響較大。

網絡配圖

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同樣是大哲學家、大教育家。柏拉圖親自組織領導了一所「學園」。柏拉圖把古希臘的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結合起來,形成了「柏拉圖學園」的教學體系。這一體系中包括學校制度、國家教育制度和女子教育等內容。就學科而言,幾何學是這座學園的教學重點。

網絡配圖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對哲學、政治、教育、生物學、物理學和邏輯學都有精深的研究。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肉體和靈魂的關係就是形式和內容的關係。人的靈魂分為植物靈魂、動物靈魂和理性靈魂,而這3種靈魂分別需要3種教育來培育,它們的順序是體育、德育、智育。

網絡配圖

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能力只是潛在的,能否體現出來,全賴教育。自然賦予人的是緊密結合的3部分靈魂,因且培育靈魂的3部分教育也應當緊密結合。和柏拉圖的「智育先於體育」不同,亞里斯多德堅持「體育先於智育。此外,亞里斯多德還把教育視為強化國家機器的一種工具。

網絡配圖

他曾說過,一切公民都要接受教育,以實現國家的最終目亞里斯多德自己也創辦了一所學園,在雅典的呂克昂。在呂克昂學院裡,亞里斯多德不僅實踐了柏拉圖的一些教學思想如智育學前教育等,而且還有這樣一些創新:教育學和心理學相聯繫,教育遵循自然原則。

網絡配圖

提出年齡分期和關於教育環境的設想作為古希臘奴隸制社會教育家的代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土多德的教育思想裡當然也都含有一些錯誤的東西。其中不少來源於他們的哲學思想。例如,蘇格拉底輕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柏拉圖鄙視生產勞動,亞里斯多德反對女子教育,等等。

網絡配圖

古羅馬的教育家中值得一提的是昆體良。他對古希臘教育思想進行了系統整理並注入了新的見解,著有12卷《修辭術規範》。昆體良的教育思想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重視幾童教育,音樂教育;強調教師在學生面前的模範作用,教師要以父母般的情感愛護學生。

網絡配圖

教學方法應當從辜方法進到理論法,再進到練習法,而以練習方法最為重要。當然,作為公元1世紀古羅馬著名演說家、修辭學家的昆體良,自然希望學校。墨子是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出身於手工業者,是能工巧匠。故而在以他為創始人所形成的墨家學派裡,較之其他學派,更重視傳授技術的教育。

網絡配圖

後期器家重視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研究和教育,特別是其光學、力學上的成就及其教育,堪稱我國古代科技教育的典範。孔子墨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學者,是奴隸制社會行將就木時期的大教育家,而董仲舒則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大教育家。

網絡配圖

和孔墨不同之處在於,董仲舒是通過制定漢朝教育作為封建社會的思想家,董仲舒把倫理道德歸於天道,政策來體現他的教育思想的。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而「天人感應」之後,人聞的關係也都體現出一種嚴格有序的等級:君為臣綱,父為於綱,夫為妻綱。將封建道德神學化了。

網絡配圖

董仲舒在漢代教育方面的重大作用,具體體現在他所提出的獨尊儒術、興太學等項建議上。而這些建議都被漢武帝採納了。獨尊儒術,是把以前百家居存的學術發展態勢,規定為將儒家學說定於一尊的模式。這是封建文化專制統治的體現當然,體現這種文化專制思想的教育,從此也就走入一條狹窄的道路。

網絡配圖

興太學,是要為培養繼承儒家學說的人才建立基地。也就是「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事實上,太學,也就是漢朝的高級學府。和孔子、董仲舒不同,我國唐朝的韓愈主要是通過撰寫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論文,從而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光輝業績。

網絡配圖

韓愈的《師說》和《進學解》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專論。《師說》是專談教師的。韓愈把教師的職責規定為傳道受業和解惑。這也就是道德教育知識教育和智力教育。《師說》一文裡最為人樂道的名句就是:「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網絡配圖

這裡既擺正了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含有教學相長、能者為師的思想,又揭示出教學中樂為人師和不恥下問的這樣一對關係。《進學解》一文中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發展了孔子關於學習和思考二者之間關係的思想。

網絡配圖

韓愈在《雜說四·馬說》中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了。在「伯樂相馬」的雜文裡,韓愈辛辣地嘲笑了那些由於自己的愚睞無知而反說「天下無馬的官僚們。

網絡配圖

簡要地說,中國古代教育主要是傳授儒家學說和封建道德思想,科技教育十分薄弱。在科技教育中,又主要是以技術教育為核心的。

相關焦點

  • 比較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異同
    古中國商朝這四大文明古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都創造了燦爛而又輝煌的文明,是人類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中最耀眼的星星。在這種指導思想下,接下來我就對四大文明古國的異同進行比較。首先說共同點:從時間上來說,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的創建時間都很早。古埃及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出現了國家;古巴比倫在距今四千年的時候建立了國家;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也出現在距今四千年左右;古中國的文明從炎黃二帝開始,距今也有五千年的時間。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只有四個?古國是國嗎?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沒有印加文明,為何沒有古希臘和古羅馬?說起四大文明古國,中國人恐怕都是最早在歷史書中學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教科書寫道四大文明古國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代中國。古埃及文明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始於公元前3500年左右。
  • 副熱帶高氣壓帶與四大文明古國
    我們都知道,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中國,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巧合的是這四個國家在北半球連成一條線,剛好都處於北緯30度上,於是乎很多玄學人士紛紛跳出來,渲染其神秘色彩,仿佛地球上有一雙看不見的手在操縱著人類的命運。然而,當我們把一切都還原到宇宙起源的時代去,所謂的玄學就會不攻自破,所有的看似不可能,實際上都是在宇宙運轉的巧合之下的合理現象。今天司馬就和大家講講氣候與國家的故事。
  •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對河流如此依賴?
    說起四大文明古國,大家耳熟能詳。由西向東依次為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古中國。不難看出,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對河流如此依靠?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如此依靠河流,我個人認為無非是以下方面原因造成。首當其衝是氣候因素。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明從未割裂,亙古亙今!
    什麼叫做文明?文明是人類發展史上的特殊階段,是人類脫離動物界後進一步脫離了原始野蠻狀態的階段。四大文明古國,是國際上認可度較高的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想必很多人對其他三大文明古國都帶古字而中國為什麼不帶古字有疑問,相較於其他三大文明古國,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文化從未遭斷絕的文明古國,本土文明從古至今繼承下來,而埃及、巴比倫、印度現代文明與古代文明早已割裂,故而稱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不加古,正所謂中華文明,亙古亙今。「四大文明古國」這一說法,最早是由梁啓超先生提出。
  • 古巴基斯坦可以算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印度河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印度的發源地,對於這個發源地說法嚴格來說,其實應該是算是文化發源地,而不是國家。巴基斯坦境內的哈拉帕、摩亨佐-達羅這兩個城市的遺址被發掘,才讓人了解到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從老子和蘇格拉底相比,看中國文化相比西方的優勢
    在他70歲的時候,由於長期與傳統思想激烈地衝突,引起統治者和很多民眾的憤怒,雅典法庭以藐視傳統宗教、腐化青年思想的罪名處死了他。蘇格拉底的這種寧可死亡也要促進雅典進步的精神,確實是高尚的。但象老子這樣為國家做出貢獻後,自己同時得以善終是更高的智慧。因為蘇格拉底傳播的思想,引起了統治者和很多民眾的極大憤怒。
  •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何我國文明出現最晚卻並列「四大」,只因兩點
    提起「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我們首先得紀念下梁啓超。因為「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是梁啓超提出來的,梁啓超是清末民初傑出人物,學者。當時列強侵華,中華大地兒女需要激勵,所以梁啓超就寫了《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我國歷史悠久,梁啓超告誡中華兒女,珍惜我們的歷史傳承。梁啓超在該歌中所提出的河流文明時代的「四大古文明祖國」,是「四大文明古國」說法的目前所知的早期雛形。
  • 四大文明古國,埃及和印度明明都在,為什麼說只剩下中國
    四大文明古國,埃及和印度明明都在,為什麼說只剩下中國自人類誕生以來,地球上誕生了四大文明發源地,也就是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恆河流域和黃河流域,對應的國家則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國。在歷史的長河中,除中國外的三大文明古國文明未能得以延續,只有中國文明一直延續至今。
  • 為什麼四大文明古國只剩中國?
    關於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最早來自於梁啓超的《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他的原話是:「地球上古文明祖國有四: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是也」。小亞細亞指的就是今天的兩河流域發源地附近。很多中國人認為這一說法不過是我們關起門來自嗨,國外並不承認,可實際情況,國際上不僅認可,而且認可的人還挺多。
  • 世上只有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第五個?原因原來這麼有講究
    每一個文明的出現,都有她獨特的魅力和價值,而一個燦爛的文明更是讓人感到驕傲。你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建築和各種思想,你也可以領略到一個文明古國的悠久和滄桑。你還可以感受曾經是文明古國的國家如今戰火紛飛,支離破碎的她是那樣的無奈,曾經的歷史只能由別的國家講述著。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除了中國都沒了?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是很多人都聽過的一句話,但剩下的三個,除了古埃及很多人卻再也說不上來了,有說波斯的,有說羅馬的,甚至有人把亞特蘭蒂斯扯了出來,目前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是中國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兩河文明。
  • 這就是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一個在歐洲的原因
    我們知道,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古中國。這四個除了古埃及是在非洲,其他三個都是在亞洲。可以看出來沒有一個在非洲和美洲,這是非常奇怪的事情。為什麼當時這麼發達的歐洲和美洲沒有評上一個呢?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你知道哪一個
    中國擁有五千年歷史,但是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其實中國是最晚出現的。排在中國之前的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四大古文明的意義並不在時間的先後順序,而在於它們對其他文明的產生了巨大影響。雖然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目前人類已知最早出現的古代文明,但同時也是第一個消亡的,普遍認為是在公元前539年,新巴比倫王國被波斯帝國消滅。從此以後,兩河流域長期為外族所同志及人民獨立的歷史不復存在,但是政權的覆滅不等同於文化的消亡。兩河流域的文化是在與其他文化的拐賣融合中逐漸為人所遺忘的。公元前224年前後,隨著伊斯蘭哈裡發王國的興起,美索不達米亞的古文明並完全衰落,並被伊斯蘭同化後從世界上消失。
  •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發展到最後,有什麼奧秘?
    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擁有者歷史上最為豐碩、悠久的人類歷史文明的。而聞名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國:古代中國、古代印度、古代巴比倫和古代埃及文明,這四個文明成為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文明歷史,他們給我們人們就留下-了很多的歷史文化瑰-寶的,而且還是很有區域性的。
  • 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除了中國外,其他全都消失了?
    我們平常提起自己的祖國,都會驕傲地表示,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世界文明的發源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儘管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古代一直傳下來的文化正在漸漸消失,但現如今也有很多人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開始有計劃地實行一些文化復興活動,發揚我國傳統文化。
  • 四大文明古國最終只剩下中國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地球上有四大文明古國,代表著最古老的4個文化,四大文明古國不僅僅是說古時候存在的這4個國家非常有影響力,而是因為他們創造了非常燦爛的文化,並且有很多流傳到了今天,構成的世界的一部分,那麼四大文明古國分別都是哪幾個國家呢?
  • 四大文明古國中分別產生了哪些文明成就,你知道嗎?——中國篇
    眾所周知,在世界上存在著「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至於它其中所包含的四大古國,我想大家應該都是知道的吧?沒錯,就是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以及中國。作為世界級文明古國之一的國民,我先叉會兒腰!其實,說起文明古國,基本上算是婦孺皆知,畢竟這也是常識性的問題了。但你若是問我,這四大文明古國中都產生了哪些文明成就?那我可能連中國的都不一定能說的全,更被說是其他國家的了,哎。所以,我想了想,去好好找了一番,為自己。作為中國人,當然是先說中國啦。說來也是慚愧,雖然是自己的祖國,但我對它卻並不是很了解。
  • 《道德經》的兩句話揭示了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消失了三個?
    大家都知道,世界歷史上有四大文明古國。我們很多中國年輕人認為古代什麼都是中國第一。但是非常遺憾,四大文明古國裡面,中國不是第一,也不是第二。可能是第三或者第四。我這裡選擇第四,謙虛點對我們華夏文明有好處。
  • 四大文明古國,為啥只有中國活到現在?不是沒有原因的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其他三個滅亡了,只剩下了中國?一直都說世界上存在四大文明古國,那麼這四大文明古國是怎麼來的呢?各自都發生了什麼事,導致現在僅剩下了中國了呢?俗話說成也位置,敗也位置,話說這三大文明古國的發展和滅亡其實都與他們的位置有著莫大的關係。首先來看一下古巴比倫,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現了人類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到了公元前2250年左右,這裡的美蘇爾人開始發展起文明,並創造了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