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劃分來講,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以前,可以分為上古時代和中古初期,從公元前幾千年一直到公元11世紀,這相當於我國古代夏、商、周、秦、漢、唐等朝代所延續的漫長時期在教育方面有影響的教育家和派別。
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中心是自我認識。他認為,人最重要的活動是對自我及其主觀世界的認識。因為在蘇格拉底看來,人是有思想的個體,人的一切行為是由理智來確定的。智慧能夠控制人的行為和活動。進而,蘇格拉底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人格完警的教育。
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包括啟發法、問答法。他不把自己以為是真理的東匹用概念、原理的形式表示出來,而是用問答的方式,破除受教育者的已有定見,使對方在他一間一管、步步趨近的引導下自覺地接受他的說法。這種被後人稱作「蘇格拉底法」的教學方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能力,形式活潑,效果較好,對以後西方教育影響較大。
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同樣是大哲學家、大教育家。柏拉圖親自組織領導了一所「學園」。柏拉圖把古希臘的雅典教育和斯巴達教育結合起來,形成了「柏拉圖學園」的教學體系。這一體系中包括學校制度、國家教育制度和女子教育等內容。就學科而言,幾何學是這座學園的教學重點。
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對哲學、政治、教育、生物學、物理學和邏輯學都有精深的研究。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肉體和靈魂的關係就是形式和內容的關係。人的靈魂分為植物靈魂、動物靈魂和理性靈魂,而這3種靈魂分別需要3種教育來培育,它們的順序是體育、德育、智育。
亞里斯多德認為人的能力只是潛在的,能否體現出來,全賴教育。自然賦予人的是緊密結合的3部分靈魂,因且培育靈魂的3部分教育也應當緊密結合。和柏拉圖的「智育先於體育」不同,亞里斯多德堅持「體育先於智育。此外,亞里斯多德還把教育視為強化國家機器的一種工具。
他曾說過,一切公民都要接受教育,以實現國家的最終目亞里斯多德自己也創辦了一所學園,在雅典的呂克昂。在呂克昂學院裡,亞里斯多德不僅實踐了柏拉圖的一些教學思想如智育學前教育等,而且還有這樣一些創新:教育學和心理學相聯繫,教育遵循自然原則。
提出年齡分期和關於教育環境的設想作為古希臘奴隸制社會教育家的代表,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裡土多德的教育思想裡當然也都含有一些錯誤的東西。其中不少來源於他們的哲學思想。例如,蘇格拉底輕視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柏拉圖鄙視生產勞動,亞里斯多德反對女子教育,等等。
古羅馬的教育家中值得一提的是昆體良。他對古希臘教育思想進行了系統整理並注入了新的見解,著有12卷《修辭術規範》。昆體良的教育思想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重視幾童教育,音樂教育;強調教師在學生面前的模範作用,教師要以父母般的情感愛護學生。
教學方法應當從辜方法進到理論法,再進到練習法,而以練習方法最為重要。當然,作為公元1世紀古羅馬著名演說家、修辭學家的昆體良,自然希望學校。墨子是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出身於手工業者,是能工巧匠。故而在以他為創始人所形成的墨家學派裡,較之其他學派,更重視傳授技術的教育。
後期器家重視科學和技術知識的研究和教育,特別是其光學、力學上的成就及其教育,堪稱我國古代科技教育的典範。孔子墨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學者,是奴隸制社會行將就木時期的大教育家,而董仲舒則是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大教育家。
和孔墨不同之處在於,董仲舒是通過制定漢朝教育作為封建社會的思想家,董仲舒把倫理道德歸於天道,政策來體現他的教育思想的。之大原出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而「天人感應」之後,人聞的關係也都體現出一種嚴格有序的等級:君為臣綱,父為於綱,夫為妻綱。將封建道德神學化了。
董仲舒在漢代教育方面的重大作用,具體體現在他所提出的獨尊儒術、興太學等項建議上。而這些建議都被漢武帝採納了。獨尊儒術,是把以前百家居存的學術發展態勢,規定為將儒家學說定於一尊的模式。這是封建文化專制統治的體現當然,體現這種文化專制思想的教育,從此也就走入一條狹窄的道路。
興太學,是要為培養繼承儒家學說的人才建立基地。也就是「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事實上,太學,也就是漢朝的高級學府。和孔子、董仲舒不同,我國唐朝的韓愈主要是通過撰寫一些有關教育方面的論文,從而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光輝業績。
韓愈的《師說》和《進學解》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教育專論。《師說》是專談教師的。韓愈把教師的職責規定為傳道受業和解惑。這也就是道德教育知識教育和智力教育。《師說》一文裡最為人樂道的名句就是:「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這裡既擺正了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含有教學相長、能者為師的思想,又揭示出教學中樂為人師和不恥下問的這樣一對關係。《進學解》一文中的「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發展了孔子關於學習和思考二者之間關係的思想。
韓愈在《雜說四·馬說》中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就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的重要性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了。在「伯樂相馬」的雜文裡,韓愈辛辣地嘲笑了那些由於自己的愚睞無知而反說「天下無馬的官僚們。
簡要地說,中國古代教育主要是傳授儒家學說和封建道德思想,科技教育十分薄弱。在科技教育中,又主要是以技術教育為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