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論蘇格拉底:這是一位專門蠱惑年輕人的辯證法大師

2021-01-14 靜夜思學

對西方哲學了解或者不了解的人,想必都是聽說過蘇格拉底的,他的知名度很高,他與弟子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都被安插到了他頭上。

蘇格拉底本人並沒有留下什麼著作,他的很多事跡都是通過柏拉圖講述的,在柏拉圖的講述中,蘇格拉底是位具有豐富智慧的人,他的辯論技巧無與倫比,就連詭辯學派的頂尖高手在他面前也只能繳械投降。在《理想國》關於正義的辯論中,蘇格拉底連戰連勝,說的大家啞口無言,頗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範。

但也許正是因為蘇格拉底喜歡辯論的作風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雅典人認為蘇格拉底在用他那神乎其技的辯證法技巧蠱惑年輕人,黑的他能說成白的,死的他能說成活的,這樣的人即便你說的有道理那也是極易引起大家反感的。

總有人試圖挑戰蘇格拉底,想要抓住他話語中的漏洞,然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嘗嘗無話可說的滋味,但從來沒有人成功過,最後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頗有一種「在場的諸位都是垃圾」的感覺。連最有智慧的人都說自己一無所知,那其他人還算得上是人嗎?

可以說蘇格拉底的死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雅典人以腐化年輕人的罪名把他拉到公民大會以投票的方式判處蘇格拉底死刑。蘇格拉底雖然死了,但柏拉圖繼承了他的思想並將其發揚光大,開闢了新紀元。

正是由於蘇格拉底強大的影響力,西方哲學史才將他的出現作為一個分水嶺,稱他以前的哲學為前蘇格拉底哲學。當大家都在吹捧蘇格拉底的時候,尼採出現了。尼採這個人就是這樣,喜歡唱反調:蘇格拉底不就是那個心中隱藏著一切惡習和情慾的賤民嗎?

在尼採那裡,蘇格拉底的地位瞬間從天上掉到地上,又被踩上兩腳。尼採首先承認蘇格拉底的辯證法的確無敵,但也正是由於這樣才更彰顯出他的無恥,居然用辯證法兜售他的毒藥。

一個人只有在別無他法之時,才選擇辯證法……辯證法只是一個黔驢技窮的人手中的權宜之計。——《悲劇的誕生》

在尼採眼中,蘇格拉底兜售的毒酒叫做理性。人是有理性的,也需要理性,但理性是人類最重要的東西嗎?尼採表示懷疑。蘇格拉底顯然是推崇理性的,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公式叫做「美德即理性;無知才有罪惡;有德者常樂。」通過這個「理性=美德=幸福」的公式,蘇格拉底把理性推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但尼採則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人心中的非理性是一股更強大的力量。

尼採的這種看法源自於叔本華。叔本華同樣認為人的理性是靠不住的,人的欲望才是主宰一切的力量。當一個人想做一件事時,即便他的理性告訴他這樣做沒有好處,他也是控制不住要去做的,而當他決定要做時,他的理性會立即給他選出最佳路徑,也就是說,理性是助手,欲望才是主人。助手永遠無法左右主人的意圖,它只能唯命是從。

蘇格拉底的信徒妄想著利用理性來壓制欲望,這在尼採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人的欲望怎麼可能會被壓制呢?為什麼要壓制呢?欲望這個詞到了尼採那裡成了意志,他認為人應該順著意志的方向去實現它,而不是壓制它。當然尼採的意思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個人都要解放天性,為所欲為,在尼採那裡,意志也有很多種,也有互相衝突的可能,只有最強大的意志才能千秋萬載一統江湖,這個最強大的意志被稱為強力意志。

尼採認為蘇格拉底把年輕人帶入了歧途,他最後為什麼不逃走,為什麼執意求死呢?也許他悟到了當時的雅典人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而他更是患病者當中最嚴重的,不死何為?

這個一切自欺者中最聰明的人,他自己也領悟這個道理了嗎?他在他勇敢赴死的智慧中終於向自己說出這個道理了嗎?……蘇格拉底但求一死——並非雅典人,而是他自己給自己下毒的,他向雅典人強索鴆毒……他輕輕對自己說:「蘇格拉底不是醫生,在這裡死亡才是醫生……蘇格拉底自己只是一個久病者……」——《偶像的黃昏》

相關焦點

  • 蘇格拉底的談話藝術:同年輕人談理想,與老年人話滄桑
    蘇格拉底曾經有一個非常頑劣的學生,不學無術,只知道吃喝玩樂。有一天,他忽然興衝衝地跑過來見蘇格拉底,說自己想到海外去做生意,自己打不定主意,想聽聽老師的意見。出乎眾人的意料,蘇格拉底非常熱情地對那個學生進行了鼓勵,甚至還說很早就發現他很有經營的頭腦,給他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議。那個學生離去後,另外一個學生不解地問蘇格拉底他這樣做的原因。大家都能看出那個學生並不是一塊經商的料,蘇格拉底的說法似乎有些欺騙的嫌疑。
  • 看見一些年輕人被蠱惑,真的很心痛
    7月24日,南都記者連麥對話藍雪寶,她向南都記者表示,為部分香港年輕人被蒙蔽雙眼、做出悔恨終生的違法行為感到心痛。她希望實施暴行的年輕人能換位思考,看清是非,重回正軌。香港國安法有百利而無一害南都:香港國安法於6月30日晚正式實施,得知消息你心情如何?藍雪寶:心情是兩個字,開心。
  • 蘇格拉底|古希臘哲學
    蘇格拉底,生於公元前469年,將一生獻給了「愛智「事業。一位典型的述而不作的思哲人,我們只能通過其學生(克賽諾封、柏拉圖)以及其學生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來了解他的思想。蘇格拉底以牛虻自詡,針砭時世、探索真理。但是,最終卻以「褻瀆神明「和「腐化青年「的罪名被判死刑。
  • 2500年前的古希臘,蘇格拉底創立的一種古老的辯術,被沿用至今
    哲學的辯證法,大體上經歷了從最早的蘇柏亞的樸素辯證法,到最後黑格爾的變戲法兩個大的階段。樸素辯證法當中的最有用的部分,最終被科學實證主義承傳和保留了下來。後來,又被馬克思給嫁接上了一頂'真理'的帽子。2500年前,古希臘人發明了辯證法。
  • 坤鵬論:蘇格拉底的探問(上)
    三、蘇格拉底的探問從目前掌握的史料看,蘇格拉底沒有留下任何文字,更不要談什麼著作了。他恰恰體現了那句話:不要迷戀哥,哥只是個傳說。這是因為他只說不做,也就是只講授不寫作,並且還總是「裝傻充愣」、「扮豬吃老虎」地引導別人反省並認識到自己的無知,他相當於是思想的助產者,完全改變了教育的對話順序,他成了提問者,學生則是作答者。
  • 蘇格拉底之死:倔強的蘇格拉底為什麼不選擇逃走?
    蘇格拉底則更看重精神文化成就,像法律、道德、正義、真理等。蘇格拉底性格溫和,但蘇格拉底之妻卻脾氣火爆,她經常對蘇格拉底大喊大叫。每當妻子發火時,蘇格拉底總是淡然處之,絲毫不放在心上。雖然蘇格拉底的妻子脾氣不好,但卻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賢內助。蘇格拉底喜歡四處奔走,他的妻子獨自打理家庭生活,辛苦撫育三個孩子。
  • 辯證法的本體論基礎:黑格爾與馬克思
    這不僅與思想史主題上重建對馬克思學說的基本理解有關,而且尤其與闡說馬克思整個思想方法的時代意義有關。對於馬克思來說,政治經濟學批判或《資本論》的方法也就是辯證法。但是長期以來,辯證法——首先是馬克思的辯證法——卻很少得到真正的理解,它的根本性質、特徵和意義似乎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晦暗中去了。
  • 蘇格拉底弟子的幾句話給你一個真實的蘇格拉底
    在蘇格拉底在世時他對老師愛慕又虔誠,蘇格拉底被處死後曾又蘇格拉底積極伸冤平反,在《回憶蘇格拉底》一書中,色諾芬以樸實精煉的筆墨著重刻畫了這位古代西方聖人的言行舉止,又體現出了當時的希臘的歷史和人文情況,並與希羅多德、修昔底德並列「古希臘三大史學家」。
  • 自稱「知識的產婆」的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的「產婆術」,又稱 「理智助產術」、「精神助產術」,是後世常用教學方法「問答法」的前身,體現了啟發性教育原則。西方最早使用啟發教學的是蘇格拉底。世界上最早使用啟發教學的是孔子。蘇:那麼,在失利的時候,一位將軍發覺士氣低落,謊稱援軍就要來到。如果,士氣竟被他鼓動起來,我們應當把這種欺騙士兵的行為歸入哪一類呢?攸:應當歸入正義一類。蘇:一個小孩生病不肯吃藥。父親說,這是好吃的東西,不是藥,騙他吃了下去,病也好了。這種欺騙兒子的行為應當歸入哪一類呢?
  • 辯證法的最為弔詭之處:用哲學反對哲學,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荒謬了
    然而弔詭的辯證法又發揮了作用,使我們的希望破滅:現實與理想的張力恰恰正是哲學的構成要件。正如前文所述,哲學是邊緣上的舞蹈,邊緣是哲學的特徵,而邊緣的任何一邊都不是哲學。哲學有使人衝下山崖、跌入虛無、瘋狂與死亡的傾向,但是僅僅當這是一種傾向的時候才是哲學。說哲學家具有這樣的傾向,說的也僅是傾向而非現實。當哲學衝向虛無的傾向成為現實的時候,我們在述說一種虛無的哲學,而這無非是在說:沒有哲學。
  • 蘇格拉底的11個小故事
    可是,年輕人,我怎麼發現你對失戀的投入甚至比你對戀愛的投入還要傾心呢?」失戀者:「到手的葡萄給丟了,這份遺憾,這份失落,您非個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蘇格拉底:「丟了就丟了,何不繼續向前走去,鮮美的葡萄還有很多。」失戀者:「我要等到海枯石爛,直到她回心轉意向我走來。」
  • 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沒有任何傳世著作,卻仍然被後人尊敬
    蘇格拉底最廣為人知的一項活動,就是在雅典的集市上和那些自認為有智慧的人討論哲學問題,或者說,用各種問題詰問他們,並且質疑他們的答案。蘇格拉底通過不停地提問,迫使對方去尋求解答,接著從對方的回答中找出漏洞,讓對方了解到,自己並不像自己所宣稱的這麼有智慧。我們可以說,蘇格拉底本身就是一個很出色的辯士,只是他與智者學派的辯士們不同,差別在於蘇格拉底相信有客觀的知識。
  • 蘇格拉底「會飲」的真相
    一位貴賓正在非常嚴肅地論說一個問題:愛情;其他在座賓客亦高睨大談。此時突然一位不速之客從門外蹣跚地走進來。他是一個衣著華麗的英俊青年,態度卻放肆無禮,當時喝醉了酒,連番大叫大嚷,要大家多喝幾杯。一時之間,這一晚平靜和諧的氣氛看來快要變成喧譁吵鬧了。但在座的其他客人終於使這個不速之客安靜下來,於是一切如常,大伙兒照樣喝酒聊天。這種場面似乎平凡之極,而這種聚合卻一點兒也不平常。
  • 蘇格拉底是有名的哲學家,通過諷刺式的演講,反對哲學的形式
    提到蘇格拉底,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他是一位有名的哲學家。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這位人物。蘇格拉底終生生活在雅典,他既不演講也不著述。不僅不著述,他還反對以任何形式記載哲學,因為他認為文字會扼殺哲學精神。哲學對蘇格拉底來說是一種社會活動,是兩個或多個尋求真理的人之間的交談。
  • 西方思想奠基人:蘇格拉底——一個活在傳說中的人物!
    人們成為美德方面的專家,美德被傳授給年輕人。但後來哲學家蘇格拉底出現了。他是一個醜陋的、直言不諱的老兵,提出了一些尷尬的問題,這讓他在雅典最有權勢的公民中不受歡迎。一個神秘的人物和拿撒勒的耶穌一樣,蘇格拉底被視為西方道德、靈性和思想的奠基者。然而,蘇格拉底的形象是非常神秘的。據我們所知,這位哲學家本人從未留下任何文字。當代的書面資料很少能說明他的存在。
  • 原來蘇格拉底是這樣教學生的
    01在古希臘有一個叫埃夫提第摩的人,他是一個自信得有點自負的年輕人,認為自己的才華是最出眾的人。他懷有一顆雄心壯志,有一次他在公眾面前說自己有能力領導一座城邦。恰好蘇格拉底與這個年輕人相遇,便與他展開了對話。蘇格拉底問:「你說你想領導一座城邦,那麼你一定知道「民主」是什麼意思了?」年輕人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了。」
  • 體現蘇格拉底哲學觀念
    在雅典所進行的悲劇表演一共持續三天,每一天從早到晚,都要上演一位悲劇家的四部不同的劇作,這其中包括三部悲劇,還有一部是羊人劇,是一些帶有諧謔意味的作品——據說這就是四聯劇的起源。柏拉圖的36部作品正好可以分成九個四聯組。特拉敘魯斯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根據柏拉圖作品本身所隱含的一些線索來為對話錄進行編排。
  • 讀《世界哲學史》3-1——古希臘哲學之前蘇格拉底時期
    1、前蘇格拉底時期——蘇格拉底之前的哲學2、鼎盛時期——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代表的哲學3、後亞里斯多德時期——亞里斯多德之後的希臘羅馬哲學前蘇格拉底哲學>前蘇格拉底時期哲學家的思想全部都只留下了一些殘卷,這個時期不同哲學家的思想彙編在《名哲言行錄》中。
  •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為何被稱希臘三賢 他們的思想有何特點
    蘇格拉底要追求一種不變的、確定的、永恆的真理,這就不能求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於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認識你自己。從蘇格拉底開始,自我和自然明顯地區別開來;人不再僅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實體。靈魂蘇格拉底關於靈魂的學說,進一步使精神和物質的分化更加明朗起來。蘇格拉底以前的哲學家,早已有靈魂不滅的說法,已經有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對立的萌芽。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儘管出身卑微,蘇格拉底在雅典社會還是很有名的。他是一位被授予勳章的戰爭英雄,但同時也是一個古怪的角色,被證明是當局的累贅。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使他成為公眾人物,這也許正是他值得人們傾聽的地方。這位哲學家在阿里斯託芬的戲劇中多次被諷刺。這些都是重大的公共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