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西方哲學了解或者不了解的人,想必都是聽說過蘇格拉底的,他的知名度很高,他與弟子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弟子亞里斯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都被安插到了他頭上。
蘇格拉底本人並沒有留下什麼著作,他的很多事跡都是通過柏拉圖講述的,在柏拉圖的講述中,蘇格拉底是位具有豐富智慧的人,他的辯論技巧無與倫比,就連詭辯學派的頂尖高手在他面前也只能繳械投降。在《理想國》關於正義的辯論中,蘇格拉底連戰連勝,說的大家啞口無言,頗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範。
但也許正是因為蘇格拉底喜歡辯論的作風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雅典人認為蘇格拉底在用他那神乎其技的辯證法技巧蠱惑年輕人,黑的他能說成白的,死的他能說成活的,這樣的人即便你說的有道理那也是極易引起大家反感的。
總有人試圖挑戰蘇格拉底,想要抓住他話語中的漏洞,然後「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嘗嘗無話可說的滋味,但從來沒有人成功過,最後蘇格拉底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無所知」,頗有一種「在場的諸位都是垃圾」的感覺。連最有智慧的人都說自己一無所知,那其他人還算得上是人嗎?
可以說蘇格拉底的死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雅典人以腐化年輕人的罪名把他拉到公民大會以投票的方式判處蘇格拉底死刑。蘇格拉底雖然死了,但柏拉圖繼承了他的思想並將其發揚光大,開闢了新紀元。
正是由於蘇格拉底強大的影響力,西方哲學史才將他的出現作為一個分水嶺,稱他以前的哲學為前蘇格拉底哲學。當大家都在吹捧蘇格拉底的時候,尼採出現了。尼採這個人就是這樣,喜歡唱反調:蘇格拉底不就是那個心中隱藏著一切惡習和情慾的賤民嗎?
在尼採那裡,蘇格拉底的地位瞬間從天上掉到地上,又被踩上兩腳。尼採首先承認蘇格拉底的辯證法的確無敵,但也正是由於這樣才更彰顯出他的無恥,居然用辯證法兜售他的毒藥。
一個人只有在別無他法之時,才選擇辯證法……辯證法只是一個黔驢技窮的人手中的權宜之計。——《悲劇的誕生》
在尼採眼中,蘇格拉底兜售的毒酒叫做理性。人是有理性的,也需要理性,但理性是人類最重要的東西嗎?尼採表示懷疑。蘇格拉底顯然是推崇理性的,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公式叫做「美德即理性;無知才有罪惡;有德者常樂。」通過這個「理性=美德=幸福」的公式,蘇格拉底把理性推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但尼採則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人心中的非理性是一股更強大的力量。
尼採的這種看法源自於叔本華。叔本華同樣認為人的理性是靠不住的,人的欲望才是主宰一切的力量。當一個人想做一件事時,即便他的理性告訴他這樣做沒有好處,他也是控制不住要去做的,而當他決定要做時,他的理性會立即給他選出最佳路徑,也就是說,理性是助手,欲望才是主人。助手永遠無法左右主人的意圖,它只能唯命是從。
蘇格拉底的信徒妄想著利用理性來壓制欲望,這在尼採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人的欲望怎麼可能會被壓制呢?為什麼要壓制呢?欲望這個詞到了尼採那裡成了意志,他認為人應該順著意志的方向去實現它,而不是壓制它。當然尼採的意思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每個人都要解放天性,為所欲為,在尼採那裡,意志也有很多種,也有互相衝突的可能,只有最強大的意志才能千秋萬載一統江湖,這個最強大的意志被稱為強力意志。
尼採認為蘇格拉底把年輕人帶入了歧途,他最後為什麼不逃走,為什麼執意求死呢?也許他悟到了當時的雅典人已經病入膏肓無藥可救,而他更是患病者當中最嚴重的,不死何為?
這個一切自欺者中最聰明的人,他自己也領悟這個道理了嗎?他在他勇敢赴死的智慧中終於向自己說出這個道理了嗎?……蘇格拉底但求一死——並非雅典人,而是他自己給自己下毒的,他向雅典人強索鴆毒……他輕輕對自己說:「蘇格拉底不是醫生,在這裡死亡才是醫生……蘇格拉底自己只是一個久病者……」——《偶像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