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的最為弔詭之處:用哲學反對哲學,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荒謬了

2021-01-15 王二狗壞蛋

於是,我們似乎可以希望,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對「疼」的切身感受有助於我們脫離哲學。然而弔詭的辯證法又發揮了作用,使我們的希望破滅:現實與理想的張力恰恰正是哲學的構成要件。正如前文所述,哲學是邊緣上的舞蹈,邊緣是哲學的特徵,而邊緣的任何一邊都不是哲學。哲學有使人衝下山崖、跌入虛無、瘋狂與死亡的傾向,但是僅僅當這是一種傾向的時候才是哲學。說哲學家具有這樣的傾向,說的也僅是傾向而非現實。當哲學衝向虛無的傾向成為現實的時候,我們在述說一種虛無的哲學,而這無非是在說:沒有哲學。認為沒有哲學仍然還是哲學顯然是荒謬的。因而對哲學傾向的阻力反而成全了哲學。生活世界並不是脫離哲學的可靠道路,相反,是生活世界成全了哲學。 來自生活世界的「疼」雖有阻止哲學式自殺的作用,但也並不必然能夠阻止哲學式的自殺,理由來自另外一種辯證法——就是柏拉圖通過蘇格拉底之口在《裴多篇》中宣稱的辯證法真理:「痛苦與快樂總是相伴而生」。基裡洛夫說「疼」是阻止哲學式自殺的原因,但他自己並沒有因為怕疼而不自殺。基裡洛夫自殺前瘋咬彼得韋爾霍文斯基的手指,彼得小指的劇痛指引讀者來到了疼痛的辯證法之前,觀看基裡洛夫無可救藥的開槍自殺。自殺前的呆滯與瘋狂的基裡洛夫在實踐上真正處於自己哲學的邊緣,而自殺之後的基裡洛夫不再是哲學家,按照他的理論,他在開槍的瞬間達到了極端的自由——成為神。

於是,我們悲觀地發現,在陷入哲學之日就不要指望有朝一日能夠超脫出來。然而辯證法的弔詭之處就在於:它往往在生出希望的地方覆滅希望,而又在絕望處燃起新的希望。正如前文所言,哲學思考是反思性的,哲學鬥爭是哲學自身的鬥爭,生活世界通過辯證法成為哲學的要件,而哲學對哲學自身的反對固然是哲學的辯證法,卻也是脫離哲學的契機。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沒有刊登的第二部第九章中指出了這樣一條道路。 吉洪是一個修士,既非傳統,也不安分。他與斯塔夫羅金就魔鬼的問題相談甚歡,並且透露了自己不信上帝的事實——教會的修士竟然都不信上帝,這難道不是哲學侵蝕宗教的結果? 斯塔夫羅金問了一個很奇怪的問題,他問吉洪如果不完全相信上帝,那麼能否信仰魔鬼?吉洪的回答是:「噢,太可以了,而且常常如此。」考慮到魔鬼的隱喻含義,此處似乎可以這樣理解:吉洪認為不完全信仰上帝,就可以去信仰(從事)哲學,而且常常如此。 於斯便指明了一條不信上帝的道路——信仰魔鬼。因而一個人一旦沾染了哲學,便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哲學,「而且常常如此」。哲學的力量是如此強大,以致於它只能自己反對自己——而且也常常反對自己。正如吉洪所言:「完全徹底的無神論者與達到完全徹底的信仰僅一步之差。」此言無非是說:完全徹底的哲學與脫離哲學僅一步之差。將哲學貫徹到底就是虛無主義,虛無主義恰恰是哲學最頑固的敵人,然而或許卻是脫離哲學的唯一必然道路。 辯證法的最為弔詭之處就在於:用哲學反對哲學——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荒謬了。

相關焦點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但在現實社會中辯證法面臨諸多歪曲和誤解。孫正聿先生此書主要解決三大方面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對「辯證法」的最大誤解,就在於將辯證法變成了沒有思想內容、沒有概念內涵、沒有實證知識的純粹的「方法」,似乎辯證法像某種「工具」一樣,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在各種對象上,用過之後也可以收起來以備再用。
  • 中庸之道隨想(3):辯證法的定義及西方哲學為什麼很無用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尤其是針對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基本都是在做一些「把簡單事情變成複雜事情」的簡單事情,從而讓那些學了多少年西方哲學的學子們畢業以後還在「雲裡霧裡」,還「剪不斷理還亂」。這個「簡單事情」是什麼?就是西方哲學家們的「胡思亂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繞到哪裡就算那裡,然後整理成「一籮筐」「複雜的事情」,然後美名其曰為「哲學」。
  •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客觀辯證法!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歷史主義,再到客觀辯證法,西方哲學中的諸多課題是如何演變發展的呢?作為正在發展中的大國強國,我們該如何利用西方哲學中的精華,為我們的未來復興之夢更好地服務呢?這是一個問題,更是一個時代對我們提出的使命和考驗。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在古代哲學中,方法論並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分支產生,方法論的發展是與近代大工業和自然科學的發展分不開的,由於科學和工商業發展的需要,哲學作為方法論的意義才被突出出來。  (四)辯證法。  辯證法是關於世界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科學,是與形上學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法是用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看世界,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而形上學則否認矛盾的存在。
  • 政治局為何學習辯證法?哲學往往成為歷史轉折重要思想準備
    「學好辯證法,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不無道理。習近平之前在談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說「我認為必須學會運用辯證法,分清層次,認真思考。『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       學習辯證法,是為提高決策的質量,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中的基本問題的本領」。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方法論與世界觀一致,有什麼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
  • 學者宗白華對西方哲學的解讀!一起來扛中國哲學轉化之大旗
    在此學派的影響下,產生了最早的唯物論、辯證法、以及反宗教的實證論。當時的哲人認為,任何哲學都不是純粹的哲學,而是什麼人的哲學。宗教作為「被顛倒了的世界意識」,經常是社會保守勢力的擋箭牌。從泰勒斯及其他當時的眾多哲人那裡,我們看到,哲學的認識和人們對世界的理解充滿著那種類似於普羅米修斯對宙斯的反抗精神,當時的哲學以客觀的認識、對真理的求索和與宗教的對立性,而獨立存活和發展。但是,比較遺憾的是,初期的希臘哲學並沒有徹底完成唯物論和無神論的系統創建,這為後來蘇格拉底以後的唯心論的出現提供了出口和契機。
  • 馬克思主義哲學(九)辯證法的五大範疇
    3.3、通過現象對本質取得基本認識後,在此指導之下,繼續深入研究新現象,發掘更深層次的本質認識。二、形式與內容1、定義1.1、內容是構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總和。1.2、形式是內容諸要素的結構或表現方式。2、辯證關係2.1、形式與內容互相區別、互相對立。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因此,在討論馬克思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傳統的關係時,是否能在思想史和現實中拓展馬克思哲學的發展,是否能夠注意到現實領域或現實問題的一維,避免觀念論哲學或者說思辨哲學侵入馬克思哲學的研究和對現實問題的理論解答,成為哲學研究者的難題。這不僅直接觸及對馬克思哲學性質的理解,也直接觸及基於中國經驗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理論闡釋。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因此,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命名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完全正確的。它真實地表達了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自己著作中始終堅持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統一,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無論在自然觀還是歷史觀上,他們都反對形上學和唯心主義。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關於舊唯物主義三個缺點的論述,明確地表達了這個觀點。
  • 西方哲學33:中世紀哲學
    經院哲學的特徵是奉基督教教義為無上權威,但要用理性去加以解釋,解釋的方法極其煩瑣,成了一種純粹抽象的邏輯推理。 經院哲學集中於唯名論與實在論之爭,這是由古希臘哲學中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關於重普遍概念與重個別事物的思想分歧發展而來的。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形上學與辯證法的融合段】
    在哲學的發展中,所有哲學家爭論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 誰先誰後的問題,到底是物質在意識中,還是意識在物質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這就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也是哲學家們互相之間在認識上最根本的對立之處。其次,哲學家們所爭論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哲學方法論的問題,或者說是物質,意識,物質與物質之間,物質與意識之間,是否存在著運動和變化,是否存在著互相之間的聯繫,還是不存在著運動和變化,不存在著互相之間有所聯繫的狀態中。
  • 哲學辯證法可解決數學問題 江蘇開放大學這堂網課 「圈粉」了
    中國江蘇網4月27日訊(通訊員賈宗英 丁蘇怡 記者袁濤)「同學們,牛頓躲疫『宅』家期間發現了什麼科學定律?」「蘇東坡的詩句裡潛藏著什麼數學原理?」「哲學辯證法對解決數學問題有什麼幫助?」這是江蘇開放大學數學老師凌佳的一堂「全微分」數學網課,更是一堂有滋有味、生動鮮活的課程思政課。
  • 中國哲學和古希臘哲學的相似之處
    泰勒斯與萬物之源所謂的希臘哲學並不是在希臘本土產生的,是源於小亞西亞的米利都。米利都城在公元前494年,毀于波斯人之手。在那之前,米利都那裡產生了三位哲學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並稱米利都學派三傑。一般認為科學和哲學都是從泰勒斯來的,大約從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初期開始。之所以知道這個,是從記載中泰勒斯預言的一次日蝕時間推斷的。
  • 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
    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系統傳播   在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中,李達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最為深刻,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也最為系統。正如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所說,「就達到的水平和系統性而言,無一人出李達之右」。
  • 國考常識之哲學——一份你急需的救急乾貨!
    如果問我考試最怕遇到什麼?那我肯定會回答你:常識!常識!常識!(對於一個「沒有常識」的人來說,真的是噩耗)況且~常識排在首位!這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2. 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二方面: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亦即人的思維能否認識以及如何認識現實世界的問題。這屬於哲學的認識論問題。這可以將哲學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 經院哲學:理性主義的產物,有三種不同的立場
    具體地說,就是能否用理性邏輯的方法,即辯證法來解決神學的信仰問題。正是從這裡開始,逐漸形成了早期的經院哲學,而辯證法也逐漸成為神學家們解惑和求知的工具。最早把辯證法當作探求根本原理的途徑的神學家,是10至11世紀曾為蘭斯大主教和德皇奧託三世的老師,最後成為教皇西爾威斯特二世的法國人吉爾伯特。他提出,哲學包括了一切世俗學問和神聖學問,邏輯就是哲學統一的方法。
  • 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
    原標題: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指出,「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把握唯物辯證法的哲學品格,是貫徹《綱要》「掌握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的題中應有之義。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第一章 緒論  一、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2、相互聯繫:具體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世界共同本質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具體科學的發展,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3、反對兩種錯誤傾向:既不能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也不能取消具體科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作用。  (科學的科學對嗎?為什麼?
  • 學哲學有什麼用?試看辯證唯物主義在「談戀愛」中的運用
    哲學有什麼用?對這個問題很多人有疑問。其實哲學的用處很大,既有治國安邦之道,也有對日常生活的啟發。比如,在談戀愛的過程中,如果能用好哲學,一樣能避免錯誤,少走彎路,早日實現幸福。可以說,學好哲學對談戀愛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