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為何學習辯證法?哲學往往成為歷史轉折重要思想準備

2020-11-24 澎湃新聞
  習近平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  楊深來 澎湃資料

       1月23日,中央政治局舉行了2015年開年以來第一次政治局集體學習。學什麼?據新華社通稿來看,學的主題是「辯證唯物主義」。

       習近平強調了幾個點:一切工作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認清中國現階段發展形勢;強化問題意識,問題導向,解決中國現實問題;學會辯證思維,客觀把握規律;堅持實踐第一,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檢索歷史,發現十八大以來,政治局的幾次集體學習,多是聚焦在經濟領域,涉及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話題,但專門開會來學習哲學,並不多,上一次還是2013年12月3日,集體學的是「歷史唯物主義」。

為啥要講辯證法?

       學習辯證法,是為提高工作的效率。

       「學好辯證法,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不無道理。習近平之前在談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說「我認為必須學會運用辯證法,分清層次,認真思考。『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

       學習辯證法,是為提高決策的質量,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中的基本問題的本領」。

       習近平在本次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當前,我國社會各種利益關係十分複雜,這就要求我們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

       學習辯證法,是為在這一理論滋養下,團結帶領人民實現「四個全面」,實現中國夢。

       習近平在本次主持學習時指出:「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

       學習辯證法,也有課程設計層面的考慮。

       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這次學習是十八屆中央政治局進行2015年第一次集體學習。2013年,我們進行第十一次集體時學習安排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安排這兩次學習,目的是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

這次講辯證法主要講了啥

       一講物質與意識的關係

       要學習掌握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要準確把握我國不同發展階段的新變化新特點,

使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

       同時,辯證唯物主義並不否認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必須毫不放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設、意識形態工作,

用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我們提出要準確把握、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就是適應國際國內環境變化、辯證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作出的判斷。

       二講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

       要學習掌握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不斷強化問題意識,

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

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對待矛盾的正確態度,應該是直面矛盾,並運用矛盾相輔相成的特性,

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

我們強調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提出化解產能過剩,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等等,都是針對一些牽動面廣、耦合性強的深層次矛盾的。

       我們提出要

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

       三講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既要講兩點論,又要講重點論。

       要突出

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四講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要加強調查研究,

堅持發展地、全面地、系統地、普遍地觀察事物

,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係。

       要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要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增強理論自信和戰略定力,對經過反覆實踐和比較得出的正確理論,要堅定不移堅持。

       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我們要克服哪些錯誤的工作思維方法?

       要防止靜止地、片面地、零散地、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

       要克服沒有主次,不加區別。眉毛鬍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

       要反對形上學的思想方法。看形勢做工作不能盲人摸象、坐井觀天、揠苗助長、削足適履、畫蛇添足。

       

延伸閱讀:

從中共的歷史看,哲學往往成為歷史重要轉折的思想準備。

       在上世紀30年代初期,中共還在江西瑞金時代,當時也是「

崇洋媚外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當時中國正在經歷軍閥混戰,各路勢力都苦於無法統一中國。蘇聯革命的成功,的確給中國上下造成很大的震動。尤其是蘇聯共產黨的建黨經驗和思想,給包括孫中山在內的革命人士很大的啟發。後來國民黨為了凝聚黨內力量,也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改組國民黨,為北伐勝利奠定了基礎。所以,在很多革命者看來,蘇聯經驗真是「萬能膏藥」。

       當時在蘇區,從蘇聯留洋回來的,馬列主義理論一套一套的,倒背如流,說起莫斯科,那感覺,就像傍了個「洋乾爹」,牛逼得很。但革命鬥爭的現實比理論複雜、殘酷得多。島叔給大家舉個例子。

       當時,曾模仿蘇聯體制,建立起

以黨為核心的黨、軍隊、政府三套相對獨立的系統,黨機關的權力至高無上

。中央政治局負責人博古雖是一介書生,但因為是留蘇派,所以天然有這麼個權威,大家都覺得他是上邊(共產國際)派來的人,肯定厲害。博古對軍事指揮完全外行,但按照這個蘇聯式的體制,他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卻掌握著軍事的最終決定權。前線軍事領導在作出任何重大軍事部署前,都要請示徵求博古同意。但面對當時國民黨的層層圍剿,這種僵化的決策體制,碰上個睜眼瞎的指揮,不失敗才怪。

       其實,這種「崇洋媚外」的風氣在延安早期也沒得到多少改觀。毛澤東雖然在遵義會議上取得了軍事指揮權,但黨內普遍認為,毛澤東是個軍事天才,作用呢,也就僅限於此吧。至於文宣意識形態系統,依然被留蘇派牢牢掌握。1937年,號稱史達林弟子的王明從蘇聯回到延安,黨內馬上颳起了「明旋風」,王明的理論水平自然槓槓的,但也是缺乏實際革命經驗,嘴上說的漂亮,幹工作,真不行。

       而我們的毛主席,在1937年末到1938年夏間,受到了排擠,他自己說這段時間「鬼都不上門」。所以,這段時間,他幹了什麼呢?

韜光養晦,鑽研馬列主義和史達林的著作,在哲學上逐步成熟起來,寫了《矛盾論》、《實踐論》,還寫了赫赫有名的《論持久戰》。就是這個時候,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問題。

       當然,這中間還有很多故事,島叔沒法一一跟大家詳談。接下來就是六中全會的「學習運動」,還有批判蘇維埃運動時期的「左傾機會主義錯誤」,以及1941年,毛澤東作了《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這報告裡面很多詞我們現在都很熟悉,比如「言必稱希臘」,然後就是著名的延安整風運動了。

經過這幾年的思想改造,整個中國共產黨改變了蘇聯氣質,具有了更多中國本土色彩,也逐步統一了思想,為接下來奪取更大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當然,這一切的發端,都是從思想的改造開始。

       最近的一次著名案例,就是大家熟悉的上世紀70年代末期真理與實踐大討論了,經過這番思想解放,整個社會破除了教條主義,重新回到了中國實際:中國就是落後,中國就是窮,我們要踏實發展經濟,奮起直追。

       所以,你看,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也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關頭,大家一起學學哲學,談談理論。如果你了解中共的歷史,會發現,思想的準備,往往是大行動的開始。而被習近平稱為作為當前主要矛盾的「四個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在2015年一定會有更多舉措。

       (綜合學習小組、俠客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聚焦:中南海開年第一課 為何學哲學
    「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是對待問題應有的態度,也是辯證法教會我們的道理。對執政者、管理者來說,不論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紛繁複雜中抓關鍵,或者是順勢而為促改革,都需要學好辯證法、用好辯證法。也正因此,才有了2015年中南海開年第一講——學習辯證法。 這只是短短的一堂課,卻詮釋了「用辯證法辦事」的歷史規律,用思想的力量推動著前進的腳步。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這是孫正聿先生花了十年時間研究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關係的力作,是作者關於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專題研究,既在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意義上推進了辯證法研究,又在辯證法理論的意義上深化了對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人們對辯證法存在種種誤解  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新時代思想的理論特質
    到了近代,唯物主義往往與形上學相結合,辯證法則往往與唯心主義相結合,結果形上學限制了唯物主義成為不徹底的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窒息了辯證法成為不徹底的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實踐的基礎上以科學為依據把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種既是唯物主義又是辯證法的科學世界觀理論,不僅正確地解決了世界的本源「是什麼」的問題,而且正確地回答了世界的狀況是「怎麼樣」的問題。
  • 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
    作為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李達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作出了卓越貢獻,對毛澤東哲學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是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在該書中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則堅持了歷史唯物論與歷史辯證法的統一,既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生活對人類社會的最終決定作用,也重視生產關係對生產力、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並提出了「階級意識」和「社會思想」這兩個極具特色的概念,分析和論述了無產階級的社會思想在社會變革中的重要作用。  最後,《現代社會學》注重運用唯物史觀考察中國社會實際。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所以在馬克思主義者手裡,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個東西,辯證法、認識論、邏輯學,也是一個東西。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
  • 延安時期的學習熱潮:毛澤東勤奮鑽研哲學問題
    二是,出版了許多馬列主義的哲學著作。如《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唯物史觀的書信》、《列寧關於辯證法的筆記》、《哥達綱領批判》、《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基礎》、《反杜林論》、《史達林的早年哲學思想》等。
  • 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趙光武教授學術思想述要
    他的專著、合著和主編的著作主要有《唯物主義的歷史與理論》、《辯證法的歷史與邏輯》、《哲學的學習與應用》、《哲學基本原理重點難點講析》、《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辯徵唯物主義原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原理疑難問題探討》、《現代科學的哲學探索》、《用唯物史觀觀察社會主義社會》、《思維科學研究》、《走出自我中心困境》、《後現代主義哲學述評》等16部。
  •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客觀辯證法!
    以維也納學派為中心的邏輯經驗主義運動,作為第一個完整的科學哲學體系,標誌著現代科學哲學的誕生。邏輯經驗主義以可證實性原則作為意義標準來排除形上學,把科學哲學歸結為以數理邏輯的方法對科學理論的結構作靜態的邏輯分析,並致力於邏輯重建,在數十年內成為科學哲學中公認的正統觀點。主要代表人物有石裡克、卡爾納普、亨普爾、賴辛巴赫等。
  • 【思想中國】謝地坤:外國哲學研究七十年回顧與展望
    再進一步,即使是被視為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哲學,如果它們被標上「機械的」唯物論和「唯心主義的」辯證法,我們也只能進行所謂的批判學習和研究。這樣,我國的西方哲學研究在文革前幾乎是處在停滯狀態。而我們注意的對象主要是德國古典哲學,尤其是黑格爾哲學,原因就在於它是馬克思主義的來源之一。
  • 辯證法的本體論基礎:黑格爾與馬克思
    擺脫這種境況,需要從根本上對黑格爾和馬克思的辯證法開展出本體論基礎的研討。本文試圖就此闡明以下要點:(1)辯證法不是任何一種形式方法;形式方法只能滯留於「外部反思」的運用及其主觀主義的實質之中,從而表明其自身乃是形式主義的和反辯證法的。(2)黑格爾哲學立足於絕對者主體的自我活動,這一本體論立場在復活希臘辯證法的同時,決定性地重構了方法概念,並使方法成為實體性內容的自我展開過程。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他兩次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共產黨人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哲學並非純哲學的避風港。自它產生以來就不斷引發爭論,其中既有政治性的,也有學術性的,至今依然如此。哲學是智慧之學。
  • 哲學辯證法可解決數學問題 江蘇開放大學這堂網課 「圈粉」了
    「哲學辯證法對解決數學問題有什麼幫助?」這是江蘇開放大學數學老師凌佳的一堂「全微分」數學網課,更是一堂有滋有味、生動鮮活的課程思政課。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疫情防控期間,江蘇開放大學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數學網課教學,讓枯燥的工科數學課「活」起來,同學們學習興致高漲,紛紛被這樣的「網紅課」實力「圈粉」。
  • 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並把中國革命的實際經驗提升到理論水平上來,充實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過程中形成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
  • 王巍: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原標題: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要義 2013年12月3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並具體闡發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三個基本觀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和一個基本方法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因此,在討論馬克思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傳統的關係時,是否能在思想史和現實中拓展馬克思哲學的發展,是否能夠注意到現實領域或現實問題的一維,避免觀念論哲學或者說思辨哲學侵入馬克思哲學的研究和對現實問題的理論解答,成為哲學研究者的難題。這不僅直接觸及對馬克思哲學性質的理解,也直接觸及基於中國經驗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理論闡釋。
  • 辯證法的最為弔詭之處:用哲學反對哲學,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荒謬了
    哲學有使人衝下山崖、跌入虛無、瘋狂與死亡的傾向,但是僅僅當這是一種傾向的時候才是哲學。說哲學家具有這樣的傾向,說的也僅是傾向而非現實。當哲學衝向虛無的傾向成為現實的時候,我們在述說一種虛無的哲學,而這無非是在說:沒有哲學。認為沒有哲學仍然還是哲學顯然是荒謬的。因而對哲學傾向的阻力反而成全了哲學。生活世界並不是脫離哲學的可靠道路,相反,是生活世界成全了哲學。
  • 革命時期的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唯意志論哲學的出現
    德國通史:恩格斯高度肯定了黑格爾哲學歡迎來到百家號白雲談歷史,今天白雲和大家談談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和經濟發展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在革命時期的德國,因應政治、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思想和文化領域也出現了新的變化和發展趨勢。
  •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
    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十一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推動全黨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更好認識國情,更好認識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勢,更好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各項工作。
  • 學會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 ——重溫毛澤東《學習和時局》
    1941年至1944年期間,為了徹底清算過去的錯誤路線,進一步提高黨的幹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中央政治局多次組織黨內高級領導幹部對黨的重大歷史問題展開討論。這場討論歷時4年之久,覆蓋黨中央領導機關和高級幹部,為1945年黨的七大的順利召開做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學習和時局》是毛澤東於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和5月20日在中央黨校第一部關於黨的歷史討論時所作的講演。
  • 南哲思享|周嘉昕:經濟學與辯證法之間——政治經濟學批判視角下...
    然而,結合盧卡奇對自己思想發展的回顧,考察經濟學與辯證法之間的哲學聯繫,構成了從《歷史與階級意識》到《關於社會存在本體論》的一條重要理論線索。依託盧卡奇對物化的批判、對馬克思黑格爾關係的考察、對青年黑格爾的研究、對社會存在本體論的思考,我們嘗試證明:政治經濟學批判構成了盧卡奇理解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資源,其核心是在對象化理論基礎上闡發針對物化和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