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南海開年第一課 為何學哲學
找到哲學的「總開關」
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
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時代的「本領恐慌」,首先就是「哲學的貧困」。而最可怕的是將「哲學的貧困」當成習慣。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呈現的是一幅穩中有進、進中有憂的圖景。而這圖景的背後,是思維方式的嬗變,是評價尺度的調整。正如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的感言,改革越是往前走,就越充滿信心,也越要多加小心。
也有學者慨嘆,我們遭遇了一個「問題的時代」。從大都市惱人的霧霾到田野鄉間空心化的村莊,從「蟻族」、「蝸居」夢想難圓到「舌尖上的安全」危機屢現。一時間,問題讓人煩惱,問題使人糾結,問題令人困惑。
想要找到一個總開關,希望按一下就解決所有問題,這註定只是空想。然而,在充滿糾結矛盾的生活中,幾乎每一個問題的細節裡,倒都確實暗藏著一個「哲學按鈕」,按下那個按鈕,被遮蔽的癥結往往就會清晰浮現。
用辯證法的方式考量社會進程,才能還原事件的真實意義。可以通過這樣的例子來解釋:過去十幾年裡,2.6億農民相繼進城,接近俄羅斯和日本人口的總和。其子女教育與就業,自身醫療與住房,十幾年積累的問題要一下解決,恐怕誰也無能為力。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消化問題同樣需要時間。
「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是對待問題應有的態度,也是辯證法教會我們的道理。對執政者、管理者來說,不論是透過現象看本質,還是紛繁複雜中抓關鍵,或者是順勢而為促改革,都需要學好辯證法、用好辯證法。也正因此,才有了2015年中南海開年第一講——學習辯證法。
這只是短短的一堂課,卻詮釋了「用辯證法辦事」的歷史規律,用思想的力量推動著前進的腳步。
哲學不是抽象的口號和空洞的套話
1月23日,中南海懷仁堂,中央政治局舉行了2015年開年以來第一次政治局集體學習,學習的主題是「辯證唯物主義」。
為什麼新年首次學習要學辯證法?學習過程是怎樣的?重點學了什麼?
任何重大的現實問題,最終都是哲學問題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從2012年11月17日的第一次算起,一共舉行了20次。
這20次集體學習,多是聚焦在經濟領域,也涉及政治、軍事、法治、文化、社會等話題,但專門學哲學,並不多,此前一次是2013年12月3日,集體學的是「歷史唯物主義」。
為政治局授課的是當代中國哲學家、吉林大學教授孫正聿。講了一輩子哲學的他感慨,哲學經常被看成無用之學,很多人無法體會它的美,但如果真正弄懂了哲學,無論是個人的生活,還是我們的國家,都會呈現出更好的面貌。
解放周一:中央政治局今年開年首次集體學習,就是聽您講辯證法。開年學哲學,在您看來,有何深意?
孫正聿:這次給政治局講課,一開始我就說了一句話,叫做「任何重大的哲學問題,都源於重大的現實問題; 任何重大的現實問題,都深層地蘊含著重大的哲學問題」。你仔細想,任何重大的現實問題,我們深究下去,最終都是個哲學問題。
學習辯證法的現實意義,其實就是要掌握解決問題的本領。有人說「辯證法,辯證法,就是變戲法」,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人們把辯證法庸俗化了、簡單化了、教條化了。
解放周一:現在有些人覺得哲學問題比較虛,沒什麼用。您怎麼看這種說法?
孫正聿: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沒有理論背景,你就根本想不到相應的問題。我做了13年全國政協委員了,我發現政協會議上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般社科界的討論都比較有意思,因為大家有理論背景,有思想。如果沒有一些哲學思維,探討問題就很難深入,而總是停留在表層上。這就像不懂物理學,卻來解釋什麼是相對論,什麼是宇宙大爆炸一樣。
辯證法也像是基礎理論,有了辯證法才能更好地理解現在的問題。比如說,單位年年都組織體檢,給你做胸透,片子給你看了;做心電圖,圖也給你看了,你睜大眼睛看,看出啥來了?回過頭只有醫生給你看給你講,才知道你的肺、心臟有沒有毛病。
解放周一:沒有理論基礎,就算看到了社會現象,也只是浮於表面,很難看清錯綜複雜的現象背後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更別說解決問題了。
孫正聿:比如,調查研究不是到基層看看就行了,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你啥也看不到。你想了解自然,需要有自然科學知識;你想認識社會,需要有社會科學知識;你想理解人與世界的關係,就必須掌握哲學知識。用這個來說明為什麼要學習辯證唯物主義,為什麼要學習辯證法,因為你沒有這個基礎,就很難真正地理解社會和人生。
【獨家連載】《習近平用典》
敬民篇 為政篇 立德篇 修身篇 篤行篇 勸學篇 任賢篇
天下篇 廉政篇 信念篇 創新篇 法治篇
精彩推薦:
1、特別關注:習近平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2、學者觀察:習近平「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形成的歷史背景
3、習近平的「戰略思維價值取向」:以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為導向
4、習近平論「法治」:奉法者強則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