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深的哲學+天真的兒童=奇妙的反應 武漢一小學常設兒童哲學課

2020-12-04 瀟湘晨報

光谷第十一小學的兒童哲學課很受學生歡迎

□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屏 黃士峰 通訊員 宋玄

新學期以來,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武昌實驗寄宿小學光谷分校)開始常設兒童哲學課:三年級(該校是新建校,最高年段為三年級)學生每周上一節兒童哲學課,由學校的4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教授,另外吸納對此感興趣的一二年級學生加入「兒童哲學閱讀」社團。

在人們眼中,哲學意味著艱深難懂,為何學校要特意開設這門普適課程?面向兒童的哲學課該怎麼上,如何讓學生愛上這門課並學有所獲?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物質概念竟能這麼講

昨日下午3時許,在光谷十一小的兒童哲學教室裡,該校305班的學生迎來了這周的兒童哲學課。

教師張濤以遞進的快問快答開場:教室裡有什麼?學校裡有什麼?外面的大街上有什麼?大自然有什麼?宇宙中有什麼?孩子們舉手搶答,氣氛熱烈。接著,張濤引導大家用一個詞來定義所有物品,這帶來了又一場頭腦風暴,物質的概念便被自然而然地提出。

探索還不止於此。張濤再問,看得見摸得著的是物質,引力和風是不是物質?待同學們充分討論後,張濤揭曉答案,這些看不見摸不著卻能感知到的,也是物質。

在最後的實踐環節畫「風」中,有人畫大樹的葉子飄落,有人畫龍捲風,有人假設風可能是粒狀或波狀的,並分別畫了出來。「小學生其實很有想像力,他的作品立即讓我想到了愛因斯坦提出的『波粒二象性』。」張濤說,雖然這節課的主題是物質,但他最高興的不是讓學生記背哲學概念,而是教給學生哲學的思維方式,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想教孩子做思維體操

在光谷十一小,兒童哲學課都有共同的特點:貼近兒童生活,從課程中學到的知識能運用於生活中。

「有次我們班有兩個同學打架,上兒童哲學課時,老師就帶著我們開庭,被打的同學是原告,打人的是被告,老師是公訴人,班主任是法官,其他同學是陪審員。張老師帶我們分析這起打人事件的結果和原因。原來這是場誤會,是那個被打的同學搞錯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認識到,很多矛盾可以被解決,兩個同學也和好了。」301班學生蘭亭序說,就像老師說的那樣,兒童哲學是讓大家變得聰明、有智慧的課,大家要開動腦筋、 學會思考。

該校今年新進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餘萬萬已觀摩多堂兒童哲學課,他說,現在的孩子有更多的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社會在進步,學校的課程可以跟上。

兒童哲學課的發起者、該校「小時候」兒童哲學閱讀工作室主持人張濤則說,兒童哲學課不同於中、大學的哲學課,它應該是一種思維體操,教學生去質疑、辯證、發散,引導他們拓寬認知,拓展思維方式,從而達到「智慧學習、學習智慧」的教育目的。

光谷十一小校長丁苗說,兒童哲學課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習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這門校本課雖新,卻大受歡迎,常有學生問「下一節我們上什麼」。

【糾錯】編輯:admin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武漢一小學常設兒童哲學課,孩子們說很喜歡
    楚天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 張屏 黃士峰 通訊員 宋玄)新學期以來,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武昌實驗寄宿小學光谷分校)開始常設兒童哲學課:三年級(該校是新建校,最高年段為三年級)學生每周上一節兒童哲學課,由學校的4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教授,另外吸納對此感興趣的一二年級學生加入「兒童哲學閱讀
  • 繪本中的智性探究:什麼是兒童哲學繪本?
    近來,「兒童哲學」這個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了教育圈和媒體的視野中。與此同時,兒童哲學不僅進入了國內的某些幼兒園、小學的課堂,也吸引了不少童書出版者的關注,市場上湧現出了一些標有「兒童哲學啟蒙」字樣的繪本。那麼,什麼是兒童哲學,兒童哲學與繪本是怎麼聯繫在一起的,究竟什麼樣的繪本才算是兒童哲學繪本呢?兒童+哲學是什麼?
  • 平和女孩國際哲學奧賽摘銀 給中學生的哲學課 應該怎麼開?
    來自平和雙語學校的高二女生林燕盈在國際哲學奧林匹克比賽(InternationalPhilosophyOlympiad)上奪得銀牌,實現中國隊在這個項目上獎牌零的突破。 林燕盈的獲獎,和她在平和雙語學校讀書期間,受到的教育有關。作為國內少數幾個專門開設哲學課程的學校,平和重視哲學教育,除了在高中部率先開出IB哲學課,還從小學階段開始就普及兒童哲學教育。
  • 長江實驗「網紅」哲學課 讓觸發孩子思考成為一種學習方式
    浙江在線4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朱戈倩 實習生 陳宇潔 通訊員 黃劍磊) 學習並不一定就是要做習題、做筆記,也可以許多不一樣的方式來體驗不一般的哲學知識這就是杭州長江實驗小學的「網紅」哲學課堂。4月25日,以「愛智慧 愛思辨」為主題的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兒童哲學日活動暨浙江外國語學院兒童哲學課程高級研修班活動在長江實驗小學武林府校部舉行。本次活動邀請了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美國夏威夷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冷璐老師、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導師古秀蓉老師以及高級研修班學員及各位專家蒞臨學校,開展為期一天的兒童哲學課程開發與實施的觀摩研習。
  • 南哲專欄|林德宏:兒童哲學趣談(4):「汽車有腿」
    這就是兒童的科學思維。」(2012.4.5)關於事物時間順序的聯想。「頂頂推論。上幼兒園,他指著一個小朋友說:『他是託班的,因為他比我小。』」(2012.4.10)當時他上小班,他知道先上的託班,後上小班,那比他小的就是託班。關於事物空間順序的聯想。「走到小二班教室門口,他說:『小一班上美術課到小二班。』『為什麼?』
  • 哲學思考是人類的天性麼?
    我是做哲學的,也在上哲學課,哲學啟蒙跟思辨力的事情是一樣的事情,包括批判思維力是一種追根溯源的事情,更多是來自哲學的學習,因為哲學在思辨上有優勢,儘管有它私心的一面,浪漫的一面,但是哲學形而上的思辨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哲學的理性思辨在現在公民教育的理性啟蒙中扮演特別重要的角色,通過人自由獨立意識的培養,尊重平等意識的培養,公共公益服務中博愛與互助意識的培養,我覺得都可以。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驚呆了,哲學這麼好》用500幅粉紅小插圖,說透72位哲學家、210個哲學概念、2600年西方哲學史,讓哲學變得萌萌噠。蘇格拉底說:「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只有正確了解真、善、美,靈魂才能變得出色。
  • 小學開設愛情課:感受男女差異淡化性教育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兒童性教育>正文小學開設愛情課:感受男女差異淡化性教育 2014-06-25 15:28 來源:揚州晚報
  • 「地球,我的家」兒童繪畫展,在武漢沐馬美術館開展
    12月28日,「地球,我的家」兒童原創繪畫作品展,在武漢沐馬美術館漢口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武漢沐馬美術館漢口館的開館展,共展出66幅兒童原創繪畫作品,孩子們通過自己的畫筆,表白「地球媽媽」。唐瑄茹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據介紹,參加此次創作的學生,最大的11歲,最小的5歲,在色彩和構圖上,充滿了想像力和創造力,充滿了天真和童趣,他們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描繪出了心目中美好的地球,碧水藍天,動物和森林,大地和人類和諧共處,誇張而充滿趣味。
  • 兒童是什麼?
    這一問題有太多晦暗不明之處,因而在對它的探索過程中,筆者不得不借用了象徵、隱喻等修辭手法,尤其是對現有概念的外延(例如,哲學、哲學家,藝術、藝術家等)做了一些延展。筆者相信,隨著世界範圍內童年哲學研究的深入,對兒童、對人、對社會的認識和觀念會產生「變動」,相應地,哲學人文社會科學中某些基礎性概念會出現微妙的變革。
  • 哲學能否彌補信仰與美育的缺失?| 劉蘇裡評《季風青少年哲學課》
    哲學,大概是日常閱讀和公共討論被提及最頻繁的學科之一。自然它也不止是一門學科。蘇格拉底有句話,中譯過來,就是「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不管哲學如何被定義,它都必然需要思考,去克服狹隘、偏見和頑疾。而要真正與日常生活建立聯繫卻是一種挑戰。
  • 兒童的經驗、思維與有過程的歸納教學
    關注兒童,關注兒童的天性,在六七十年前老校長就奠定了底色。二是基於基礎教育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當前小學教育教學還存在著結果主義、完美主義、「一刀切」的問題,存在忽視對天性的保護,對個性的尊重,以及社會性協調培養的問題,存在解決小學生抽象能力和發展能力弱、培養難的問題。三是基於對兒童多學科的研判。我們提出兒童是藝術家,是哲學家,是夢想家。
  • 郭曉冉:不妨對小學開設哲學課多些寬容
    原標題:郭曉冉:不妨對小學開設哲學課多些寬容  近日,江蘇揚州梅嶺小學西區校決定,今年秋季開設哲學課,並將其作為三至六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與語文、數學同等地位。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質疑,哲學晦澀難懂,兒童難以接受;也有人贊同,哲學有益,啟迪心智應從娃娃抓起。
  • 武漢耶魯女孩,超常智商,門薩會員,為讀寫障礙兒童集資
    她叫常樂天,是一名武漢女孩,6歲開始學習國畫和書法。21歲畢業於耶魯。她是一個多面體的真性情女孩,愛旅遊、愛公益、愛做夢,23歲完成自傳《獨家快樂》。02常樂天在美國的時候在心理系做事,在心理學方面幫助過一些孩子輔導。雖然她有那麼多閃耀的光環,但她卻沒有沉浸在光環中,而是樂於做一些公益慈善事業。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兒童節特輯】「虎媽」效應不可取,小學教育要自然
    一些最「認真進取」的學生竟然會說:「老師,我選你的課是因為課表上寫著『控制系統』。如果你想談別的話題,可不可以另外找時間。我覺得你這樣上課不講正課,有點對不起想學的學生,也對不起納稅人的錢。」 後來,我乾脆到通識教育中心開「科技與人文」的課,只講給想學的人聽。沒想到,許多我在高中時早已清楚的觀念和課外書,對他們而言卻非常玄奧。
  • 周國平的哲學私房課
    一個個製作精良的知識課、技能課,就像一顆顆膠囊,它高效、速成、立竿見影。02哲學不是膠囊最近興致勃勃地做周國平老師的哲學私房課,在對接第三方平臺時,屢屢被問:「我的用戶為什麼要學哲學?」所以你要問我人為什麼要學哲學,因為我們活著可遠不會止步於「生存」。因為哲學的本質是思考。這個時代已經不允許有深度思考和緩慢動作,強烈的感情和低效的運作,阻礙我們去適應這個社會。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
  • 聚焦:中南海開年第一課 為何學哲學
    原標題:中南海開年第一課 為何學哲學 找到哲學的「總開關」 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 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時代的「本領恐慌」,首先就是「哲學的貧困」。
  • 正直小學:紮實做好留守兒童及特異體質學生關愛工作
    一是建立檔案管理。針對當前留守兒童、特異體質學生數量增多的問題,各班認真開展調查,了解其父母在外務工、工作,以及他們在家的監護人信息,努力做到對每一個孩子進行登記建檔,記錄其成長過程,並實行動態管理。組織全體教工參與關愛活動,通過「留守兒童之家管理」「道德與法制」 「我們都是一個大家庭」 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生命安全、醫學常識等具體培訓,走近孩子們的心靈,有效幫助其解決入學習慣、有效溝通、家庭教育等問題中的煩惱,樹立責任意識,以達到及時進行心理關愛的效果。三是搭建活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