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辯證法可解決數學問題 江蘇開放大學這堂網課 「圈粉」了

2021-01-14 中國江蘇網

中國江蘇網4月27日訊(通訊員賈宗英 丁蘇怡 記者袁濤)「同學們,牛頓躲疫『宅』家期間發現了什麼科學定律?」「蘇東坡的詩句裡潛藏著什麼數學原理?」「哲學辯證法對解決數學問題有什麼幫助?」這是江蘇開放大學數學老師凌佳的一堂「全微分」數學網課,更是一堂有滋有味、生動鮮活的課程思政課。

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疫情防控期間,江蘇開放大學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數學網課教學,讓枯燥的工科數學課「活」起來,同學們學習興致高漲,紛紛被這樣的「網紅課」實力「圈粉」。

課程伊始,凌老師就講述了牛頓在家鄉躲避鼠疫期間潛心研究、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的歷史故事,啟發和鼓勵在家學習的同學們,要學習科學家牛頓潛心治學的精神,持之以恆不鬆懈,克服惰性學好網課,努力學有所獲。

在講到「多元複合函數的偏導」,涉及對於中間變量的理解時,凌佳老師引用了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題西嶺壁》七絕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學們在留言版裡熱烈響應,感悟詩人曠達胸懷和深刻哲理。凌老師用這兩句詩告訴同學們觀察事物的視角不同,結論相異。在現實生活中也要學會換位思考,體諒和理解他人。

在講述如何解決數學問題時,凌老師還融入了辯證法的思維教育。在講「無窮級數的概念」時,引入「有限與無限的對立統一」的哲學辯證法思想,引導同學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在講「向量代數與空間解析幾何(代數方法研究的幾何問題)」時,則聯繫關於「轉化」的自然辯證法思想,啟迪同學要善於辯證處理學習生活中的各類困難和問題。此外,凌老師還把「質量互變規律」引入「偏導數的概念(增量比的極限)」的講解,並引用《三國志》裡的名言「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演繹為人處世的深刻哲理。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凌佳老師用這句話鼓勵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她說,學習中的「危」就是遇到的困難,我們一起努力加以克服,克服了困難,解決好難題,前面才有「機」會。她鼓勵同學在學習上要不畏艱難,立志做奮鬥者。

「這樣的數學課讓我受益匪淺,高質量學到課堂知識的同時,心靈也受到了啟迪。」上完課的同學們紛紛在網上留言,與老師積極互動。

江蘇開放大學校長崔新有說,學校重視將教學設計及方法創新融入「課程思政」,特別關注把傳道和授業解惑相結合,努力把做人處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復興的理想責任等有機結合到課程內容中,力求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真正起到育人目的。

相關焦點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立足於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從現代社會生活和現代哲學所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出發,集中論述了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一致性。但在現實社會中辯證法面臨諸多歪曲和誤解。孫正聿先生此書主要解決三大方面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對「辯證法」的最大誤解,就在於將辯證法變成了沒有思想內容、沒有概念內涵、沒有實證知識的純粹的「方法」,似乎辯證法像某種「工具」一樣,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在各種對象上,用過之後也可以收起來以備再用。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網課導論唯物論,別說這些你沒學過
    《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這些我們高中時能準確背出知識點所在頁碼的政治課本,在我們上大學後全部淡出我們的視野,可是你知道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網課的這些題目,明明都是曾今的你最熟悉的。
  • 辯證法的最為弔詭之處:用哲學反對哲學,沒有什麼能比這更荒謬了
    哲學有使人衝下山崖、跌入虛無、瘋狂與死亡的傾向,但是僅僅當這是一種傾向的時候才是哲學。說哲學家具有這樣的傾向,說的也僅是傾向而非現實。當哲學衝向虛無的傾向成為現實的時候,我們在述說一種虛無的哲學,而這無非是在說:沒有哲學。認為沒有哲學仍然還是哲學顯然是荒謬的。因而對哲學傾向的阻力反而成全了哲學。生活世界並不是脫離哲學的可靠道路,相反,是生活世界成全了哲學。
  •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客觀辯證法!
    從科學哲學到邏輯實證主義,從批判理性主義到歷史主義,再到客觀辯證法,西方哲學中的諸多課題是如何演變發展的呢?作為正在發展中的大國強國,我們該如何利用西方哲學中的精華,為我們的未來復興之夢更好地服務呢?這是一個問題,更是一個時代對我們提出的使命和考驗。
  • 這個中學老師在《半條命》上講數學,一堂課被觀看50萬次
    大數據文摘授權轉載自狂丸科學 一堂網課被觀看50萬次,是什麼水平?而且,教的還是很多人的一生之敵:數學。 於是他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儘管這個續作等了太久,實在想玩,但他需要上課,這兩者該怎麼抉擇?
  • 中庸之道隨想(3):辯證法的定義及西方哲學為什麼很無用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尤其是針對西方哲學。西方哲學基本都是在做一些「把簡單事情變成複雜事情」的簡單事情,從而讓那些學了多少年西方哲學的學子們畢業以後還在「雲裡霧裡」,還「剪不斷理還亂」。這個「簡單事情」是什麼?就是西方哲學家們的「胡思亂想」,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繞到哪裡就算那裡,然後整理成「一籮筐」「複雜的事情」,然後美名其曰為「哲學」。
  • 南哲思享|劉懷玉:從單義到弱義的當代辯證法追問之路——以尼採與...
    一、「單義」辯證法追問——馬克思與尼採對立(一) 「單義」辯證法: 大寫的、絕對的、歷史的「唯一性追求」「單義的」辯證法即「大寫字母的」辯證法,源於列寧在《哲學筆記》中的說法: 「雖說馬克思沒有遺留下『邏輯』( 大寫字母的) ,但是他遺留下《資本論》的邏輯,應當充分利用這種邏輯來解決當前的問題。
  • 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1937年7、8月,毛澤東應紅軍大學(後來改為抗日軍政大學)之邀,向學員講授唯物論和辯證法,每周兩次,每次四小時。他的記錄稿經過整理後,從1938年5月6日開始在《抗戰大學》上連載。1940年,經毛澤東修改,八路軍軍政雜誌社將講授提綱以內部單行本的形式出版發行。
  • 政治局為何學習辯證法?哲學往往成為歷史轉折重要思想準備
    習近平強調了幾個點:一切工作要從中國實際出發,認清中國現階段發展形勢;強化問題意識,問題導向,解決中國現實問題;學會辯證思維,客觀把握規律;堅持實踐第一,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學好辯證法,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不無道理。習近平之前在談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就說「我認為必須學會運用辯證法,分清層次,認真思考。『審大小而圖之,酌緩急而布之,連上下而通之,衡內外而施之。』」       學習辯證法,是為提高決策的質量,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中的基本問題的本領」。
  • 《宇宙中的哲學原理》-【形上學與辯證法的融合段】
    在哲學的發展中,所有哲學家爭論的第一個基本問題就是物質與意識 誰先誰後的問題,到底是物質在意識中,還是意識在物質中,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這就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也是哲學家們互相之間在認識上最根本的對立之處。其次,哲學家們所爭論的第二個問題,也就是哲學方法論的問題,或者說是物質,意識,物質與物質之間,物質與意識之間,是否存在著運動和變化,是否存在著互相之間的聯繫,還是不存在著運動和變化,不存在著互相之間有所聯繫的狀態中。
  • 數字和數字哲學問題
    然而,由於兩種方向盤的設置模式引起了道路交通規則的變化,這就產生了「層層傳導」的伴隨性效應。新科學哲學以事件的主體性作用和伴隨性作用的等效關係解釋了事物的普遍聯繫,這是一種對辯證法的科學解釋。什麼是科學和哲學歷史作用的等效原理?
  • 大學網課資源公眾號分享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蘆柑題庫】大學網課平臺一、MOOC慕課網慕課是愛課程網攜手網易雲課堂打造的在線學習平臺,每一個有提升願望的人,都可以在這裡學習中國最好的大學課程,學完還能獲得認證證書。有很多名校參與其中,所以課程的質量和豐富程度也都還不錯。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中國政法大學李德順教授明確提出:我們講馬克思哲學和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應該是站在馬克思的立場來看德國古典哲學,而不是用德國古典哲學來肢解和重塑馬克思哲學。這個問題是我們治學方向上的一個重大的實質的問題。
  • 牛頓哲學用數學構想自然
    牛頓哲學用數學構想自然 2014年01月29日 12: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方錫良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牛頓;哲學;數學
  • 《40堂哲學公開課》像哲學家們那樣思考和質疑
    【書籍信息】書名:《40堂哲學公開課》作 者:[英]奈傑爾·沃伯頓譯 者:肖聿出版社:新華出版社出版時間:2012年10月字 數:180千字書 號:978-7-5166-0121-1定 價:28.00元【作者簡介】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英國開放大學(Open University)哲學教授。
  • 用長邏輯鏈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思維最核心的練習
    原標題:用長邏輯鏈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思維最核心的練習 看點 前段時間,美國奧數隊總教練羅博深來到上海平和雙語學校,為孩子們做了一場關於數學的精彩演講進過數學的簡單列舉,我們知道硬幣的情況有四種——正正、正反、反正、反反,所以另一枚硬幣也是反面的概率是三分之一。 羅博深教授說,這就是我們需要數學的原因——當直覺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需要依靠數學的思維來解決這些問題。如果直覺一直有用的話,那我們要數學做什麼?
  •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作為歷史性的思想和思想性的歷史,哲學的世界觀是以理論形態所表徵的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它既是反思存在的存在論,又是追問存在的根據的本體論,由此構成反思思維與存在的否定性統一的辯證法。辯證法是以「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為「基本問題」的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三者一致」的哲學理論。
  • 「十三 辯證法.否定的否定」導讀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
    他只是把辯證法當作(無效的)證明工具,不知道辯證法不僅是有效的思維方法,而且這種思維方法的有效性來自世界本身,因此「包含著更廣泛的世界觀的萌芽」。它的有效性在於對具體研究的指導,而不在於代替具體研究。在恩格斯看來「在數學中也存在著同樣的關係」。初等數學與形式邏輯聯繫在一起,高等數學與辯證法聯繫在一起。
  • 馬克思主義哲學(九)辯證法的五大範疇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現象與本質1、定義1.1、現象是事物的外部聯繫,外在表現。1.2、本質是事物根本的、組成事物基本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本質和規律是同等程度的範疇,認識了本質,也就把握了規律。
  • 聚焦數學哲學前沿爭論透視數學文化歷史價值
    原標題:聚焦數學哲學前沿爭論透視數學文化歷史價值   由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數學哲學專業委員會、北京大學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聯合主辦的「2013年數學哲學與數學文化研討會」,近日在北京大學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