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者說】
作者:張中良(長春出版社社科編輯室主任)
在中國哲學界,孫正聿是公認的辯證法研究成果最多的人。正如南開大學哲學院王南湜所言:「在中國哲學界,說到對辯證法的研究,人們不會不首先想到孫正聿教授。」
近日,繼《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當代反思》《哲學:思想的前提批判》之後,吉林大學資深教授、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孫正聿先生研究辯證法的一部新作——《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問世了。該書是國家「十三五」出版重點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由長春出版社出版。
《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立足於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從現代社會生活和現代哲學所提出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出發,集中論述了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一致性。這是孫正聿先生花了十年時間研究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關係的力作,是作者關於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專題研究,既在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意義上推進了辯證法研究,又在辯證法理論的意義上深化了對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人們對辯證法存在種種誤解
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現實社會中辯證法面臨諸多歪曲和誤解。孫正聿先生此書主要解決三大方面的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長期以來,人們對「辯證法」的最大誤解,就在於將辯證法變成了沒有思想內容、沒有概念內涵、沒有實證知識的純粹的「方法」,似乎辯證法像某種「工具」一樣,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用在各種對象上,用過之後也可以收起來以備再用。就像恩格斯所批評的那樣,把「辯證法」變成了「可以套在任何論題上的刻板公式」,甚至把「辯證法」變成了可以用來在缺乏思想和實證知識的時候及時搪塞一下的「詞彙語錄」,也就是把「辯證法」變成了人們所譏諷的「變戲法」。
《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孫正聿 著
長春出版社
關於辯證法,在現代哲學中,有兩個值得深思的現象:一是質疑辯證法的思維方式,但又在不同側面或不同程度體現辯證法,這是現代西方哲學的內在矛盾之一;二是盛讚辯證法的思維方式,但又在不同側面或不同程度曲解辯證法,這又是現代中國哲學界長期以來面對的理論困境之一。
人們通常是把辯證法敘述為「三條基本規律」和「五對基本範疇」: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原因和結果、內容和形式、可能和現實、必然和偶然、現象和本質。通常認為,學習辯證法,就是懂得這些規律和範疇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掌握辯證法,就是運用這些規律和範疇去「解釋世界」和「解決問題」。這樣,就把辯證法當成了「用實例證明原理」「用原理解釋實例」的「原理加實例」的「哲學知識」。
不解決這些問題後果很嚴重。孫正聿指出,長期以來,人們僅僅把辯證法定義和解釋為「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這就把辯證法作了庸俗化理解,割裂了辯證法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扭曲了辯證法作為哲學理論的反思特性,使辯證法失去它的理論內容和深厚的歷史感,阻礙了人們以更為廣闊和更為深切的思索發展辯證法,從而走向了辯證法的反面——形上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2、辯證法是人類智慧、哲學智慧
基於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出於對哲學的「四真」(真誠、真實、真切、真理),孫正聿先生在書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對辯證法發展的歷史進行了全面而系統的考察。
首先,探析了辯證法的五大經典命題。作者指出,通常是把命題1(辯證法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作為關於辯證法的標準定義,並把命題2(辯證法是最無片面性的關於發展的學說)當作命題1的某種強調和補充,因而在同等意義上使用這兩個命題去定義辯證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命題3(辯證法也就是認識論)日益受到我國哲學界的普遍關注,但卻由此引發了曠日持久的關於辯證法的理論性質的爭論;命題4(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是理論界長期以來經常引證的關於辯證法的重要論斷,但並沒有在「本質」的意義上去闡釋辯證法的批判性,而只是把「批判性」解釋為辯證法的一種「功能」;至於命題5(辯證法是建立在通曉思維的歷史和成就的基礎上的理論思維),不僅在闡釋辯證法的「本質」的層面上極少涉及,甚至在探討辯證法的具體問題上也較少有人問津。長期以來關於辯證法的定義,或關於辯證法本質的概括與解釋,基本上是以命題1取代了其他命題,即僅僅是把辯證法定義和解釋為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由此產生了極其嚴重的歪曲辯證法的後果。
其次,作者又系統地考察了黑格爾的思想的內涵邏輯的辯證法、馬克思的歷史的內涵邏輯的辯證法、恩格斯的「理論思維」的辯證法、《資本論》的辯證法和列寧的「邏輯學、辯證法、認識論」「三者一致」的辯證法,並指出:馬克思的歷史的內涵邏輯的辯證法是現代哲學及其思維方式變革的根本體現。
第二,系統考察了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變革的辯證關係。
首先,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主要體現為從兩極到中介、從層級到順序、從觀世界到世界觀的哲學變革。其次,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辯證關係。我們應當從兩個角度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現代西方哲學的關係:一方面,如實地把現代西方哲學的研究成果視為馬克思實踐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自覺地使之轉化和升華為實踐哲學的具體內容;另一方面,自覺地堅持馬克思所開闢的哲學道路,用實踐辯證法理論去批判現代西方哲學由片面誇大實踐活動的某個環節而導致的錯誤傾向。而要實現這兩個方面的統一,其根本前提,則是把握住現代哲學所實現的本體中介化的革命。最後,辯證地看待現代西方哲學對哲學思維方式的變革作用。
孫正聿指出:「現代西方哲學對傳統本體論的解析與批判不乏深刻之處,對本體論的現代重建也不乏睿智之見。但是,我們更應清醒地看到,現代西方哲學所張揚的相對主義和非理性主義,表明它從近代哲學對人類未來滿懷激情的憧憬變成了對人類未來惴惴不安的恐懼,從近代哲學對人類理性力量鯨吞宇宙的幻想變成了對理性力量深感憂慮的懷疑。」
第三,該書在全面系統地考察了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生活基礎上,深刻分析了人的存在和認識的辯證法,人的實踐的辯證法,精神家園的辯證法,發展的辯證法,生活態度的辯證法,理論與實踐關係的辯證法,解放思想的辯證法,系統闡述了辯證法的總體特徵和主要內容。之後,孫正聿先生強調指出:辯證法是人類智慧、哲學智慧。
3、哲學就是辯證法 辯證法就是哲學
《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是國內第一部集中論述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學術專著,此前無人出版過同類專著,只有一些論文涉及這一問題。在經過全面考察辯證法的發展史後,孫先生得出結論:
從這種理解出發,「辯證法」就不只是哲學研究的「一個領域」,而是哲學的「實質內容」;「辯證法」就不只是哲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而是哲學的「理論本身」;「辯證法」就不只是哲學理論的「知識內容」,而是哲學提供的「人類智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哲學」就是「辯證法」,「辯證法」就是「哲學」。
該書集中地論述了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一致性,圓滿地完成了以下主要任務:第一,考察辯證法從思想的內涵邏輯到歷史的內涵邏輯的發展,論證辯證法作為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真實內容和真實意義。第二,總結和論證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總體特徵及其思想內涵,揭示現代哲學思維方式與辯證法的內在關聯。第三,考察現代西方哲學的重要命題和後形上學的基本理念,論證辯證法作為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多樣性的表現方式,並回應對辯證法的思維方式的批評。從一定意義上講,本書促進了辯證法理論研究的發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研究的發展,促進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
最後引用書中的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作為結束:
只有把辯證法變成我們的「理論思維」,才能超越兩極對立、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辯證」地思考問題,使「辯證法」成為自己的人生智慧。
《光明日報》( 2019年07月06日 09版)
[ 責編:李伯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