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矛盾」有兩種,分清楚才能理解辯證法

2020-12-05 烏衣白話

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會看到不同的事物。拿盲人摸象的故事來說,有人摸到象腿,認為大象長得像柱子;有人摸到耳朵,認為大象長得像扇子。這些都反映了不同角度的認識,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在學哲學時,要理解辯證法,也會遇到這個問題。

自相矛盾的事物,為什麼能放到一起呢?要理解和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分清楚兩種矛盾概念:一種是形式邏輯的矛盾,一種是辯證邏輯的矛盾。

形式邏輯的矛盾

關於形式邏輯的矛盾,最耳熟能詳的例子就是韓非子那個「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故事說:一個在大街上賣兵器的楚國人說:「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意思是說,他的盾堅硬無比,什麼利器也刺不破它;接著他又說,他的矛鋒利無比,任何東西都能刺破。

這時旁邊一個人說:「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結果這個楚國人啞口無言了。

楚國人之所以啞口無言,是因為他的話前後矛盾,不能同時成立。這就是自相矛盾。

形式邏輯有一條規則,叫矛盾律。這條規則要求人們在思考和論證問題時,必須保持首尾一貫,不能互相打架。就是說,真相只有一個,不允許對於同一事物同時作出兩個完全相反的論斷。楚國人所犯的錯誤,正是形式邏輯的矛盾。

辯證邏輯的矛盾

辯證法所說的矛盾不是形式邏輯的矛盾,而是辯證邏輯的辯證矛盾。辯證邏輯的矛盾存在於客觀事物和物質世界之中,體現了客觀事物本身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本性。

辯證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辯證法所說的矛盾就是這種客觀存在的,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所固有的既互相對立又互相統一的因素和傾向。簡而言之,既對立又統一,這就是矛盾。

舉例來說,按照形式邏輯的要求,當我們說「這是一條活魚」的時候,就不能同時又說「這是一條死魚」。否則,就違背了形式邏輯的矛盾律,就要犯自相矛盾的錯誤。但是從辯證法看來,在肯定「這是一條活魚」的同時,也要承認這條魚本身所包含的死亡的因素和傾向。這條魚總是要死的。在一定的條件下,這條活魚會轉化為死魚。

黑格爾說得好:「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種子。」可見,辯證的矛盾如實地反映了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辯證本性。

總結

當我們把握世界上運動著的事物時,就會發現,一個概念就像一張照片,必須讓概念運動起來,才能夠把握運動著的事物。這就好像要用不同的照片串起來,才能表現出動畫或電影一樣。事物是充滿矛盾的,因為事物總是處在運動之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能用一個靜止的判斷來定義。

形式邏輯的矛盾是思維中的邏輯矛盾,是我們應當力求避免的;辯證法的矛盾是存在於現實世界中的矛盾,是我們力求認識和利用的。

但是,人類的思考也需要清晰明確的概念,一是一,二是二,不能混淆。否則就是一團亂麻,說不清楚了。 如果把現實事物的法則引入邏輯思維的領域,那就帶來了混亂。把辯證法淪為「變戲法」,這是許多「務實」的聰明人容易犯的思維錯誤。

唯物主義是一種客觀的態度。我們一方面要遵循理論的規則,力求清晰確定;一方面要關注事物的本性是怎麼回事,從形式邏輯上升到辯證邏輯。從唯物主義的立場出發,也就不難理解辯證法了。

相關焦點

  • 「十三 辯證法.否定的否定」導讀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
    恩格斯指出,杜林不理解辯證法的性質:人們通常把形式邏輯或初等數學當作單純的證明工具,不知道作為工具之所以管用,是由於它們是特定世界觀的表現。杜林也是這樣。如果你缺乏初等數學的直觀能力,因而看不到那個由數學對象構成的世界,你也就不理解形式邏輯在初等數學中的真正意義,以為它不過是證明工具。同樣,如果你看不到微積分的世界,你也就不理解辯證法在高等數學中的真正意義,微分在這樣的數學家當中引起的慌亂,「正像否定的否定在杜林先生那裡引起的慌亂一樣」。
  • 尚傑:如何理解盧梭思想中的「自相矛盾」
    尚傑分享如何理解盧梭的「矛盾性」盧梭思想沒有統一立場作為一個300多年前的歷史人物,盧梭仍對今天人類精神文明的政治、道德、法律等領域產生持續影響。尚傑認為,書齋裡的學者也能對社會有如此貢獻,盧梭當之無愧可被稱為知識分子第一人。
  • 辯證法的本體論基礎:黑格爾與馬克思
    這不僅與思想史主題上重建對馬克思學說的基本理解有關,而且尤其與闡說馬克思整個思想方法的時代意義有關。對於馬克思來說,政治經濟學批判或《資本論》的方法也就是辯證法。但是長期以來,辯證法——首先是馬克思的辯證法——卻很少得到真正的理解,它的根本性質、特徵和意義似乎是不由自主地陷入晦暗中去了。
  • 等級辯證法與國家理論
    所以,兩種王權類型的關係並不像薩林斯所理解的沒有先後次序的輪流——代表國家與社會、男人與女人的兩種力量的對抗,而是等級辯證法的關係。  三、印度:兩種辯證法與瓦爾納制度  印度的瓦爾納制度看起來不僅與三功能結構完全契合,而且三功能之間似乎構成了最為嚴格的辯證法關係。
  • 不要傻傻分不清楚了!這些「自相矛盾」的英語單詞
    英語單詞中,是否經常被這一類詞義上自相矛盾的詞弄得團團轉呢,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一部分在不同情景應用下,詞義全然不同的英語單詞,備考中的小夥伴們,這些英語單詞詞義,你可記住了?   我如何才能幫你呢?   I couldn't help laughing.   我忍不住大笑起來。   14. clip「剪下來」&「別上去」   I clipped his picture from the newspaper.   我把他的照片從報紙上剪了下來。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孫正聿 著長春出版社  關於辯證法,在現代哲學中,有兩個值得深思的現象孫正聿指出,長期以來,人們僅僅把辯證法定義和解釋為「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這就把辯證法作了庸俗化理解,割裂了辯證法世界觀、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統一,扭曲了辯證法作為哲學理論的反思特性,使辯證法失去它的理論內容和深厚的歷史感,阻礙了人們以更為廣闊和更為深切的思索發展辯證法,從而走向了辯證法的反面——形上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時空論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時空論》是第二章第七小節,其中討論了三種唯心主義的時空觀,和舊的唯物主義的時空觀,並闡述了新的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
  • 科學辯證法(分辨定律)詳解
    在事物結果的縱向上,對當前或未來事物實時發展變化的重要的有價值的結果要全面掌握。分辨定律也是對原來辯證法的升級、完善和補充,這是分辨定律的實質。又如事物是一維數軸,其屬性不變,但數值從類型上劃分為有理數和無理數兩種,數值從大小上劃分為無限數量。 分辨定律適用於可變因素對影響事物結果變化的分析,也適用於事物的固有不變屬性、歷史時點的構成、歷史時點的屬性及屬性值、人類不可改變規律等不變因素對事物發展變化結果具有確定作用的分析。
  • 什麼是二元論,什麼是辯證法?最終分別會走向什麼方向?
    二元論的典型代表有法國的笛卡兒,他認為萬事萬物都具有廣延屬性的物質實體和具有思維屬性的精神實體,比如人就兼有這兩種實體,人的肉體是物質的實體,人的靈魂是精神的實體。這種搖擺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二元論,其實質還是唯心主義的。全部的哲學史都清楚地表明:儘管哲學流派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但從實質上來看,它們不是屬於唯物主義陣營,就是屬於唯心主義陣營。從來沒有第三條路線可走。
  • 考研必讀:馬哲辯證法專題複習指導及出題點
    「辯證法」部分在框架結構上分為三節:第一節討論了聯繫和發展的觀點。這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總特徵。其中的理論要點有聯繫、系統、發展、過程、規律以及現象和本質、必然性和偶然性。原因和結果、可能性和現實性。其基本思路是:辯證法是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的學說。所以,要理解辯證法首先把握辯證法與形上學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的對立。進而要理解聯繫、發展範疇,然後,理解什麼是規律,規律的客觀性。
  • 知道「摩卡」和「拿鐵」兩種咖啡有什麼區別嗎?你一定要分清楚!
    今天大樹健康美食又要來和大家分享健康美食啦,現在很多朋友都很喜歡喝咖啡,有些人是為了提神醒腦,有的人只是單純喜歡那種喝咖啡的感覺,那麼點咖啡的時候,你們知道「摩卡」和「拿鐵」兩種咖啡的區別嗎?你可一定要分清楚噢~「摩卡」,發源於亞洲國家葉門紅海沿岸的一個小城鎮摩卡,15世紀,它壟斷了咖啡的出口貿易。製造這種摩卡咖啡豆,顏色是巧克力色,讓人萌發把巧克力加到咖啡裡的想法,還有今天在咖啡館裡看到的摩卡咖啡。拿鐵咖啡的名字叫「拿鐵 Latte」,在義大利語裡是牛奶的意思。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反映論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反映論》是第二章第九小節,其中揭示了認識的本質,闡述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和意識對物質的可認識性。
  • 南哲思享|劉懷玉:從單義到弱義的當代辯證法追問之路——以尼採與...
    在《資本論》中,邏輯、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不必要三個詞: 它們是同一個東西]都應用於同一門科學,而唯物主義則從黑格爾那裡吸取了全部有價值的東西,並且向前推進了這些有價值的東西。」構建「唯一的」辯證法標準體系,這曾是馬克思的設想。恩格斯也為實現這個設想而努力過,但他既沒能把馬克思的設想真正落實,也沒有闡述清楚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部分。
  • 2018考研政治高頻考點之辯證法
    摘要:考研政治複習資料辣麼厚,是不是覺得剩下的複習時間越來越少了,背了又忘,忘了又背,以為理解了但一對答案就「GAMEOVER」,考研幫特邀幫學堂文娟老師為你劃重點,提供高頻考點,本期重點是辯證法。
  • 公職備考:辯證法內容淺析
    哲學中辯證法模塊一直是考試公基考試的重點內容,而在授課的過程中,很多同學都F反映辯證法方面的內容不好理解,題目不好做。今天藉此機會,總結一下跟辯證法有關的內容,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本次分享主要以舉例子為主,因為辯證法概念不好懂,但好在例子多,如果把例子都看懂了,那辯證法的內容也就懂了,而結合最近幾年的考題,例子也是相對集中,所以通過例子理解概念,是學好辯證法一個有效的途徑。辯證法包括兩大特徵和三大規律,兩大特徵是聯繫和發展,三大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接下來我們介紹。
  • 唯物論辯證法的高透剖析,嗷嗷經典,不看你會後悔滴!
    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基本形式,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量變中有階段性的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的擴張。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和量變是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質變,在質[1] 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 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黨史文獻——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有一段相對寬鬆的時間,得以比較集中地閱讀大量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書籍。現在保存下來的毛澤東在這個時期讀過並作過批註的哲學書籍中包括了西洛可夫、愛森堡等所著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米丁主編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等。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運動論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舊的唯物論曾經把人體比作機器來理解,認為整個宇宙就是一臺大機器。這種舊的運動觀認為運動的動力是外力作用,想機器一樣由外力推動。他們並沒有深入物質運動的本質,在於萬事萬物共同遵循的矛盾法則,從而單純地從外在的表現新式上,從外力原因上去解釋運動現象。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否認了世界的多樣性。辯證唯物論認為世界的物質統一的和物質運動的,便是世界物質無限多樣性的統一和無限多樣性的運動。
  • 尼採論蘇格拉底:這是一位專門蠱惑年輕人的辯證法大師
    在《理想國》關於正義的辯論中,蘇格拉底連戰連勝,說的大家啞口無言,頗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範。但也許正是因為蘇格拉底喜歡辯論的作風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雅典人認為蘇格拉底在用他那神乎其技的辯證法技巧蠱惑年輕人,黑的他能說成白的,死的他能說成活的,這樣的人即便你說的有道理那也是極易引起大家反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