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反映論

2020-12-05 哲學社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反映論》是第二章第九小節,其中揭示了認識的本質,闡述了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和意識對物質的可認識性。

物質世界能否被主觀意識所認知,這個問題歷來都有爭議,過去的哲學無力釐清這個問題,是因為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認識的本質」。辯證法唯物論認為:認識是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與聯繫、並揭露事物對人的意義與作用的思維活動。這種觀點既不同於不可知論,又不同於直率的實在論。

休謨和康德主張「不可知論」,把認識的主體隔離開來,認為超越主體界限是不可能的,「自在之物」和它的形象之間存在不可跳過的鴻溝。

馬赫主義主張「直率實在論」,把客體同感覺等同起來,認為真理在感覺中已經成就了完成的形態。他們不但不了解,「感覺」是外界作用的結果,而且不了解主體在認識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外界作用在主體感覺機關和思想的腦子中所做的改造功夫,取印象和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

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肯定了可認識論。這理論指明了我們的印象和概念,不但被客觀事物所引起,而且還反映著客觀事物。印象和概念既不同於唯心論者所說的那樣,是主體自動發展的產物,也不是不可知論者所說的那樣,是客觀事物的標符。而是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客觀真理是不依靠主體而獨立存在的,他雖然反映在我們的感覺和概念中,單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形態,而是一步一步完成的。

客觀真理在我們的感覺和概念中雖然不是一次完成的,但卻不是不能認識的。反映論反對一切不可知論,認為意識能夠反映客觀真理,認識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當還未被認識的「自在之物」反映到我們的感覺和印象、概念上來時,就變成了「為我之物」。

感覺和思維,並不是像康德說的那樣,把我們和外界隔離開來。相反,是把我們同外界聯繫起來了。感覺和思維就是客觀世界的反映,思想的東西並不是別的,而是人類頭腦中所轉現出來和改造過來的物質的東西。在認識的過程中,物質世界是越來越接近地、精確地、多方面地、深刻地反映在我們的認識中。

辯證唯物的反映論認為,我們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是無限度的,這和不可知論者認為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意見相反。人的認識能力雖然是無限的,但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是有界限的。真理的存在是絕對的,人們不斷地向真理接近也是絕對的。但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人們能夠掌握到的真理是相對的。一方面受限於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事物的真理性暴露出來需要一個過程。

辯證唯物的反映論承認人的認識具有歷史條件的局限性,但不是不可知論。在肯定了認識能力無限性和認識條件局限性之後,辯證法唯物論認為發展是具有無限性的,真理雖然不是一次就可以獲得的,但是隨著認識運動的發展,人類最終是可以認識真理的。認識不是無運動、無矛盾,認識過程處於永遠的運動過程之中。

一切哲學在認識論上反歷史的觀點,都不把認識本身當作一個過程來理解,因此都帶著狹隘性。感覺主義的經驗論其狹隘之處在於,把感覺和概念之間設立了鴻溝。理性主義的狹隘在於,使概念脫離了感覺。只有把認識當作過程看待,辯證法唯物論的認識論才能去除這種狹隘性。

反映論指出:反映過程不限於感覺和印象,也存在於思維中,存在於抽象的概念中。認識是一個有感覺到思維的運動過程。列寧說:反映自然的認識,不是簡單的、直接的、整體的反映,而是許多抽象的思考、概念、法則等等之形成過程。認識中的經驗元素和理性元素相互關係,由矛盾而引起從關鍵到思維產生飛躍式的轉變。感覺和思維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致的,是辯證的一致。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意識論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物質論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唯物唯心

相關焦點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時空論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時空論》是第二章第七小節,其中討論了三種唯心主義的時空觀,和舊的唯物主義的時空觀,並闡述了新的辯證唯物主義時空觀。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意識論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意識論》是第二章第八小節,討論了意識的本質、來源,並對錯誤的認識「意識」的觀點進行了批評,指出機械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認識不徹底的特徵。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唯物唯心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唯物論與唯心論》是提綱的開篇,其中討論了(一)哲學上的兩軍對戰,(二)唯心論和唯物論的區別,(三)唯心論的發生與發展的根源,(四)唯物論發生與發展的根源。筆者按如上四大板塊精簡整理,如感興趣建議閱讀原著。(一)全部的哲學史,都是唯心論和唯物論這兩個互相對抗的哲學派別的鬥爭和發展的歷史,一切的哲學思潮和派別,都是這兩個基本派別的變相。
  • 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運動論
    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講授《辯證法唯物論》,其中最著名的篇章就是《實踐論》和《矛盾論》大約佔了講授提綱一半的內容。沒有物質參與的運動是典型的唯心論觀點,沒有運動的物質或者是簡單化運動則陷入形上學、機械論的陷阱。(一)辯證唯物論的運動觀,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一切觀點。一切哲學的唯心論以及宗教神學的本質,在於他們否認世界的物質同一性,設想世界的的運動和發展是沒有物質的,或者是在最初階段沒有物質,是精神的作用或者是上帝的神力造就了物質世界。
  • 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黨史文獻——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講授提綱)》,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有一段相對寬鬆的時間,得以比較集中地閱讀大量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書籍。現在保存下來的毛澤東在這個時期讀過並作過批註的哲學書籍中包括了西洛可夫、愛森堡等所著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米丁主編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等。
  • 唯物論辯證法的高透剖析,嗷嗷經典,不看你會後悔滴!
    8.過程論就是事物由於內部矛盾所推動和外部條件所制約在空間、時間上的延續存在狀態,是包含事物運動、變化發展於一身的集合體,標誌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路徑。作為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反映事物的本質、體現唯物辯證法聯繫和發展的總特徵。9唯心辯證法唯心辯證法 同「唯物辯證法」和「形上學」相對立的發展觀。
  • 2013高考政治複習知識點:唯物論
    唯物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為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  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了解國情,立足國情。
  • 辯證法的本體論基礎:黑格爾與馬克思
    (3)在徹底摧毀「思辨神學」的本體論立場時,馬克思把辯證法重新建立在「實在主體」之自我活動的基礎之上;這樣的實在主體乃是既定的、具有實體性內容的社會,從而將其方法論揭示為「辯證法-唯物史觀-歷史科學」。只有通過本體論基礎的闡明,辯證法的實質和意義才突出地顯示出來,並由此形成對我們學術總體的積極動力。
  • 從《道德經》中看老子的宇宙觀、本體論和辯證法
    他以精煉的語言體現了宇宙觀,本體論,辯證法等諸多哲學思想內容。宇宙觀方面,老子用「道」這個哲學主體看成是萬物本源,把「道」看成人和天共同的終極根據。在老子的哲學中,「道」既是宇宙論的範疇,又是一個本體論的範疇。 「道」既是世界萬物的邏輯起點,又是萬物的終極根據。從終極根據的意義上說,「道」便成為本體論範疇。
  • 人文主義中的理性傳統,諸子百家中包含辯證法因素
    第一,中國從古以來就有一個唯物論和無神論的傳統。《管子》的「天不變其常」、荀子的「天行有常」、王充的「天道自然」,裴顏的「崇有」、張載的「理皆在物」、王延相的「理載於氣」、王夫之的「天下唯器」、李坤的「理在事中」,形成了一個唯物主義傳統。而王充《論死》之篇,範縝《神滅》之論,更是無神論的光輝篇章。
  • 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之一)
    堅持唯物論,反對唯心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立場和基本原則。  一、全部哲學的最高問題(上)  ——關於思維與存在關係問題的大討論  思維與存在何為世界的本原?思維與存在有無同一性?這是哲學史上的一個歷久彌新的重大而基本的問題。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們苦心探索,眾說紛紜,論辯莫衷一是。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網課導論唯物論,別說這些你沒學過
    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觀點對人生目的和意義的根本看法對社會某些領域具體問題的看法2、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和運動的關係問題辯證法和形上學的關係問題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3、哲學上的兩大基本派別是指()辯證法與形上學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
  • 2012考研政治輔導: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考點解析
    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孫佔河孫老師結合曆年真題認識論考點,為同學們總結了以下內容: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回答了怎樣認識世界的問題。它研究人的認識的本質和認識的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強調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 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導讀--理論...
    歷史是「正本」,文本只是「副本」,是對歷史的闡發和反映。因此,只有通過對馬克思創造活動和思想歷程的原生態的再現,才能讀懂馬克思文本中的問題與爭論。 本講要點問答: 1.《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只有十一條,不到1500字,為何如此重要?
  • 深入進行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和科學精神教育
    要堅持無神論和科學精神,必須正確地理解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是科學的唯物論,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之所以是科學的唯物論,就是因為它是建立在近代科學基礎之上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產生於19世紀。
  •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辯證法 2017年01月29日 10:49 來源:《哲學研究》 作者:孫正聿 字號 內容摘要:哲學意義的存在論、本體論和世界觀,並不是相互割裂的關於「存在」、「本體」和「
  • ...列寧、史達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唯物論和無神論》出版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為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開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的指示精神,便於廣大黨員和幹部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進一步劃清唯物論與唯心論、無神論與有神論、科學與迷信的界限,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編譯局合作編輯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史達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唯物論和無神論》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 【文萃】「生命共同體」: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本體論奠基
    (三)「內在價值論」的系統重構  從內在關係辯證法和資本邏輯批判出發,生態學社會主義賦予內在價值以系統意蘊和系統指向。1.內在價值的資本批判指向。以交換價值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生產導致了生態危機,因此社會主義必須轉向使用價值。2.內在價值的系統思維要求。自然的內在價值是所有生態系統蘊含的價值。3.內在價值的社會主義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