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2020-11-24 中國社會科學網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2018年01月18日 08: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曹青雲

字號

內容摘要:全書用歷史批判的目光審視古希臘哲學,將其放在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社會結構、歷史背景中解讀,認為古希臘哲學在本質上是一種樸素的自然主義,但缺乏歷史意識和批判精神。作者發現,自泰勒斯到蘇格拉底同時代的德謨克利特和智者,古希臘哲學流派中暗含著一條思想主線,它奠定了古希臘哲學的基本格局,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是對其的發展和完善,這就是巴門尼德開創的本體論傳統和本質與現象的區分問題。蘇格拉底哲學的轉向:捍衛巴門尼德本體論傳統一些學者將蘇格拉底哲學視作古希臘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向」,即蘇格拉底將哲學研究中心從對自然世界的關注,轉移到對人自身的倫理生活上來。

關鍵詞:巴門尼德;希臘哲學;柏拉圖;本體論;智者;學派;格拉底哲學;存在;伊奧尼亞;理念

作者簡介:

  2017年5月出版的《西方思想的起源——古希臘哲學史論》,是聶敏裡教授十餘年的潛心之作與思想結晶。全書用歷史批判的目光審視古希臘哲學,將其放在古代世界的文化交流、社會結構、歷史背景中解讀,認為古希臘哲學在本質上是一種樸素的自然主義,但缺乏歷史意識和批判精神。

  古希臘哲學是古代貴族精英對自身和自然界、先驗的、理想的思想構造,它是從古代希臘社會土壤中生長起來、特殊歷史階段的產物。作者以巴門尼德開創的本體論問題以及本質和現象的區分問題為緯,以古希臘諸流派思想發展為經,闡述了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5世紀的希臘哲學史。

  巴門尼德「存在」概念:奠定西方哲學本體論

  書中最精彩的部分當數「前蘇格拉底哲學」。作者發現,自泰勒斯到蘇格拉底同時代的德謨克利特和智者,古希臘哲學流派中暗含著一條思想主線,它奠定了古希臘哲學的基本格局,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是對其的發展和完善,這就是巴門尼德開創的本體論傳統和本質與現象的區分問題。儘管巴門尼德不被當作古希臘第一位哲學家,儘管他對「存在」邏輯思辨的分析、對存在與變化的區分,是為了回應以泰勒斯和赫拉克利特為代表的伊奧尼亞學派——他們首次用理性方式來描繪世界,並注意到世界處於生生不息的變化之中。比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無定」、阿那克西美尼的「氣」、赫拉克利特的「火」,都是構成宇宙萬物的不竭動力,他們想要發現的都是作為宇宙流變的邏各斯。巴門尼德第一次提出對這種經驗的、流變世界的否定,向著一種先驗的、永恆世界的復歸,這開啟了一種關於世界的全新視角:究竟存在著的是不變的、只可由理性通達的,還是恆變無常的、可由經驗感知的?

  如果說伊奧尼亞學派尋求的是在經驗變化中的理性,那麼巴門尼德以及義大利學派則尋求經驗變化之外的理性,在後者那裡,理性得到抽象的發展,獲得了先驗的維度。巴門尼德的「存在」概念奠定了整個西方哲學的本體論,他從系詞「是」的語義和邏輯內涵出發,引向絕對真實的存在——它們不僅是永恆不動的本質,而且是真的認識對象,存在與思想是同一的。因此,巴門尼德認為伊奧尼亞學派沉浸在現象世界中,無法認識本質,而哲學的任務就是要透過流變的現象世界認識不變的、永恆的本質。

  「前蘇格拉底哲學」:回應與傳承巴門尼德

  對巴門尼德思想線索的清理,可謂全書最重要的學術貢獻。作者接下來便提出巴門尼德之後的希臘哲學家均出自這一傳統,他們要麼為巴門尼德辯護,如芝諾;要麼試圖堅持巴門尼德的「存在」,用其解釋流變世界。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戈拉和原子論學派均屬於後者,他們在巴門尼德開創的本體論傳統中進行思考,認為流變的現象世界可由不變的本質來解釋。因此,從根本上說,變化和生成是不存在的,真正存在的是不變的物質——如「四元素」、「種子」或「原子」。新生代哲學家們繼承了巴門尼德對現象與本質的區分,但是他們並未拒斥變化和生成,而是嘗試用不變的形式法則來解釋現象、「拯救現象」。這場「拯救現象」從根本上改造了早期希臘的宇宙生成論,改造了伊奧尼亞學派的理論模型,是對巴門尼德思想的回應與傳承。

  甚至與蘇格拉底同時代的智者運動,也應納入這個思想傳統。儘管智者並不關注「自然」問題,但他們對經驗認知的主觀性和相對性的強調,剖開了回應巴門尼德的另一個橫切面:人如何擺脫經驗認識的局限性,達到對永恆的本質世界的認識?如果說「拯救現象」運動對巴門尼德的回應是從本體論層面展開的,那麼智者運動就是從認識論層面展開的。儘管智者多給予上述問題以否定回答,但蘇格拉底找到了一條肯定的道路。

  由是觀之,「前蘇格拉底哲學」是從巴門尼德的序曲到巴門尼德再到對巴門尼德的回應與傳承,這條思想線索使讀者對早期希臘哲學的理解充實豐富起來。

 

分享到: 0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編:韓卓吾)

相關焦點

  • 【古希臘哲學】巴門尼德
    巴門尼德所要避開的兩條途徑,前者是指米利都學派的哲學,後者指赫拉克利特的哲學,而他所要建立的正是與它們相對立的哲學,即與形體本原論和古代辯證法相對立的存在論。這樣一個「存在」的提出反映了巴門尼德企圖通過抽象拋開一切存在物的質和量,單純把握它的共同點,即存在。  巴門尼德在西方哲學史上最先把存在與非存在對立起來,把「存在」作為他的哲學的核心範疇,奠定了本體論的基礎,並開始用邏輯推理方法論證有關存在的哲學命題,開創了邏輯論證方法的先河,標誌著古希臘早期哲學思維水平的極大提高,成為西方形上學的最早思想理論。
  • 古希臘哲學史上的偉大轉折——巴門尼德
    之前我們討論了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的伊奧尼亞派與畢達哥拉斯派,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愛利亞派的代表人物巴門尼德。巴門尼德的主要思想體現在他的哲學詩《論自然》中。儘管如今《論自然》僅剩殘卷,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到他借正義女神之口,把真理和意見區分開來。
  • 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家(四):巴門尼德
    從上次開始,我們為大家介紹圍繞「變化是否存在」這一課題展開爭論的古希臘哲學家。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主張萬事萬物永遠處於流動變化中的赫拉克利特。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走進與赫拉克利特觀點完全對立的埃利亞學派。他們主張,變化根本不存在。
  • 巴門尼德是如何成為象形哲學時代終結者
    一、背景眼看著泰勒斯為代表的自然哲學理論,畢達格拉斯為代表的精神哲學,赫拉克裡特為代表的貴族哲學三大門派你方唱罷我登場,整個社會輿論完全為這些新理論所點燃,有一派原來牢牢掌握住社會輿論的人坐不住了,這些人就是這一章的主角:文化批判者。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古希臘文化批判者的地位。
  • 古希臘-巴門尼德其一
    他們稱一種有德行的生活為巴門尼德式的生活。巴門尼德的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論自然》殘篇中,我們有必要先領略巴門尼德詩的魅力。[塞克斯都《反雜學》,辛普裡丘《論天》]駿馬馳騁著任我所往,女神再一次引我到眾所周知的大道上,她指引有識之士去邀遊所有城邦。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中)
    學習哲學,很多時候不是觀點難懂,而是我們沒有耐心逐字逐句地細細品味哲學家的話。——坤鵬論一、「一」、「有」、「無」在《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中,坤鵬論講了:1.色諾芬尼和巴門尼德規定這個世界的絕對本質為「一」。
  • 巴門尼德:存在存在
    第十天 巴門尼德巴門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50年古希臘的愛利亞「存在存在。」在柏拉圖留下的眾多文獻中,有一篇叫做《巴門尼德篇》,寫得枯燥乏味,費解難懂,但其實裡面討論的哲學難題,跟我們的巴門尼德一毛錢關係都沒有。在這篇作品裡,柏拉圖全部精力,都撲在共相上犯傻,還一字不落地展示給我們看。
  • 論巴門尼德的「存在」
    巴門尼德是哲學史上第一個提出「存在」概念的人,而凡是深入到思想史內部的人都清楚,「存在」概念,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是西方思想的核心和關鍵。從而搞清楚巴門尼德「存在」概念的真正意謂,就始終是哲學史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
  • 讀《世界哲學史》3-1——古希臘哲學之前蘇格拉底時期
    古希臘哲學可分為三個主要時期:這一歷史時期,地中海古文明逐漸衰落、覆滅,希臘民族進入歷史舞臺,隨著航海、貿易的發展,當時希臘的貿易港口「米利都」成為一個不同語言、種族、宗教混合的城市,於是誕生了希臘和西方的哲學和科學。
  • 巴門尼德
    )是一位誕生在愛利亞(南部義大利沿岸的希臘城市)的古希臘哲學家。著有哲學詩《論自然》。 巴門尼德學術貢獻     根據柏拉圖的記載,蘇格拉底在年輕的時候(約當公元前450年左右)曾和巴門尼德會過一次面, 當時巴門尼德已經是一個老人了,並且從他那裡學到好些東西。無論這次會見是否歷史事實,我們至少可以推斷柏拉圖自己受過巴門尼德學說的影響,這是從其他方面顯然可以看出來的。
  • 巴門尼德:不生不滅,亙古不變的永恆存在
    通過羅素的《西方哲學史》我們可以了解到,巴門尼德大致誕生於公元前5世紀前中期的義大利,一個名為愛利亞的地方。通過柏拉圖的記載,我們也可以看到,蘇格拉底年輕時也曾因拜訪巴門尼德而受益良多。當時的愛利亞相較於古希臘,神秘主義色彩更加濃鬱,他們關於數學的認識也常常帶有明顯的神秘色彩。
  • 《巴門尼德》介紹
    前言巴門尼德是一位誕生在愛利亞(南部義大利沿岸的希臘城市)的古希臘哲學家。
  • 赫拉克利特與巴門尼德的終極對決:變與不變,多與一,現象與本質
    璀璨的古希臘哲學其實就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是什麼」,另一個是「為什麼」。前者開啟了本體論,後者開啟了科學(自然哲學)探索。 ——題記 為何要先說上面這句話呢?這跟今天咱們談論的兩個人有關。具體都誰,請接著往下看。
  • 坤鵬論: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
    而且,如果一個觀點具有哲學價值,那麼它在被駁倒後,必定還會以其他形式重新站起來,並且被駁倒的次數越多,觀點將會越來越精煉、越來越有價值。一、巴門尼德對西方哲學的影響愛利亞學派自芝諾、麥裡梭後繼續傳播下去,一方面在留基波那裡,一方面在智者派那裡。留基波是愛利亞學派的學生,是原子論的奠基人,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
  • 《巴門尼德》與柏拉圖式辯證術
    二、《巴門尼德》的形相論問題  以上關於辯證術的探討是理解《巴門尼德》的必要背景,因為《巴門尼德》的主題、情節與結構都遵循著柏拉圖對辯證術與哲學問題的整體刻畫。首先,能否給予巴門尼德以柏拉圖代言人的至高身份值得商榷,柏拉圖雖然在《泰阿泰德》中稱讚他「可敬可畏」(183e),但也在《智術師》中對他發起「哲學弒父」(246a-249d),還在《會飲》中說過「他[巴門尼德]的話真假難辨」(195c)。其次,《巴門尼德》的對話人物巴門尼德對形相的態度曖昧,值得仔細考察。
  • 巴門尼德: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還是一個荒謬的詭辯家?
    巴門尼德,是古希臘時期前蘇格拉底時代的一個哲學家。有的人認為,它是西方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甚至覺得,他是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而有的人卻不以為然,認為他的整個哲學論證不過是基於語法、邏輯和形上學的混亂,他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個詭辯家。
  • 哲學是什麼,知識是什麼,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編者按:哲學的定義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說哲學就是研究世界本源,有些人說哲學就是哲學史,有些人說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有些人說哲學是認知論,有些人說哲學是科學和神學之間的研究,形形色色尚無定論,也有人說哲學就等同於知識,本文從哲學的發源及發展過程去分析總結歸納,解析哲學是不是就是知識
  • 古希臘這個學派,有三個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影響西方2000多年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古希臘一個非常有名的哲學流派:愛利亞學派。為什麼叫「愛麗亞學派」? 是因為這個思想流派最新發源於古希臘的愛麗亞城邦。他們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色諾芬尼、巴門尼德以及芝諾。愛麗亞學派也沿襲了古代「師生」關係代代相傳的傳統,這三位哲學家分別也是師生關係,巴門尼德是色諾芬尼的學生,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
  • 巴門尼德——開創本體論
    巴門尼德思考「to be」不可能來自感官世界,任何感官都不可能找到「to be」這種知覺,而這個東西只可能在於另一個世界——思維。巴門尼德發現了獨立於感官世界的思維世界。他把這種存在於思維當中的存在稱為「存在」。問題是人為什麼能意識到存在本身?或者說處於存在之中,如何意識到存在本身?或者說我們為何會思考存在?
  • 小蘇格拉底學派|古希臘哲學
    由於對蘇格拉底哲學思想的不同理解,形成了許多派別。哲學史上把蘇格拉底的其他學生所創立的派別統稱為「小蘇格拉底學派「,以區別柏拉圖學派這個大門派。1 麥加拉派創始人是歐克裡德,重要代表有歐布裡德等人。該學派有兩大特色,一是把善等同於巴門尼德的存在:歐克裡德認為,善即存在,是一種道德存在。二是能言善辯,提出了不少辯題,如說謊者、隱藏者、谷堆、禿頭等。這些論證涉及到質變和量變的轉化關係,在邏輯史上有一定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