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史上的偉大轉折——巴門尼德

2021-01-09 珍珍愛哲學

之前我們討論了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的伊奧尼亞派與畢達哥拉斯派,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愛利亞派的代表人物巴門尼德。

巴門尼德的主要思想體現在他的哲學詩《論自然》中。儘管如今《論自然》僅剩殘卷,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看到他借正義女神之口,把真理和意見區分開來。

真理之路與意見之路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道路。真理之路通向「存在者存在」的光明世界,意見之路是通向「非存在者存在」的黑暗世界。人們長期生活在黑暗世界之中,只有正義女神才能引導大家走上真理之路。

「存在者存在」這裡的「存在」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存在」是怎麼提出來的。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家在回答「世界的本源」是什麼這個問題上,採用的都是感性世界中真實存在的事物來回答但卻有一種暗示蘊含在其中。例如:泰特斯說「世界的本源是水」,這裡的水是一種比喻,強調的是流動性與可塑性;赫拉克利特說「火是世界的本源」,這裡的火是一種比喻,強調的是變,只有變化是不變的。這樣的表達很難讓人理解與接受。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當時人們抽象思維能力不足,語言的發展也相對不完善導致的。

哲學發展到了巴門尼德時期,抽象思維能力與語言發展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已經可以進行純邏輯的推理了。巴門尼德的「存在論」就是根據邏輯推理建立起來的。巴門尼德的「存在」既不是水、火、土、氣等具體事物,也不是強調量的規定性的「數」,而是一種更穩定、更普遍、更一般的規定。

巴門尼德在邏輯上規定了「存在」的性質。

1.「存在」是不生不滅的。如果「存在」有來源的話,就會陷入「先有雞還有先有蛋」這樣的糾結之中,為了避免這樣的糾結所以「存在」是不生不滅的。

2.「存在」具有連續性。這是指時間和空間中的連續性。如果「存在」是不連續的、間斷的那麼「存在」聚合在一起就是生成,「存在」分開就是消亡,這樣子不生不滅就被推翻了,所以「存在」具有連續性。

3.「存在」具有完滿性。「存在」是沒有缺陷的,它的各個部分都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一模一樣所以不會產生運動。「存在」是不變的,因為它不生不滅和靜止不動。「存在」是不動的一,在希臘人的觀念中,只有不動的一才是完滿的。

4.「存在」是有形狀的,它不是抽象的原則,而是時間和空間中的實在。它是一個滾圓的球體。

巴門尼德「存在」的提出使本體論產生了轉向。他在哲學中開始了邏輯的推理認證,並確立了思辨哲學的一個基本公式: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他一生努力的方向只有「真理之路」,只有「真理之路」才是思想認識的對象,要想認識就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總的來說,正是從他開始創建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種新的哲學研究的方法,為形上學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巴門尼德與古希臘哲學
    、社會結構、歷史背景中解讀,認為古希臘哲學在本質上是一種樸素的自然主義,但缺乏歷史意識和批判精神。作者發現,自泰勒斯到蘇格拉底同時代的德謨克利特和智者,古希臘哲學流派中暗含著一條思想主線,它奠定了古希臘哲學的基本格局,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是對其的發展和完善,這就是巴門尼德開創的本體論傳統和本質與現象的區分問題。蘇格拉底哲學的轉向:捍衛巴門尼德本體論傳統一些學者將蘇格拉底哲學視作古希臘哲學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向」,即蘇格拉底將哲學研究中心從對自然世界的關注,轉移到對人自身的倫理生活上來。
  • 【古希臘哲學】巴門尼德
    這樣一個「存在」的提出反映了巴門尼德企圖通過抽象拋開一切存在物的質和量,單純把握它的共同點,即存在。  巴門尼德在西方哲學史上最先把存在與非存在對立起來,把「存在」作為他的哲學的核心範疇,奠定了本體論的基礎,並開始用邏輯推理方法論證有關存在的哲學命題,開創了邏輯論證方法的先河,標誌著古希臘早期哲學思維水平的極大提高,成為西方形上學的最早思想理論。
  • 最早的古希臘哲學家(四):巴門尼德
    從上次開始,我們為大家介紹圍繞「變化是否存在」這一課題展開爭論的古希臘哲學家。上一期,我們介紹了主張萬事萬物永遠處於流動變化中的赫拉克利特。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走進與赫拉克利特觀點完全對立的埃利亞學派。他們主張,變化根本不存在。
  • 坤鵬論:關於巴門尼德 海德格爾和羅素怎麼看?
    ——坤鵬論不得不承認,巴門尼德否定現象和運動的觀念太過離經叛道。特別是「眼見也不為實」讓人們實在難以接受。而且在哲學中,越是偉大的命題爭論越是激烈,因此,對於此觀念的爭論自其誕生後,就一直沒有消停過。這兩天,坤鵬論就來分享一些其他哲學家的不同觀點,以及高爾吉亞如何巧妙地進行反證。
  • 論巴門尼德的「存在」
    巴門尼德是哲學史上第一個提出「存在」概念的人,而凡是深入到思想史內部的人都清楚,「存在」概念,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是西方思想的核心和關鍵。從而搞清楚巴門尼德「存在」概念的真正意謂,就始終是哲學史研究的一個重要任務。
  • 古希臘-巴門尼德其一
    他們稱一種有德行的生活為巴門尼德式的生活。巴門尼德的思想集中體現在他的《論自然》殘篇中,我們有必要先領略巴門尼德詩的魅力。[塞克斯都《反雜學》,辛普裡丘《論天》]駿馬馳騁著任我所往,女神再一次引我到眾所周知的大道上,她指引有識之士去邀遊所有城邦。
  • 巴門尼德:存在存在
    讓這些哲學家在各種奇特的角度下被觀察與評價,雖然這是對哲學史的一次擾動,但是,我要讓哲學史能照進未來,就必須先點亮它的過去。第十天 巴門尼德巴門尼德(Parmenides)公元前515年—公元前450年古希臘的愛利亞「存在存在。」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中)
    ——坤鵬論一、「一」、「有」、「無」在《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中,坤鵬論講了:1.色諾芬尼和巴門尼德規定這個世界的絕對本質為「一」。「一」是,不被產生的、不消逝的,完全的,自成一類的,自倚的,不動的和無始無終的,它無所謂過去,也無所謂將來,而只是現在,同時是全體;2.
  • 巴門尼德: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還是一個荒謬的詭辯家?
    巴門尼德,是古希臘時期前蘇格拉底時代的一個哲學家。有的人認為,它是西方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甚至覺得,他是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而有的人卻不以為然,認為他的整個哲學論證不過是基於語法、邏輯和形上學的混亂,他充其量,也只能說是一個詭辯家。
  • 巴門尼德
    )是一位誕生在愛利亞(南部義大利沿岸的希臘城市)的古希臘哲學家。巴門尼德受過畢達哥拉斯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達到什麼程度便全屬揣測了。巴門尼德在歷史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他創造了一種形上學的論證形式,這種論證曾經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後來大多數的形上學者的身上直迄黑格爾為止,並且包括黑格爾本人在內。人們常常說他曾創造了邏輯,但他真正創造的卻是基於邏輯的形上學。
  • 江蘇自學考試西方哲學史教材大綱
    江蘇教育學院編  學習哲學史(包括歐洲哲學史)在於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誠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達到這一目的,但研讀哲學史無疑是最佳的途徑。記得共和國的領袖就曾號召讀點哲學史。
  • 古希臘這個學派,有三個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影響西方2000多年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古希臘一個非常有名的哲學流派:愛利亞學派。為什麼叫「愛麗亞學派」? 是因為這個思想流派最新發源於古希臘的愛麗亞城邦。他們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色諾芬尼、巴門尼德以及芝諾。愛麗亞學派也沿襲了古代「師生」關係代代相傳的傳統,這三位哲學家分別也是師生關係,巴門尼德是色諾芬尼的學生,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
  • 芝諾後來創立了古希臘哲學史上著名的流派——斯多噶派
    芝諾後來創立了古希臘哲學史上著名的流派——斯多噶派公元前312年,雅典街頭的一個書攤旁,一個青年人正捧著本蘇格拉底派的著作愛不釋手地翻閱著。他20出頭,其貌不揚,瘦高個子,膚色偏黑,頭歪斜,腿也有些毛病。這個人名叫芝諾,正是他後來創立了古希臘哲學史上一個著名的流派—斯多噶派。
  • 《巴門尼德》介紹
    前言巴門尼德是一位誕生在愛利亞(南部義大利沿岸的希臘城市)的古希臘哲學家。
  • 西方哲學史:德謨克利特「原子論」
    #西方哲學史這種物理上的不可再分,在希臘語中atomos,被翻譯為「原子」。原子極小,以至於無法被感知,這是一種微觀世界理念。巴門尼德以來認為:存在就是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德謨克利特打破了其門徒的信仰,因為原子必須在虛空中存在,而「虛空」對埃利亞學派來說是「非存在」。德謨克利特的學說,可以用一句話在總結:原子,在虛空中,機械運動。所有的原子,都屬於同一種「質料」。
  • 巴門尼德是如何成為象形哲學時代終結者
    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古希臘文化批判者的地位。舉個例子來說,在古希臘的城邦中,如果你被盜了一匹馬,只要你報案,並且核實屬實的話,那麼城邦會先賠償你一匹馬,然後再派人去捉拿那個盜馬賊。這至少在眾多古代的亞洲國家是不可能的。判斷你是不是真正被盜了一匹馬的是裁決團,而能夠影響裁決團的是這個城邦的文化,也就是一群批判、監督公眾事業的文化人。
  • 《巴門尼德》與柏拉圖式辯證術
    核心對話明顯地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人物是少年蘇格拉底、中年芝諾和老年巴門尼德(127b-137b),主題是形相。第二部分則是巴門尼德引導亞里斯多德完成辯證術展示(137c到結尾166c)。  芝諾承認蘇格拉底看懂了他的部分意圖,即通過修辭性的騙術在表面上論證多元論的荒謬,實則替巴門尼德的一元論辯護。
  • 世界10大最經典的哲學名著,中國哲學史上榜,你看過幾部?
    4、《理想國》:《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創作的哲學對話體著作,涉及到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全書主要論述了柏拉圖心中理想國的構建、治理和正義,主題是關於國家的管理。
  • 巴門尼德存在論,時間不存在,事物永恆不動
    巴門尼德,公園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是愛利亞學派的創始人,他是哲學家色諾芬尼的學生,也是哲學家芝諾的老師。受過色諾芬尼的影響,也影響過芝諾,蘇格拉底,柏拉圖。他是前蘇格拉底時代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巴門尼德認為,任何一個思想,並不單單是一個標籤,這一思想有所指的內容,這一內容指向具體世界的某種事物,既然思想有具體的所指,那麼思想的所指與事物之間具有同一性,思想與存在同一。
  • 赫拉克利特與巴門尼德的終極對決:變與不變,多與一,現象與本質
    璀璨的古希臘哲學其實就解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是什麼」,另一個是「為什麼」。前者開啟了本體論,後者開啟了科學(自然哲學)探索。 ——題記 為何要先說上面這句話呢?這跟今天咱們談論的兩個人有關。具體都誰,請接著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