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是什麼,知識是什麼,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2021-01-18 最美的季節遇見你

編者按:哲學的定義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說哲學就是研究世界本源,有些人說哲學就是哲學史,有些人說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有些人說哲學是認知論,有些人說哲學是科學和神學之間的研究,形形色色尚無定論,也有人說哲學就等同於知識,本文從哲學的發源及發展過程去分析總結歸納,解析哲學是不是就是知識。

古希臘哲學

哲學一詞源自古希臘,而古希臘是哲學的一大發源地,為何哲學會發源於古希臘,伯蘭特.羅素在《西方哲學史》一書中有詳盡的分析,我們不再過多討論,然而古希臘時期(相當於我國春秋)人才輩出,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哲學家。

1、泰勒斯

泰勒斯是學界公認的「哲學史第一人,是古希臘第一個提出萬物本原這個哲學問題的人,泰勒斯拒絕借用玄異或超自然因素來解釋自然現象,試圖藉助經驗觀察和理性思維來解釋世界。他提出了水本原說,即「萬物源於水」。

由此可見哲學是第一人在哲學上的研究就是認識自然界,解釋自然界的現象。

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曼德著作有《論自然》,阿那克西曼德認為水的存在也需要被解釋,他認為萬物的本源不是具有固定性質的東西,而是「無限定」,「他認為萬物所由之而生的東西,萬物毀滅後復歸於它,這是命運規定了的,因為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為他們彼此間的不正義而互相償補。」

由此可見阿那克西曼德的哲學研究也是認識自然萬物。

3、郝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將火看作一種宏觀物質形態,主張生機勃勃、往復燃燒熄滅的火是宇宙與萬物的本原,萬物生自火,復歸於火,火是萬物變化生滅的活力之源;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永遠都在運動變化之中,萬物皆流,常駐。

4、巴門尼德

巴門尼德主要著作是用韻文寫成的《論自然》,如今只剩下殘篇,他認為真實變動不居,世間的一切變化都是幻象,因此人不可憑感官來認識真實。

巴門尼德

5、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認為存在著許多但有限個世界,並堅持大地是圓形的,不過他拋棄了米利都學派的地心說。

6、蘇格拉底

在蘇格拉底以前,希臘的哲學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麼,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等問題,後人稱之為「自然哲學」。蘇格拉底開始研究人類本身,即研究人類的倫理問題,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非正義;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怯懦;什麼是誠實,什麼是虛偽;什麼是智慧,知識是怎樣得來的等等。

7、亞里斯多德和《物理學之後》

亞里斯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物理學後諸篇》(也被稱為形上學),即後人將亞里斯多德在不同時期的講演彙編成文集時的命名。

亞里斯多德

因此從亞里斯多德開始,將科學和哲學進行了劃分。

哲學是什麼

1、哲學是什麼

通過從以上古希臘哲學家們的研究及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哲學最初的目的就是要弄清世界的本源是什麼,人類本身的規律是什麼樣的,因此哲學研究的過程就是人類認知的過程;哲學就是認知學,認知就是要弄清楚世界的組成和運行規律,弄清楚人是什麼,意識、靈魂、精神等等。

而在認知過程中我們又將某一類認知對象的學科分離出去,最開始哲學和自然科學分家,後來從哲學上又分出去了神學、宗教學、藝術、邏輯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等;哲學剩餘的部分也就只有社會科學這一部分內容,而研究社會科學只能是憑藉經驗去分析歸納總結,也就是說哲學只剩物理學之後的形上學。

哲學

2、形上學是什麼

形上學研究的內容是什麼呢?形上學研究一切存在者,一切現象(尤其指抽象概念)的原因及本源。最早由亞里斯多德所構建,稱其為「第一哲學」、「第一科學」。因此形上學的目的也是認知,所以無論哲學和科學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認知世界,認知人類本身。

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哲學就是「愛智慧」,哲學就是追根究底,因此哲學研究的過程就是認知的過程,哲學研究的產物就是知識,知識就是人類認知社會過程中的所有信息的總和。因此說哲學就等同於知識,只是不對的,哲學不等同於知識,哲學是認知學,認知的過程就是哲學研究的過程,認知的結果就是知識,因此應該說哲學的成果就是知識,這樣的表述才正確。

知識

小結:無論任何一種哲學的定義,只要不是太離譜,套在認知論中,都是可以找到歸宿的,因此廣義的哲學就是認知論,只不過哲學分出去的學科讓哲學研究的範圍相對變小,可其他學科最終的目的也是認知,在認知中總結和歸納出知識。

相關焦點

  • 哲學和科學有什麼關係?
    自然界就是一個我們無法打開的黑箱子,只能藉助於關於黑箱子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來構建關於自然界的同構系統,從而臨時替代我們所面對的自然界。由於不同的觀察角度會產生不同的信號,而且即便是面對同一組信號,可以有多個同構系統。所以,在建立同構系統時,需要一些超越信號(現象和實驗)的思考。這就是哲學。這就好我們要登上一個高臺,需要有一個梯子。前者是科學,後者是哲學。
  • 科學,哲學,神學之間有什麼關係?
    文章重要通過實證主義(哲學的一個流派)創始人—— 孔德的「思想發展三階段論」來看待一下神學,哲學,科學這三者的關係!思想發展三階段論孔德認為 可以把人類思想發展史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神學,形上學,科學! 通俗起見,直接舉個列子!孔德有一天,科學家,哲學家,神學家 三哥們 在一起看見汽車在運動!
  • 認知哲學是什麼
    要弄清「什麼是認知哲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澄清:什麼是認知?認知與哲學在哪些方面有聯繫?認知哲學與相關學科或領域有何不同?它的問題域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著力探討的問題。前者指包括各種推理(歸納、演繹、因果、溯因推理等)、記憶、空間表現的測度能力,在評估時被用於反映處理的效果;後者指對詞的意義、信息和知識的測度的評價能力,它傾向於反映過去執行過程中積累的結果。在認知發展的意義上,這兩種認知能力在熟化過程中表現不同。這是知識表徵意義上的「認知」。在哲學中,「認知」與認識論密切相關。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
  • 事業單位政治知識:哲學的基本問題小分析
    一、 哲學基本問題是什麼?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在系統學習哲學的內容之前,我們需要掌握它的基本問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即意識與物質的關係問題。
  • 哲學始終與其它學科關係密切,是對知識的深刻追求
    如古希臘時期的畢達哥拉斯、17世紀的笛卡兒和近代的羅素、培根……但今天我們說自己「讀哲學」時,似乎可以跟「數學」無關,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數學、科學和哲學的分家從哲學史來看,數學在古典哲學時期已經十分重要,畢達哥拉斯學派將數理解成萬物的本質(萬物皆數),亦帶有神秘宗教色彩。
  • 什麼是政治哲學?
    從對象方面說,理論哲學研究的是「事實」問題,儘管哲學家們對「事實是什麼」具有不同的看法。基於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同,哲學家們也被分為實在論者和非實在論者。實踐哲學研究的是「價值」問題,而價值是各種各樣的,如政治價值、道德價值、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等等,從而它本身又被分為政治哲學、道德哲學、社會哲學和美學等。
  • 高中總複習政治-學霸必學-哲學核心知識及其運用知識講解
    與自在事物的聯繫不同,物聯網實現的聯繫是一種什麼聯繫?(2分)這種聯繫是如何建立的?(4分)物聯網是創新的成果,物聯網的進一步發展仍然要以不斷的創新為動力。運用《生活與哲學》中有關創新作用的知識,說明如何促進物聯網的發展。
  • 蘇格拉底:智慧與知識——學習哲學就是學習死亡
    哲學不是知識的本體,而是一種活動。哲學不是對事物進行理論或解釋,而是反思我們知識的結構——我們自己的知識,以及集體的知識。這是一種保持思想紀律的方式:不輕信,不懶惰,不縱容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在現代世界,哲學是一種很大程度上退回到學術界的實踐。它與晦澀的術語和可怕的寫作聯繫在一起。但這並不是說學術哲學家本身有什麼問題。
  • 哲學與科學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這也就是說,哲學一般不能證明一個問題是對是錯,不能證實同時也不能證偽(不能證明上帝存在也不能證明上帝不存在)。三、取得的結果和影響不同人們能切身地感受到科學的成果,卻不能體驗到哲學的成果由於科學取得的是確定的結果和規律,並且在實際上中得到普遍的運用,這樣就更易於普通的人民大眾接受和相信這些規律。
  • 哲學和人工智慧的關係?
    也就是說,身體行為上的相似不應該僅僅由物理、生理上的因果關係進行解釋,也應該可以推出知識、意識和感情上的相似。這種同情共感作用的機制實際上是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產生有效對話、協同的前提和基礎。天行健,君子必自強不息嗎?
  • 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2018公共基礎知識題庫 | 行政能力測試複習資料 |  申論答題技巧 法律知識  政治知識  | 科技知識  經濟知識  |  公基複習 | 行測題庫  考試題庫【導讀】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思維和什麼存在?
    哲學研究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存在?哲學研究思維的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思維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包括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物質和思維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家拿什麼作為對象來研究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即哲學家看著什麼東西為對象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的特殊對象是共時體系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的任務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思維和存在是如何存在。什麼思維?什麼存在?什麼樣的思維與什麼樣的存在?什麼存在是固有的存在,包括哲學的本體的存在,哲學的本體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的存在。
  • 坤鵬論:哲學研究的是什麼?有哪些分類?
    所以,印度哲學是出世哲學,印度人想的是人與神的關係,是輪迴。而中國的哲學思想就比較複雜了。從儒家思想來看,它打一開始便強烈地關注第二個問題,關注人的實際行為和人的社會生活問題,也就是倫理學。所以,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國哲學,考慮最多的是人與人的關係,而中國在人事方面的學問就特別複雜。
  • 文化哲學:是什麼和為什麼
    從學科分類角度來看,文化哲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研究者從哲學研究的理論高度出發,通過對文化活動和文化現象進行嚴格的批判反思和學術定位,而展開研究和論述的哲學理論。這裡之所以強調「進行嚴格的批判反思和學術定位」,是因為只有明確回答了「文化是什麼」和「文化哲學如何研究文化」這兩個基本問題,我們才有可能對文化哲學究竟研究什麼、又是如何進行研究的,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
  • 哲學與科學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
    哲學箴言,總帶給人以睿思,哲學家的思想,總給人以諸多啟迪,那麼哲學跟科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讀《西方哲學史》,羅素認識,哲學跟社會生活,時代背景、科學與宗教等緊密相連,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哲學,則介乎於二者之間,哲學有很多方面,也講求科學的方法論,但是哲學涉及和掌管的領域,既包括科學,也包括神學,可以說,哲學在需要科學來支撐自己的時候,就傾向於科學的一邊,在需要神學來解釋自己的時候,就傾向於神學的一邊。
  • 反身性視野下的當代社會科學哲學:知識、社會與行動
    關 鍵 詞:社會科學哲學/反身性/知識社會學   長久以來,討論社會科學哲學問題時最常見的開場白莫過於談實證主義和非實證主義——主要是各種解釋學和批判理論——之間的爭論了。這一系列論戰包括了科學的統一性還是特殊性、說明還是解釋,價值無涉還是批判等問題。
  • 哲學與科學有什麼關係?
    科學哲學科學哲學就是研究科學的性質,本質等問題的一門學問。包括科學實在論,科學本體論,科學認知論等學問。科學哲學可以看作是科學與哲學的交叉學問。科學哲學包括生物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等。歷史考察:科學與哲學相互促進回顧歷史,哲學與科學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在19世紀,細胞學說,能量守恆定律,為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奠定了基礎。哲學對世界的思考,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科學。
  • 淺析科學與哲學之間的關係
    科學,對現代社會的貢獻,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很多人認為科學已經超越並取代了哲學,人們之所以存在這樣的觀點,坦白說,是因為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哲學是用來做什麼的,所以,寫這篇文章來幫助人們理解哲學與科學之間的關係。
  • 科學和哲學有什麼不同?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先區分開近代科學和古代科學,其次,則是要弄明白哲學的旨趣。近代科學和古代科學首先,古代科學包含於古代哲學之中。哲學外延大,科學外延小。在中國先秦,譬如孔子及其學生的《易傳》(另外有《家語》、《禮記》、《說苑》、《韓詩外傳》、《論語》和郭店簡的部分關於孔子的記載可以看出孔子的宇宙論和形上思想,他本人還主要教學生數學知識),《墨子》,《孟子》,《莊子》、《老子》、《公孫龍子》、《荀子》、《韓非子》都有他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在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家都有自己的宇宙觀,涉及物理學和數學,後來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在此基礎之上又發現了邏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