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哲學有什麼不同?

2020-12-05 人文文史哲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先區分開近代科學和古代科學,其次,則是要弄明白哲學的旨趣。

近代科學和古代科學

首先,古代科學包含於古代哲學之中。哲學外延大,科學外延小。到了近代科學,則哲學的生存空間被壓縮,科學取代了哲學來研究真理。

在中國先秦,譬如孔子及其學生的《易傳》(另外有《家語》、《禮記》、《說苑》、《韓詩外傳》、《論語》和郭店簡的部分關於孔子的記載可以看出孔子的宇宙論和形上思想,他本人還主要教學生數學知識),《墨子》,《孟子》,《莊子》、《老子》、《公孫龍子》、《荀子》、《韓非子》都有他們對於世界的認識;在古希臘,早期自然哲學家都有自己的宇宙觀,涉及物理學和數學,後來的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在此基礎之上又發現了邏輯學、形上學、生物學等不同門類的知識。

近代科學雖然也能在古代科學之中找到閃光點,比如自然科學在中國的巔峰,即宋明理學時期。在歐洲中世紀時,即實驗科學萌芽的羅吉爾·培根那裡(不是佛朗西斯·培根),似乎都可以找到近代科學的種子。這兩個時期相比於古代,都更接近於近代自然科學。但是,近代科學有自己整體的學術框架,這個框架是隨著近代技術的變革而興盛起來的,在這技術突飛猛進並推動科學迅速發展的近代世界,清王朝卻只將西方科學知識壟斷在貴族手中,而禁止民間和官方學習,以致於最終和世界差距越來越大。

可以說,科學是藉助先進的科學工具來觀察世界的,其中,裡程碑式的工具是放大鏡和望遠鏡,一個可以看到最小,一個可以看到最大,這就取代了古代自然哲學中的思辨方法——如古代的原子論其實是出於思辨而非觀測。也取代了古代形而上哲學的哲學思辨。

哲學的轉向

哲學史一共有三次轉向,第一次是亞里斯多德的本體論轉向,或者說存在論轉向,第二次是近代笛卡爾等人的認識論轉向,第三次是當代哲學的語言哲學轉向。

西方的古代科學在長達兩千年的時間裡都被亞里斯多德的思辨哲學所籠罩,在近代科學出現後,許多西方人都極為排斥科學,而奉亞里斯多德的觀點為圭臬。事實上,亞里斯多德的著作也曾是禁書,而衝破神學牢籠的一些經院哲學家們,通過對亞里斯多德作品的不懈堅持才最終戰勝了神學,並將其與基督教神學結合在一起。但是,近代科學產生後,經院哲學家們一直相信亞里斯多德所言,人類是用心臟思考,而非大腦思考,拉美特利曾這樣說過——即使我將解剖成果放在經院哲學家的面前,他卻還是堅信亞里斯多德的教誨。

認識論轉向,其實就跟近代科學的產生息息相關。因為,許多人都反對神學(哲學和神學從激烈衝突到逐漸融合),也反對古代哲學的獨斷論,即獨斷出形上學這個最高對象。笛卡爾起先是為了反駁那些不相信上帝存在的人,另外一個目的,則是為神學和哲學找到堅實的基礎,但結果上,卻加速了神學和哲學的衰敗。

語言哲學發生在哲學已經被幾何學、數學、物理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不同學科架空的時代,它幫助哲學重新穩固了自身的陣腳,並告訴哲學家們自己的定位究竟在何處。但是,對於語詞和悖論的分析,使得語言哲學整體上呈現出對哲學自身的批評,與存在主義哲學家如海德格爾,分析哲學家後期維根斯坦,甚至包括德希達,都一直在強調哲學以及死亡。這有點像福山對美國民主制度的論調,結果是,哲學到現在依舊沒有如預言般滅亡,而預言者都一一離去了。

相關焦點

  • 哲學和科學有什麼關係?
    而歸納法只是為演繹法整理資料和發現問題,建立各種現象的外在聯繫。歸納法是由個體到整體,屬於西方思維,受到了質變的限制。因而,只是局部的認識,一旦超出了質的範圍,就會走向認識的反面,反而制約了認識的發展。演繹法是由整體到個體,屬於東方思維,受到了信息不足的限制。因而,受到了邏輯的限制,假說的提出是非邏輯的,需要有很強的創造力和直覺的領悟力。
  • 科學,哲學,神學之間有什麼關係?
    文章重要通過實證主義(哲學的一個流派)創始人—— 孔德的「思想發展三階段論」來看待一下神學,哲學,科學這三者的關係!思想發展三階段論孔德認為 可以把人類思想發展史分為三大類。分別是神學,形上學,科學! 通俗起見,直接舉個列子!孔德有一天,科學家,哲學家,神學家 三哥們 在一起看見汽車在運動!
  • 哲學與科學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科學最開始的時候是與哲學結合在一起的,沒有嚴格的去劃分界線。哲學與科學一樣都是愛智慧的表現,只不過哲學以不同於科學的方式體現人們對智慧的嚮往與追求。科學更加追求確定性,有確切的研究對象,用確定的研究方法得出確定的結果與規律。
  • 哲學與科學到底是什麼關係?哲學對科學起到了什麼作用?
    科學是與哲學是完全不同的認知模式。科學認知源自生命有機體的應激感應,科學,就是通過人類意識工具化的經驗類認知。給科學總結一個公式,就是:科學=感應信息+意識工具化。可以說,人類主流認知體系是人類意識從模糊化、隨機化(原始經驗時期)到固定化、系統化(宗教、哲學),再到意識工具化(近現代科學)的過程。人類意識進化史,也就是人類認知進化史,即巫術、宗教、哲學、科學只不過是人類歷史長河中意識進化的不同階段性產物。特別的,意識進化中,後面的模式都需要有前面的作為基礎。所以近現代科學,必然與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 哲學與科學有什麼關係?
    科學哲學科學哲學就是研究科學的性質,本質等問題的一門學問。包括科學實在論,科學本體論,科學認知論等學問。科學哲學可以看作是科學與哲學的交叉學問。科學哲學包括生物學哲學、物理學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等。科學內容,科學事實始終與哲學聯繫在一起。在古代,幾乎每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是哲學家。在伽利略時期,牛頓就是一位自然哲學家。哲學與科學的聯繫已經存在了數千年。哲學與科學是兩位友好的兄弟,目的都是為了探索世界,找尋普遍真理。
  • 哲學是什麼,知識是什麼,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編者按:哲學的定義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說哲學就是研究世界本源,有些人說哲學就是哲學史,有些人說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有些人說哲學是認知論,有些人說哲學是科學和神學之間的研究,形形色色尚無定論,也有人說哲學就等同於知識,本文從哲學的發源及發展過程去分析總結歸納,解析哲學是不是就是知識
  •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科學
    哲學研究的是絕對真理,科學研究的是相對真理!哲學問題的回答:問:是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如果說有意識,哪麼意識只是物質的一種運動形式,那麼人工智慧也是有意識的!所以嚴格說意識只是物質的一種運功,即意識是不存在的,只有物質!問:世界是對立統一的嗎?答:世界是統一的,不存在對立!世界是由一組成,一生萬物。什麼是一?
  • 神學、哲學、科學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因為神學過度虛無且涉及的範圍廣於是他們的內部人員也開始懷疑神的真實性 ,所以那些有著不同不同看法的人就離開了。從此就出現了哲學,哲學除了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之外還注重實線,理論與實踐逐漸開始並行為後來的科學打下了基礎。
  • 哲學與科學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
    哲學箴言,總帶給人以睿思,哲學家的思想,總給人以諸多啟迪,那麼哲學跟科學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讀《西方哲學史》,羅素認識,哲學跟社會生活,時代背景、科學與宗教等緊密相連,它不是孤立存在的。哲學,則介乎於二者之間,哲學有很多方面,也講求科學的方法論,但是哲學涉及和掌管的領域,既包括科學,也包括神學,可以說,哲學在需要科學來支撐自己的時候,就傾向於科學的一邊,在需要神學來解釋自己的時候,就傾向於神學的一邊。
  • 哲學與科學之間有何區別
    毫不誇張地講,哲學和科學是這個時代的主力,求生存,謀發展,就這兩個領域研究好,不需要多麼專業,多麼博學,最起碼得有一些了解吧。那哲學是什麼?科學又是什麼呢?哲學是一門研究萬物本質的學科,這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結合。世界觀去解釋這個這個世界,方法論把解釋的問題解決掉,為我們日常生活提供幫助。
  • 科學和實踐分析哲學
    強國之路和強軍之路符合政治哲學科學觀的等效原理。科學技術達到什麼水平,生產力和戰鬥力相應地達到什麼高度。深海潛水技術既可用在民用的潛水器,也可用在軍用的潛水艇;深空探測技術既可用於月球、小行星和火星等外星的探索,也可用於太空軍事裝備的研製。美國正在發展「太空軍」,中國不支持「太空軍事化」的主張,但也會有所準備。忽忘近代史的經驗教訓,經濟和技術落後就會遭受外囯列強的侵略和挨打。
  • 科學的產生和哲學有關係嗎?
    哲學思想產生科學思想中國人說兩極相通,其實不解其意義。哲學看起來沒任何用處,可恰恰是哲學,這個最沒有用的,生出來這個最有用的自然科學。多數國人不懂這個道理。中國人不懂得哲學思想產生科學思想,科學思想轉化為技術只是一部分。古希臘以來,思辨作為探索真理的手段,來源於古希臘的辯證法。它被柏拉圖認為是最高級形式的。中國「哲學」最大問題是缺乏思辨,但不等於禪宗或佛學沒有思辨,但那肯定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系統化的哲學。
  • 科學 哲學和神學
    我們現在把牛頓稱為物理學家,其實,牛頓活著的時候,沒有什麼物理學分類,他研究的就叫自然哲學,所以他提出「牛頓三大定律」的那本書,就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世人認為他研究的是科學,而他自己追求的是對自然的哲學認識。
  • 質疑真理、現實、科學和哲學的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們認為哲學要麼是無用的智力活動,要麼就是不能進步,無法與物理學相提並論。這似乎是源於一種錯誤的假設,即哲學必須為科學家所用,否則它根本就沒有用處。但重要的是它一定有用處,我們不會根據羅馬人自己對羅馬歷史的有用程度來評估羅馬歷史的知識價值。考古學和人類學也一樣,那為什麼科學哲學就要被區別對待?那麼,如果不是對科學家本身而言,科學哲學又有什麼用呢?
  • 哲學、神學、科學和偽科學
    他們修起巨大的神像和莊嚴的神廟,他們向神祈禱。可是,人們並沒有得到眾神的庇佑,對眾神的懷疑漸漸在人們的心中產生。懷疑是人類進步的一把鑰匙,它是人們脫離執念和教條的開始。這就像是在黑暗中有了些微弱的亮光。
  • 對哲學和科學「相對性原理」的認識
    太空移民面臨了諸多疑難,比如:太空旅行技術和行星之間的天文距離,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地球人產生了對太空旅行的技術需求,太空技術對太空科學的作用和太空科學對太空技術的反作用符合哲學動力學的「等效原理」。不能僅將太空旅行和太空移民理解為「出走地球」,這是因為未來的太空技術和太空移民可能提貢解決地球人生存危機的高效手段。
  • 和諧和美的科學哲學解釋
    可以將「海底兩萬裡」的海洋科學探索活動看作是先期性的主體性事件,將對海洋資源、特別是深海資源的開採和利用看作是後期性的伴隨性事件,根據科學哲學主體事件和伴隨事件的等效性原理,前期的海洋科學探索成果終將轉化為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運用。科學探索的主體性事件似乎沒有明顯的經濟目的,而對資源的開採和加工、存儲和使用形成了一系列滿足人類需要的經濟活動。
  • 哲學屬於科學文化嗎,它們是什麼關係
    哲學屬於科學文化嗎,它們是什麼關係?理性主義是一個很不嚴格的哲學概念,它單不是答主說的演繹邏輯。尼採怎麼能算理性主義?科學又怎能局限於經驗?演繹邏輯和歸納邏輯都是理性主義的內涵,答主的劃分只是些主觀的偏見。
  • 科學哲學原理和應用
    FAST和LHC「一個都不能少」,中國國家天文臺和中科院高能所的科學家提出了項目方案的最初設想,FAST在幾年前巳投入運行。兩部超大型的科學觀測和實驗工具主要不是用於實用和技術服務的目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實用的價值,像FAST有星際通訊、飛行器搜索、定位和授時服務的多項功能。大型單體射電望遠鏡FAST用於探測超大的星繫結構,它是一部宇宙學探索的機器。
  • 科學哲學
    我:什麼是科學?科學是一種多元性的活動,就算是去問科學家,可能也無法給出明確的定義。與宗教相類似,科學是試圖理解、解釋和預言我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它們的本質區別在於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的不同。科學具有兩個特徵——科學家探索世界的特殊方法(主要是實驗法,天文學除外)和科學理論的建構。什麼是科學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