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空技術將對末來的太空經濟和社會形態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人類在地球環境發明了生物基因技術、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量子通訊和傳輸技術等,它們將融入未來人類的太空領域。一旦人類掌握了更為高效的材料和能源技術,那麼人類將在更大的程度上擺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開啟規模化太空移民的計劃。未來人類的太空移民不完全是地球人的生存危機引起的,好像科學發展不完全是技術的推動一樣,人類感性的想像力和理性的好奇心同樣推動了科學發展。地球危機觸發了人類太空移民的靈感,霍金等太空科學家一直主張,以太空移民的方式解決地球人日益加劇的生存危機。奇遇和漂泊心理觸動了人們太空移民的渴望,比如:一些社會人士表達了在火星安葬、在月球度過餘生的願望。地球危機和好奇心態對太空移民的促動符合哲學動機論的「等效原理」。
(2)為什麼行星科學家對宜居性行星、或「雙胞胎地球」的搜索極感興趣?這與他們為地球人尋找「第二地球」、「第三地球」、「第N地球」的「潛意識」有關,科學家找到了越來越多「末來地球」的候選對象。太空移民面臨了諸多疑難,比如:太空旅行技術和行星之間的天文距離,但是,一切皆有可能,地球人產生了對太空旅行的技術需求,太空技術對太空科學的作用和太空科學對太空技術的反作用符合哲學動力學的「等效原理」。不能僅將太空旅行和太空移民理解為「出走地球」,這是因為未來的太空技術和太空移民可能提貢解決地球人生存危機的高效手段。二十、二十一世紀的人類面臨了各種生存與發展的危機,比如:資源枯竭、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如何分配地球的有限資源?人類歷史上的戰爭與對有限資源的爭奪密切相關,我們的臨近太空包含了無比豐富的資源,對太空資源的開採和收集將克服地球資源的稀缺性。
太陽能是一種太空資源,人們沒有充分地獲取太陽能。太空移民最大、最直接的推動力來自人類末來的太空經濟活動,現在,主要的航天技術大國制定了臨近太空資源的開發計劃,二十一世的中後期可能迊來人類「太空經濟學」的時代。太空社會學對應了太空經濟學,未來的太空社會學不是簡單地複製地球社會學,在地球和太空社會形態等效性關係中包含了更多的差異性。高度發達的技術和太空資源的無限性將對未來的太空社會形態產生怎樣的影響?技術和資源狀態必然對社會形態、或人們的交往方式產生影響,這是歷史唯物論的一個觀點,然而,我們不能精確地預測末來太空社會的具體形態,這是科學哲學「廣義測不準原理」決定的判斷。太空人不同於地球人的現實和觀念,但是,兩者的互動性和互補性將在更大程度上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從人類地球文明到人類太空文明,人類的實踐和認識的人發展從低級到高級、從單一到多樣。人類在未來的太空社會將保留現有的國家、階級和私有制的形式嗎?等級和權力、貨幣和資本、法制和習俗還會是激發經濟活力、維護社會秩序的有效手段嗎?
(3)宇宙哲學的「測不準原理」既包括量子力學、也包括天體力學的「測不準原理」,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指的是對量子疊加行為的不可測量原理和對量子的一對共扼物理量不可同時精確測量原理。天體物理學的「測不準原理」指的是人們不能絕對精確地測量天體的各種物理參數,一方面,測量儀器達不到絕對的精度,另一面,測量對象不可能達到絕對靜止的狀態。可以將宇宙哲學的「測不準原理」定義為「相對論」、或「相對性原理」,哲學概念的相對論、或相對性原理不同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相對性原理。宇宙哲學的「測不準原理」既適合自然存在的特性,也適合主觀認識的屬性,可以將主觀認識的「測不準原理」定義為「認不準原理」。宇宙學通常指狹義宇宙學,天文學研究個體、集體的天體運行現象,宇宙學研究整體的天體運行現象。宇宙學或狹義宇宙學和其它具體科學研究遇到的最大困難既表現在科學對象的測不準特性,也包括科學認識的認不準屬性。
(4)我們在宇宙學和其它科學研究中遇到的基本困難在於,科學對象沒有孤立的唯一性,科學認識沒有封閉的唯一答案。比如:我們現在用廣義相對論解釋天體運動和宇宙運行,如果存在超越光速的天體和宇宙運動,那麼廣義相對論只適用於光速和近光速的物體運動,廣義相對論和牛頓力學一樣有適用的範圍,牛頓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符合哲學相對論的「等效原理」,這是我們對哲學「相對性原理」解釋的科學依據。我們現在用量子力學解釋微觀粒子的運動,「狄拉克方程」既考慮了量子運動的波動性,又考慮了量子運動的光速性和近光速性,狄拉克方程將薛丁格的波動方程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融合為統一的方程。廣義相對論在引力場的有效性和狄拉克方程在量子場的有效性符合哲學場論的「等效原理」。可以將狄拉克方程稱為量子世界的「場方程」,
好像將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稱為宏觀世界的「場方程」一樣。除了對粒子行為進行量子力學的刻畫以外,對基本粒子的描述還包括弦理論、粒子標準模型、量子信息比特、多維時空理論等,對量子世界科學認識的豐富性和多元性超出了宏觀世界,量子力學似乎變成了體系性的學科,它充斥了不確定性的因素。很多宇宙學和其它科學的難題主要與科學認識的「認不準原理」有關,比如-:以動態的宇宙大爆炸理論解釋了宇宙的起源,以靜態的宇宙恆穩態理論闡述了宇宙的存在,什麼是宇宙的起源?人們至今沒有獲得最後的正確答案,宗教的宇宙起源說認為宇宙「從無到有」,科學的宇宙起源說認為宇宙「從有到有」,前者從零到無窮大,後者從一到無窮大。唯物論是宇宙起源科學主義的「翻版」,唯心論是宇宙起源宗教主義的「翻版」,唯物論和唯心論、科學和宗教符合科學哲學的「反等效原理」。
(宇哲筆記:2015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