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

2020-12-05 國學大觀

導讀:本文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旨在幫助大家了解物理宇宙科普知識。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此文說的明白。

狹義相對論建立在狹義相對性原理【即在所有慣性系中,物理定律有相同的表達形式。這是力學相對性原理的推廣,它適用於一切物理定律,其本質是所有慣性系平權。】和光速不變原理【任何光線在「靜止的」坐標系中都是以確定的速度c運動著,與光源和觀測者運動無關。】之上。

而廣義相對論建立在等效原理【慣性力場與引力場的動力學效應是局部不可分辨的】和廣義相對性原理【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何參考系中都取相同的形式。】之上。

我們可以看出廣義相對論是基於狹義相對論的。如果前者被證明是錯誤的,那麼整個理論的大廈都將垮塌。

早在200年前,伽利略就發現,所有的慣性系,對於表述力學定律都是同樣有效的,平等的,不存在任何特殊的慣性系,這就是說,任何力學實驗都無法辨別慣性系本身的運動狀態。這種運動的相對性,在古典力學中普遍存在,但在麥克斯韋電動力學中不能成立,因為它只適用於靜止的坐標系。這個我上面已經提到過。

因此愛因斯坦意識到要進一步探明這個問題,就必須擴大相對性原理的應用範圍。他將自己的研究領域從慣性系拓展到了非慣性系。而從狹義到廣義相對論相對性原理的的推廣是通過引入一個引力場使得我們可以把一個加速系視為伽利略系。將其引伸,我們認為它對所有的運動都適用,不論它們是旋轉的(向心力被解釋為引力場)還是不均勻加速運動。

廣義相對論是用張量表示的,這是其廣義協變性的體現:廣義相對論的定律——以及在廣義相對論框架中得到的物理定律——在所有參考系中具有相同的形式。並且廣義相對論本身並不包含任何不變的幾何背景結構,這使得它能夠滿足更嚴格的廣義相對性原理:物理定律的形式在所有的觀察者看來都是相同的。

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電子版在靈遁者淘寶有。

我認為這個理論是正確的。 那麼愛因斯坦大廈穩固的根本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和「等效原理」了。

在經典力學中,物質有兩種質量。一是慣性質量,二是引力質量。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個物體都要受到地球對它的引力,並因此會產生加速度。實驗告訴我們,一切自由落體在引力作用下都具有同樣的加速度。為什麼呢?按照我們的經驗,質量大的應該更快落地。可是如果我們考慮到質量大慣性就大,抵抗加速度的力就更大。所以兩個物體具有同樣的加速度。由此可以推理,引力質量與慣性質量是相等的。但是本質是引力是慣性的源泉。這也是一種正比關係。

牛頓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但沒有得到理論上的解釋。長期以來,物理學家一直認為兩種質量相等是理所當然的,無需從理論上再加以研究。愛因斯坦經過一段時間認真思索,認識到慣性質量與引力質量相等是解決引力問題的關鍵。以兩種質量相等為基礎,他提出著名的等效原理:一個加速系統所看到的運動與存在引力場的慣性系統所看到的運動完全相同。

愛因斯坦說:完全等效性這一假說,使我們不能說任何參照系有絕對速度一樣,並且它使一切在引力場中等加速下落成為當然的事。在「等效原理」的基礎上,他又進一步提出了「廣義協變原理」:在任何參照系中,物理學規律的數學形式是相同的。就這樣,他把相對性原理從慣性系推廣到非慣性系。而宇宙中物質的引力是慣性的源泉,使得物質具有慣性這一理論,與相對論從慣性系和非慣性系的推廣並不矛盾。反而是相輔相成的。這就是我要表達的觀點。

摘自獨立學者靈遁者物理宇宙科普書籍《變化》

相關焦點

  •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什麼特點?
    相對性原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各有什麼特點?我們說相對性原理是力學的基本原理。比如,運動的相對性,首先要有一個參考物,如果沒有參考物,那麼你對其運動就無法判斷。下面分別說一下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各有什麼特點?一.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什麼是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呢?
  • 【相對論介紹三】相對性原理講的是什麼?
    前兩期我們已經簡單介紹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內容,在介紹狹義相對論內容的時候,筆者曾經說了一句:「狹義相對論是建立在兩個基礎原理之上: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相對性原理還好,大家都沒什麼問題,但是光速不變原理就遭殃了。」
  • 對哲學和科學「相對性原理」的認識
    從人類地球文明到人類太空文明,人類的實踐和認識的人發展從低級到高級、從單一到多樣。人類在未來的太空社會將保留現有的國家、階級和私有制的形式嗎?等級和權力、貨幣和資本、法制和習俗還會是激發經濟活力、維護社會秩序的有效手段嗎?
  • 相對性原理:相對論之前必須了解的東西
    這簡直就是中國古代版的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用形象的「舟行不覺」來代替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也容易理解。 愛因斯坦的相對性原理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或者說舟行不覺原理我們還是很好理解的,雖然不是特別直觀,但是仔細想想跟生活經驗還是非常相符的。但是,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有一個非常大的限制條件:力學定律。
  • 「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該如何理解?它們為何相牴觸?
    要想真正理解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前提是必須理解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所提出的兩條基本假設:「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因為狹義相對論就是以這兩條基本假設為出發點通過洛倫茲變換推導出來的!而「狹義相對性原理」又是在「相對性原理」的基礎之上延伸出來的。所以,理解「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 廣義相對論與黎曼幾何系列之五:相對性原理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物理學史上的兩座豐碑。物理學終究不同於數學,在數學中,歐幾裡德可以根據五條公理建立歐幾裡德幾何。數學家們將其中的平行公設作些許改變,又建立了包括雙曲幾何和球面幾何的非歐幾何。物理理論的建立卻需要以實驗觀察為基礎。實驗觀察都是在一定的「參考系」下面進行的。改變參考系,或者換個參考系時,觀察到的物理規律會變化嗎?哪些會變化?哪些不會變化?
  •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
    請問,愛因斯坦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否得到實驗的嚴格驗證?這些驗證實驗具體如何做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都由愛因斯坦分別在1905年和1915年提出,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理論,為基礎物理奠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多數人比較熟知廣義相對論,因為今年4月10日公布過第一張M87黑洞照片,讓大眾上了一堂科普課。而狹義相對論所知者並不多。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內容是狹義相對性(狹義協變性)原理(所有物理定律在慣性參考系中都是平權的,不存在絕對靜止的空間),和光速不變原理,表達式為:S(R,ηαβ)。
  • 從滷蛋到小球:梳理相對性原理與協變性的關係
    這就是力學相對性原理。怎麼理解這句話呢?相對性原理表達了兩個深刻的內涵。「為表述的直觀和簡潔,下文所提相對性原理皆指伽利略的力學相對性原理,不涉及愛因斯坦的狹義或廣義相對性原理及洛倫茲變換。不過,當你從Rose驚詫的表情中回過神時,或許你會感到這好平常,好簡單哦,簡單到也沒什麼令人驚奇的呀?因為,如果桌子不這麼翻,茶碗不這麼掉,而是按照別的什麼方式運動,那才叫詭異吶!是的,相對性原理簡單到理所當然,甚至不值一提。
  • 易得大學第二課 —— 《理解世界:結構性思維與相對性原理》
    同時,我們也需要領悟到: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都是片面的,所謂片面就是不完整的。那我們如何避免片面地看問題呢?       這就引出我們易得大學第二課的主題:用結構化思維和相對性原理來理解世界。我們學會結構化地看待看待任何一個問題(本次通過一起學習書籍,如:《系統之美》,來幫助大家加深理解),然後理解什麼是相對性原理。最後我們圍繞這兩個思維學會在生活中和工作中去使用它們,解決問題。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我們將在本文中介紹愛因斯坦如何通過物理思想的多次突破,創建起相對論特別是廣義相對論的大廈,並指出愛因斯坦是相對論的唯一創建者。1.1 狹義相對論的創建我們首先來回顧一下狹義相對論的創建。1905 年,年僅27 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一文,構建起狹義相對論的大廈。
  • 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說起愛因斯坦,都知道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但是你可知道,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呢?了解「相對論」對於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據說,相對論的創始人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從小就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如果有人跟著光線跑,並努力趕上它,那麼,這個人將看到些什麼現象呢?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談談相對性原理
    相對論之所以叫相對論,是因為基於一條叫相對性原理的基本假設。該假設(尤其是慣性系間的相對性原理)並非愛因斯坦最早提出,而是由伽利略提出,並由牛頓在此基礎上創立了經典力學。因此,按照愛因斯坦的起名方式,牛頓運動定律也可以叫做相對論! 當然,歷史不能重演,牛頓也絕不會想到愛因斯坦的起名方式。但這條相對性原理到底是什麼?又為什麼在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中被反覆提及呢?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而物理定律對所有慣性系平權,並不存在一個更加優越的參考系,這正是狹義相對論裡相對性原理的精髓。也因為如此,一些被洛倫茲認為只是純數學技巧,只是為了通過這種變換方便在以太系處理問題的手段,在愛因斯坦的眼裡就有了物理意義。因為對愛因斯坦來說,每一個慣性系都是同等真實的,一切能觀測到的效應,都應該是相對運動造成的。
  • 為什麼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的一切參考系?
    在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向上豎直拋一塊石頭,最終還是落到上拋點而沒有落到火車運動的反方向,這和靜止在車站上的火車上結果是一樣的,我們坐在火車上並不能判斷火車是靜止還是勻速直線運動,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在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上向上拋石頭之所以沒落到火車的後方是因為慣性。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而一旦認定電磁理論滿足相對性原理,那所有的慣性系就都等價了,電磁定律也將在所有的慣性系裡成立。與此同時,搞特殊的以太系將不再有任何立足之地。然後說愛因斯坦因此提出了光速不變原理,再從光速不變(相對性原理似乎就是透明的存在)推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幾個常見的效應,比如尺縮、鍾慢、雙生子效應。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套路了:世界一片混亂,一位攜主角光環的少年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後世界又重歸於和平,全劇終。這裡要出場的主人公,就是家喻戶曉,如雷貫耳的愛因斯坦。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廣義相對論1
    宇宙解碼公眾平臺即將推出科幻故事連載活動,將會在每周六或周日發布一篇精選科幻故事,覺得好看就分享給朋友吧!但是除K以外,參照所有參考物體K』表述的自然界定律也應該是最簡單的,而且,只要這些參考物體相對於K是處於勻速直線無轉動運動狀態。這些參考物體對於表述自然界定律應該與K完全等效;所有這些參考物體都應認為是伽利略參考物體,以往我們假定相對性原理只是對於這些參考物體才是有效的,而對於其他參考物體(例如具有另一種運動狀態的參考物體)則是無效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它是狹義相對性原理或狹義相對論。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後來,26歲的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人說他高舉了奧卡姆剃刀原理才成功的,這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大意是:如無必須勿增實體。翻譯過來就是,咋簡單咋來。既然光速是不變的,那為啥還要假設「以太」?於是,愛因斯坦就以「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為基礎假設,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