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的一切參考系?

2020-12-03 宇宙新思維

這個問題要從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和慣性原理說起。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是個有適用範圍的普通力學的相對性原理,是個理想的平直空間的相對性原理,它並不適用於電磁領域和引力。這個原理和慣性原理是相通的,慣性原理是整個牛頓力學的基石,堪稱第一原理。在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向上豎直拋一塊石頭,最終還是落到上拋點而沒有落到火車運動的反方向,這和靜止在車站上的火車上結果是一樣的,我們坐在火車上並不能判斷火車是靜止還是勻速直線運動,這就是相對性原理。在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上向上拋石頭之所以沒落到火車的後方是因為慣性。

勻速直線運動的火車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在19世紀遇到了困難,麥克斯韋建立的電磁學大廈非常完美,但卻並不滿足相對性原理,也就是說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並不適用電磁力學。愛因斯坦卻認為相對性原理應該是一個普遍性的原理,應該也能適用於電磁力學,麥克斯韋聯立方程組中隱含著光速是個常數,這個結果為麥可遜――莫雷實驗所證實,當時邁克耳遜――莫雷做的「以太漂移」實驗,實驗結果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多次精確測定的光速都是不變的。1905年愛因斯坦大膽把光速不變上升為一個原理,結合伽利略相對性原理,把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做了簡單推廣,最終創立狹義相對論。

年輕的愛因斯坦

表面上看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是相牴觸的,其實不然,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實際上是個近似的原理,它只考慮空間的相對性,沒有考慮時間的相對性,光速不變原理正是空間和時間的相對性的統一的體現。相對性原理成功適用於了電磁領域,適用範圍得到了進一步擴大,這個原理被稱為狹義相對性原理。

應該指出,不管是麥克斯韋的電磁學還是狹義相對論,它們和伽利略牛頓力學一樣仍然屬於經典物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一樣只適用於慣性系,也即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它是個理想的平直時空的相對性原理,慣性原理貫穿始終。但現實中的運動很複雜,大多是非慣性系的,那麼相對性原理能不能適用於非慣性系呢?慣性到底是什麼呢?

馬赫認為慣性不是物體自身的固有屬性,而是宇宙中其他物質作用的結果。

恩斯特·馬赫

在非慣性系中物體所受的「慣性力」不是「虛擬的」,而是一種引力的表現,是宇宙中其他物質對它的總作用。他認為不存在絕對空間和絕對運動,認為時間和空間的幾何不能先驗地給定,而應當由物質及其運動所決定。愛因斯坦把這些閃光的思想稱為「馬赫原理」,他吸取了其精華,然後從慣性質量等於引力質量這個事實出發,革命性的提出「等效原理」――加速度場局域等同於引力場。即一個非慣性系等價於一個慣性系內附加上個引力場。他用一個升降機作了形象的闡述,人在沒有引力場的太空深處的一個升降機裡,這時如果把這個升降機以9.8米/秒的加速度向上提升運動,那升降機裡的人無法判斷是處在一個受到向下地球重力的慣性系中,還是處在一個以9.8米/秒的加速度向上運動的非慣性系中。

太空升降機

把相對性原理成功引入引力現象,把相對性原理由慣性系推廣到非慣性系。這就是廣義相對性原理:任何參考系都是平權的,沒有任何優越的參考系,每個客觀的物理規律應該在任意坐標系下均有效。愛因斯坦甚至放棄「慣性系」的名稱,因為這是個不嚴謹的概念,宇宙中根本不可能存在。他認為所有的物理定律在任意參考系中都具有相同的數學形式。即它們必須在任意坐標變換下協變,所以廣義相對性原理又叫廣義協變性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充分表明了宇宙中不存在絕對空間(參考系),不存在絕對運動,不存在絕對加速度,無法判斷是慣性系還是非慣性系,一切都是相對的。是徹底的相對性原理。

大家都認識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從上面所說的等效原理和廣義相對性原理出發,革命性地提出引力是時空彎曲幾何效應的畸變(所以廣義相對性原理是彎曲時空的相對性原理。)。先後完成運動學和動力學,運用黎曼幾何等數學工具成功創立廣義相對論。所以廣義相對論的確是適用於包括非慣性系的一切參考系。

相關焦點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鍾慢效應和尺縮效應很好地證明了慣性系下的時間膨脹效應。值得一提的是,在慣性系下,時間膨脹具有相對性,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是針對於不同參考系而言的。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
  •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起源
    導語:2015年11月是愛因斯坦提出廣義相對論的百年紀念。本文介紹了廣義相對論的起源,從牛頓物理學與電磁學的矛盾到洛倫茲變換,從只適用於慣性系的狹義相對論到可適用於非慣性系的廣義相對論。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這一節,我們來談談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狹義相對論適用範圍僅僅是慣性系(也就是不受力的參考系),如果一個參考系有加速度,就不是慣性系。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有了慣性系這個前提,似乎狹義相對論並不是很實用,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你幾乎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慣性系。我叫你找一個不受力的參考系,你找不出來吧!你最多能找出一個受到多個力,但是力的合力為0的參考系。
  • 愛因斯坦與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的理論建立在兩條公理的基礎之上,即「相對性原理」和「光速恆定原理」。「相對性原理」是說,物理規律在所有慣性系中都是相同的。「光速恆定原理」則分兩層意思。第一層是「約定」(或者說規定)在任一慣性系裡,真空中的光速處處各向同性,即處處往返光速相同。
  • 大家知道慣性系,你了解非慣性系嗎?
    我們的物理課本中,在學習牛頓經典力學的時候,經常存在這樣一種形式,只有在宏觀,低速的慣性系中,我們的牛頓運動定律才成立。一般課本中都體現了慣性系的「優越性」,如果不是物理專業,我們的非慣性系都是不做考慮的。
  • 廣義相對論的理論源頭:慣性系的不同理解,重溫基本物理概念
    只有在這個坐標系下,伽利略變換才適用,牛頓三定律才成立。而在非慣性系下就要對牛頓三定律做修改,加入一些慣性力等。後來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洛倫茲變換,也必須在慣性系下成立,也就是說狹義相對論只適用於慣性系。非慣性系就要考慮坐標系的自身加速度,那麼必須用廣義相對論了。
  •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講的是什麼?
    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是物質與空間、運動與時空之間的精妙聯繫,揭示了萬有引力的本質。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已經顛覆了經典時空觀,但是狹義相對論有一個非常大的缺陷,就是只能描述慣性系,無法描述非慣性系。狹義相對論的主要工作完成後,愛因斯坦著手把相對論推廣到非慣性系,在愛因斯坦苦思之時,腦海裡閃過一個想法——電梯思想實驗。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完善?原因就在這裡!
    愛因斯坦有兩大著名的相對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另一個則是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提出早於廣義,並且狹義相對論的範圍並沒有廣義那麼大,而且不涉及引力。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不久大約10年,廣義相對論便誕生了。
  • 通俗的解釋愛因斯坦相對論到底說的是什麼?
    相對論概念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包括幾個相互作用的不同概念,其中包括: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慣性參考系中物體的局部化行為,通常只與接近光速的速度有關;洛倫茲變換——用於計算狹義相對論下坐標變化的變換方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一個更全面的理論,它將引力視為彎曲時空坐標系的幾何現象,也包括非慣性(即加速)參照系。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相對論創立初期整個理論體系就非常完善了,但是壓根沒人相信他,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
    愛因斯坦是如何將狹義相對性原理,拓展到廣義相對性原理的!此文說的明白。狹義相對論建立在狹義相對性原理【即在所有慣性系中,物理定律有相同的表達形式。這是力學相對性原理的推廣,它適用於一切物理定律,其本質是所有慣性系平權。】和光速不變原理【任何光線在「靜止的」坐標系中都是以確定的速度c運動著,與光源和觀測者運動無關。】之上。
  • 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說起愛因斯坦,都知道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但是你可知道,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呢?了解「相對論」對於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據說,相對論的創始人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從小就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如果有人跟著光線跑,並努力趕上它,那麼,這個人將看到些什麼現象呢?
  • 每日一練|基礎知識:科技熱點「廣義相對論」
    此照片再次驗證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具有正確性。人們驚呼,「愛因斯坦又對了!」。公職類考試的科技類題目偏向於結合科技時政熱點進行考核,本次黑洞照片的公布再次證明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可能成為近期考試的一個熱點,現對廣義相對論關常識性知識作相關總結:發展過程:1905年,愛因斯坦針對光線在狹義相對論中,重力和加速度對其影響發表了一篇論文,廣義相對論開始萌芽。
  • 提出廣義相對論30多年後,愛因斯坦仍在擔憂這件事
    來源:環球科學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理論之一,廣義相對論經過時間的檢驗,已經成為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石。但鮮為人知的是,即使到了20世紀50年代,由於缺乏實驗證據,對廣義相對論感興趣的人也並不多。因此,愛因斯坦試圖將廣義相對論推廣為新的理論。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而這裡的相對性原理,說白了就是經典物理學的老套路,在研究運動時,需要先選個慣性參考系。通過這兩條假設,愛因斯坦出了很多奇葩的結論,比如:時間膨脹。說的是,如果你想對於我高速運動,那我看你的時間就會變慢,這種變慢可以理解成,如果你在高速的飛船裡做操,那我這裡看到的就是你在慢動作做操。而你自己其實感覺到的時間是正常流逝。
  • 愛因斯坦沒有解釋出慣性的本質,但他深化了我們對慣性的認識!
    【牛頓第一定律成立的參照系叫做慣性系】還有慣性和慣性定律也不是一回事。慣性是物質本身的屬性,我在上面已經說了。而慣性定律描述的是運動和力的關係。即這種關係標明了: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因素。我們都知道了,慣性是物質的固有屬性,慣性的大小隻於物體質量大小有關,與運動狀態無關。
  • 高一物理教學教案:慣性系和非慣性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教材首先引入了《關於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中一段在船艙裡觀察到現象的描述,並通過對它的分析和實例對比引入了慣性參考系和非慣性參考系的概念.指出了常用到的慣性參考系.   (2)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分析,引入了在非慣性參考系中存在的慣性力及其規律,並在升降機實例中簡單應用.
  • 歐洲金屬球衛星將檢驗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其上面搭載了一顆旨在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低成本探測衛星,儘管其耗資很少,但據稱其探測精度將比此前美國宇航局進行的該項研究高出幾乎100倍。在2000年年中,在經過超過40年的艱苦研發之後,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領銜研製的耗資8億美元的「引力探測器B」衛星探測到了「慣性系拖曳效應」(Frame dragging)。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但是大家似乎隱隱感覺A說B時間慢了,B又說A時間慢了,這似乎就是矛盾的?其實內心之所以有這種想法就是因為,內心總是想把A和B的時間進行比較看誰才是真理,其實都是真理,只是參考系不同。但是以上分析成立的前提條件是:大家都處於慣性系。什麼是慣性系前面文章也有說明,就是不受力的參考系就叫慣性系。
  • 黑洞、諾貝爾獎與相對論、愛因斯坦
    簡單地說,在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上,人們很早就知道相對運動的概念,即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取決於觀察者是誰。在此基礎上愛因斯坦發展出了狹義相對論,觀察者處於慣性系中,彼此相對有速度,但沒有加速度;繼而又擴充到非慣性系中,發展為廣義相對論。如果說理解相對運動需要中學物理水平,狹義相對論則是大學水平,廣義相對論則到了研究生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