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點這裡,藍色的字,關注一下
當然,歷史不能重演,牛頓也絕不會想到愛因斯坦的起名方式。但這條相對性原理到底是什麼?又為什麼在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中被反覆提及呢?
1632年,伽利略在他的《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中這樣提到:「把你和一些朋友關在一條大船甲板下的主艙裡,讓你們帶著幾隻蒼蠅、蝴蝶和其他小飛蟲。艙內放一隻大水碗,其中有幾條魚。然後,掛上一個水瓶,讓水一滴一滴地滴到下面的一個寬口罐裡。船停著不動時,你留神觀察,小蟲都以等速向艙內各方向飛行,魚向各個方向隨便遊動,水滴滴進下面的罐中,你把任何東西扔給你的朋友時,只要距離相等,向這一方向不必比另一方向用更多的力。你雙腳齊跳,無論向哪個方向跳過的距離都相等。當你仔細地觀察這些事情之後,再使船以任何速度前進,只要運動是勻速,也不忽左忽右地擺動,你將發現所有上述現象絲毫沒有變化,你也無法從其中任何一個現象來確定,船是在運動還是停著不動。即使船運動得相當快,在跳躍時,你將和以前一樣,在船底板上跳過相同的距離,你跳向船尾也不會比跳向船頭來得遠。雖然你跳到空中時。腳下的船底板向著你跳的相反方向移動。你把不論什麼東西扔給你的同伴時。不論他是在船頭還是在船尾,只要你自己站在對面,你也並不需要用更多的力。水滴將象先前一樣,滴進下面的罐子,一滴也不會滴向船尾。雖然水滴在空中時,船已行駛了許多距離。魚在水中遊向水碗前部所用的力並不比遊向水碗後部來得大;它們一樣悠閒地遊向放在水碗邊緣任何地方的食餌。最後,蝴蝶和蒼蠅繼續隨便地到處飛行。它們也決不會向船尾集中,並不因為它們可能長時間留在空中,脫離開了船的運動,為趕上船的運動而顯出累的樣子。」
如果概括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要船保持勻速運動或者靜止,船內的人,並不會感到運動上存在不同。反過來說,我們也無法通過船上運動是否發生了變化,來判斷船的速度。
如果把大船看做一個參考系,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一切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系中均保持一致的形式,這就是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這個理論具有可證偽性,因此我們將它作為一個假設看待。因為總不能保證不會出現一個慣性系,和其他慣性系中的物理定律形式不同。
那麼,牛頓的經典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既然都是基於這條基本假設,他們的分歧在哪裡呢?為了方便理解,我們不妨做個比喻。
不同的慣性參考系就像一座座島嶼。為了研究物理,我們就要架設一條從自己島嶼(參考系)出發,到研究對象所在島的橋梁。這座橋梁上行走的可不是汽車和行人,而是物理參數。對於三維空間中的運動,物理參數就是三維坐標和時間(x,y,z,t)。
物理規律就是每座島嶼上的法律,不光是人,任何在島上的物體都必須嚴格遵守。在亞里斯多德的時代,人們一直不知道各個島上的法律是不是相同,也很少有人想這個問題。
直到伽利略提出假設,所有島上的法律其實是一樣的,我們並不會通過法律看出來自己是否到了其他島上。就像我們去了美國,發現川普按照憲法規定在橢圓辦公室裡掛五星紅旗一樣神奇。
既然我們通過觀察是無法發現島嶼之間規律的區別,那就一定有什麼東西被忽略了。伽利略發現,其實每個島上都設置了關卡。別的島上來的參數,都要經過改頭換面,然後才能放進方程裡。這樣一來,各個島上的規律又相同了。人們把它稱為伽利略變換。
x'=x-vt;
y'=y;
z'=z;
t'=t。
隨著物理學的發展,島上的法律越來越多。到了十九世紀末,麥克斯韋提出了新的法律——麥克斯韋方程組。它提出一個奇怪的結論,真空中電磁波的速度永遠是常數。也就是說,各個島上都多了一條法律——光速不變。
這下經過關卡的參數可再也不能保證物理規律形式不變了。因為按照伽利略的變換方式,光速到了不同的島上,就要被減去兩個島(參考系)間的速度差,再也不能保持常數了。人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總結起來,就是人們發現有三個理論互相矛盾:
1.相對性原理
2.光速不變
3.伽利略變換
辦法倒是有,去掉一個錯誤選項,這方面大家都是認可的。但至於去掉哪個,就出現了分歧。
首先,如果去掉「相對性原理」,這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如果相對性原理不存在,各個島嶼之間的橋梁將不復存在。慣性系是無窮多的,物理規律也可能會變得無窮多,物理研究將變為不可知論。
其次,去掉「光速不變」,這是大家比較認同的,這畢竟還是一個才提出來二十年的新理論,沒有充分經過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但很快人們發現,光速不變是符合實驗結果的,所以這條也不得不保留。
那麼,只能去掉「伽利略變換」了,並且,需要一個新的變換方式,來完成之前的工作——不僅要使島嶼間的法律不變,還要讓新增加「光速不變」這一法律條款也相同。完成這項工作的,就是偉大的愛因斯坦。他在狹義相對論中,用「洛倫茲變換」取代了伽利略變換,在島嶼間建造了新的關卡,保證了規律的不變。
至於後來提出的廣義相對論,應該可以算作是這片島嶼連像新大陸的橋梁了。這一理論對相對性原理做了進一步擴充:物理定律的形式在一切參考系都是不變的。
最後給有志推翻相對論的研究者提個建議,相對論的推導過程是很嚴謹的,不要想著找錯了。如果真想別出心裁,可以試試從前面三條理論中想想辦法,牛頓不承認第二條,愛因斯坦不承認第三條。不妨試試從還沒被人碰過的第一條「相對性原理」來著手,搞一套既符合伽利略變換的,又隨參考系變化的物理法則,也算有點意思。
原創不易,親,右下角,點「贊」、點亮「在看」 如果覺得好,還請轉發
往期精彩:
失眠!還是失眠!怎樣才能不顧一切地投入一場高質量的睡眠呢?!(上)
完美的生物在哪裡
我是小明,我正在時空旅行(04)
我是小明,我正在時空旅行(03)
我是小明,我正在時空旅行(02)
我是小明,我正在時空旅行(01)
秘笈分享——學物理,天才少年費曼給你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