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理解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2020-08-30 物原愛牛毛1

有關「場」的理論,之所以在20世紀被人們廣泛接受並得到迅速發展,完全是因為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經受住了各種考驗,立住了腳。

而當電磁場理論受到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的挑戰險些崩潰時,正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使之化險為夷。因為相對論,電磁場理論不僅能夠成立,而且還能描述高速運動現象。所以我們在討論場時,不能忽視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創立狹義相對論的背景

人們從傳統的時間、空間和運動的觀念出發,看到電磁現象是不服從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的(牛頓力學的核心雖然是絕對時空觀,但牛頓依然承認伽利略的相對性原理,因為牛頓認為絕對時空觀說的是空間本身,並不指個體的運動)。確切地說,麥克斯韋方程組是不滿足伽利略不變性的。於是人們引進超物質的「以太」作為絕對運動的標準(當時,人們認為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不應僅指空間本身,還應包括個體的運動,宇宙中是不存在相對性原理的)。

然而,當人們設法測量地球相對以太的運動速度時(這個測量就是著名的邁克耳遜-莫雷的「以太漂移」實驗),卻得到相互矛盾的結果。這些結果與傳統觀念尖銳對立,各種調和這些矛盾的企圖都歸於失敗。這就使人們想到,在力學實驗中無法觀察到的絕對坐標,在電磁試驗中也是無法觀察到的。德國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首先認識到這一點。

他認為應該徹底放棄以太假說以及隨之而來的絕對靜止和絕對運動的觀點,重新回到相對性原理。他認為電磁現象和力學現象一樣服從相對性原理,對電磁現象而言,只是體現力學相對性原理的伽利略變換必須修改,而代替它的是承認光速不變的洛倫茲變換,這是因為麥克斯韋方程組服從相對性原理的先決條件乃是光速不變。換句話說,在麥克斯韋方程組中,光速與光的傳播方向無關。

可是按照以太理論來看,在地球上的電磁現象滿足麥克斯韋方程租這個事實,表明地球相對以太的運動速度很小,否則就能看到地球上的光速與光的前進方向有關的事實。19世紀末的人認為,在相對以太高速運動的坐標系中,電磁場方程遠比麥克斯韋方程複雜。這種看法表明,在地球上觀察到光速與前進方向無關,只是由於地球相對以太運動的速度很小這個偶然性導致的。而愛因斯坦則認為,不論在實驗室還是在太陽系,光速在任意方向上都等於C,這不是一個偶然現象。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相對論的第一篇論文《論運動物體的動力學》,否定了以太假說,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

一,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各個慣性系中都等於C。

二,相對性原理:所有物理學規律的形式,在相對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慣性系中是相同的。

這兩個原理是互相獨立的,光速不變原理是相對性原理的先決條件。在光速不變原理的基礎上,愛因斯坦定義了「同時」這個概念,並且給它一個精確的測量上的意義。比如說,空間有兩件事「同時」分別在A、B兩點發生,究竟怎樣具體地用觀察手段來證明它們是「同時」的呢?一個最精密的方法使用光來測量。可以在AB的中點放置兩個反射鏡和一個望遠鏡,使A、B兩點射來的光線重合的進入望遠鏡裡。當A、B兩處的兩個事件「同時」發生時,可以從望遠鏡裡看到兩個事件的重疊景象,這樣就可確定它們是否真的「同時」。其根據是在慣性系中光的前進速度恆定不變,而且與傳播方向無關的原理。這樣定義的「同時」的概念,就只具有相對的意義。

正如愛因斯坦在論文中指出的那樣:「我們不能給予同時性這個概念以任何絕對的意義;兩個事件從一個坐標系看來是同時的,而從另一個相對這個坐標系運動著的坐標系來看,它們就不能再被認為是同時的事件了。」

由於經典的時空觀是建立在絕對時間的基礎之上的,這一基礎的破壞便導致許多日常時空觀的破壞。

例如運動長度的收縮。當一根棍子在運動的時候,測量其長度就必須小心,一定要同時測量棍子兩端的坐標,兩端坐標的差值才是棍子的長度。由於「同時」是相對的,這樣測出的運動長度在不同的慣性系中就不相同。一根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棍長取決於它相對於參考系的速度,在相對運動的方向上會按由洛倫茲變換公式確定的比例縮短。這種收縮是一種運動學效應,即它是由於被測量物體相對觀察者的運動狀態不同而導致的。同樣的運動學效應還有運動時鐘的變慢。一個相對於參考系勻速運動的鐘,比這個鐘相對靜止時要走的慢一些,其變慢的比例也是由洛倫茲變換公式確定的。從收縮比例很容易看出,在棍子或時鐘的速度接近於光速的極端情況下,收縮比例會變得無窮大,棍子的長度會縮到幾近於零,時鐘會變得像停住了一樣;如果速度遠遠小於光速,那麼棍子幾乎不收縮,時鐘也幾乎不變慢。因此,我們日常世界的物質運動一般都顯示不出這種相對論效應。可見,經典的時空觀念,只是客觀世界的近似描寫。相對論時空觀最基本的特點,就是通過光的傳播把時間、空間和運動聯繫起來,從而解釋了時空的基本屬性。

對洛倫茲變換的兩種不同解讀

經典力學中兩個慣性系之間的時空坐標是通過伽利略變換來聯繫的,力學規律在伽利略變換下形式不變。相應地在相對論時空觀念裡,不同慣性系之間關於時間與空間坐標的關係是由洛倫茲變換來描寫。在低速近似的情況下,洛倫茲變換能還原為伽利略變換。有趣的是,洛倫茲變換首先是由荷蘭物理學家洛倫茲在相對論建立以前就得到了。

洛倫茲堅持以太假說,他認為運動物體內部電磁力的改變使得電磁試驗無法發現物體相對以太的運動,但並不排除個別實驗可以有這種發現的可能性,這種觀點與相對論對立的。愛因斯坦則是從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原理和時空的幾個普遍性質出發,獨立的導出了洛倫茲變換公式。

對洛倫茲變換的理論解釋,前者是持經典力學機械觀,後者是持相對論時空觀。

相關焦點

  • 兩個小故事能否增加你對狹義相對論的簡單理解
    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基本假設1.愛因斯坦相對性原理:在不同的參考系中,一切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2.光速不變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參考系中都是相同的。為了說明相對論,有兩個故事來說明:故事11905年10月,德國《物理年鑑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到底什麼意思?如何通俗地理解?
    通俗的語言來講,狹義相對論就是建立在兩個基本前提下推導出來的理論,這兩個前提就是光速不變原理和等效性原理,其中光速不變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講的是光速與光源以及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它是一個常數,在任何運動狀態和參照系下都是光速!
  • 一口氣通俗理解《狹義相對論》時間膨脹效應
    《狹義相對論》也是如此,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接觸的一切事物,如果利用《狹義相對論》來計算更精確,但是與我們原本的常識之間的誤差,更加微不足道,除非利用更加精密的儀器,否則你要突然蹦出來一句「時間是相對的,我的時間比你走得慢」,肯定分分鐘讓吐沫淹死。實際上狹義相對論並非難以攀登,就是一層窗戶紙,捅破了也就破了。
  • 狹義相對論基本思想及概念梳理(上)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科學的兩大基礎,前者顛覆了物理學中的時空觀,後者顛覆了物理學中的因果律。最近看了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書,本文就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和概念做個梳理,不涉及數學形式-偏微分方程的推導。這是一篇讀書筆記,就是撿我覺得重點的寫一寫,有疑惑或不了解的背景知識,你得去問度娘。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提起愛因斯坦,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關於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包含了兩個基本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所謂狹義相對性原理就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都是有效的;光速不變原理就是說光總是以一個確定的速度傳播,傳播速度的大小與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在經典力學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跟觀察者所處的慣性參考系統有關,而光速不變原理卻與之不相容。有了這兩條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狹義相對論。
  • 顛覆世界的認知——狹義相對論
    相對論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狹義相對論。現在我們就來看一看,狹義相對論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 首先我們必須要明確狹義相對論的研究範圍,狹義相對論適用於慣性系。什麼是慣性系呢?簡要地說,我研究兩個參考系,站在這兩個參考系中的任意一個參考系中,都可以看到另一個參考系是靜止的或是勻速直線運動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慣性系」。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狹義相對論到底說了些什麼?
    要了解是什麼狹義相對論,實際上,要從「運動」說起。狹義相對論的背景這件事其實是這樣的,伽利略的時代,他其實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其實和日心說與地心說的巔峰對決有關。這和牛頓認為的任何運動都要先找一個參考系就矛盾了,因為按照麥克斯韋方程單位說法,光在任何參考系下都是相同而速度,我們姑且就可以管這個叫做光速不變原理。科學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嘗試了各種各樣的辦法,最終全都失敗了!狹義相對論所以,我們也看到了愛因斯坦面對的局面。
  • 怎樣理解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簡析
    狹義相對論主要是解決麥可遜-莫雷實驗中得到的光速各向不變的結果裡的速度疊加矛盾的。由於當時人們認為光是在一種稱為以太的介質裡傳播的,而地球在以太裡做各種運動,包括地球自轉運動、地球公轉運動、隨太陽系公轉運動等,這樣必然導致地球相對於以太在各個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不一致,這樣,根據經典力學裡的速度疊加原理,不同方向上的光速應該是有差異的。然而邁克耳遜莫雷實驗證明,兩束互相垂直的光的速度完全一致,這用傳統的理論就無法解釋了。
  • 檢驗時空的對稱性,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準則!
    這個實驗結果成為後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一個基本原理:光速在空間的各個方向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光的運動具有空間上的對稱性,即洛倫茲對稱,那麼有人或許想問:這種空間對稱性是否也適用於物質粒子的運動嗎?或者說在粒子的能量相同的情況下,它們是否會沿著某個方向運動得更快些或更慢些嗎?有一些量子引力理論預測,粒子會違反洛倫茲對稱性,尤其是高能粒子。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後來,26歲的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有人說他高舉了奧卡姆剃刀原理才成功的,這個奧卡姆剃刀原理大意是:如無必須勿增實體。翻譯過來就是,咋簡單咋來。既然光速是不變的,那為啥還要假設「以太」?於是,愛因斯坦就以「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為基礎假設,推導出了狹義相對論。
  • 通俗講解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數學公式,上過初中就能看懂!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塑造了一個全新的時空觀,時間和空間不再是相互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也不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觀察者都有自己的時間測度!
  • 通俗易懂講解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看完對世界的理解提升N個檔次
    狹義相對論提出的背景1687 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誌著經典力學的建立,牛頓經典力學在很長時間裡都成為了物理學家心中的聖經與權威。牛頓的經典力學的核心是伽利略變換,伽利略變換是經典力學中用以在兩個只以均速相對移動的參考系之間變換的方法,屬於一種被動態變換。
  •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什麼特點?
    相對性原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廣義相對性原理。各有什麼特點?我們說相對性原理是力學的基本原理。比如,運動的相對性,首先要有一個參考物,如果沒有參考物,那麼你對其運動就無法判斷。通俗說明了石子從桅杆頂上掉落到桅杆腳下而不向船尾偏移的道理。
  • 如何理解狹義相對論
    狹義相對論的科普文汗牛充棟,但反相的奇文也不缺,為何會這樣?狹義相對論是一個刷三觀的好例子,因為相對論顛覆了人們粗淺的自以為是的經驗常識,人們在日常生活經驗中,通常會自然而然產生絕對時空觀,絕對時空觀認為時間與空間的度量與慣性參照系的運動狀態無關,同一物體在不同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到的運動學量(如坐標、速度)可通過伽利略變換而互相聯繫。
  • 通俗的解釋什麼叫「狹義相對論」
    親愛的看官,如果你從不知道狹義相對論,那麼請給你的大腦系好安全帶,因為哥要帶你的大腦飛一把了。如果你知道狹義相對論,如果有什麼觀點,歡迎討論。這就是狹義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效應。註:狹義相對論中,相對於慣性系統移動的時鐘會走得較慢。先別急著反駁,這麼奇怪的理論,擱誰都不願意相信,小編我以前也不信。但為啥現在人們會認同這種詭異的理論呢?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才能明白為什麼愛因斯坦跟其他物理學家的思路不一樣,為什麼他會捷足先登創立狹義相對論。理解了愛因斯坦堅信不存在絕對運動,就很容易理解對於洛倫茲1895年的那篇論文,為什麼愛因斯坦一方面對洛倫茲在那些「技術上」的處理非常滿意,另一方面又對洛倫茲的靜止以假設非常排斥了。不存在絕對運動,也就是說只有兩個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才是實在的。
  • 狹義相對論的困難,驚心動魄的十年
    1905年,愛因斯坦發展出了狹義相對論,把空間和時間聯繫在一起。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在這之中起了重要作用。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一切慣性系都是平權的,並不存在一個特殊的絕對空間和絕對時間;光速不變原理還告訴我們,光在任何慣性系當中的速度都是一樣的。愛因斯坦通過這兩個原理,獨自推導出了洛倫茲變換。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所以,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之後,洛倫茲一方面對愛因斯坦的工作大加讚賞,另一方面卻依然堅持自己的以太,這是很多人難以理解的。在狹義相對論之前堅持以太就算了,怎麼狹義相對論都出來了,你還堅持以太?這是愛因斯坦和其他物理學家最大的不同,也是理解愛因斯坦創立狹義相對論的關鍵。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愛因斯坦會如此堅信「不存在絕對運動」呢?如果這個事情這麼重要,為什麼其他物理學家不這樣想呢?要理解這個事,我們需要先理解為什麼之前大家基本上都認為存在絕對運動?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這個公設自然就是狹義相對論的兩大基本假設之一的相對性原理:至於尺縮鍾慢,它們只是相對論裡的兩個普通結論,切不要以為相對論就只是這些東西。這篇文章的主題是相對論的誕生,在愛因斯坦把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作為兩條基本假設,並且通過對時間的分析解決了兩者的矛盾以後,狹義相對論的創建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