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科學的兩大基礎,前者顛覆了物理學中的時空觀,後者顛覆了物理學中的因果律。最近看了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書,本文就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和概念做個梳理,不涉及數學形式-偏微分方程的推導。這是一篇讀書筆記,就是撿我覺得重點的寫一寫,有疑惑或不了解的背景知識,你得去問度娘。
本文分以下幾個部分:物理學是什麼;問題的來源,愛因斯坦為什麼要創立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內容,修正了時間和空間兩個參數;雙生子佯謬;幻想以下時空穿梭。
物理學是什麼
物理學有它自己的研究範疇,超出這個範圍的東西,它只能保持沉默。先掰扯下物理學是什麼,很多疑問都迎刃而解,因為你提出的問題,很可能不在物理學的研究範圍內,那這個問題是沒意義的,你的想法跑偏了。
物理學就是:抽象,假設,建模,邏輯,驗證。
抽象:顧名思義,把事物的象抽走,只留下數理。
象,怎麼理解,什麼是象學思維?象是一個兼具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概念。相似的結構必然有相似的功能,相似的功能必然有相似的本質。象學思維是用系統論的觀點去整體地看待事物,中醫就是象學思維。人去識別一隻貓,就是象學思維;計算機去識別一隻貓就是數理思維-矩陣運算。
假設:在數理世界中,對研究的問題做簡化,從最基本的公理出發,構建邏輯體系。最基本的公理即是假設。
建模和邏輯:從基本假設出發進行一系列的邏輯推理,形成一個自洽的邏輯體系。以此邏輯體系去判斷事物走向,解決問題,或者做出預言。
驗證:設計科學實驗,或者進行自然觀測。來檢驗以上模型和邏輯判斷的正確性。
物理學就是對現實自然抽象後,從基本假設出發,進行建模,構建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以此邏輯解釋現象或解決問題,並能夠設計實驗驗證其是否正確的學問。
簡單點說,物理學是一套自洽的邏輯體系。
問題的來源,為什麼愛因斯坦要創立狹義相對論
物理學中兩條公認的正確的基本公理,在牛頓力學的框架下,產生了矛盾。
一,相對性原理:若K是一慣性參考系,K'相對於K做勻速直線運動,那麼自然中的普遍定律相對於K或K',都同樣成立。(這條公理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出現前就存在了,別被名詞搞懵了)
慣性參考系含義:根據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樣的物體被稱作慣性參考系。當然實際生活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參考系,這是物理學的極簡化處理,只存在於物理學的邏輯體系中。工程實踐中,能選到近似的慣性系,誤差允許的範圍內也可以解決問題。
相對性原理被大量的事實實驗,證明是正確的。
二,光速不變原理: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一個常數,跟光源的運動狀態無關。
談到速度,不談參照物,那是耍流氓。單純的講,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是個常數。這句話沒有意義。以誰為參照物,它是常數?你總得測量位移和時間吧,不選參考系,位移和時間測不了,談什麼速度?
還有這種表述,不管相對於什麼參照物,光速在真空中都保持不變。這是扯淡,在廣義相對論中,光會受到地球的引力波,發生偏折,速度就改變了。引力場相當於一個具有加速度的參考系。所以在真空中,選取一個具有加速度是物體做參考系,光速就會發生改變。廣義相對論還沒看完,這段話保留疑問。總之,不管選取什麼參照物,光速都恆定不變,這是扯淡。
所以他喵的,光速不變挺難理解的,似乎確實沒選參考系。我的理解就是,相對於慣性參考系,光速在真空中是一個常數。
好,bug來了。一個人站在鐵軌旁,有一列以速度v勻速行駛的火車,人和火車都是慣性參考系。這個人向火車前進的方向,發出一道光,光相對於人的運動速度是c。光相對於火車的運動速度是多少呢?
根據牛頓力學的疊加原理:光相對於火車的運動速度為c-v。這與光速不變原理,相衝突,光相對於慣性參考系,它的速度是c。
這個邏輯體系不能自洽了。在這個背景下,愛因斯坦才創立了狹義相對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