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將被引爆!小小的磁場引發出了偉大的狹義相對論!

2020-12-06 遨遊世界科學

磁鐵和磁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幫助我們在不熟悉的領域找到方向,在生活中,我們可以依靠磁鐵做許多事情,比如在牆壁上貼東西等。但除了這些常見的例子,磁場似乎總是在宇宙力量的戰爭中起次要作用。在大多數情況下,它們只是被它們更強大的同類推來推去。

近日,科學家公布了關於磁體物理學的三個令人驚訝的事實!或許將改變你的「磁」的更深理解。

磁鐵只對運動起作用

一個孤獨帶電荷的粒子,什麼事也不做就能產生電場。這個場在粒子四周環繞,並指示其他帶電粒子如何響應。如果附近有帶電粒子,它就會被推開。如果一個相對帶電的粒子離我們很遠,它就會被輕輕拉近。

但是如果你把電荷轉化為運動,會發生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一個新的場出現了!這個奇特的場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運動:它不是直接指向或遠離電荷,而是繞著電荷旋轉,總是垂直於運動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一個附近的帶電粒子只有在這個粒子也在運動的情況下才會感覺到這個新的場,而且它感受到的力也垂直於它運動的方向。

這個場,為了方便起見,我們叫它磁場,它是由移動電荷引起的,只影響移動電荷。磁鐵中的每一個原子都有一層又一層的電子,而電子是帶有自旋性質的帶電粒子。自旋是一種基本的量子性質,雖然從技術上講,把電子看作是微小的自旋金屬球是不正確的……出於磁性的目的,我們可以把電子看作是微小的自旋金屬球。這些電子是運動中的電荷,每個電子產生自己的極微小的磁場。在大多數材料中,電子的不同方向抵消了任何宏觀磁場,但磁鐵正是那種有許多電子整齊排列的材料,使磁場大到足以把東西粘到冰箱上。

可能存在磁單極子

因為我們在宇宙中看到的所有磁場都是由移動的電荷產生的,所以你永遠不能把南北磁極(「單極子」)分開。他們總是成對來的。如果你把一塊磁鐵切成兩半,就會得到兩塊更小、更弱的磁鐵——它們的內部電子仍在旋轉,一如既往。

磁體的這種性質過去(現在也是)是眾所周知的,以致於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James Clerk Maxwell)——那個發現電和磁是聯繫在一起的傢伙——只是把「沒有磁單極子這樣的東西」這句話硬塞進了他的方程,然後就不管它了。幾十年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所以我們聽之任之。但是,當我們的眼睛開始注視著這個奇妙的亞原子世界時,我們對量子力學的理解不斷加深,而量子領域的先驅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注意到,這種新物理學深奧的數學中潛藏著某種有趣的東西。

如果幻想中的實驗中有一個磁單極子存在,然後你把它和一個普通的熟悉的電荷配對,那麼這兩個單極子就會開始旋轉。這個旋轉實際上與距離無關;這兩個粒子相距多遠並不重要。但是狄拉克知道角動量(在這個旋轉的對中,動量在一個圓中運動)是量子化的——而在我們的宇宙中角動量是離散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包括我們這對奇特的磁單極子。

這就是問題所在:使用這個推理,狄拉克意識到如果角動量是量子化的,那麼這些粒子上的電荷也必須量子化。由於這一效應與距離無關,如果整個宇宙中存在一個磁單極子,那麼這將直接導致電荷的量子化,在此之前,我們一直認為電荷量子化是沒有理論依據的實驗事實。

磁是狹義相對論的關鍵

麥克斯韋爾(James Clerk Maxwell)發現的電磁之間的聯繫並非意外。他意識到它們是同一硬幣的兩面——電磁。變化的電場可以產生磁場,反之亦然。而愛因斯坦是麥克斯韋的超級粉絲,但是他更進一步,他意識到電、磁和運動之間有聯繫。從你的角度來看,電荷是移動的。沒錯,它們產生磁場。所以,不僅電場和磁場是一枚硬幣的兩面,而且你可以通過簡單的移動來將它們相互轉換。這也意味著不同的觀察者會對他們所看到的產生不同的看法:一些固定的觀察者可能會看到一個電場,而一個移動的觀察者可能會發現產生磁場的同一個源。

正是這種思想指引愛因斯坦走上了一條我們現在稱之為狹義相對論的道路,狹義相對論是現代科學的基石。我們要感謝這個小小的磁場。

相關焦點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地面系和火車系對電磁感應的看法不一樣,但是都能給出正確結果。別人覺得這是個巧合,愛因斯坦卻認為這分明是在暗示我們:電磁理論在地面系能用,在火車系也能用,這是電磁理論滿足相對性原理的鐵證。但是,我們剛剛也分析了:火車上的人覺得變化的磁場產生了電場,磁鐵附近有電場;地面上的人覺得是運動電子在磁場中受到了洛倫茲力,磁鐵附近沒有電場。
  • 狹義相對論基本思想及概念梳理(上)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科學的兩大基礎,前者顛覆了物理學中的時空觀,後者顛覆了物理學中的因果律。最近看了點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書,本文就狹義相對論的思想和概念做個梳理,不涉及數學形式-偏微分方程的推導。這是一篇讀書筆記,就是撿我覺得重點的寫一寫,有疑惑或不了解的背景知識,你得去問度娘。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下)
    再講一下質能方程,狹義相對論就算講完了。只有明白了這些,你才能真正明白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的,其中的難點在哪,愛因斯坦的過人之處又在哪,為什麼其他科學家沒有這樣想。也會明白無論多麼偉大的科學家提出多麼天才的理論,其背後都是有理可尋、有據可依,絕不是憑空拍腦袋就能想出來的。
  • 顛覆世界的認知——狹義相對論
    顛覆世界的認知——狹義相對論 科學的發展經歷了很長的歷史,這其中誕生了很多的經典,19世紀的曾出現了兩篇偉大的的論文,一篇是普朗克的《論正常光譜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論》,另一篇是愛因斯坦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前者開啟了量子物理學的大門,後者開啟了相對論的大門,相對論之於物理學的重要性,好比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之於生命科學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套路了:世界一片混亂,一位攜主角光環的少年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後世界又重歸於和平,全劇終。這裡要出場的主人公,就是家喻戶曉,如雷貫耳的愛因斯坦。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
  • 以太的否定,洛倫茲與龐加萊的困惑,狹義相對論誕生的前夜
    由於洛倫茲對經典「時空觀」的尊崇和頑固保守思想對他的影響,導致他在提出了著名的「洛倫茲變換」、摸到「狹義相對論」邊緣的情況下卻依然與其失之交臂!愛因斯坦的解釋1905年6月愛因斯坦發表了著名的論文《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也就是狹義相對論!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告訴我們既然沒有絕對的空間和時間,我們就沒有必要繼續假設「以太系」存在了,也就沒有絕對的空間和時間了,時間和空間都是相對的!
  • 霍金理論是求解相對論!如果沒有愛因斯坦,相對論還會被發明嗎?
    為了大家便於閱讀,文章中使用「發現」一詞(這個問題暫不討論了)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這一點沒有任何爭議。而霍金的去世恰好撞上愛因斯坦的生日。兩個偉人就以這樣的方式「重聚」了。霍金的去世也刷爆了朋友圈,愛因斯坦的話題也順帶被引爆了。輿論一邊倒的認為愛因斯坦是超級大牛。但是你對他的認知客觀嗎?其實愛因斯坦也是人,並不是神!
  • 經典力學和電動力學的調和者,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洛倫茲變換
    他建立的電磁場理論,將電學、磁學、光學統一起來,是19世紀物理學發展的最光輝的成果,是科學史上最偉大的綜合之一。可以說,沒有電磁學就沒有現代電工學,也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麥克斯韋方程組,準確地描繪出電磁場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的關係。這樣他就把混亂紛紜的現象歸納成為一種統一完整的學說。麥克斯韋方程在理論和應用科學上都已經廣泛應用一個世紀,可以說麥克斯韋方程組構建了現代文明的基石。麥克斯韋一般主要有積分形式和微分形式,其中方程組中H為磁場強度,D為電通量密度,E為電場強度,B為磁通密度。
  • 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1955年4月18日,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患動脈瘤在美國普林斯頓逝世。說起愛因斯坦,都知道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對論。但是你可知道,相對論為什麼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呢?了解「相對論」對於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人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據說,相對論的創始人阿耳伯特?愛因斯坦從小就思考這樣兩個問題:(1)如果有人跟著光線跑,並努力趕上它,那麼,這個人將看到些什麼現象呢?(2)如果把一個人關在一架自由下落的升降機內,他將看到什麼呢?
  • 狹義與廣義相對論淺說---廣義相對論1
    歡迎廣大宇宙愛好者持續關注我們微信平臺!宇宙解碼公眾平臺即將推出科幻故事連載活動,將會在每周六或周日發布一篇精選科幻故事,覺得好看就分享給朋友吧!我們也曾一再強調,這個基本定律只有對於這樣一些參考物體K才有效,這些參考物體具有某些特別的運動狀態並相對作勻速平移運動。相對於其他參考物體K』,這個定律就失效。所以我們的經典力學中和在狹義相對論中都把參考物體K和參考物體K』區分開;相對於參考物體K,公認的「自然界定律」可以說 是成立的,而相對於參考物體K』則這些定律並不成立。  但是,凡是思想方法合乎邏輯的人誰也不會滿足於此種情形。
  • 相對論是否面臨被推翻?——附推翻狹義相對論簡易教程
    相對論是否面臨被推翻?你如果說即將推翻廣義相對論我還可能舉半隻手,但推翻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穩如泰山那麼狹義相對論呢?看不出它有什麼地方能推翻的…這已經是一個久經沙場的成熟理論了,一百多年來反覆被證明現在堅如磐石,推翻狹義相對論我只能當笑話看……1、狹義相對論給出了目前為止對邁克耳遜莫雷實驗唯一合理的解釋。
  • 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的原因竟然就在你的冰箱上
    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的原因竟然就在你的冰箱上  Connor Feng • 2018-12-12 18:19:25
  • 相對論講了什麼?相對論為什麼不能被推翻?
    愛因斯坦的這個有趣的比喻引發了哄堂大笑,大學生們紛紛鼓掌。相對論是20世紀物理學革命最偉大成就之一,甚至可以去掉「之一」。相對論學說,可以分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被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一些,據說即使沒有愛因斯坦的存在,再過二三十年,狹義相對論也會出現。但如果沒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將不會在幾個世紀內出現。
  • 為啥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都不適用於微觀世界?
    前面我寫了狹義相對論相關文章,也介紹了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各種的適用範圍,但是這兩個理論都有一個特點,不太適用於微觀世界,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首先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不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因為牛頓力學必須是在宏觀低速情況下才是正確的,一旦運動物體速度超過0.1倍的光速後,必須用狹義相對論來計算才正確,所以狹義相對論更加接近事實真相,但是這兩個理論的適用範圍都是「宏觀世界」,一旦到了微觀世界,兩個理論都馬上歇菜了。
  • 怎樣理解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簡析
    狹義相對論主要是解決麥可遜-莫雷實驗中得到的光速各向不變的結果裡的速度疊加矛盾的。 空間簡化為一維的二維時空坐標由於時間和空間上的洛倫茲變換預示了光速是宇宙中的極限速度,所以當諸如火箭上發射火箭這樣的速度疊加不能再用經典理論裡的速度疊加,而要用狹義相對論的速度疊加
  • 如何理解「磁場就是電場的相對論修正」這句話?
    磁場不僅僅是應用相對論的電場,即從錯誤的參考系中觀察的電場。在現實中,磁場是一個基本場,它可以存在於一定的參考系中,而無需從電場的任何幫助。更一般地說,電場和磁場都是一個基本、統一實體的一部分:電磁場。電場和磁場服從一個稱為麥克斯韋方程的物理定律。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描述了空間和時間如何根據慣性參考系的選擇而變化。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
    先直接回答你的問題:當然是數學方法+物理思想推出來的,跟實驗方法幾乎沒關係。相對論創立初期整個理論體系就非常完善了,但是壓根沒人相信他,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提起愛因斯坦,可謂是家喻戶曉,但是關於他提出的「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包含了兩個基本原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所謂狹義相對性原理就是說所有物理定律在所有慣性參考系中都是有效的;光速不變原理就是說光總是以一個確定的速度傳播,傳播速度的大小與光源的運動狀態沒有關係。在經典力學中,物體的運動速度跟觀察者所處的慣性參考系統有關,而光速不變原理卻與之不相容。有了這兩條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狹義相對論。
  • 為什麼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能被超越?
    事實上,牛頓力學是這樣認為,叫做速度疊加公式,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中也有速度疊加公式,它的速度疊加公式是符合光速不變的假設的。牛頓力學的速度疊加公式牛頓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科學家,他的偉大成就不僅僅是提出了微積分,而且提出了牛頓三大定理,以慣性係為基礎,提出了宏觀、低速的條件下力的運動規律。
  • 愛因斯坦偉大,僅僅是因為相對論?(後篇)
    首先在此回顧上一期的內容,我們談到愛因斯坦發現狹義相對論,用的還是舊方法,也就是先做實驗分析數據,然後猜公式,再用實驗數據去驗證公式,其技術路線可以簡單表示為:實驗——數據——猜公式——驗證公式——探索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