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都不適用於微觀世界?

2020-12-06 小彭來給您解惑

前面我寫了狹義相對論相關文章,也介紹了牛頓力學和狹義相對論各種的適用範圍,但是這兩個理論都有一個特點,不太適用於微觀世界,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我就來談談這個問題。

首先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不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因為牛頓力學必須是在宏觀低速情況下才是正確的,一旦運動物體速度超過0.1倍的光速後,必須用狹義相對論來計算才正確,所以狹義相對論更加接近事實真相,但是這兩個理論的適用範圍都是「宏觀世界」,一旦到了微觀世界,兩個理論都馬上歇菜了。(當然狹義相對論在微觀世界其實還是有作用的,並非完全失效)

首先微觀世界研究的對象是啥?其實就是微觀粒子,比如質子、中子、電子等等,其中以研究電子的最多,但是電子這種粒子有一個非常詭異的特性:不確定性。也就是你不能同時精確地測量出一個電子的位置和速度,有人可能會覺得好奇,在宏觀世界裡面我去測量一個小球的位置和速度,是一個非常簡單的事情,比如小球如果靜止於地面,小球的位置就確定了,同時小球速度為0,那麼小球的速度也確定了,所以我們同時測準了小球的位置和速度。

但是電子就沒那麼簡單了,首先電子壓根就不會靜止,描述一個電子的運動可比描述一個宏觀世界的小球要複雜得多。有人可能會疑問:電子為啥就不能靜止。那麼首先問你一個問題:何為靜止?也許你會說:只要位置固定不變,速度為0,就可以視為靜止。但是我剛剛給你說了,我們無法同時精確測量電子的位置和速度,如果你讓一個電子位置固定且速度為0,那豈不是電子的位置和速度都被你同時精確了,然而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電子是不可能處於我們宏觀意義的靜止狀態。

有了這個基礎知識你就會發現牛頓第二定律已經沒法用了,因為我們在宏觀世界預測一個小球將來的運動軌跡必須要拿到小球的初始速度和初始位置,但是電子是不能同時精確初始速度和位置的,所以你壓根獲取不到完整的初始信息,也就無法用牛頓第二定律來精準預言電子將來的運動情況。

根據以上理論我們也可以看出,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也變得不是很好用了,因為獲取不到完整的初始信息。但是狹義相對論並非一點用處都沒有,因為狹義相對論最核心的思想無非就是:運動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收縮。所以描述微觀粒子時,由於粒子的運動速度相當快,你別看微觀粒子很小,但是速度可非常大的哦,如果你給粒子加點啥電場磁場,分分秒給你接近光速,所以此時相對論效應就會比較明顯,薛丁格方程的波函數雖然可以描述微觀世界的運動情況,但是粒子速度如果接近光速時,也得考慮狹義相對論效應。

當然狹義雖然不太適用於微觀世界,但是微觀世界自有一套新的理論來描述,那就是量子力學,而薛丁格方程就是量子力學中的「牛頓力學」,有了這個方程,我們也能清晰地預測一個微觀粒子將來的運動情況,只不過我們不再用確定性的語言來表達,換成概率來表達。我們預測宏觀世界的物體可以這樣說:當t=5秒時,小球的速度是10m/s,小球的位置是x=100m。但是我們預測微觀世界的粒子可以這樣說:

當t=5秒時,微觀粒子速度是10m/s的概率是30%,微觀粒子位置x=100m的概率是80%。大家體會到宏觀世界的理論和微觀世界理論的差別沒?沒錯差別就是:概率。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文章可關注我,如果對文章有異議可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通俗的講一下這些不通俗的事
    牛頓,可以說是最為普羅大眾所熟知的一位科學家了。因為人人都知道萬有引力,而知道了萬有引力,自然也就知道了牛頓。牛頓所創建的牛頓力學體系可以說是近代物理學的基石。然而,牛頓力學體系並不完美,甚至可以說並不是一種普遍的規律,其所描述的其實是一種普遍規律之中的一小部分特例,所以,之後便有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終於算是將力和運動的事情給說明白了。那麼,什麼是牛頓力學、狹義相對論以及廣義相對論呢?這些是複雜而高大上的話題,不是一句兩句,一天兩天能夠說清楚的。
  • 牛頓力學為什麼對粒子物理不適用?
    牛頓力學以牛頓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基礎,所以牛頓力學的適用範圍,受限於這四個基本定理,像微觀和宏觀高速就不適用牛頓力學。經典力學的建立,讓物理學蓬勃發展,從而帶動人類社會的進步,比如瓦特發明蒸汽機,法拉第發明了發電機,萊特發明了飛機,這些都和物理學息息相關。但是進入20世紀後,人們發現了很多牛頓力學無法解釋的現象,比如水星進動、黑體輻射、光電效應、光速不變等等。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相對論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當時科學家普遍認為物理學基本上已經發展到了盡頭,由於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方程實在是太準確了。當時沒辦法解決的就只有光速需不需要介質(當然,當時認為是需要一種叫做以太的介質,但實際上實驗發現並不存在)以及黑體輻射問題。而「以太」這一支,誕生了相對論。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講到這裡,愛老爺爺怕是被我氣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下面來說一點正經的吧牛頓和愛因斯坦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兩位物理學家,先來說說牛頓。人類早期的知識體系常常使用「故事」構成理論,採用文字敘述。例如摩尼教提出的基本原則是,認為世界是善與惡的對立,兩股力量不斷作戰,但是並沒有用圖表或者計算方式來說明各方到底有多少力量,人要做出怎樣的選擇。
  • 牛頓的經典力學是錯誤的,還有誰不知道的嗎
    在這裡,我只能說,這類的思維試驗都是錯的,典型的用經典力學處理高速問題,方法錯了,得出的結果肯定就對不了,至於經典力學為什麼會錯,我們接下來分析。經典力學雖然是錯的,但牛頓一樣是大師教科書用來描述經典力學的詞語非常有意思,宏觀低速近似,也就是說經典力學只適用於宏觀低速的物體
  • 經典力學的局限性和物理學的發展
    到了19世紀末,面對高速運動的微觀粒子發生的現象,經典力學遇到了困難.在新事物面前,愛因斯坦打破了傳統的時空觀,於1905年發表了題為《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提出了狹義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創建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指出:長度、時間和質量都是隨物體的運動速度而變化的.長度、時間和質量隨速度的變化關係可以用下列方程表達式: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在愛因斯坦之前,最成功的兩個理論分別是牛頓提出的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提出麥克斯韋方程。只不過,這兩個理論有個矛盾,那就是:光速。具體來說,牛頓的理論認為,速度可以不斷地進行疊加,沒有上限,只要你加得上去就行。可是,麥克斯韋方程得出的光速是一個固定值,似乎暗示著光速無論在什麼慣性坐標系下都是一樣的。
  • 牛頓是如何統一力學江湖,發現萬有引力的?
    牛頓之所以偉大,並不是因為他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係,而是發現當時環境下萬事萬物的運動遵守一個規律「萬有引力」,貢獻在於「萬有」兩個字(這裡說明下,牛頓的時代還沒有進入微觀世界的研究,所以量子力學還沒發展起來,因為萬有引力並不適用於量子力學)。所以牛頓相當於是把力學江湖的各個門派給統一起來了,合併成了一個終極門派,一個萬有引力公式就揭示了萬事萬物的真理。
  • 牛頓力學全錯,早已被《相對論》推翻!為什麼中學生還需要學習?
    不管對於上過學或者沒有上過學的你,也必然知道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這樣的世界頂級科學家。至於牛頓的偉大之處,我在這裡也沒有必要再多做贅述。牛頓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已經統治物理學整整兩百餘年。這在期間,牛頓力學被奉為權威,沒有任何科學家可以挑戰他的絕對地位。
  • 為什麼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有矛盾?超弦理論或將統一物理學
    牛頓力學在過去兩百年內穩穩地統治著物理學。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才被打破,牛頓力學遲遲解決不了黑體輻射和光速不變這兩朵物理學天空中的烏雲,這兩大問題的解決也分別催生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都經過了最嚴格的實驗驗證,都是當前最成功的理論。 但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卻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愛因斯坦晚年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曾一度致力於勾畫大統一理論,然而事違人願,愛因斯坦直到去世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大家知道,牛頓力學在宏觀低速的世界裡很適用。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可能會被推翻麼?
    新理論和舊理論之間的關係在宏觀低速下的牛頓力學是無可匹敵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確實可以撼動它,但是是在小數點後15位的尺度去撼動牛頓力學,這個差異比大多數的儀器的誤差還要小得多,根本測不出來。因此,我們才會說,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在宏觀低速下的近似解。
  • 牛頓的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牛頓在科學人類貢獻史有三部分,第一,力學的萬有引力和牛頓三大力學定律,第二,光學的光譜光粒子研究,第三,數學的微積分,牛頓在力學方面發現的萬有引力定律是在大概1665-1666年,傳言是在一棵蘋果樹下發現的,牛頓力學三大定律是總結前人的經驗和觀點,尤其是伽利略提出的少部分科學理論,光學是牛頓拿一塊稜鏡在家裡做實驗
  • 為什麼廣義相對論比狹義相對論更完善?原因就在這裡!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多了個引力的概念,換句話說,之前的狹義相對論由於沒有描述引力的概念,所以他所描述的時空幾乎都是平直的,但是我們知道,在宇宙中存在大量強引力的物體,比如黑洞。黑洞的巨大引力可以彎曲周圍的時空,所以狹義相對論並不適用於真正的時空,而廣義則是在狹義的基礎上加入了引力,也就是說它所描述的時空是彎曲的,這使得廣義相對論描述的時空更加真實。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大一統」理論何時才能解除封印?
    愛因斯坦有兩大著名的相對論,一個是狹義相對論,另一個則是廣義相對論。那麼到底什麼相對論呢?相對論的提出其實和牛頓以及光速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很顯然光速不變的原因至今沒有答案,既然光速不變,那麼愛因斯坦就開始從其他關鍵因素入手,把牛頓體系裡除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東西重新給推理了一遍,所以這也是當時愛因斯坦推導出來的狹義相對論不包含引力的原因。
  • 經典力學和電動力學的調和者,狹義相對論的核心——洛倫茲變換
    麥克斯韋方程組構建了電動力學的基石,但卻和牛頓的經典力學產生了矛盾。麥克斯韋建立的電動力學,有一個結果就是光速在不同慣性系是不變的,這個結果和經典力學的伽利略變換是相矛盾的。伽利略變換是經典力學中用以在兩個只以均速相對移動的參考系之間變換的方法,屬於一種被動態變換。伽利略變換構建了經典力學的時空觀。
  • 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
    目前有現有的物理理論中,處理引力場,也是用量子力學和狹義相對論。不懂你的意思,量子力學無法處理引力場,但不意味著它不能解釋引力場。量子力學依賴量子漲落的原因,不單單是因為引力是量子漲落的結果,它還依賴于波粒二象性。什麼是波粒二象性?一粒子在源處有狀態,在誘導量子漲落後,這粒子又有了波的狀態。廣義相對論就是一堆量子漲落,解釋引力場和時空。量子力學在量子漲落中得到解釋,但不意味著它可以解釋引力場。
  • 愛因斯坦到底比牛頓偉大在哪些方面?
    其實牛頓在力學、光學、聲學等諸多領域都有很大的貢獻,其中力學方面更是史無前例,也就是憑藉其出色的牛頓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打遍當時宏觀世界物理規律無敵手,所以說牛頓的力學貢獻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萬物規律之精髓一點不為過。
  • 相對論誕生:愛因斯坦是如何創立狹義相對論
    牛頓和麥克斯韋的戰爭》裡,我給大家描繪了相對論誕生前夜的物理圖景:伽利略攜相對性原理橫空出世,跟牛頓力學配合得天衣無縫。接下來就是大家熟悉的套路了:世界一片混亂,一位攜主角光環的少年橫空出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最後世界又重歸於和平,全劇終。這裡要出場的主人公,就是家喻戶曉,如雷貫耳的愛因斯坦。他給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大名鼎鼎的狹義相對論。
  • 通俗易懂講解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看完對世界的理解提升N個檔次
    狹義相對論提出的背景1687 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標誌著經典力學的建立,牛頓經典力學在很長時間裡都成為了物理學家心中的聖經與權威。牛頓的經典力學的核心是伽利略變換,伽利略變換是經典力學中用以在兩個只以均速相對移動的參考系之間變換的方法,屬於一種被動態變換。
  • 假如牛頓穿越到現在,他能看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嗎?
    引言:著名物理學家牛頓,他曾經提出了很多先進的物理學理論。現在有些人覺得學習這些理論很簡單,便開始質疑牛頓的偉大,殊不知牛頓的偉大不在於理論的高深,而在於他的開創性。想像一下,牛頓穿越到了現在,他能看得懂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