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有矛盾?超弦理論或將統一物理學

2020-12-06 科學認識論

牛頓力學在過去兩百年內穩穩地統治著物理學。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才被打破,牛頓力學遲遲解決不了黑體輻射和光速不變這兩朵物理學天空中的烏雲,這兩大問題的解決也分別催生了量子力學和相對論。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可以說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都經過了最嚴格的實驗驗證,都是當前最成功的理論。 但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卻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愛因斯坦晚年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曾一度致力於勾畫大統一理論,然而事違人願,愛因斯坦直到去世都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牛頓力學在宏觀低速的世界裡很適用。但是在宏觀高速領域就需要相對論來解釋了,在微觀高速領域就需要相對論量子力學來解釋了。

其實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衝突重要體現在《廣義相對論》中的引力上。我們知道相對論分成《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前者發表於1905年,並衝破了牛頓絕對時空觀的桎梏,是對時空觀的全新詮釋,但卻只適用於慣性系。而《廣義相對論》是對狹義相對論的推廣,從而更好的闡釋了引力的本質只是時空彎曲的表象,並適用於非慣性系,且具有協變性。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矛盾不在狹義相對論的時空觀上,而是體現在廣義相對論上。 我們知道,大自然中有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力,分別是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電磁作用力,還有引力。而前三種力都是屬於量子力學研究的範疇,只有引力是廣義相對論研究的範疇。相對論中的引力必然屬於經典世界。而其他三種力都屬於超乎常理的微觀世界,用相對論解釋前三種力顯然是不行了。同樣地,用量子力學解釋引力也顯然是行不通的。而且在微觀領域,粒子的運動極其詭異,它們既是波粒二象性的,又遵守態疊加原理,甚至還有魔鬼般的超距作用——量子糾纏。而電子繞原子核運動並沒有固定軌道,它們會隨機出現在原子核外的某一空間點上,而我們只能用電子云這樣的概率方式來量化電子的運動軌道,那麼廣義相對論的引力方程顯然是不能解釋這種現象的。

近一百年來,物理學家們都嘗試著統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企圖找到大統一理論來調和雙方。但是很遺憾,但目前為止,大統一理論並未建立起來。但被眾多科學家給予眾望的大統一理論便是超弦理論。超弦理論認為量子力學和相對論都不是終極理論,因為物質的本質並不是實在的,微觀粒子只是非物質狀態的一種弦的振動。弦的不同形式振動會產生各種最基本的物質粒子。這樣以來,大自然中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就可以被統一起來了。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的百年矛盾!超弦理論能否使其化幹戈為玉帛?
    長久以來,超弦理論被視為萬有理論,很多人把自然規律的大一統寄托在超弦理論上。愛因斯坦在完成廣義相對論之後才36歲,可是愛因斯坦一共活了76歲,可以說愛因斯坦在中年以後的40餘年內一直致力於大統一理論。可他至死都沒有完成大一統理論。愛因斯坦的遺憾後人能否彌補?看來最有希望的還是弦理論了。
  • 愛因斯坦相對論錯了?超弦理論又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創立的兩大複雜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這兩大理論構成了當代關於地球認識的基礎,有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就是兩兄弟對坐在火爐面前,如果此時有一個美女,那麼他們就不會覺得這個火的溫度是烤人的。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最大的矛盾:時空是不是連續的?誰才是正確的?
    而量子力學的提出,更是讓整個科學界產生了革命性的變革,加快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很多科學理論在量子力學之下,非常容易地就被驗證。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誕生 在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將時間和空間統一在了一起,改變了當時的絕對時空觀念,認為所有的時空的可以是相對的時空,根據不同的參考系,時間和空間的狀態可能個不相同。
  •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格格不入,是因為我們的宇宙有兩套物理法則嗎?
    現代物理科學中最大的兩大支柱,一個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有一個就是量子力學。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家之一,被譽為「現代物理學之父」,他提出的相對論這一理論改變了從本質上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那量子力學和相對論誰是正確的呢?其實這兩個改變物理學的理論都是正確的,只不過針對的不一樣,於是產生了一個巨大的矛盾。其主要是因為相對論描述的是宏觀的世界,而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在兩個不同的世界裡,自然物質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也是不同的。
  •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
    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吃飽飯和考試拿一百分,哪個重要?一般人首選吃飽飯,但物理學家大部分可能選考一百分。物理學為什麼需要大統一理論?極簡科學史物理學,從伽利略開宗,到牛頓立派以來,地球上已經有成千上百的先輩們為這門科學嘔過心瀝過血。物理學的經典教義從開創之初,就寫著三個大字——大統一。經典物理說一千道一萬,其實就一個目的:「科學能統治整個宇宙」,堪稱終極信仰。後世晚輩有志於入得此門者,都得先背下這條鐵律。
  •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時空背景有何不同?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是現代物理學的兩根支柱,但是大家應該也聽說過了,這兩個基礎理論是水火不相容的!而現代物理學最重要的基礎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地融合這兩個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tring Theory)、圈量子引力理論(Loop Quantum Gravity)都是以此為終極目標的。
  • 最有可能統一所有力的理論:超弦理論 楊振寧對此表示不以為然
    弦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弦理論的雛形是在1968年由Gabriele Veneziano發現。他原本是要找能描述原子核內的強作用力的數學公式,然後在一本老舊的數學書裡找到了有200年之久的歐拉公式),這公式能夠成功的描述他所要求解的強作用力。
  • 超弦理論: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宇宙模型
    為什麼它有可能實現愛因斯坦對大統一理論的夢想?為什麼它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宇宙為何存在」這樣深奧的問題?另外,「弦理論」這一用詞所指的原本包含了26度空間的玻色弦理論,和加入了超對稱性的超弦理論。」一般是專指「超弦理論」,而為了方便區分,較早的「玻色弦理論」則以全名稱呼。
  • 超弦理論的最科學解讀
    其結合了五種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引力理論。超弦理論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它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統一到「弦」上。超弦理論認為組成我們世界的物質包括原子,電子,夸克等都不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萬物的基本單位「弦」的振動所構成,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粒子。
  • 信使粒子打開超弦理論大門,科學家尋找的「統一理論」到底在哪?
    對於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來說,他們之間的矛盾早已變得不可調解,但另一個橫空出世的理論卻讓它們不再彼此爭論。當然這不是說它們真的就從此不再爭吵,只不過這個新理論讓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位「老人」細細地觀察了一番,沒工夫再吵下去了而已,人們還為這個新理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超弦理論。但至於為什麼說超弦理論是橫空出世的,時間還要回到20世紀。
  • 三分鐘看懂「超弦理論」,萬物的本質只是振動的能量而已
    在超弦理論還沒被提出之前,物理學界誕生了兩大重要的理論,一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二是量子力學的建立,雖然兩者當時並未被證實,但兩者的理論在各自領域對說明很多物理問題都取得了成效,看似雙方都正確的情況下卻出現了一點小問題。
  • 讀懂「超弦理論」,探秘宇宙真相!
    廣義相對論涉及到宏觀大尺度的物體運動包括了空間的扭曲產生了「引力」這種現象。當科學家討論宇宙大爆炸的時候(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和爆炸的瞬間),這一現象既屬於微觀尺度又屬於宏觀尺度,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就出現了,兩者開始自相矛盾。
  • 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相互矛盾,它們能調和統一嗎?
    但是,當我們開始思考大問題時(今天要回答的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能否調和),我們的自信直線下降。量子力學與行星無關嗎?廣義相對論是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平方倍(E=mc^2)的相對論嗎?運動是相對的還是永恆的?時間是什麼?不要害怕,雖然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這個問題本身就像解密流行歌手的歌詞一樣簡單。
  • 超弦理論:在另一個角度建立了更加深奧的宇宙模型
    科學家難以同外界說明為什麼弦論如此刺激?  為什麼它有可能實現愛因斯坦對大統一理論的夢想?  外界對弦論的關注也隨之升溫  愛因斯坦1915年11月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指出空間和時間不能脫離物質單獨存在,建立起了有限無邊的四維宇宙模型。  20多年以後,由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證實,再加上核物理學的深入發展,使大爆炸模型大放異彩,成為人們公認的標準宇宙模型。
  • M理論:統一了五種超弦理論和11維超引力理論
    量子力學中波和粒子被認為是同一現象的兩個不同表現,弦理論認為每一種振動模式都對應著一種粒子,特定弦的振動頻率決定了粒子的能量和質量,一根弦的不同振動模式可以形成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基本粒子。     比如,根據弦理論,粒子被看作是長度為普朗克尺度一維弦,在引入費米子的座標後,科學家提出了超弦理論。超弦理論暗示的平行宇宙時空必須擁有十個維度,時空中也存在超對稱現象,但沒有真空穩定態的問題,超弦理論的形成意味著此類平行宇宙並非由粒子和場構成的時空,宇宙不僅是四維時空,而是多維的。
  • 現代物理學的困境——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矛盾
    無論什麼時候,任何東西都試圖以直線穿過宇宙,這個物體都會沿著一個軌跡運動,這個「軌跡」會被附近任何形式的質量和能量所彎曲。因此,我們所認為的引力就是宇宙結構的曲率。看起來是這樣,但是一旦我們把這個理論應用到另一個物理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理論——量子力學時,問題就出現了。
  • 現代物理學的困境——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間的矛盾
    看起來是這樣,但是一旦我們把這個理論應用到另一個物理領域中非常重要的理論——量子力學時,問題就出現了。但是量化引力並沒有那麼難。我們已經把所有其他的基本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量化了。因此量化引力(基本力中最弱的)應該是小菜一碟。對吧?錯了!
  • 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到底有多矛盾,我們有沒有可能將二者統一?
    要說物理學體系的建立,還要從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開始。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奠定了近代物理學的基礎,牛頓用引力描述了世界的規律以及宇宙的運行。牛頓首次解釋了地球之所以能夠圍繞太陽運動就是因為太陽擁有強大的引力。此後,在此基礎上,近代物理學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 物理學的兩大真理: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為何相互矛盾?根源在這個點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76期,我是常常,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關於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與量子理論為何不能相融的事情。相對論認為時空應該是連續的、平滑的,但是由於量子力學的本質是微觀粒子的不確定性,所以量子力學的時空觀是間斷、起伏、不斷漲落的,這種現象被稱為量子漲落,它是指在空間任意位置對於能量的暫時變化,這種能量的暫時變化會出現在空間中的任何一個地方,所以說相對論是一種絕對論理論,而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則更像是一種概率學
  • 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以及弦理論
    現代物理學有兩大基石,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那麼在這其中,量子力學是用來解釋微觀世界的理論。量子力學的法則支配著微觀世界的原子和基本粒子的行為,想知道電子光子等基本粒子如何運動,以及它們與什麼樣的力發生相互作用的話,就必須要用到量子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