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探索貓原創,版權所有。如轉載請私信 @探索貓微博,或者關注探索貓微信公眾號。歡迎直接轉發探索貓百家號。
第一部分:宇宙智慧和認知原理
我在《宇宙智慧的本質是什麼?》中指出,宇宙智慧是一種可以以智慧載體進行傳播的信息,這種信息具有驅動智慧載體群體與群體相關的所有組成的綜合系統熵值減小的能力。簡單說,宇宙智慧就是加速熵減能力的信息。宇宙智慧不僅僅包括人類的智慧,還包括純基因經驗信息傳播的低級階段的智慧和基因與非基因智慧信息自由切換傳播的高級階段的智慧,而人類智慧的特點就是非基因智慧信息傳播。
其實科學家已經在努力進行智慧的基因傳播研究。在今年的SXSW大會上,南加州大學教授Theodore Berger宣布:在對猴子、老鼠的實驗中,通過人造海馬體完成了短時記憶向長期儲存記憶的轉換。這項技術如果穩定,將實現知識在基因層面的傳播,為本文中提到的高級階段的智慧信息以基因和非基因可自由切換形式進行傳播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能性。當然我認為這種可能對於人類認知來說,只能是經驗上的知識,而不能是觀念上的知識。
另外,我在《從愛因斯坦夢斷大統一理論談人類認知原理》一文中也列出了人類認知原理:
1、人類認知包括經驗和觀念兩個大類
2、很多種認知是經驗和觀念的綜合,是使用「思維工具」進行綜合
3、對人類生產生活起實際作用的是經驗認知
4、觀念的主要作用是對經驗的思維意義上的解釋和分析,對個人和人類社會具有精神上的引導、規範作用
5、科學是一種經驗類認知(或者說以經驗主導的認知)
已經明確說明了,近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本質上是一種經驗類認知,或者說是以經驗主導的認知,因為還有科學觀念部分。那麼人類歷史上的巫術、宗教、哲學呢?
第二部分:人類認知中的宗教、哲學與科學
如下草圖所示,我們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下進行分析,宇宙智慧不僅包括人類認知,也包括動物的基因傳播的經驗,也可能會有更高級的基因和非基因自由切換傳播模式。從宇宙智慧到人類認知,我們可以對巫術、宗教、哲學、科學之間的關係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圖景。
對巫術追根溯源,基本上很難準確說出何時何地起源,在業界,被認可的巫術起源說大致有三種:伴隨著人類的出現而誕生的天然存在說;萬物有靈論;伴隨人類情感和精神出現的心理學說。不恰當的比喻今天的魔術,魔術是一種經驗下的技術,如果將之觀念化也可以變成巫術。所以說無論怎樣,巫術本身是人類觀念和經驗的綜合應用,巫術中也有經驗的部分,這是因為遠古人類早期,經驗是個體和群體生存的必須,經驗是有實際作用,如遠古的巫醫使用的草藥或者針灸等,實際上就是一種經驗,這種經驗是真實存在的,不能抹殺的。
從多神崇拜到一神崇拜,宗教誕生了。宗教成了完全純粹的觀念認知。宗教本身也有多神崇拜、一神崇拜、倫理宗教等等。儒教應該是一種倫理宗教。而國外的基督教從以前的一神崇拜也逐漸演變為今天西方國家的倫理宗教,從精神上維持著社會的秩序。無論怎樣,宗教都是作為宇宙智慧之人類認知的一個重要分類,對人類以及人類遍及的全部所組成的系統起到了熵減作用。
再看哲學,哲學一詞源出希臘語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在學術界裡,對於哲學一詞並無普遍接受的定義。早期,哲學衍生出科學。後來,哲學成為與科學並行的學科。在古代東方是沒有「哲學」概念的,「哲學」一詞是近代從西方引入的概念。中國古代有「哲」一詞,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我並不認為中國古代的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就是西方所說的「哲學」思想。而在日常使用中,「哲學」常常與處世學問、宗教信仰、統治術、權謀術、易經算命等等概念相混淆。
哲學具體可以這樣分為三個大類:世界觀、方法論和邏輯學、倫理學
世界觀就是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觀點。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意識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可將它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世界本源是任何哲學都無法迴避的哲學前提、哲學基本立場或理論基石。
世界觀,無論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都是人類的一種觀念,是人類強加於認知之上的觀念,因為人類只能通過認知來達到對世界和自我的認識,脫離了人,所有認知都不存在,所以最關鍵的不是認知的目標,而是認知本身的可靠性。對目標的本源探索永遠無法真正達到事物本質,這就說真理永遠是相對的,因為真理本質上還是人的認知,以目前人類的經驗看,只有經驗類認知更為可靠。經驗類認知有純經驗認知,包括動物的基因遺傳經驗和人類的純經驗如草藥止血(老虎也有草藥止血的經驗,這是純經驗),也有將原經驗通過思維工具放大後的經驗,如近現代物理學。
方法論就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論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目標的體系或系統,通常涉及對問題階段、任務、工具、方法技巧的論述。方法論會對一系列具體的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系統總結並最終提出較為一般性的原則。如中國古代的「格物致知」,西方的「辯證法」等都屬於方法論。邏輯學就是關於思維規律的學說。邏輯的本質是尋找事物的相對關係,並用已知推斷未知。邏輯學是研究純粹理念的科學,所謂純粹理念就是思維的最抽象的要素所形成的理念。
方法論和邏輯學都構成了人類認知模式中的「思維工具」部分,除此之外,認知模式中的思維工具還有數學,當然也可以把科學探索中使用的還原論和系統論等等歸到哲學方法論中。總之人類認知的「思維工具」部分包含了哲學中的方法論和邏輯學以及非哲學--數學。
倫理學是關於道德問題的理論,是研究道德的產生、發展、本質、評價、作用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養規律的學說。而道德則是社會與自然一切生存與發展的利益關係中,善與惡的行為規範,及其相應的心理意識與行為活動的總和。哲學學者周國平說,哲學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探討宗教的問題,可以這樣看倫理學。
我在《科學的本質是什麼?》一文中,對科學有一個判斷,科學就是一種經驗類認知模式。科學和之前的認識模式之所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境界,本質在於其中的經驗,波普爾的可證偽性起作用的是科學中的「經驗」,經驗都是局部性的,表現出來就是科學真理的相對性。具體不詳細敘述了,可以看那篇文章。
人類的智慧,從傳播形式上,是從類似其他動物智慧信息的基因傳播到非基因傳播的進化突變中而來,非基因傳播則是從最簡單的肢體模仿傳播到通過語言、符號進行傳播,而後開始從傳播的內容上進行進化發展。智慧信息內容的進化,即人類認知的進化。
人類自從開始有了意識以後,就有了對來自自身基因經驗和肢體模仿的經驗的「意識」上的解釋,也就是觀念產生。我想大猩猩可能會有意識,並且它們對於用手拿樹枝掏白蟻的肢體模仿來獲得食物的經驗也會產生它們的「觀念」,可能會對高高的白蟻城堡有敬畏之心。人類的認知中,自從觀念產生以後,就驅動著群體性經驗認知的發展,因為經驗是人的直接感知,而觀念是意識深處對經驗的解釋,無論怎樣的解釋,都使得人類群體性具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也加速了經驗的應用。實際的例子如巫醫、戰爭佔卜。自此,人類認知的向前進化,是逐漸開始觀念部分加大,產生了萬物有靈、多神崇拜、再到一神崇拜的宗教。自從宗教思想成為統治思想以後,人類主流認知的觀念成分佔比達到了頂峰。然後開始觀念成分佔比開始降低,至今主流認知中觀念成分是越來越低,經驗的成分逐漸加大,即人類步入了近現代科學時代。
至此,從宇宙智慧這個大概念的框架下進行來分析,從下到動物的只能基因進行傳播的經驗,到人類的宗教、哲學、科學、數學組成的人類認知模式有了一個系統的、清晰的條理化認識。
人類認知,從巫術、宗教、哲學、到科學,都是人類不同階段的主流認知模式。巫術、宗教、哲學中的世界觀是以觀念為主導的認知模式,或者說觀念類認知模式。無論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世界觀,本質都是觀念類認知,而科學的本質是一種經驗主導的認知模式,或者說經驗類認知模式。哲學認知模式中,觀念和經驗的架接橋梁是思維工具,巫術、宗教更多用的是類比法;哲學中的方法論和邏輯學是認知思維工具的一部分;科學(專指狹義意義上的近現代科學)使用的思維工具主要是數學和部分哲學方法論。
每一種類別的智慧都是那些智慧載體群體性長時間的努力積累以及少數偉大個體的貢獻,不僅僅是人,也包括很多其他動物或者外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