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想產生科學思想
中國人說兩極相通,其實不解其意義。哲學看起來沒任何用處,可恰恰是哲學,這個最沒有用的,生出來這個最有用的自然科學。多數國人不懂這個道理。近代不少國人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宗旨,總是直奔科學而去,結果學回來的是只是技術而已,所以總是跟著人家的後面。中國人不懂得哲學思想產生科學思想,科學思想轉化為技術只是一部分。古希臘以來,思辨作為探索真理的手段,來源於古希臘的辯證法。它被柏拉圖認為是最高級形式的。中國「哲學」最大問題是缺乏思辨,但不等於禪宗或佛學沒有思辨,但那肯定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系統化的哲學。
實證主義
不過,還有一種看法認為,西方科學之所以能夠得以更好的發展,主要是在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後,人們的思想從神學的禁錮中解放了出來,而西方人的思維相對更客觀理性的原因,不僅不是哲學的功勞,恰恰是因為哲學和科學分家的緣故。
分家以後,科學有了自己的一套嚴格的,死板的並且是敢於自我否定的實證方法。這是大膽拋棄虛無縹緲的哲學的結果。科學創新最需要的是完全獨立的思維。說白了,就叫不信邪——包括自己內心和社會的固有的常識和偏見。而傳統的中國「哲學」正在束縛著人們的思想。比如,陰陽五行,易經等聽起來很好聽,看上去頭頭是道,玄而又玄,其實永遠無法被證偽。
在人類的全部知識體系中,對人類影響最大的是科學,而不是哲學。現代社會對哲學的需要主要有兩個方面:
1. 對現有客觀知識的精煉和系統化概括,即思想方法論,包括邏輯,因果等;
2. 提高人類對主觀道德和價值觀的認知或共識能力,即倫理。後一點,離開了哲學可以說根本就玩不轉。
因此,像蘇格拉底,柏拉圖等古代大哲學家的思想,無需全部繼承,只要和道德及價值判斷等有關的東西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