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文明前所未有的集中,交、運輸、教育、時尚、科技、軍事等等都非常現代化,充滿著現代科技。毫不誇張地講,哲學和科學是這個時代的主力,求生存,謀發展,就這兩個領域研究好,不需要多麼專業,多麼博學,最起碼得有一些了解吧。那哲學是什麼?科學又是什麼呢?
哲學是一門研究萬物本質的學科,這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結合。世界觀去解釋這個這個世界,方法論把解釋的問題解決掉,為我們日常生活提供幫助。簡單點來說,人類最開始時,對各種自然現象不了解,就說這個是神的顯現,把所有不能解釋的現象歸咎到神的身上,神便是萬能的。這個在宗教中最能體現,宗教的信仰就是無所不能的神,是他創造了人類,是他在運營著人間的一切,所有的幸福和痛苦都是神的安排,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從。如果大家都怎麼想的話,那這個世界就只是一小部分人的世界了。
這樣的思想不能當成主流的思想,因此有部分愛思考的人就追求源頭。比如古希臘的泰勒斯,他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發現一切事物的運作都是遵循著一定的規律,人只要善於運用這個規律就可以得到很好地生存。西方的思想界從泰勒斯開始產生了很大變化,之後西方思想界逐漸形成體系,有了一套屬於自己的世界觀,用那樣的世界觀去理解這個世界,從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思想家把這些認知方法整理出來就形成了系統的方法論,經過一代代人的學習、理解,人類文明走進科技文明。
科學是什麼,就從字面上理解,分科而學。把知識細分下來學習,數學就是數學,物理就是物理,化學就是化學等等。這樣的好處在於知識不雜亂,易於理解記憶。我們現在上高中時會有分科,文科和理科,也是這樣的道理。因個人學習能力不同,天賦不同,而採取因材施教的態度。孔老夫子幾千年前就提出來,學習應當「一以貫之」,鼓勵人們博學,多聞,多見,但得有主要與次要之分,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科學講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學習來的知識在生活中加以驗證,證實這樣的理論可以解決問題。這和哲學有本質上的區別。
哲學研究的對象是整個世界,因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又分為唯心和唯物兩個派系。唯心派系雖然很多理論知識很好用,按照邏輯上進行推理,可以得到答案。可是現實生活中沒有辦法驗證,理論知識比較抽象,模糊,形而上的學問。比如一個著名的思維實驗,」缸中大腦「實驗,這個思想實驗涵蓋了從認知學到哲學到流行文化等各個領域。
這個實驗的內容是:想像有一個瘋狂科學家把你的大腦從你的體內取出,放在某種生命維持液體中。大腦上插著電極,電極連到一臺能產生圖像和感官信號的電腦上。因為你獲取的所有關於這個世界的信息都是通過你的大腦來處理的,這臺電腦就有能力模擬你的日常體驗。如果這確實可能的話,你要如何來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而不是由一臺電腦產生的某種模擬環境? 這個是如法證實的,這就是唯心主義的思維方式。
唯物的思維方式是可以通過方法在現實生活中證實出來,科學是唯物主義當中單獨的思維方式,科學需要理論知識做支撐,還要有確切的方法可以實現這個理論知識。以上就是哲學和科學的簡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