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
第三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服務大眾的原則。 第四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是公益性事業。組織、支持和參與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
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行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關係到整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構建。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還不夠科學、學術研究的現實感還不夠鮮明等方面。這種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異同
南方網訊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任劍濤教授認為,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都是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在學科劃分上,他們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相對而在,後者以自然現象和人工技術為研究對象。一般對於「文科」與「理科」的粗略劃分,大致就是依據這個理由。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呈現繁榮發展的新局面。第一,實現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堅持以這一重要思想為指導,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實現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是哲學社會科學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時代擔當
例如,個別學術期刊放鬆了意識形態這根弦,有的學術期刊異化為學術評價體系的工具。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進一步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傳播者。通過辦報辦刊傳播科學思想、推動實際工作,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
-
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定位
因此,哲學和各門社會科學也應該是科學,不應因為有某些形式上或程度上的差別,就否定其科學的實質。鄧小平同志說「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無疑體現了這個馬克思主義的一貫立場。二、在學理上,「科學」與「人文」兩個範疇是有區別的。科學,是以強調事實、理性、描述性知識和真實性、真理為主旨的規範體系。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與會者回顧了60年來省社科聯走過的道路,一致認為,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是繁榮發展社科事業的根本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和旗幟;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哲學社會科學生命力之所在;堅持理論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原標題: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70年發展史就是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實錄或縮影。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改革開放前30年、改革開放後30多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7年。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科研機構 作者簡介: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機構在健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方面,緊跟時代需求,不斷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學科體系建設展現出蓬勃生機。 在上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曾軍看來,與自然科學學科不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區域屬性和價值取向,這也正是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所要體現的「中國特色」。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許多進步學者運用馬克思主義進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產生了郭沫若、李達、艾思奇、翦伯贊、范文瀾、呂振羽、馬寅初、費孝通、錢鍾書等一大批名家大師,為我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行了開拓性努力。可以說,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
-
中國經驗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
因此,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角度把握中國實踐經驗,不僅關係到對中國自身經驗的理論總結,而且關係到對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的貢獻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牢記自身肩負的重要使命,切實增強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優異成績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推動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
這一戰略思想,為我們高度概括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當代中國所具有的意識形態屬性,從而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根本的方向,奠定了堅實的思想認識基礎。一個階級要上升為統治階級並鞏固其政治統治,必然要求代表其階級利益的意識形態上升為主流意識形態,獲得廣泛的認同基礎。所以,社會制度的更迭通常以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發展與變革作為前奏。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
-
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要跟上時代步伐,必須清醒地認識和理解自身的發展特質與時代擔當,準確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功能定位,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努力提升辦刊質量,更好地服務於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建設。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恩格斯強調,只要唯物史觀的原理被當成現成的公式用來裁剪各種歷史事實,它就立即轉變為「自己的對立物」,即唯心史觀。這啟示我們,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要求熟知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而且要求運用這些原理去把握社會現實,尤其是當今中國的社會現實。 對原則或原理的抽象運用,一般稱之為教條主義,哲學上則稱之為「外在反思」。
-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現實意義
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諸學科中,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等學科是20世紀初從西方移植過來的。由於是移植的,就存在如何中國化的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全盤照搬西方理論和方法,而要有中國特色。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並強調要「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
加強學科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以重視和加強學科建設為著力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新時代全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作為來自社會科學界的委員,黃浩濤十分關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問題。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突出強調了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精闢論述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原則和基本要求。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只有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提出具有主體性、原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具有自身特質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
關於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一些淺見
我以為,根本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和進一步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關鍵在於真正確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這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抽象的承認,而必須在各個學科中具體貫徹落實,真正溶化在研究者的思想深處,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問題。這是體現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