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

2020-12-04 山西頻道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第十八號)

《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於2019年3月22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9年3月22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哲學社會科學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全民參與、服務大眾的原則。

第四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是公益性事業。組織、支持和參與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制定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並將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將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統籌規劃和組織協調。

聯席會議日常工作由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以下簡稱社科聯)或者其他承擔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機構負責。

第七條社科聯或者其他承擔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機構在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中負責下列工作:

(一)參與制定、推動落實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規劃;

(二)提出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建議;

(三)組織和推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方面的學術研究和成果獎勵;

(四)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的交流與合作;

(五)建立並組織實施公民哲學社會科學素養評估制度;

(六)建立和完善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建設標準和管理制度;

(七)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的其他工作。

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和改革、教育、財政、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文化和旅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做好本轄區內的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指導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第二章 內容和形式

第九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四)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優秀特色文化;

(五)哲學、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民族學、新聞學、人口學、宗教學、心理學等基本知識;

(六)體現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知識。

第十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可以採取以下形式:

(一)利用報刊、廣播、電視和新媒體等傳播哲學社會科學知識;

(二)編寫、製作、出版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讀物和音像、電子出版物;

(三)製作、發布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宣傳產品和公益廣告;

(四)利用場館、常設展廳等公共場所和歷史人文資源,建立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地;

(五)舉辦哲學社會科學講座、論壇、研討會、座談會,組織宣講、諮詢、展覽、演出和各類知識競賽等;

(六)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的其他形式。

第十一條每年五月的第三周為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周。

在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周期間,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結合實際,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主題活動。

第三章 社會責任

第十二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應當結合各自實際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工會、共產主義青年團、婦女聯合會等社會團體應當根據工作對象的特點,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企業可以利用職工培訓等形式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第十三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團體等應當為公眾提供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作品和服務,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推廣。

第十四條各類學校應當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

第十五條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可以利用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設施,通過設立科普櫥窗和宣傳欄、文藝演出、流動宣講等形式,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第十六條車站、機場、碼頭、地鐵、公園、景區、商場、影劇院、廣場等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應當利用宣傳欄、櫥窗、畫廊、電子顯示屏以及擺放哲學社會科學普及讀物等形式,宣傳哲學社會科學知識。

第十七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應當堅持科學精神,反對和抵制偽科學、迷信和邪教學說。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的名義從事下列活動:

(一)散布謠言;

(二)組織、教唆、脅迫、誘騙、煽動他人從事邪教、會道門、迷信活動;

(三)編造、傳播淫穢、暴力、恐怖等擾亂社會秩序的信息;

(四)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破壞民族團結,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

(五)法律、法規禁止的其他活動。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十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普及隊伍建設,支持依法設立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志願者組織,建立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人才庫,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人才的培養、使用。

第十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信息化建設,構建方便快捷、資源共享的哲學社會科學普及信息化平臺。

第二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激勵機制,組織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優秀成果的評比、展示和推廣。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社科聯應當通過哲學社會科學課題立項等形式,鼓勵和支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的理論研究與應用。

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可以通過購買服務、項目補貼或者獎勵等方式,支持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設立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基金會,或者依法採用捐贈、投資等形式支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第二十三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相關場館和設施建設。

政府投資建設的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相關場館、設施,應當免費開放。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佔用、出租政府投資建設的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相關場館、設施。

第二十四條本省實行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指導員制度。

社科聯或者其他承擔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的機構應當聘任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指導員,指導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

第二十五條哲學社會科學普及經費和捐贈款物應當專項使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截留、挪用。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二十六條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依法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三款規定的,由有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本條例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責編:李夢文、白鴻濱)

相關焦點

  • 我省表決通過《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
    本報訊(記者 楊文)太行精神、呂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優秀傳統文化已納入法律普及範圍。3月29日,記者從省人大常委會獲悉,《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表決通過,將於6月1日起施行。《條例》彌補了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法治短板,有助於哲學社會科學走向社會和公眾,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 我市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
    5月18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為主題的2020年運城市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周啟動。這是我市按照全省同一主題、省市聯動、同步實施的方式進行,首次在全市範圍內形成強大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合力的活動。
  • 漵浦縣首批社會科學普及基地落地生根
    根據《湖南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有關規定,為進一步擴大全縣社科普及工作影響,豐富社科普及載體,2020年5月,湖南省漵浦縣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在全縣開展了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創建活動。通過自主申報、主管單位推薦和現場考察,並經集體研究,認定漵浦縣微愛青少年服務中心,漵浦縣義陵墨陣書畫院等5家單位為第一批漵浦縣社科普及基地。各個單位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充分發揮社科普及職能,為宣傳普及社科知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繁榮該縣社科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 黃雲志:立法明確社會科學普及的重要意義和地位
    論道湖南:您剛才談到了進行社會科學普及立法對改進社會科學普及工作、提升公眾人文社科素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請問當前省社科聯在社科普及立法方面有進行探索嗎?進展情況如何?    黃雲志:近年來,全國各省市區都高度重視社會科學普及立法工作,據我們了解,目前已有寧夏、福建、廣東、山東省制定出臺了《社會科學普及條例》。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中國江蘇網訊 省哲學社會科學界第九次代表大會是全省社科界的一次盛會,是江蘇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繼往開來的一件大事。我們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與會者回顧了60年來省社科聯走過的道路,一致認為,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是繁榮發展社科事業的根本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和旗幟;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哲學社會科學生命力之所在;堅持理論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
  • 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定位
    有人主張將已往的「哲學社會科學」改稱「人文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用以指稱不同於自然科學的另一大半(有關人、文化社會生活和社會歷史的)科學領域,這是目前一股國際性的學術潮流。其用意在於強調哲學和各門社會學科的本性是面向人、社會、文化的,從而倡導立足於人、關心和服務於人的發展的價值導向。採用這一提法的好處是,強化這些學科的本意,它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導向。
  • 關於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一些淺見
    我以為,根本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和進一步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關鍵在於真正確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這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抽象的承認,而必須在各個學科中具體貫徹落實,真正溶化在研究者的思想深處,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問題。這是體現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方面。
  • 何為社會科學哲學?
    何為社會科學哲學?通過對已有定義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當代西方社會科學哲學就是對社會科學之理論和實踐進行的哲學反思。它實際上包含三種基本的理論定位:一是社會科學哲學隸屬於廣義科學哲學,是後者的亞領域。二是社會科學哲學是哲學學科的分支,跟傳統科學哲學具有同等的學科地位。
  • 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行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關係到整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構建。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還不夠科學、學術研究的現實感還不夠鮮明等方面。這種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深入學習五中全會精神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制定,認真謀劃哲學社會科學今後五年的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對於我們社會科學界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責無旁貸, 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要為進入新發展階段做好思想準備、理論準備和工作準備。
  • 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異同
    南方網訊 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任劍濤教授認為,哲學、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都是以人為研究對象的,在學科劃分上,他們與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相對而在,後者以自然現象和人工技術為研究對象。一般對於「文科」與「理科」的粗略劃分,大致就是依據這個理由。
  • 煙臺市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設工作會議在海陽召開
    、社科聯、部分高校、煙臺市社科普及基地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王蔚蕾主持會議,並宣讀了煙臺市2020年度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名單。  王為革指出,充分「利用場館、常設展廳等公共場所和歷史人文資源,建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既是《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條例》的明確要求,也是宣傳文化系統和社科界守正創新、培根鑄魂的一項重要工作。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呈現繁榮發展的新局面。適應新科技革命和「大數據」時代國內外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點,探索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道路,積極佔領國際學術制高點,呼喚哲學社會科學在增強學術原創力、提升學術產品供給質量上展現新作為,為世界學術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發展動力和前進思路。
  •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時代擔當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在繁榮學術研究、引領學術潮流、培育人才隊伍、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原標題:哲學社會科學期刊: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是社會發展狀態的晴雨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期刊70年發展史就是新中國70年發展史的實錄或縮影。其大致可分為3個階段:改革開放前30年、改革開放後30多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的7年。
  • 不斷健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
    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科研機構 作者簡介:   近年來,我國高校科研機構在健全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方面,緊跟時代需求,不斷更新觀念,勇於創新,學科體系建設展現出蓬勃生機。  在上海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處處長曾軍看來,與自然科學學科不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區域屬性和價值取向,這也正是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所要體現的「中國特色」。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著書、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服務,是必須搞清楚的問題。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世界上偉大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決人與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中創造出來的。研究者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研究什麼,主張什麼,都會打下社會烙印。
  • 中國經驗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
    因此,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角度把握中國實踐經驗,不僅關係到對中國自身經驗的理論總結,而且關係到對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的貢獻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牢記自身肩負的重要使命,切實增強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優異成績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推動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