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一些淺見

2020-12-04 東方文化雜誌

文:汝信

近一個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大力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與核心價值觀,出版了大量成果,拓展了一些新的研究領域,壯大了教學和研究隊伍,加強了對外學術交流,等等,這些成績令人欣喜,應予充分肯定。

但喜中有憂,一是成果雖多,但真正具有重大創新意義和學術價值的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寫成的作品較少;二是在某些領域還存在一些思想混亂的現象,網絡上表現尤為明顯;三是有些學者學風不正,學術研究過度受物質利益的影響。

我以為,根本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和進一步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關鍵在於真正確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這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抽象的承認,而必須在各個學科中具體貫徹落實,真正溶化在研究者的思想深處,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去研究問題。這是體現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方面。目前仍有一些學科是西方那一套學術理論和思想在佔統治地位,馬克思主義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被邊緣化。對馬克思主義抱什麼態度,歸根到底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誰服務的問題。只有正確解決這一問題,才能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的偉大意義,從而自覺奉為研究工作的指南針。

在當今國際和國內形勢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然會受到國內外各種思潮的影響,這些思潮在意識形態領域以複雜多樣的形式表現出來,馬克思主義與這些錯誤思潮之間的矛盾甚至鬥爭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將長期存在。馬克思主義只有通過宣傳、教育以至開展必要的鬥爭,才能牢固佔領並堅守哲學社會科學陣地。要旗幟鮮明地反對那些國內外錯誤思潮和理論,組織對其進行深入批判以明辨是非,當然這種批判應是實事求是的、充分說理的、有說服力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也要在實際思想鬥爭中受到考驗和鍛鍊,而不要停留於學院式的研究。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一方面要抓對錯誤思潮的辨析、批判,另一方面也要抓黨的「雙百」方針的貫徹落實。目前雖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一般性的、重複性的太多,真正有創見的不多,學術間的批評、交鋒和交流、爭鳴都很不夠,常常處於「自說自話」狀態。需要組織力量展開討論和爭鳴,加強對學術著作的評論,鼓勵不同學派、不同觀點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批評,活躍學術空氣。促進學術研究。要依法管理網絡,對背離四項基本原則的奇談怪論要採取必要措施。

對我國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要採取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繼承的科學態度,批判與繼承二者不可偏廢。特別需要警惕的是,西方敵對勢力妄圖藉助於思想文化滲透「西化」和「分化」中國,而國內有些人盲目崇拜西方思想理論,奉之為「普世價值」而全盤接受大肆宣揚,對此決不能掉以輕心。需要組織對西方敵對勢力慣用的一些迷惑人心的理論,如人權、民主、自由、憲政等,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和辨析,以徹底揭露其虛偽性和欺騙性,同時闡明馬克思主義觀點和主張,以爭得話語權。

中國作為世界影響越來越大的社會主義大國,不僅要有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而且要在國際學術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以擴大我國的影響力。在人力、物力、資源分配方面要有支持重點,使某些優勢學科能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國際上佔有領先地位。需要把重要的基礎理論研究(例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的對策性研究,作為重點,力爭有所創新、有所前進。

近期以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如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編寫「理論熱點面對面」等通俗理論讀物,這些工作和成果社會影響巨大,需要再接再厲。目前「工程」承擔的編寫高校教科書的重點任務已基本完成,是否可考慮將個別單位難以獨力完成的重大理論研究課題交「工程」承擔,以便調集各方面專家共同協力完成。「理論熱點面對面」等通俗理論讀物,除了繼續就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講解外,是否可多做一些社會科學基本理論普及工作。

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管理體制有必要進行改革和完善,應立足於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立足於提高黨和國家掌控意識形態的能力,立足於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保證國家長久治安。至於如何進行具體改革,建議有關部門先通過調研,聽取廣大科研工作者和各方面意見,搞好頂層設計,積極穩妥推進。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

(本文首刊於《東方文化》雜誌2016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十四五」時期,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乘勢而上、積極作為,圍繞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深入思考、深化研究,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努力開創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新局面。
  • 中國經驗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
    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牢記自身肩負的重要使命,切實增強使命感、榮譽感和責任感,以優異成績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推動世界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實踐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供經驗基礎  馬克思主義認為,作為人們認識世界與自身的系統性成果,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始終以客觀世界和人類實踐作為根基。
  • 加強學科建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讓人民政協這一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 以重視和加強學科建設為著力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新時代全體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崇高使命。」作為來自社會科學界的委員,黃浩濤十分關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問題。
  • 張樹華、陳承新 | 自立自為自強 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社會大變革的時代,一定是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的時代。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國家治理領域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任務、新課題,必將給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創新和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
  • 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定位
    對於這個問題,國內外學術界一直有爭議,關鍵是對「科學」的理解不同:以西方一些人的標準,一個學科只有達到了對象的可重複性、描述的客觀化、形式化和定量化、知識的可積累性等一些自然科學的特徵,才屬於科學。從哲學上看,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這兩個極端之間,有共同的毛病,就是未能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真理與價值之間的關係。三、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這兩個提法,我認為名詞之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明確以下兩個方面的涵義:①關於人文和社會領域(以它們為對象)的研究,應該和能夠成為科學,應該使它們具有與自然科學同樣的科學本質和功能。
  • 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行
    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隊伍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主力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健康發展,關係到整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的構建。當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系還不夠科學、學術研究的現實感還不夠鮮明等方面。這種狀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深入學習五中全會精神努力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綱要的制定,認真謀劃哲學社會科學今後五年的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對於我們社會科學界和社會科學工作者都責無旁貸, 我們要深刻認識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要為進入新發展階段做好思想準備、理論準備和工作準備。
  •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時代擔當
    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是學術傳播和交流的重要平臺,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陣地,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重要載體。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在繁榮學術研究、引領學術潮流、培育人才隊伍、促進學風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問題。
  • 奮勇攀登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峰
    近年來,全省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精神,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加強理論研究、著力正本清源,圍繞服務江蘇改革發展建設新型智庫、積極資政建言,圍繞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進學術創新、打造學術品牌,社科強省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何為社會科學哲學?
    通過對已有定義的梳理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當代西方社會科學哲學就是對社會科學之理論和實踐進行的哲學反思。它實際上包含三種基本的理論定位:一是社會科學哲學隸屬於廣義科學哲學,是後者的亞領域。二是社會科學哲學是哲學學科的分支,跟傳統科學哲學具有同等的學科地位。
  • 計算社會科學的哲學透視
    : 2014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當代科學認知的特徵和結構研究》(14AZX005)。  近10年來,這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得到了蓬勃發展,它不僅正在改變人們對於社會和人自身的理解,而且對於社會變革和發展也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本文中,筆者試圖從哲學視角闡述計算社會科學的產生背景和研究進路的特點,並探究其中的一些本體論和方法論問題。
  • 【聚焦】在這個大會上,劉奇書記對推動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
    省委書記劉奇出席並講話,他強調,全省廣大社科工作者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切實擔負起述學立論、建言獻策的崇高使命,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努力推動我省哲學社會科學大發展大繁榮,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 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展
    加強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促進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展 2020年01月02日 10:44 來源:雲南日報 作者:何祖坤 字號 內容摘要:科研誠信是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石,是優良學風的主要體現
  • 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事業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
    伴隨著國家前進的偉大步伐,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從基礎起步到繁榮發展,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   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是教育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促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重大舉措,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的重要內容。
  • 習近平: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總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可以也應該大有作為。面對新形勢新要求,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 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條例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19年3月22日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哲學社會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哲學社會科學素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開展哲學社會科學普及活動,適用本條例。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 以唯物史觀引領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共產黨宣言》關於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基本結論,揭示了西方近現代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的自我否定。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又為《共產黨宣言》撰寫了多個版本的序言。他在其中一再強調的是:貫穿《共產黨宣言》的「基本思想」或「核心思想」正是唯物史觀。唯物史觀認為,每一時代的物質生產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賴以建立的基礎。
  • 新時代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與擔當
    與會者回顧了60年來省社科聯走過的道路,一致認為,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是繁榮發展社科事業的根本保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和旗幟;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努力方向和根本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哲學社會科學生命力之所在;堅持理論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恆主題。
  • 「三大體系」建設引領哲學社會科學邁向未來
    近三年來,哲學社會科學界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引,努力進取,積極開拓,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為己任,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宗旨,學科體系不斷健全,學術體系不斷完善,話語體系不斷增強。  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大體系」建設的重要論述,成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