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這一原理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我們具體來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在唯物論開篇我們就學習過了物質與意識各自的定義,我們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它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而對於意識而言,從它的產生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它的本質來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映像,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基礎,產生意識的源泉是客觀事物。從兩者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先有了客觀存在之後,意識才相應產生,倘若客觀存在發生變化,那麼意識也會相應變化。由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又具有能動作用表明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映客觀事物,它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物質世界。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正確的意識與錯誤的意識區別在於是否如實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
例1.下列關於物質與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意識不依賴於物質而獨立存在
B.物質決定意識
C.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D.意識決定物質
1.【答案】B。解析: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所以,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而存在。A、D選項說法錯誤。同時意識又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C選項忽略了正確的意識才能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故本題答案選B。
例2.(多選)習總書記認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既不能頭腦發熱、按捺不住,也不能守株待兔、做木頭人。」這一句話揭示了( )。
A.我們可以改變、創造規律
B.發揮主觀能動性不須遵循客觀規律
C.物質決定意識
D.發揮主觀能動性應以客觀規律為基礎。
2.【答案】C、D。解析:從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當中可以看出物質決定意識。C選項書法正確。規律具有客觀性,人們不可以隨意的改變、創造和消滅規律,只能認識、利用規律。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重視發揮主觀能。所以A、B選項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C、D。
更多政治知識內容,請訪問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責任編輯: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