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2021-01-10 中公網校
 2018公共基礎知識題庫 | 行政能力測試複習資料 |  申論答題技巧 法律知識  政治知識  | 科技知識  經濟知識  |  公基複習 | 行測題庫  考試題庫

【導讀】

中公事業單位為大家帶來政治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希望可以幫助各位考生順利備考事業單位考試。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包括兩方面內容。第一,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這一原理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物質決定意識。二是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我們具體來看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在唯物論開篇我們就學習過了物質與意識各自的定義,我們說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它是不依賴於意識又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而對於意識而言,從它的產生來看,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從它的本質來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它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映像,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物質基礎,產生意識的源泉是客觀事物。從兩者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先有了客觀存在之後,意識才相應產生,倘若客觀存在發生變化,那麼意識也會相應變化。由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又具有能動作用表明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意識能夠反映客觀事物,它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物質世界。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正確的意識與錯誤的意識區別在於是否如實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

例1.下列關於物質與意識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意識不依賴於物質而獨立存在

B.物質決定意識

C.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D.意識決定物質

1.【答案】B。解析: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所以,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而存在。A、D選項說法錯誤。同時意識又具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C選項忽略了正確的意識才能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故本題答案選B。

例2.(多選)習總書記認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們既不能頭腦發熱、按捺不住,也不能守株待兔、做木頭人。」這一句話揭示了( )。

A.我們可以改變、創造規律

B.發揮主觀能動性不須遵循客觀規律

C.物質決定意識

D.發揮主觀能動性應以客觀規律為基礎。

2.【答案】C、D。解析:從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徵的必然反映當中可以看出物質決定意識。C選項書法正確。規律具有客觀性,人們不可以隨意的改變、創造和消滅規律,只能認識、利用規律。意識具有能動作用,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重視發揮主觀能。所以A、B選項說法錯誤。故本題答案選C、D。

更多政治知識內容,請訪問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五)意識能動性原理
    辯證唯物主義的四大基礎原理:物質存在形式原理、實踐本質原理、意識能動性原理、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其中「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整棟大廈的基石。二、意識的本質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本質是心理過程,它是通過人腦這個生理基礎得以實現的,而人腦生理過程是一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對生理過程的依賴,是意識依賴於物質的一個方面。
  • 高考政治必備的哲學知識點框架
    高考政治哲學知識  唯物)辯證法  1.聯繫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繫之中,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繫的統一整體。事物的聯繫又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否認和割斷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繫,也不能主觀臆造聯繫。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1
    「激變論」的錯誤在於 ( )A.否認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B.否認質變中有量的擴張C.否認量變中有部分質變 D.只承認量變不承認質變5.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這一觀點表明 ( )A.只有通過直接經驗才能獲得知識 B.每個人的知識都來自直接經驗C.一切知識歸根到底來自直接經驗 D.學習間接經驗是得不到真知的6.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包括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要內容和基本原理
    一、認識的本質(討論實踐和理論的辯證關係)在馬克思之前的哲學理論,都是側重於強調哲學原理的,也就是說重點是解釋世界。馬克思將「實踐」賦予極高的哲學地位,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實踐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由此引發了哲學中關於「實踐第一」的討論。
  • 常識判斷之政治常識第一章: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哲學和世界觀的關係 1.哲學和世界觀既相區別又有聯繫。世界觀又稱宇宙觀,是人們對於整個世界的總的根本的觀點。哲學就是世界觀,但不是所有人的世界觀都是哲學,哲學是理論化和系統化的世界觀。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列寧的這一論述特意強調了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義哲學的「辯證」屬性和「歷史」屬性,並以此作為與以往唯物主義哲學的區別。從形成過程來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之間的關係有複雜性;但從思想邏輯來看,二者的關係是明了的,它們相互支撐,相互貫通。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3,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考研政治重點知識記憶之哲學篇(一)
    1.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哲學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觀點,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人類把握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為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提供根本準則和一般方法論。2.哲學的基本問題思維與存在,或物質與意識、精神與自然界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 專科要考研——哲學複試,《馬克思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1.哲學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哲學吸取了以往哲學家的積極成果,從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的辯證關係中把握實踐。馬克思指出:「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變革的實踐。」毛澤東把實踐規定為「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所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解的實踐是指主體能動地改造和探索客體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1)客觀性。實踐是客觀的感性物質活動。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恩格斯通過系統地梳理全部哲學尤其近代哲學發展的歷史脈絡,將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從各種錯綜複雜的「鬥爭」形式中剝離出來,使之成為判定形形色色的哲學觀點之損益的標準,為全面清算「舊的哲學信仰」提供了基本前提,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革命性、批判性、科學性、發展性。
  • 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為了能讓各位考生能更加高效率的備考,中國教育在線為大家提供了2020年4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練習題2,供大家參考。預祝大家順利通過考試。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首先,從方法論的關聯角度來看,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很多的關聯點,二者均是方法論。系統論是在實驗科學的基礎上,通過現代的理論方法來解決動態的系統,將其整體的描述和解決方法進行合理的配置,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做到與新的科學技術結合在一起。系統論的發展蘊含了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它主要的基礎是唯物主義辯證觀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第一章 緒論  一、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教材8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  1、相互區別:研究的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具體科學是以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範圍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是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科學從具體領域著手研究世界的特殊規律和具體問題,具有特殊性。
  • 馬克思主義哲學希望意識的當代表達
    人的生存方式則是一種不斷打破相對定在、越出既定範圍,以及既按照物質世界所設定的外在尺度行事又遵循人自身的內在尺度對外部世界進行自覺改造的實踐活動。而實踐活動的本質就是在肯定既定對象現實性的前提下,又積極揚棄和超越這一現實性和規定性,使之呈現某種潛在的可能性和顯示某種預想的應然性的歷史過程。馬克思主義哲學對人通過實踐活動不斷從實然狀態走向應然狀態的歷史過程作出了科學的歷史解讀。
  •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的20本書
    法國唯物主義堅持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認為世界是由統一的物質構成的,除物質以外沒有別的實體存在。世界是一個物質實體,在唯一的物質實體外不可能有任何超自然的 精神實體的存在。要假設任何一個處在宇宙之外的實體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一假定是推不出任何東西的。——狄德羅《狄德羅哲學選集》以清晰嚴謹的形式進行了學術分析,討論了哲理學的主要問題。
  • 2009考研前最後三天重點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選擇題  1.中國漢語「危機」一詞,涵義是危難與機會的結合,在哲學上反映的是()  A.,不承認意識的能動性 【C】  35.愛因斯坦說:「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 馬克思主義哲學,期末單選,看到就是賺到……
    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關係問題 B辯證法和形上學的關係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D世界是否可知的問題(2)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方法是(D)。A逐字逐句地熟讀馬克思主義著作 B牢牢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結論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去檢驗各種事物 D理論聯繫實際 E急用先學,立竿見影(
  • 2004年10月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卷
    全國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  課程代碼:00001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