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2021-01-09 人民論壇網

【摘要】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在一定意義上,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均屬於方法論,都包含著運動和發展的觀點。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認知論中都體現著系統論思想。把握好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間的關聯,必將有助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系統論思想。

【關鍵詞】系統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 方法論 關聯

系統論是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一門新的理論系統,它隸屬於系統方法論。系統論為了能夠將抽象化的研究對象變得更加具體,通過對自然科學中的物理、數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提取了不同系統理論和這些理論中的共同點,以達到方便研究的目的。因為萬物均存在於系統中,所以其所闡述的哲學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天然地存在著一定的關聯。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

首先,從方法論的關聯角度來看,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很多的關聯點,二者均是方法論。系統論是在實驗科學的基礎上,通過現代的理論方法來解決動態的系統,將其整體的描述和解決方法進行合理的配置,在發展的過程中要做到與新的科學技術結合在一起。系統論的發展蘊含了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驗知識,它主要的基礎是唯物主義辯證觀點。它強調了整體的描述和控制,利用數學和物理策略對其進行研究,採用系統的「黑箱」策略進行理論研究,從側面認定了可知論,並且針對其中一些關於感性和理性的認識進行了抽象和具體的辯證表達,在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形成了依附於馬克思主義作為基本的辯證思想的一個富有成效的方法。

其次,從構成和指導作用的關聯性來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的研究對象是自然科學、人類社會、以及思維規律的理論性學科,它的主要理論基礎是費馬爾唯物主義哲學以及德國古典式哲學(主要是黑格爾的辯證法)。在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以自然界的一些自然科學作為主要的依據,其中涵蓋了轉化定律以及能量守恆、生物進化論以及細胞學說等體現了哲學思想的自然科學理論。在這裡需要進行說明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發展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它的發展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具有一定的認識作用。從20世紀20年代起,歐美的理論家通過改造科學理論,建立了一門新的科學論體系—系統論,並將其應用於對科學理論系統的研究中。

系統論主要建立在自然科學的基礎上,其涵蓋的學科較為廣泛,但是系統論並不在這些學科中,它所指導的思想在這些學科之上。它的構成體系主要是通過方法、原理、概念、程序等組成。與此同時,其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結合而成的,所以說系統論在很早以前就已經被應用到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它作為一項有力的理論指導著人類改變世界和認識世界。通過這點我們能夠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系統論都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同時又都結合社會科學形成自身理論。因此,從構成和指導作用的關係來看,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存在一定的聯繫。

最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系統論都包含著發展和聯繫的觀點。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中的內容來看,物質是運動和發展的,運動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規律是物質存在的方式。在系統論當中,認為系統論中所存在的所有子系統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關聯,它們相互統一,並且呈現著對立的關係,這些組成了系統發展和變化的根本規律。從以上內容能夠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有著許多的關聯,但是不能把兩種理論混為一種,要分開對待。用對比的觀點來看,系統論更接近於具體的研究方法。因此,有的學者認為,系統論是其他科學方法和哲學理論方法的中介環節,系統論的兩端連接著其他科學方法和哲學。儘管系統論沒有馬克思主義哲學那樣對社會學說和科學技術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力,但系統論逐漸被人們重視,認為系統論在促進社會科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相互聯繫的方面發揮著積極的、重要的聯繫作用。

系統思想存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中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中體現了系統思想。自然觀是組成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的一部分,因此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論中已經涵蓋了自然觀的思想。馬克思則認為宇宙之間存在著無數的關聯,它們之間在不斷地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從而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這些就說明了在自然界與宇宙之中存在著事物的複雜性,並且這些事物存在無數的關聯性。恩格斯指出:「只要認識到宇宙是一個體系,是各種物體相互聯繫的總體,那就不能不得出這個結論來」。①在這之後,恩格斯利用辯證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對其進行批判地吸收,指出了世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動態的系統的解釋,同時更進一步肯定了世界就是一個過程的整體。恩格斯指出,各種物質通過複雜的運動形式和等級序列組成自然界。宇宙是一個一直在相對轉化、相互作用的過程,且處於飽和狀態的整體系統。在物理運動、化學運動以及生物運動中分別對應著質量、蛋白質、分子、原子等。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理論,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在各種不同層次水平的物質之間都具有其獨特的作用和運動方式,這些涵蓋了不同物質層次的運動,依據不同等級的序列組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一體,這就被稱作為自然界。辯證地向前發展沿著從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的演化方向,而且,宇宙間的各種物質在其不同的運動方式間相互轉化。

貝塔朗菲是一般系統論的創始者之一,他通過對生物科學深入地研究,認為可以將有機體視作一個整體的部分,並能夠將其看作是一個系統進行研究。同時,他還認為發現各種不同層次上的組織原理是科學研究的最主要任務,並且他得出了一般性的結論,那就是世界是一個組織,這也是基於他對生物學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的。系統論中的這個結論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和馬克思、恩格斯在自然觀上所表明的系統思想是一脈相承的,這體現了馬克思哲學思想與系統論之間的內在聯繫。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萬物都是在不斷發展的,自然界也是一樣。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對自然科學的成果進行論斷的時候需要從進化論、最新成果進展以及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上進行總結和分析,並對自然辯證的思想進行描繪,這將會對系統理論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歷史觀中體現了系統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將社會歷史形態放在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中去考察。正是在這一過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會歷史觀,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對社會結構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所提出相應唯物史的觀點,它包含這對人類的自然發展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社會歷史觀中,社會不僅僅是由單獨的個人和單位組成,而是這些個體和單位之間通過一定的關聯,所形成的包括多層次社會結構的有機統一整體。因此,要弄清楚社會形態的基本特徵以及全貌,就需要對其進行各個方面的綜合理解。儘管人類社會經歷的社會形態非常複雜,有著自身社會形態的特點,但這不是它們的各種不同成分的隨機組合,這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系統,在複雜的社會關係之中必然會存在著相互的聯繫、相互的作用、相互的制約,所以必須要對其包含的經濟、政治、文化、思想、信仰等各種社會因素進行綜合全面的考慮。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體現著系統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人類的認識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動態的、發展的系統過程,只有將實踐的觀點逐漸引進到認識論中,然後將自然辯證方法應用到反映論之中,要求在主體上能夠反應出相應的客觀的運動以及矛盾,顯示出的本質特徵存在著運動的矛盾。」②實踐在認識論之中體現得更加重要,依據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人的認知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獲得改變,馬克思認為人類通過實踐的方式對整個世界進行改造,所形成的社會性質的客觀物質活動在整個過程只能夠產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都是人類在實踐中能動地探索和改造現實世界。社會歷史性、客觀性和能動性是實踐所具有的基本特性。馬克思在實踐的基礎上,闡述了認識的辯證發展過程,同時還對實踐的多結構、多形式、多層次的綜合特點做了表述。

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系統論思想是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最後在社會迅猛發展和現代科學迅猛發展的背景下才得以確立的,它是為了適應當代科學理論,並伴隨自然科學的發展而興起的一門新興科學理論。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天然的聯繫,並已經被廣泛全面的應用在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等許多社會學科領域,同時也對自然科學領域的研究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其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內各個學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快了它們進步和發展的步伐。

(作者單位:成都工業學院)

【注釋】

①[德]弗裡德裡希·馮·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54頁。

②烏傑:《系統辨證論》(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責編/張蕾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所以想要駁斥任何哲學或理論體系就要審查它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一種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它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當前許多關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闡述,多是遵從了蘇聯傳過來的二分法: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思路是,馬克思主義信奉唯物主義哲學,然後將這一哲學貫穿到社會歷史考察之中,獲得了歷史唯物主義。
  • 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
  • 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隨著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地位在國際學術界逐漸獲得認可和重視,改革開放打開了面向世界之門,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在國內學術界得到了廣泛傳播,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隨之強勢興起。這一階段的研究主要以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為主,相關的論文、譯文、專著、譯著在數量上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此階段,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隊伍培養和學術認知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顯出蓬勃之態。
  • 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
    二、對唯物史觀中國化的理論建構   李達傳播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目的,是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改造中國、探尋和回答「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這突出地體現在李達對唯物史觀中國化的理論建構上。李達是最早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代表人物之一,是20世紀20至30年代中國近現代社會性質和中國社會史問題論戰中馬克思主義派的傑出代表,而他對唯物史觀的傳播、研究和闡釋,直接促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觀的形成。
  • 2006年1月自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模擬試卷(一)
    (2分)(2)現代科技革命取得的豐碩成果,證實、充實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例如,愛因斯坦相對論以確鑿的科學事實揭示了物質和運動、物質運動與時間空間的不可分割性。(2分)(3)現代化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不斷湧現新的問題,推動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改變了哲學與哲學家的關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不是沙漠裡的高僧,也不是喜歡閉門孤寂沉醉於自我直觀的「高人」,而是投身時代洪流的思維著的哲學戰士。中國共產黨從創立的時候起就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毛澤東同志說過,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但基礎的東西是哲學。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全黨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黃枬森是當代中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哲學史家和哲學教育家。他的哲學思想和學術貢獻主要集中於《哲學筆記》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與辯證唯物主義研究、人學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這些研究具有共同的旨趣和特徵,就是特別注重並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原標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之一,與馬克思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恩格斯一直資助和支持馬克思進行理論研究,並與馬克思一起戰鬥,為馬克思的理論研究注入了強大動力。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40年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可以說是國內最為活躍也是成果最為豐富的學術領域之一。然而,國內學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基本性質及其影響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對立的看法。在改革開放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之際,客觀評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意義。
  •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B 揚棄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C 拓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領域  D 取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部分內容E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和發展  10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的含義在於()  A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尋找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答案  B 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  C 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同中國哲學優秀傳統相結合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2頁: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3頁:強化訓練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為了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一切舊哲學的區別,馬克思和恩格斯把自己的哲學稱為「實踐的唯物主義」,並反覆聲明他們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教材8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  1、相互區別:研究的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具體科學是以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範圍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是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歷史任務。在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強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當前,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如將實踐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認為馬克思堅持的是「人文主義取向」,恩格斯堅持的是「科學主義取向」,二者很難調和;等等。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深刻認識新思想
    作者:楊玉成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導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深化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認識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內容分別為「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和「
  • 「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以現實問題研究帶動基礎理論研究,以基礎理論研究推動現實問題研究,這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層結合的產物。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發展,要繼續深化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並在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和實質的基礎上,自覺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進程。
  • 科學網—《知識系統論》:知識論研究的最新成果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7位資深研究員,歷經22年的合作研究,先後出版《科學系統論》、《技術系統論》、《工程系統論》,最後完成《知識系統論》。這是一本有自主創新的「知識論」力作,是一本學術精品。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2015年05月28日 08: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何萍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科學從具體領域著手研究世界的特殊規律和具體問題,具有特殊性。2.2、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指導和基礎的對立統一。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二、哲學的基本問題1、基本問題的內容:思維(精神)和存在(物質)的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