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從馬克思主義哲學視角深刻認識新思想

2020-12-05 央廣網

作者:楊玉成 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教授、博導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深化對黨的思想路線的認識

2013年12月和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內容分別為「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這兩次集體學習的主題內容把「基本原理」和「方法論」並列,可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從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中汲取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視程度。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的主要目的在於運用,在於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轉化為治國理政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轉化為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哲學的落腳點就在於形成行之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對於擔負重要職責的領導幹部而言,「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

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以及人的認識與實踐的辯證統一原理,是中國共產黨「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這一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時明確指出,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統一於物質、物質決定意識」原理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進行決策部署的哲學基礎。我們既要認識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又要看到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個時期的不同特點。他還指出,「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我們既要靠實踐出真知,也要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中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2012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對我們黨的思想路線進行集中論述。他指出,實事求是毛澤東使用中國成語「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所作的高度概括」,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實事求是首先要求我們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而要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必須正確處理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和與時俱進的辯證關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最基礎的工作在於搞清楚「實事」或「實際」,掌握實情。對於各級領導幹部而言,要真正做到掌握實情,必須注重和堅持調查研究,把調查研究作為一門必備的基本功。

習近平本人可以說是重視和堅持調查研究的光輝典範。他一貫重視通過細緻深入的調查研究摸清實情,在充分掌握實情的基礎上進行決策部署。他說,「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當市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鄉鎮,當省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縣市區」。這句話是他對縣委書記、市委書記和省委書記提出的要求,也是他親身經歷的寫照。他在擔任正定縣委書記期間,在擔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期間,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期間,都是這麼做的。擔任中央領導後,他同樣非常重視調查研究,並善於對調查研究進行理論上的論證和概括。2011年11月,他在中央黨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專門談調查研究問題,深刻地闡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意義和開展調查研究的正確方法。

習近平還提出堅持實事求是必須處理好「實事求是」這一根本思想路線和思想方法與「密切聯繫群眾」這一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之間的關係,以及堅持實事求是必須加強黨性修養、堅持實事求是必須發揚釘釘子精神等觀點,並對這些觀點進行有力的論證。他指出,堅持實事求是不僅需要有正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還要求領導幹部具備公而忘私和不計個人得失的品格。一些領導幹部認為實事求是做起來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患得患失,在重要關頭不敢真正堅持實事求是。有些幹部搞勞民傷財和瞎折騰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原因在於缺乏「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釘釘子精神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想和境界。

總之,習近平關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論述,內容豐富、思想深邃,是對這一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堅持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習近平同志認為,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要求我們「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的、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在長期的地方領導工作中,習近平就很善於進行辯證思維。比如,1989年在福建寧德工作期間,他自覺地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研究和解決閩東財政經濟運行中的諸多矛盾,正確處理財政經濟中的若干重要關係。在談到正確處理全局與局部之間的關係時,習近平的觀點體現出站位很高的全局意識,強調「閩東的全局只能服從全省乃至全國這個全局」,當全局需要局部作出一定的犧牲時,局部應當樂於承擔。

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主張「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認為重點和全面是密切聯繫的,全面是有重點的全面,重點是全面中的重點。這就要求我們在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時做到既兼顧全面,又善於抓重點,以點帶面,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時,重點抓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四個全面」是當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主要矛盾,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就是以抓主要矛盾來帶動全局工作。同時,在推進「四個全面」過程中,既要注重整體謀劃,也要抓重點,牽住「牛鼻子」。比如,既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戰略目標作出全面部署,又要重點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提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點,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而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的重點是政府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要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總目標和總抓手。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過程中,要以黨風廉政建設為突破口,著力解決「四風」問題,著力構建制約和監督權力運行的制度籠子,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想腐的保障機制。各項工作要抓出成效,必須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由此可見,牽住「牛鼻子」可以說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深化對當代中國社會矛盾的認識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基本矛盾,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中國共產黨人一貫重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矛盾分析方法來分析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1956年黨的八大決議首次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後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指出「人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並且指出這一矛盾的實質是「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八大決議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論述可以說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的創造性發展,也可以說是我們黨在1981年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的雛形。這個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論斷是我們黨作出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必須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基本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認識和分析我國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特別強調「要善於把認識矛盾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2013年12月,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他認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必須不斷調整上層建築以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他同時強調,必須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考察,才能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我們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具有關聯性和系統性,單個領域、單個層次的改革難以奏效,因此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增強各項改革的關聯性、系統性、協同性,這是我們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據。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根據當今我國發展已經發生歷史性巨變的事實,適時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轉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論斷既看到我國人民的需要已經發生轉化的事實,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不再局限於物質文化,還日益擴大到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又看到我國的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的事實,還看到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這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於「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因此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個論斷是對我黨以往的關於社會主要矛盾的認識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學說運用於當代中國現實的最新成果,必將對於解決我國當前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產生深刻的影響。

「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毛澤東把這個基本觀點轉化為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提出我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走群眾路線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路線。習近平進一步把群眾觀點轉化為「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並進一步深化對群眾路線的認識,把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看作是解決黨群關係和幹群關係的根本立場和方法。

針對有些幹部抱怨群眾工作難做,習近平深刻地指出:在領導和群眾的關係問題上,在領導與群眾這對矛盾中,領導始終處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對於解決矛盾承擔主要責任。在領導與群眾的矛盾中,如果領導方面是錯誤的,群眾方面是正確的,領導無疑是主要矛盾方面;如果群眾方面是錯誤的,領導方面是正確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在領導,這說明領導對群眾的說服教育工作沒有到位,在於領導的工作措施還不適應於群眾。因此,當領導與群眾產生矛盾時,領導要想方設法去做教育和轉化工作,不能因為群眾有錯,就與群眾對立起來。因此,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領導都要明確自己的責任,主動工作,主動化解矛盾。

總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看家本領,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轉化為開展工作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因此,學習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貫穿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有助於我們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哲學基礎和理論依據,深刻理解這一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貢獻。

【參考文獻】

①《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 更好地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動工作》,《人民日報》,2013年12月5日。

②《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本領》,《人民日報》,2015年1月25日。

③習近平:《擺脫貧困》,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④習近平:《做好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求是》,2005年第17期。

相關焦點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以下簡稱「第三卷」)的開篇之作是黨的十九大報告,報告用了三個「意味著」、五個「是」高度概括了新時代的基本要義。全書按19個專題,收入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推進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實踐中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顯然,「新時代」作為特定的歷史概念和基本線索成為貫穿全書的一條主線。因此,立足新時代、讀懂新時代,全面把握當今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是全黨和全國人民明確思想、統一認識,凝心聚力再出發,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21世紀新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我們今天學好第三卷這部重要文獻,掌握其深刻思想精髓的關鍵。
  • 張異賓:從認識論和方法論高度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大精神
    四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開闢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境界。廣大黨員幹部在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理論高度和戰略眼光,要充分結合「兩論」,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李侃如:中美關係是全球穩定繁榮的關鍵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李侃如:中美關係是全球穩定繁榮的關鍵 原標題: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中科院院士楊衛:新時代中國基礎研究決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下,我國基礎研究將迎來新的璀璨徵程,要悟透中國基礎研究的時代特徵、發展道路、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中國基礎研究發展的動力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源頭創新成果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原動力;二是基礎研究的發展具有自發動力性。保持和呵護中國基礎研究從改革開放以來的動力型發展特徵非常重要。
  • 深刻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只有深刻認識這一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理論貢獻,才能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才能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內生動力和行動自覺。  一、在勇於洞察時代中創立新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所在。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理論創新對於我國社會歷史發展、國家走向和民族未來具有極端重要的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黨之所以能夠歷經考驗磨難無往而不勝,關鍵就在於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歷史任務。
  • 深刻認識總書記重要講話重大意義在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和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取得的巨大成功,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貫穿到各項工作中,在新時代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將其轉化成為踐行總目標的強大精神動力。
  • 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
    陶德麟教授在青年時期曾長期擔任李達的學術助手,對李達的有關著述和思想有著獨到而深刻的體悟和理解,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也由此開始向幹部群眾作包括講解《實踐論》在內的哲學輔導報告,形成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闡釋方式。他的近著《〈實踐論〉淺釋》(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淺釋》),就是他在半個多世紀裡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工作的結晶。
  • 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原標題: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日喀則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十九大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鮮明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哲學基礎只能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
    我們只有立足於這一高度,才能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容,並通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建設文明的中國。    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毛澤東強調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具體地研究中國現狀和中國歷史,具體地分析中國革命問題和解決中國革命問題。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貢獻啟示我們,既要用哲學方式把握經濟和歷史問題,對經濟活動和歷史給出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法、價值觀和人學的理解與闡釋,又要通過分析研究經濟和歷史問題從而使哲學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走向歷史的深處。
  • 充分認識黨的十九大的歷史地位重大意義 奮力開創西藏長足發展和...
    習近平同志在參加黨的十九大貴州省代表團討論時強調,要深刻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新特點,深刻學習領會分兩步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目標,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建設的新要求,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開拓進取,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 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光明日報-光明網
    陶德麟教授在青年時期曾長期擔任李達的學術助手,對李達的有關著述和思想有著獨到而深刻的體悟和理解,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也由此開始向幹部群眾作包括講解《實踐論》在內的哲學輔導報告,形成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闡釋方式。他的近著《〈實踐論〉淺釋》(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淺釋》),就是他在半個多世紀裡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工作的結晶。
  • 一份通俗易懂的馬克思主義「入門指南」
    編者按: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首次進入人們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闢了新境界。追根溯源,尋木之本,學懂弄通習近平新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一把密鑰,卻深藏在經百年而不衰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之中,這,也是我們紀念馬克思的最好方式——真正去理解、認知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
  • 【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塞爾維亞駐華大使:中國的發展是其他國家...
    原標題:【理上網來·喜迎十九大】塞爾維亞駐華大使:中國的發展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前夕,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 巴切維奇13日在北京接受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專訪時表示,中國的發展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十九大的召開必將推動兩國關係至更高水平。
  • 堅持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不斷提高治國理政水平
    作者:謝伏瞻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深刻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必須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
  • 深刻認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屬性
    這一戰略思想,為我們高度概括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當代中國所具有的意識形態屬性,從而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根本的方向,奠定了堅實的思想認識基礎。所以,社會制度的更迭通常以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發展與變革作為前奏。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指出,「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重大發展,都離不開哲學社會科學的知識變革和思想先導」。  進一步講,在任何一種社會形態中,哲學社會科學都忠實地代表和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這也是哲學社會科學在特定社會形態中實現發展繁榮的根本前提保障。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習近平強軍思想與黨的軍事哲學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既堅持馬克思主義關於戰爭和軍事問題的基本觀點,堅持我們黨建軍治軍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堅持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又緊密結合新時代新實踐新發展,把新時代強軍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高度來認識,在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問題上作出原創性貢獻,體現了科學真理性、理論創新性、實踐指導性的高度統一,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發展新境界,實現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又一次與時俱進
  • 尹漢寧:談談《馬克思主義哲學十講》的方法論意義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哲學史上革命性變革的顯著標誌。《十講》深刻論證了「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命題,深入分析了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社會實踐的新趨勢、新特點,深刻批判了新教條主義和實用主義的錯誤。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從艾思奇、潘梓年等先生的著述裡,他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哲學與自然科學雖然分屬文、理兩個天地,但二者的關係卻很密切,不懂自然科學就不可能真正懂得哲學。哲學可以自修,自然科學特別是在其中處於基礎地位的物理學,靠自己啃書本就不行了。抱著為將來進一步研究哲學打下自然科學基礎的目的,他於1942年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第二年轉入哲學系,但仍繼續選讀一些自然科學的基礎課程,並堅持學完了高等微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