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06 光明數字報

    以通俗而準確的方式詮釋毛澤東的哲學名篇《實踐論》《矛盾論》,是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一大貢獻;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實踐論〉解說》《〈矛盾論〉解說》(以下簡稱《解說》),被毛澤東讚譽為「極好」,早已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經典。陶德麟教授在青年時期曾長期擔任李達的學術助手,對李達的有關著述和思想有著獨到而深刻的體悟和理解,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也由此開始向幹部群眾作包括講解《實踐論》在內的哲學輔導報告,形成了自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闡釋方式。他的近著《〈實踐論〉淺釋》(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簡稱《淺釋》),就是他在半個多世紀裡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工作的結晶。

    陶德麟對於李達的兩部《解說》和毛澤東為此寫給李達的書信作過認真思考,從中總結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作通俗化闡釋的基本原則,認為:「這種解釋性的通俗讀物,既要注意學理闡述的精確性,不能違背原文的本意、有損原文的理論深度,尤其不能為了片面追求通俗而陷於庸俗;又要注意行文的曉暢生動,力戒艱深晦澀,使廣大幹部和青年學生易於看懂,樂於接受。」他的《淺釋》一書正是依據這一原則寫作的,一方面對《實踐論》哲學思想作了明白易懂的闡發,另一方面又保持了《實踐論》理論體系的嚴謹性和深刻性。因此,該書既是一本哲學通俗讀物,又是一本認識論專著。其中有三個特點,尤為值得重視。

    其一,系統闡釋了《實踐論》的基本思想。《淺釋》雖然直接承繼了李達兩部《解說》的傳統,但卻選擇了與《解說》不相同的闡釋方式:不是像《解說》那樣,以對原文逐段解說的方式闡釋《實踐論》;而是從邏輯思路入手,對《實踐論》的基本思想進行系統疏釋。《淺釋》從哲學認識論的基本問題出發,指出認識論主要探討認識的來源、認識的能力、認識的過程、認識的真理性、檢驗認識的標準、認識的功能等問題,兩千多年來哲學家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反覆探討,而只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所闡發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才造成哲學認識論的根本變革,《實踐論》所要闡發的就是這個新的認識論,以解決中國革命的認識論問題。《淺釋》進而指出,《實踐論》對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的闡發,在於以實踐觀點和辯證觀點來說明和把握這個反映論:在實踐觀點上,《實踐論》通過界定實踐概念的科學內涵,闡明了實踐是認識的動力、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諸問題,強調了認識對實踐的依賴性;在辯證觀點上,《實踐論》認為一個認識活動包括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到實踐兩個階段,通過對這兩個認識階段的考察和論析,闡發了認識無限發展的總規律。這樣一來,《淺釋》就對《實踐論》基本思想的內在邏輯作了系統梳理,使其中的各個理論環節及其關聯清清楚楚地呈現出來。由此來理解和把握《實踐論》,由於緊扣了總體的邏輯思路,當然就更加準確、更為深入了。

    其二,深入論析了《實踐論》的理論難點。陶德麟在長期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工作中,十分注意抓住幹部群眾學習中容易產生困惑、出現誤解的理論難點,通過深入淺出的闡釋作出回應和解答。在《淺釋》中,他並未因追求易讀易懂,而放棄或削弱對理論難點的深入論析;恰恰相反,在這些地方他往往下了更大的功夫。例如,在《實踐論》中,實踐概念無疑是全篇的中心概念,但也是人們不容易弄清楚的概念。這是因為,實踐概念並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獨有的,哲學史上的許多哲學家都對實踐概念做出過自己的解釋,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同時代的其他哲學思潮也有強調實踐概念的,而一般的人們又往往把日常生活中的吃飯睡覺也當作實踐看待。正是這樣,《淺釋》特地提醒人們:「要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先要準確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概念的內涵及其特點。如果我們不弄清楚這個問題,而按照唯心主義或舊唯物主義的解釋來了解這個概念,就不能正確地把握認識依賴於實踐的原理,從而也不能正確地把握全部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由此出發,《淺釋》用一個小節專門論析實踐概念的科學內涵,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所理解的實踐,在內涵上是指人們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動、社會的歷史的活動、群眾的活動,在外延上包括生產活動、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科學實驗,從而對實踐概念作了準確的說明。

    其三,深刻揭示了《實踐論》的偉大意義。對於《實踐論》的意義,人們往往只看到《實踐論》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中國化闡發,或者只看到《實踐論》對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予以了正確的解決。而《淺釋》則對此有自己的理解:「使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成一個整體的基石是什麼呢?就是科學的實踐觀。由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全部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所以科學的實踐觀也理所當然地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石。離開了這塊基石,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就一定會發生偏差。」由此,《淺釋》提出了一個重要見解:「實踐的觀點不僅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也不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而且也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可以說,不吃透這個觀點就無法學懂馬克思主義。」為什麼實踐的觀點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乃至整個馬克思主義如此之重要呢?這就在於,馬克思主義作為普遍真理,必須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才能把中國共產黨人引導到勝利之途。不從哲學上了解實踐觀點,不從哲學上懂得理論與實踐的關係,是難以實現好這個結合的。

    《淺釋》的這些鮮明的特點,也是該書突出的優點,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啟示:在21世紀的今天,若要做好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工作,除了著力於論述的通俗易懂、語言的喜聞樂見、風格的多姿多彩外,更重要的還是要說清講透思想的邏輯、理論的難點、哲學的意義。當年,20多歲的艾思奇寫作《大眾哲學》時,就稱這是一件「吃力」的工作;而今,陶德麟教授以80多歲高齡完成《〈實踐論〉淺釋》一書,更是如他所說感到「非常吃力」。因此,從這本書中,我們不僅可以讀出關於對《實踐論》的深刻理解,可以讀出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有益啟示,還可以讀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代代相傳的那種肯於「吃力」的奮鬥精神。

    (作者:李維武,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武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駐院研究員)

相關焦點

  • 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
    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陶德麟著《〈實踐論〉淺釋》讀後以通俗而準確的方式詮釋毛澤東的哲學名篇《實踐論》《矛盾論》,是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一大貢獻《淺釋》從哲學認識論的基本問題出發,指出認識論主要探討認識的來源、認識的能力、認識的過程、認識的真理性、檢驗認識的標準、認識的功能等問題,兩千多年來哲學家們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反覆探討,而只有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所闡發的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才造成哲學認識論的根本變革,《實踐論》所要闡發的就是這個新的認識論,以解決中國革命的認識論問題。
  • 論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光明日報-光明網
    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一個重要課題是深化認識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堅持和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分析認識新的問題,推進理論創新,推動實踐發展。1845年以前,青年馬克思先後運用基督神學、費希特自我哲學、黑格爾辯證的絕對理念論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等四種具有世界觀意義的認識方法,先後把神的旨意、理性、抽象的人等實體性因素作為認識基點,來分析和回答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問題和人的解放及其發展問題,雖然在博士論文以及《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著作中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但沒有從根本上回答解決所研究的時代問題。
  • 力圖全面準確反映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和基本內容-光明日報-光明網
    教材充分反映了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對西方哲學史上重要派別及其代表人物和社會文化背景的重要評價和有關論述,並以此為指導闡述有關問題。教材的主要線索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上學、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矛盾,通過哲學爭論來闡述人類認識的發展過程和主要環節。
  • 學以成人與哲學何為-光明日報-光明網
    由此看來,這場爭論已經不是簡單地確定這屆大會的主題,而是直抵如何理解哲學的本質和作用這個最關鍵的問題了。這場爭執的結果大家已經知曉,但它的更深刻意義在於,在世界範圍內對哲學這門學科的認識已經發生了變化。    我們知道,東西方哲學思維是有很大差異的。中國傳統哲學雖然也有本體論、認識論、人生觀等內容,但並不把這些內容截然劃分開來,而是平行組合在經、史、子、集之中。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本體論,西方哲學概念之一。現代許多哲學學者使用存在論來指稱本體論,意思是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構成問題。通俗地說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影響著認識論和方法論。任何哲學都必然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必然要從一個邏輯前提(可能是假設也可能是常識)開始。
  • 毛澤東哲學思想: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所以在馬克思主義者手裡,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個東西,辯證法、認識論、邏輯學,也是一個東西。  堅持世界觀和方法論的一致、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強調哲學理論的實踐性和方法論意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同於以往一切舊哲學的——個基本特點。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改革開放前,我國除個別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這門課程以外,大部分院校是沒有設置這個課程的。在北大,也只是蘇聯專家在20世紀50年代講過,以後便沒有開設這門課程了。那時形成一種觀念,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馬列原著,原著是怎麼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什麼樣的。那時的觀點是,經典作家的言論句句是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就是真理加真理的過程。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關鍵詞】系統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 方法論 關聯繫統論是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一門新的理論系統,它隸屬於系統方法論。系統論為了能夠將抽象化的研究對象變得更加具體,通過對自然科學中的物理、數學、生物、化學等的研究,提取了不同系統理論和這些理論中的共同點,以達到方便研究的目的。因為萬物均存在於系統中,所以其所闡述的哲學思想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天然地存在著一定的關聯。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世界...
    也正是在這樣的實踐觀下,馬克思主義公開聲明,它是無產階級的精神武器,是為無產階級解放而產生的理論,是無產階級政黨政治綱領和實踐方略的理論基礎。「實踐的觀點、生活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區別於其他理論的顯著特徵。」  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為人類回答時代新課題明確了科學的方法。
  • 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
    從五四運動至1927年的大革命失敗,屬於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啟蒙傳播階段。在這一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在中國的傳播主要是唯物史觀的傳播。早在留學日本期間,李達就曾翻譯了馬克思《資本論》日文譯者高畠素之的《社會問題總覽》和荷蘭社會民主黨左派領袖赫爾曼·郭泰的《唯物史觀解說》,並於1921年4月、5月先後由中華書局出版,開啟了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系統傳播。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改變了哲學與哲學家的關係,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不是沙漠裡的高僧,也不是喜歡閉門孤寂沉醉於自我直觀的「高人」,而是投身時代洪流的思維著的哲學戰士。中國共產黨從創立的時候起就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作用。毛澤東同志說過,馬克思主義有幾門學問,但基礎的東西是哲學。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全黨尤其是黨的各級領導幹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
  • 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有一段相對寬鬆的時間,得以比較集中地閱讀大量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書籍。現在保存下來的毛澤東在這個時期讀過並作過批註的哲學書籍中包括了西洛可夫、愛森堡等所著的《辯證法唯物論教程》,米丁主編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上冊)等。他在前一本書上所寫的批註約12000字,在後一本書上所寫的批註有2600多字。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
    綜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歷程,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建構,恩格斯從形式及內容兩方面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他不僅參與批判過去舊的哲學體系的僵化形式,即封閉的邏輯和僵化的系統,使哲學真正轉變為開放的結構和動態的思想;而且通過思想論戰等方式,以關於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新理解為起點,將存在論、辯證法和歷史觀內在統一起來,使人們得以較為系統地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更好地用於認識和改造世界。
  • 從「一塊整鋼」上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要歷史任務。在新時代推進理論創新,必須強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而當前,在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還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如將實踐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割裂開來、對立起來;認為馬克思堅持的是「人文主義取向」,恩格斯堅持的是「科學主義取向」,二者很難調和;等等。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2、相互聯繫:具體科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世界共同本質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具體科學的發展,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3、反對兩種錯誤傾向:既不能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代替具體科學,也不能取消具體科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礎作用。  (科學的科學對嗎?為什麼?
  • 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來源的20本書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在建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和發展了許多前人的理論成果,主要包括古代唯物主義、法國古典唯物主義、德國古典哲學和近代自然科學領域的大家及其著作。今天,小編精選了其中的11位思想大家和他們的經典著作20本,與大家一起重溫經典,重溫那些年馬克思主義哲學走過的路。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引進契合了我國思想解放的現實需要,對我國改革開放實踐,尤其是對我國哲學學科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論域的積極影響在於,它促使了國內學者後形上學世界觀的形成、批判性哲學思維方式的塑造,並且提供了新興哲學論題,但是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影響也有消極方面。我們應該在充分肯定西方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發展積極意義的同時,在批判性的反思中克服它可能帶來的消極影響。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可知論認為:物質和精神具有統一性,思維可以反映存在,二者可以取得一致。不可知論認為:否認統一性,思維不能反映存在,世界不可認知或者是不可徹底認知。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這一貢獻啟示我們,既要用哲學方式把握經濟和歷史問題,對經濟活動和歷史給出本體論、認識論、辯證法、價值觀和人學的理解與闡釋,又要通過分析研究經濟和歷史問題從而使哲學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走向歷史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