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1-01-10 光明數字報

    【理論前沿】

 

    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是馬克思主義思考和認識問題的根本方式,是由人本思維、實踐思維、批判思維、歷史思維、全球思維等一系列相互區別、相互聯繫的根本思維方法構成的統一整體,集中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思維品格和思想高度,是馬克思主義最深層、最穩定、最本質、最重要的內容。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一個重要課題是深化認識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堅持和運用這種思維方式分析認識新的問題,推進理論創新,推動實踐發展。

 

    馬克思主義人本思維的突出標誌是,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並圍繞如何堅守和實現這一最高價值來觀察世界、認識社會、思考問題。馬克思主義人本思維是對西方近代以來形成的人文主義傳統思維的繼承與超越。其超越突出表現在馬克思恩格斯是從「三個統一」的高度來認識人的問題,從而克服了西方人文主義傳統思維的思想局限,形成了一種關於人的學說的新的思維取向。 一是從「應然性」和「必然性」相統一的高度來認識人的問題。深刻闡明了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既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所講的那樣是人應有的一種存在狀態,又是人類發展必然要達到的一種存在狀態,是「應然性」和「必然性」的統一。二是從關心關懷人的未來命運和關心關懷人的現實命運相統一的高度來認識人的問題。如果說馬克思恩格斯把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最高價值,這充分體現了對人的終極關懷的話,那麼,馬克思恩格斯重點思考資本主義社會的人的問題,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存在現狀及其解放問題,則充分體現了對人的當下關懷。這兩種關懷相互銜接、相互支撐、高度統一,從不同層次和方面詮釋了馬克思恩格斯人本思維的豐富內涵和深刻意蘊。三是從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相統一的高度來認識人的問題。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人是社會的產物,不能離開社會發展來抽象地談論人的發展。人類社會必然要走向共產主義,只有在這個社會才能真正實現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在這裡,共產主義社會不僅是一種具有必然性的社會形態,而且是實現最高價值的必要社會條件。共產主義這一崇高而遠大的社會價值目標,與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最高價值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人本思維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價值立場和價值取向。

 

    馬克思主義實踐思維的突出標誌是,始終堅持從實踐特別是物質生產實踐出發來分析回答各種問題。1845年以前,青年馬克思先後運用基督神學、費希特自我哲學、黑格爾辯證的絕對理念論和費爾巴哈人本主義等四種具有世界觀意義的認識方法,先後把神的旨意、理性、抽象的人等實體性因素作為認識基點,來分析和回答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問題和人的解放及其發展問題,雖然在博士論文以及《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等著作中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但沒有從根本上回答解決所研究的時代問題。1845年,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首次提出了實踐這一基本概念,並提出了從實踐出發、以實踐為基點來認識人的本質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思路。這是一個革命性的思想。因為在此之前,哲學界思想界倡導並運用的認識基點無外是兩大類別:一是精神或精神的各種形式,一是物或物的存在形式。前者是主觀唯心論或客觀唯心論倡導並運用的認識基點,突出強調了人的精神能動性;後者是樸素唯物論或機械唯物論倡導並運用的認識基點,突出強調了物的客觀性。兩者始終無法獲得統一,因而都存在著自身的思想局限。而實踐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一種社會活動,實現了物的客觀性和人的精神能動性的高度統一。另外,以前的認識基點,不管是上帝或理性也好,還是某種實物或物體形式也罷,都是一種實體,體現的是一種實體思維。而實踐是一種社會性活動,體現的是一種關係思維。從實體思維轉向關係思維,是從傳統哲學思維轉向現代哲學思維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此而言,馬克思是現代哲學思維的重要開創者。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深入分析了實踐的豐富內涵,提出了實踐的基本形式,其中最根本的是物質生產實踐。以實踐為認識基點,最根本的就是以物質生產實踐及其矛盾運動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為認識基點,來認識社會和人的本質及其發展,從而創立了唯物史觀,實現了哲學歷史觀的變革和突破。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立足物質生產實踐及其矛盾運動這一認識基點,著重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過程及其共產主義發展趨勢,深刻闡述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以及人的解放的途徑和方法,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在此後的理論活動中,馬克思恩格斯始終堅持從實踐出發,立足實踐的發展變化來分析回答各種問題,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學說。完全可以說,離開了實踐觀點和實踐思維,馬克思主義的形成、豐富和發展是不可想像的。實踐思維集中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基點及其思想邏輯的展開方式。

 

    馬克思主義批判思維的突出標誌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把反思客觀存在、揭示矛盾問題、提出思想思路、引領實踐發展作為認識和思考的重點和主線。批判思維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創新思維、變革思維。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哲學家們對自己學說的功能定位主要是認識和解釋世界,而馬克思恩格斯既強調認識和解釋世界,更強調改造和變革世界,要求保持獨立人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與勇氣,以質疑、反思、變革的態度和思維,即以批判思維對待現存一切。正因如此,馬克思的許多著作都是以批判冠名的,如早期有1843年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期有1857—1858年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晚期有1875年的《哥達綱領批判》。當然,馬克思恩格斯也有許多著作沒有冠以批判的名號,但其中都貫穿著豐富的批判內容。批判思維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創新品格和以變革世界為己任的理論立場與使命擔當。

 

    馬克思主義歷史思維的突出標誌是,始終堅持把認識對象作為自然歷史過程加以思考和分析,並從中揭示其本質和規律。馬克思強調,社會發展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馬克思恩格斯對黑格爾哲學非常推崇,在哲學界思想界集中批判黑格爾哲學的時候,馬克思恩格斯卻公開承認是這位偉大哲學家的學生。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黑格爾哲學是以巨大的歷史感為基礎的。當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時,是把它作為一個歷史過程看待的。既看到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又看到了它的現實反動性;當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分析社會發展時,也是把它作為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看待的,既看到了社會變革的必然性,提出了社會形態由低向高發展的「自然演進序列」,同時又看到了這一過程的複雜性和曲折性,提出了「兩個決不會」:「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當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分析共產主義社會時,同樣也是把它作為一個歷史過程看待的,提出了共產主義社會的兩個階段理論。還想強調一點的是,正因為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歷史觀點和歷史分析,所以他們在看待以往歷史時,既以批判的又以充滿敬意的審慎態度來對待,並儘可能多地吸取前人的思想成果。這一點,正如後來許多思想家們所指出的那樣,馬克思主義絕不是離開人類文明大道而產生的空泛的學說,而是包含著豐富的人類思想精華和歷史智慧的百科全書。歷史思維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特性和厚重底色。

 

    馬克思主義全球思維的突出標誌是,始終堅持立足世界不同區域和國家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來思考、分析和回答各種問題。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出了世界市場、世界文學(即世界文化)和世界歷史等重要思想。他們指出,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到處落戶、到處開發、到處建立聯繫,從而開拓了世界市場;世界市場的建立和擴張,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活動,「世界文學」即世界文化開始形成,歷史已逐漸成為「世界歷史」。可見,馬克思主義自從它創立的那一天起,就是從全球視野,即從世界各個區域、民族和國家的相互聯繫中來思考和分析問題,在此後的理論思考和思想創造中,馬克思恩格斯也一直保持這樣的態度,堅持運用這種方法。比如,馬克思恩格斯把英國、法國、德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看作是一個體系,並由此提出了「共同勝利」的理論;馬克思把東方社會和西方社會看成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綜合體,提出了東方社會的革命是西方社會革命的火藥桶的思想,提出了在西方社會影響下,東方社會可以打破自然發展進程,跨越「卡夫丁峽谷」進入社會主義的思想。全球思維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特性和寬廣視野。

 

    總之,人本思維、實踐思維、批判思維、歷史思維和全球思維,是構成馬克思主義思維方式的五個基本方面,它們分別反映了馬克思恩格斯思考和認識問題的價值維度、實踐維度、創新維度和時空維度。堅持、運用和發展這一思維方式,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是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必然要求,是理論工作者的重大責任和神聖使命。

 

    (肖冬松,作者單位: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

 

相關焦點

  • 開啟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之門的鑰匙-光明日報-光明網
    以通俗而準確的方式詮釋毛澤東的哲學名篇《實踐論》《矛盾論》,是李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一大貢獻;他在這方面的代表作《〈實踐論〉解說》《〈矛盾論〉解說》(以下簡稱《解說》),被毛澤東讚譽為「極好」,早已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經典。
  • 一個「老」案例的「新」講法-光明日報-光明網
    如果我們直接以此證明「馬克思主義從產生到現在已經160多年了,隨著歷史的發展,日益深入人心,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這一結論,恐怕就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事件的時效性,二是論證的邏輯性。    首先,「千年思想家」評選在當年之所以具有轟動效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距離蘇東劇變不久,這一事件有力地回擊了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和歷史終結論。
  • 主流媒體引領社會輿論的經典案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日報關於河北農大一群畢業生,15年來持之以恆資助病逝同學的雙親,以及被資助的李維賀老人誠信為本,含辛茹苦償還債務的系列報導,讀後令人動容,引人深思,激起了廣泛的社會反響。
  • 讓世界知道中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專論】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們不僅要讓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國」,還要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讓世界知道「發展中的中國
  • 歷史合力論視域下的全面深化改革-光明日報-光明網
    習近平總書記訪歐演講時的這一重要表述,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繼承了歷史合力論的方法論特質,既是對歷史合力論的自覺運用,也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新補充、新發展、新貢獻,包含著深刻的哲學思維與價值意蘊。
  • 毛澤東講授的《辯證法唯物論》-光明日報-光明網
    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並把中國革命的實際經驗提升到理論水平上來,充實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過程中形成的一條重要經驗,也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
  • 專家學者熱議老莊思想的當代價值-光明日報-光明網
    該論壇由光明日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安徽省委宣傳部聯合主辦。老莊思想學術論壇始辦於2013年,已成功舉辦三屆。本屆論壇以「老莊思想與協調發展」為主題,近百位專家學者共同研討了老莊思想對當代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並為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推動社會有序健康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 辯證法:不是工具,而是哲學本身──評《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
    這是孫正聿先生花了十年時間研究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關係的力作,是作者關於辯證法與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專題研究,既在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意義上推進了辯證法研究,又在辯證法理論的意義上深化了對現代哲學思維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1、人們對辯證法存在種種誤解  辯證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力圖全面準確反映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和基本內容-光明日報-光明網
    不同層次的評析前後呼應、彼此融合,既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觀點為綱要,又吸收了學術界比較成熟的研究成果;既體現首尾一致的發展線索,又突出各個歷史階段的重點;既有助於學生從整體上學習理解,又有助於促進學生深入思考。    第三,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西方哲學史的密切聯繫。
  • 網絡發表納入學術評價的「光明探索」
    7月8日,「2019年6月網絡理論文章TOP100榜單」在光明網專區新鮮亮相。經過對文章質量、傳播力、影響力等的科學評價,發表在中央重點新聞網站、重點理論網站、地方新聞網站等22家網站的100篇理論文章脫穎而出,躋身當月「百強榜」。
  • 《哲學思維方式與領導工作方法》出版
    [內容簡介]  黨的十八大以來,領導幹部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成為普遍要求,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提高戰略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本書遵循從哲學之道到工作之術這一主線,系統闡述辯證唯物主義唯物論、唯物辯證法、實踐認識論、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人學等核心內容、思維方式及工作方法,是黨員領導幹部更好地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提升工作能力非常實用的指導性讀物。  [編輯推薦]  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體論到底是什麼呢?
    本體論,西方哲學概念之一。現代許多哲學學者使用存在論來指稱本體論,意思是世界的本源和世界的構成問題。通俗地說就是世界觀的問題。世界觀影響著認識論和方法論。任何哲學都必然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而這個世界觀必然要從一個邏輯前提(可能是假設也可能是常識)開始。
  •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及其學科建設研究
    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首先應當是關於現實世界和當今時代的「世界」之「觀」和「時代」之「觀」。它既為人們認識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世界圖景和思維方式,又為人們評價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價值觀念和意義框架,還為人們改變世界提供具有時代內涵的理想圖景和解釋原則。
  •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 宣講家網評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我們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新時代要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哲學,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維特質有一個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哲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變革。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世界...
    歷史見證了馬克思如何從一個胸懷崇高理想的少年成長為「千年第一思想家」,見證了馬克思主義如何從西歐工人運動中的一個學派發展成為當今世界影響力最大的科學思想體系,也見證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和中華民族邁向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馬克思主義早已穿越了時空的界限,閃耀著永恆的真理光芒。
  • 毛澤東的讀書生涯和政治實踐-光明日報-光明網
    對毛澤東來說,讀書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選擇,不是簡單靠興趣支配的選擇,甚至也不只是為了工作的需要,而是他的一種精神存在和思想升華的必要方式,是一種基本的生活常態,是一種「別無選擇」的選擇。閱讀這些書使毛澤東能夠跳出中國傳統思維來看世界。第三類書是新文化運動開始後,國內學者傳播新思潮方面的書,特別是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人的著述。第四類是《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書籍。   五四時期,一批知識分子首先傳播和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建黨的人都是一色的知識分子。以毛澤東、周恩來等為代表的五四運動的精神產兒也是知識分子,換句話說都是讀書人。
  • 陳金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
    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貿易戰、馬克思主義、鄉村文化、數位化轉型、小企業融資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摘編自《光明日報》  【陳金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  廣西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陳金龍指出,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特徵,強調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於實踐。70年來,我國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這種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係。
  • 打通思想政治教育最後一公裡-光明日報-光明網
    實踐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特徵,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強化實踐性,始終是思想政治教育保持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著力點。     創新實踐性思維,立足了解學生關心什麼與回答社會熱點問題和難點問題相結合,主動在社會上發掘實踐性題材。     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來看,屬於生產關係的任何調整和變革,都會給社會帶來深刻的變化。
  • 對馬克思「歷史決定論」的一點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決定論」一詞,源於古希臘,原意是「制約、限定、規定」,意指肯定事物之間具有因果制約關係,事物發展受必然性限定,引申為肯定物質世界存在著客觀普遍性、因果性、規律性、必然性的學說。簡言之,歷史決定論是指歷史進程受歷史因果性、歷史規律性和歷史必然性決定的理論。
  • 你問我答-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智庫你來問#【來擺龍門陣:重慶如何實現快速發展?】重慶雖然地處內陸腹地,但是近些年來,藉助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政策東風,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重慶要想更上一層樓,需要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我們邀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羅來軍與您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