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三大體系#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取得巨大成就。回望歷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回應時代與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中不斷前行。展望未來,應著力推動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不斷取得新進展。

改革開放帶來契機和動力

在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懷玉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發展歷程大致可概括為三個基本階段與形態。一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進行相關教材體系改革。這一時期主要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與實質「正本清源」。二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聚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性意義與價值問題的探討。三是當前,學界致力於構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與話語體系。從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性意義與價值的反思,轉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當代性問題的反思,這意味著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主題轉換。

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與創新提供了契機和動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郝立新表示,改革開放偉大實踐孕育了創新思維,催生了思想解放運動,為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提供了實踐基礎和精神準備;改革開放偉大實踐提出了許多重大現實課題,積累了富有探索性的「特區」經驗,提出了富於挑戰性的迫切要求,而這些直接推動了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回應時代呼聲,聚焦實踐問題,探索發展規律,深化學術探究,推進理論創新,取得了多方面成就,具體體現為:重大哲學理論問題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哲學基本原理和哲學史研究取得重大進展;關注現實的應用哲學蓬勃興起;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研究向縱深推進。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朱榮英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我們時代的真理,是能深入人民生活內在本源處的活的靈魂與思想精華。任何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必定是哲學社會科學獲得大發展的時代。我們身處的時代是需要理論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是需要思想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進程,構建能夠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是哲學研究者的歷史使命。

聚焦現實問題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應聚焦現實問題。郝立新談到,當前,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仍存在不足,具體體現為:較少關注現實問題,缺少對時代的感應;缺乏對具體問題的研究;對國外問題研究較多,對本土問題及促進國外成果本土化的研究力度不夠;學術自覺和學術自信有待加強。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新時代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提出新要求。劉懷玉表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和發展,與人類思想史上的許多哲學思想變革一樣,都是突破原有經典大問題而從亞形態、次問題中生長出新的基本問題。我們不能要求從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出發,直接回答今天的現實問題。我們不僅要關注資本主義的歷史局限性,更要關注相關資本主義批判理論本身的歷史局限性。我們要弄清經典作家用何種方法、在何種意義上看待我們正在面臨的現實問題。當前,馬克思主義哲學要研究的問題大致包括:關於現代性社會批判理論與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擴展研究、主體哲學轉向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本體論體系重建研究、「空間轉向」與馬克思主義城市社會哲學研究等。

郝立新建議,面向新時代的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把握時代精神,包括把握現代人文精神和現代科學精神;二是聚焦現實問題,包括理論現實與實踐現實;三是凸顯中國特色,創新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推出新的大眾哲學、生活哲學、實踐哲學;四是提升學術品位,在注重學術文獻考證研究的同時,著力提升研究成果的國際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沒有止境,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創新發展也沒有止境。朱榮英認為,唯有緊跟時代腳步、聆聽時代聲音,挺立時代潮頭、闡發思想先聲,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才能不斷向前發展。當代學人應充分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並將研究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相結合,構造出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當代新形態。只有將自己的「述學立論」融入現代化實踐,有序整合時代精神中一切先進性的思想因子,才能讓研究成果發揮出引領時代、面向未來的旗幟功能。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者適逢大變革、大發展的新時代,應主動承擔起思想創新的任務,不斷深化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潘玥斐

精彩推薦:

貫徹實施民法典 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蘇東坡的「兩個西湖」

課堂之外的教育遠比課堂教育重要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哲學與系統論的關聯性研究
    【摘要】系統論和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聯。在一定意義上,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均屬於方法論,都包含著運動和發展的觀點。與此同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自然觀、社會歷史觀和認知論中都體現著系統論思想。把握好系統論同馬克思主義哲學間的關聯,必將有助於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系統論思想。
  • 新中國七十年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歷程與發展
    隨著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術地位在國際學術界逐漸獲得認可和重視,改革開放打開了面向世界之門,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在國內學術界得到了廣泛傳播,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隨之強勢興起。這一階段的研究主要以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為主,相關的論文、譯文、專著、譯著在數量上有了較為明顯的增長。此階段,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隊伍培養和學術認知上都取得了長足進步,顯出蓬勃之態。
  • 推動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呈現繁榮發展的新局面。五年來,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把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特別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建設一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全面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理化闡釋、學術化表達、系統化建構,不斷推出高水平理論研究成果,為深化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
  • 構建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拓荒者——李達哲學思想研究
    新中國成立後,李達又先後出版了《談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講話》等法學著作,對推動我國的憲法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五是唯物史觀中國化的社會學向度。李達不僅在社會學的名目下闡釋唯物史觀,而且還將唯物史觀運用於考察一些純粹社會學論題,在社會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理論建樹。例如,他從眾多方面對婦女解放問題進行了探討和論述,成為中國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
  •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習近平強軍思想,蘊含著科學的立場觀點方法,充滿著政治智慧,閃耀著真理光芒,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新時代人民軍隊的強軍勝戰之道,開拓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軍事哲學新境界。  中國特色強軍之路的哲學升華  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軍事哲學是時代精神在軍事領域的集中體現。
  • 「傳承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
    以現實問題研究帶動基礎理論研究,以基礎理論研究推動現實問題研究,這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重要方式。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深層結合的產物。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發展,要繼續深化對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研究,並在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涵和實質的基礎上,自覺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進程。
  •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大智慧
    ① 《新時代》雜誌1886年第4年卷第4期上刊登的恩格斯撰寫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左上)②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的手稿片段(左下)③ 1888年出版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單行本的扉頁(右)哲學星空群星燦爛,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其中最明亮的。
  • 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讀懂新時代
    在第三卷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總攬全局、戰略謀劃」等系列重要論述,正是面對新時代的變化,運用哲學思維對各種問題作出全面深刻分析和思考後的深刻表達。  為開展新時代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提供了科學思維方式  關於時代,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分析社會問題之時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
  •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召開
    ,推動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和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暨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高層論壇」於9月19日在南京審計大學舉辦,論壇主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定型的哲學根據」。
  • 在哲學社會科學中彰顯馬克思主義的力量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於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誌。近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自覺性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保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正確方向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發揮其指導作用,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
  •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在寧召開
    南京審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趙歡春教授主持開幕式。來自全國的170餘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研討。趙金松指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作出決定,具有開創性、裡程碑意義,開闢了中國之治的新境界。推動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應當從深厚的歷史底蘊中堅定發展方向,從豐沃的實踐土壤中堅定發展定力,從鮮明的人民立場中堅定發展取向。
  • 向世界一流邁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科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在邁入新世紀之後,人大哲學人更是在教學與研究中力求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和大眾需求,關注哲學和哲學史的基礎性問題,他們以哲學的方式反思時代,重視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強調哲學致思的學術品格,提升理論研究的現實維度。現當代中國哲學學科取得了長足進展、結下了累累碩果,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為此做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貢獻。
  • 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我國哲學學科的影響
    40年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可以說是國內最為活躍也是成果最為豐富的學術領域之一。然而,國內學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基本性質及其影響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對立的看法。在改革開放走向新的歷史階段之際,客觀評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需要的哲學社會科學具有重要意義。
  • 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原標題: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性貢獻 【紀念恩格斯誕辰200周年】 恩格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奠基人之一,與馬克思一起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恩格斯一直資助和支持馬克思進行理論研究,並與馬克思一起戰鬥,為馬克思的理論研究注入了強大動力。
  • 中國經驗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理論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必將進一步把中國社會推向前進。
  • 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原標題:唯物史觀與馬克思主義中國思想史研究   近代學科意義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始於20世紀初期,這一時期的相關論著注重借鑑西方思想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但因深受傳統學術的影響,研究的重心仍然是中國學術思想史。胡適1919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按近代學科體系研究哲學思想,開創了中國思想史研究的新範式。
  •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B 揚棄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C 拓寬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研究領域  D 取代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部分內容E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進步和發展  10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的含義在於()  A 從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尋找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答案  B 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  C 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同中國哲學優秀傳統相結合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黃枬森是當代中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哲學史家和哲學教育家。他的哲學思想和學術貢獻主要集中於《哲學筆記》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與辯證唯物主義研究、人學研究和文化研究等方面。這些研究具有共同的旨趣和特徵,就是特別注重並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科學性」。
  •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第2頁: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哲學第3頁:強化訓練  第一部分 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一章 哲學基本理論  本章重點掌握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基本問題,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和功能;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及理論來源,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目的。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2、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2.1、哲學和具體科學是普遍和特屬的對立統一。哲學從總體上把握整個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最一般的規律,具有普遍性。科學從具體領域著手研究世界的特殊規律和具體問題,具有特殊性。可知論認為:物質和精神具有統一性,思維可以反映存在,二者可以取得一致。不可知論認為:否認統一性,思維不能反映存在,世界不可認知或者是不可徹底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