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唯物主義的四大基礎原理:物質存在形式原理、實踐本質原理、意識能動性原理、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其中「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整棟大廈的基石。
一、意識的來源
1、自然產物:
意識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自然演化過程,經歷了三個決定性環節:由無機物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反應特徵發展到低等生物的襲擊感應性;由低聲生物的刺激感應性發展到一般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由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發展到人的意識。
2、社會產物:
意識不僅僅是自然物質進化產物,還是社會的產物,是勞動的產物。
2.1、勞動過程中,原始人類的活動器官和生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直立行走,腦容量增大。
2.2、勞動過程中,原始人群的食物種類逐漸豐富多樣,促使大腦進一步發達。
2.3、勞動過程中,人所接受的外界信息不斷增加,促使感知和思考能力不斷提高。
2.4、勞動過程中,產生了語言,促使抽象思維能力、交流傳播能力不斷提高。
二、意識的本質
1、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意識本質是心理過程,它是通過人腦這個生理基礎得以實現的,而人腦生理過程是一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對生理過程的依賴,是意識依賴於物質的一個方面。
2、意識是客觀對主觀的反映
2.1、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感覺是意識的初級形式,是主觀對客觀事物、現象的直接反映;思維是意識的高級形式,是主觀對客觀事物內部聯繫和規律的反映。感覺和思維都是人主觀世界所持有的。
2.2、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無論是感覺還是思維,其內容都是來源於客觀世界,其過程都是以客觀的物質作為基礎,一切觀念都來源於客觀世界,是這樣或者那樣的反映客觀世界。
三、意識的作用
1、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目的要求反映什麼?計劃要求怎樣反映?表現出主體的選擇性。
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人的意識不僅僅是通過感覺、知覺反映客觀世界的現象,通過思維、判斷反映事物的聯繫和規律,還運用概念、推理等形式對感性材料進行篩選和加工製作,在大腦中構建精神的世界。
3、意識具有指導社會實踐的作用。人的意識不限於從實踐中總結出認識來,更重要的在於用既有的認識指導下一步的實踐。改造世界意味著創造出世界上沒有,且如果沒有人參與,永遠也不會有的東西來。
4、意識具有調控生理活動的作用。意識、心理因素能夠對人的行為選擇和健康狀況產生重要的影響。
四、意識的能動性
1、正確的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1.1、物質決定意識,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
1.2、意識反作用於物質,只有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正確的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1.3、物質和意識對立而又辯證統一,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對立而又辯證統一。
1.4、實踐,是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統一的基礎。
2、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條件
2.1、「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前提
2.2、「實踐」是基本途徑
2.3、實踐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2.4、社會發展規律、歷史發展趨勢和主體的選著性、能動性辯證統一。
簡而言之:意識的本質是人腦的生理機能,是主觀對客觀的反映。
馬克思主義哲學(四)實踐本質原理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中國化
恩格斯晚年著作,是否推翻了《共產黨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