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是自學考試複習過程中的一個總結,是學習的精華所在。在自考複習的過程中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不僅是對知識的鞏固,更是考前複習的一個重要資源。對此,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小編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年成人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複習重點,幫助各位考生建立一個條理清晰的知識體系,強化記憶,輕鬆備考。
點擊查看: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點擊進行諮詢》》
第一章:哲學和哲學基本問題
一、哲學的含義:
1、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2、 哲學是關於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3、 哲學既是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法論,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或者說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1、 二者是一般和個別,普遍與特殊的關係;
2、 二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以自然、社會、思維三大領域的普遍規律作為研究對象,具體科學是以局部領域的特殊規律作為研究對象的;
3、 其聯繫是具體科學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提供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4、 既要反對代替論,也要反對取消論。
三、哲學基本問題:
(一)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是哲學基本問題,也可以表述為意識或精神與物質的關係,它有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 思維和存在誰是本原,誰是第一性的問題,誰決定誰的問題,是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第二、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依據?這是由哲學的性質特點和它在哲學中的地位決定的。
1、他是任何哲學派別都不能迴避而必須回答的問題;
2、對它的解決決定著哲學派別的路線和方向;
3、它是一切哲學派別鬥爭的焦點;
4、他也是實路中的基本問題。
(三)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包括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兩方面。
1、在理論上對思維和存在,誰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對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的問題是劃分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標準。
2、在實踐上,它可以指導我們自覺的處理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從而正確認識世界和成功的改造世界。
四、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以及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含義:(簡答或選擇題)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義的關係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1、 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誰是一第性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凡是認為社會存在是第一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就是歷史唯物主義。
2、 凡是認為社會意識是第一性的,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就是歷史唯心主義。
第一章 哲學基本派別和形態一、一元論和二元論的含義:(選擇)
1、一元論主張世界有一個統一的本原,是肯定在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中有一個是第一性另一個是第二性的學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哲學;
2、二元論否認世界有一個統一的本原,認為思維和存在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它是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不徹底的哲學,最終倒向唯心主義。
二、唯物主義的含義及三種歷史形態:
唯物主義主張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物質。
1、 樸素唯物主義 認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世界是由一種或幾種原初物質發展來的。
2、 形上學唯物主義 認為原子和原子的屬性是世界的本原,也叫機械唯物主義。它有三個嚴重缺陷:A、機械性 B形上學性 C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
3、 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它是唯一科學的、完備的,徹底的唯物主義。
三、唯心主義的含義及其兩種基本形態(或唯心主義的兩種形式的共同點和區別)
唯心主義主張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精神決定物質,物質依賴精神。
1、主觀唯心主義 它們是把人的主觀精神、主觀意志誇大為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產物,導致唯我論。
2、客觀唯心主義 他們認為客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第一性的,是先於人類,先於事物的,客觀精神產生了萬事萬物。
A、現代西方哲學包括人本主義和科學主義思潮;
B、其實質都是唯心主義
C、我們對它的態度都是批判的加以吸收。
以上ABC三個選項是書中的內容。會出選擇題。
四、唯心主義和存在的根源:(簡答或選擇題)
1、 主觀和客觀相分離,認識和實踐相脫離,片面誇大主觀,這是它產生和存在的認識論根源,如果把認識過程中的感性因素片面誇大,就產生主觀唯心主義和經驗論。如果把認識過程中的理性因素片面誇大,就產生客觀唯心主義和唯理論;
2、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和對立是產生和存在的社會歷史根源;
3、 反動統治階級的需要是它產生和存在的階級根源。
五、辨證法的三種歷史形態:
1、古代樸素辨證法;
2、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唯心主義辨證法;
3、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辨證法
第二節 哲學的基本問題 ——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一、哲學基本問題的形成和提出
恩格斯首先提出了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是人們處理和駕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係的一切活動所必須解決的一個根本問題。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是解決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幾春,並由此而形成了不同的哲學派別與哲學形態。
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
1、第一性問題:思維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質何者是本原。也即——本體論問題。
2、同一性問題:思維和存在是否是同一的,是否可以認識。也即——認識論問題。
3、哲學基本問題的兩個方面的關係:哲學中的認識論必須以本體論為前提和出發點。
總之,思維與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具有本體論的意義和認識論的意義兩個基本的方面。
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基本哲學派別
兩大派別或兩大陣營:唯物主義 唯心主義 (是哲學上的黨派性)
如何回答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個方面的問題,即本體論問題,是劃分兩大派別的唯一標準。在哲學史上有所謂的二元論,認為思維和物質是平行的,同為世界的本體。二元論試圖調和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但最終還是陷入唯心主義的結局。
1、唯心主義:認為思維、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種基本形態。
A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的外化和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時常和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繫。
B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中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必然導致唯我論。
2、唯物主義:總的特點是,肯定物質、自然界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思維、精神則是由物質、自然界所派生的、第二性的。在整個歷史上,也有不同的發展形態。按基本特徵,大體可分為三種:
A :古代的樸素的唯物主義,是最初形態。基本特徵 —— 試圖在某些具體的有形物體中,在某些特殊的東西中,尋找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
B:近代的形上學唯物主義,即機械唯物主義。基本特徵 —— 承認世界的物質性,但卻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解釋世界,看布道世界上的事物和現象之間的普遍聯繫與變化發展或只承認機械的聯繫與運動。具有機械性與形上學性和不徹底性。
C :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唯物主義發展中最徹底、最科學的形態。基本特徵 —— 有機統一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唯物主義的自然觀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不僅重視理論解釋世界,而且強調實踐地改造世界,是實踐的唯物主義。是迄今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的最高形態,最具科學性和革命性。
3、對兩大派別的正確認識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是兩條根本對立的哲學路線。從總體上看,唯心主義路線是錯誤的,唯物主義路線是正確的。但不能只是簡單地否定唯心主義。唯心主義產生的根源:社會階級的根源、認識論根源。(不結果實的花)
4、對世界存在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的回答——形成了兩大派別。
對世界是怎樣存在的問題的回答——形成的是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兩種觀點。
第三節 哲學的歷史發展一、哲學的歷程
哲學這一獨特的社會意識形式從萌芽到正式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真正的哲學是在人類進入文明時代、進入奴隸社會以後形成的。在每個發展歷史時期都交叉著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對立和鬥爭。
古代 —— 唯物:德謨克利特辯證法:赫拉克利特
唯心:柏拉圖 形上學:巴門尼德
歐洲中世紀 —— 哲學成立神學的婢女,形成了一種特殊形態的經院哲學。
西方近代哲學 —— 唯物:哥白尼 培根 斯賓諾莎 費爾巴哈
唯心:貝克萊 休謨 康德 黑格爾
二、科學的分化與哲學的發展
哲學與科學的分化
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辨證的,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哲學與具體科學的共同點:二者一樣都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概括。在實踐經驗的關係上,其不同點又是哲學比較間接、概括,具體科學比較直接、具體。除此,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和知識源泉;具體科學以哲學為指導。
首先,哲學依賴於具體科學,是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了哲學的發展,給哲學提供了新的知識源泉。其次,具體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哲學,以具體科學為基礎和知識源泉的哲學,反過來又給予具體科學以世界觀和一般方法論的指導。是哲學所特有的功能。
三、哲學的發展與文明的創造和演進
文明的創造與演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對於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哲學是人類文明創造和演進的產物,它又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和靈魂,對人類文明的創造與演進起著不可缺少的制約和導向作用。二者的慣技實際上也就是哲學與其時代特徵的關係。有如下內涵:
第一,哲學理論地把握文明創造與文明演進過程中的合理性與現實性的辯證法。哲學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和活的靈魂,就是這種辯證法的集中體現,它反過來又對於促進文明的創造和演進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哲學的批判推進人類文明的創造和演進。哲學的批判並不是單純的否定,而是同時包含著建設、創造,是破與立的統一。因此,哲學的自我批判和對文明諸形態的批判,才能對文明的創造與演進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並成為哲學與文明共同進步的機制。
第三,哲學為人類文明的創造與演進提供指南。人類文明的創造和演進的方向與進程,離不開哲學的指引。
總之,哲學的發展同人類文明的創造與演進是密切地聯繫在一起的。哲學是在人類文明的創造與演進過程中,通過對一定時代的文明創造活動及其成果的結晶的集中和提升而形成的,並作為文明的核心和靈魂而存在,反過來又對文明的創造與演進起著促進、推動和指引的作用。
溫馨提示:在自學過程中,邊學習邊做筆記,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好方法。在做同步練習題和自測題時,對平時的筆記進行校對和更正是非常重要的,不僅有助於重點、難點知識的深化和鞏固,而且更容易形成一個層次分明、邏輯嚴謹的知識系統,這樣有利於知識點的記憶。
點擊查看:2020年自學考試《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考點匯總
推薦閱讀:2020年10月各省自考網上報名時間
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