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能動作用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與意識的關係是:物質決定意識,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對物質又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堅持物質決定意識,就堅持了唯物論;同時又承認意識的能動作用,就堅持了辯證法。物質決定意識和意識的能動作用是辯證的統一。
意識的能動性(即主觀能動性)是指意識能動地反映世界和通過實踐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意識的能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們在改造客觀物質世界時,總是根據自己的意願和需要,確定一定的目的,制訂詳細或粗略的計劃。目的是人們行動之前在頭腦中形成的想要達到的結果。計劃是目的的具體化,是實現目的的具體方案。意識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是意識能動性的重要表現,也是人的活動與動物活動的重要區別之一。
第二,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意識對客觀物質世界的反映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不斷創造的過程。意識對世界的反映是根據主體的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的。人的意識不僅能夠通過感覺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通過思維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不僅能夠反映事物的現狀,而且能夠以此為基礎,追溯過去,推測未來,創造一個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第三,意識對於人的生理活動具有一定影響作用。人體是一個心理和生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系統,意識活動依賴於神經系統的生理過程,意識(特別是其中的情感)又能對人體的生理過程產生重要影響。心胸開朗、情緒樂觀有益於身體健康,心胸狹窄,心情鬱悶有害於身體健康。
第四,意識能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物質世界。這是意識的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意識的能動性不僅在於能反映客觀世界,根據需要和可能形成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目的的支配下,通過有計劃的實踐活動將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使客觀世界發生合乎人的目的的變化。這就是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
由於意識的能動性最突出的表現是通過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所以,實現意識能動性的根本途徑是人的社會實踐,意識能動性作用的發揮依賴於一定的物質條件和物質手段。
意識的能動作用有兩種不同的性質:正確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採取正確的行動,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錯誤的意識會引導人們採取錯誤的行動,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阻礙和破壞作用。
更多更全複習資料請見自考365網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輔導。
編輯推薦:
2014年自考網上培訓輔導課程全面熱招 最低只需60元!
「自考真題庫」手機應用免費下載中!海量真題 隨時自測
第一時間獲得自考資訊 請關注自考365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