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個性」與「個性」的哲學

2020-12-01 中國社會科學網

  「哲學」一詞源自古希臘文「philosophy」,其詞根意為「愛智慧」,由日本「哲學之父」西周翻譯成中文並傳入中國。哲學的「個性」,是指作為智慧之學的哲學,隸屬特定的認知主體,從產生伊始便具有特定的民族性和時代性。「個性」的哲學,則是指不同的認知主體基於自身的學思體悟和生命情趣,構思出的具有差異性的哲學流派。

  一

  哲學的「個性」首先體現為民族性。恩格斯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這意味著,但凡在歷史上有過重要影響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理論思維、哲學思辨。中國人在創造獨具特色農耕文明的同時,構建出了體現中國哲學「個性」的哲學,譬如「和合」文化。「和合」文化是中華民族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哲學形態,貫穿於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價值觀念、心理結構、審美情感之中,為各家各派普遍認同。

  哲學的「個性」還體現為時代性。哲學的「時代」並不完全是歷史學以時間坐標為基準所斷代出的人類歷史發展時間段,而是基於「人文語境」的轉化,立足「詮釋文本」的轉變,凸顯不同「核心話題」的過程。因「核心話題」的不同,便有了哲學「時代」的差異。在中國傳統哲學的演進歷程中,智者們圍繞道德之意、天人之際、玄冥之境、性情之源、理欲之辨等哲學話題展開大討論,造就了先秦諸子學、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中國哲學由此顯示出鮮明的「個性」。

  二

  在民族的、時代的哲學「個性」演變歷程上,不同民族的不同智者根據時代的人文語境,基於「自我」主體立場的體認、理解和表述,造就出不同的思辨邏輯和言說進路。當然,無論路徑、方法如何不同,其彰顯的共同的特定時代的核心話題卻是相同或相似的。因此,主體差異對哲學話題體貼的多元性,便形成諸多「個性」的哲學。

  「個性」的哲學首先體現為智者的主體差異性和認知多元性。哲學是智者基於自身的生命感悟、心得體悟和學思勘悟對時代話題的追問,是認知主體的能力、實力、毅力、心力「四位一體」的和合過程:能力意味著智者主體積極性的發揮和思辨主動性的展開;實力意味著主體知識素養的培育和研究方法的豐富;毅力意味著主體持之以恆的精神和知難而進的志趣;心力則意味著主體人生閱歷的品鑑與對自我生命價值的體悟。可以這樣說,智者的研究興趣、求知慾是哲學研究的動力,為學志向與恆心是持續哲學研究的保障,學術素養、反思精神和觀察視界是哲學邏輯結構創新的催化劑。所以,智者圍繞時代話題,邏輯地闡釋問題和解決問題之「道」必然表現出「個性」的差異。就宋明理學而言,周敦頤、二程(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陸九淵、王陽明等都對「理欲之辨」這一話題進行思考,但因考察視域和解釋立場的不同,便形成了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和張王氣學,體現出多元化邏輯進路的「個性」哲學形態。

  「個性」的哲學還體現為開放性和創新性。哲學正在探討的問題和可能要探討的問題是開放的。哲學之思不是無病呻吟,必有其參照對象和未來路向,必有其所要解決的問題。如,在宋明理學工夫論問題上,程朱講格物窮理,希圖將「物理」自覺地開顯為道德修養和心性義理,但弊於對具體「物理」的不懈追求,造成「遊騎無歸」的危險;王陽明即此展開以「良知論」為核心的道德革新,堅持「良知是自家準則」,認為只要把內在的道德至善充分外顯,自然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氣。到陽明後學,則多重本體而不重工夫,如王畿以良知為「現成」玄說,直把良知作佛性看,落入狂禪的「道德虛無主義」;王艮從日用常行處指點良知,不重道德修悟,至李贄等,則拋卻工夫,落入打破一切道德藩籬的「道德自然主義」。劉宗周批評道:「猖狂者參之以情識,而一是皆良;超傑者蕩之以玄虛,而夷良於賊。」他繼起而建構以「本心」為提挈的,即工夫即本體、本體工夫圓融的工夫論:「工夫用到無可著力處,方是真工夫。」「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工夫。」所以,儘管朱熹、王陽明、劉宗周都談「工夫」,但因立意前提有異,故其破題入手和闡論進路並不相同,體現著「個性」的哲學思辨。

  三

  哲學的「個性」與「個性」的哲學往往交織在一起。從相對的地域差別和中外之別而言,特定民族的哲學有其「個性」表現,誠如在卡爾·雅斯貝爾斯所言之「軸心時代」(公元前500年前後),世界幾個重要的文明古國幾乎同時造就了影響後世的智者,中國出現了以孔子、老子、墨子、韓非子等為代表的百家思想爭鳴,印度出現了《奧義書》和佛陀對人類精神的探求,古希臘則湧現出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為代表的「先知」和「賢者」。但是,因對各自社會、人生、思想規律的解構與建構方式相異,即便是屬於同一哲學「個性」時期的諸子百家哲學,也是由儒家哲學、道家哲學、法家哲學等不同「個性」的哲學共同塑造而成。這表明哲學的「個性」之中內含「個性」的哲學。再者,儘管諸子百家主體立場不同、哲學邏輯結構相異,如儒家言仁愛德治、墨家說兼愛非攻、道家論自然無為、法家談法治術道,但它們都圍繞「道德之意」這一核心話題展開,從而造就諸子百家哲學的「個性」。這也表明,「個性」的哲學無不體現著特定時代哲學的「個性」特徵。

  (作者:張瑞濤,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相關焦點

  • 醫生需要學點兒哲學
    □胡大一  醫學是最需要學點兒哲學的學科。在學醫和從醫的過程中,診治疾病無不充滿了哲學道理。比如,哲學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共性和個性」,就反映了「讀醫學教科書和臨床實踐」的關係。  我們剛進醫學院或者初出校門當醫生時,更多的是接觸書本知識。
  • 2020軍隊文職考試哲學備考資料:哲學的含義
    哲學的含義(一)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係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這裡說到哲學是怎樣的世界觀,說明哲學和一般人的世界觀是有區別的。
  • 尼採 哲學的源頭
    民族的醫生拒絕哲學。 所以,誰想為哲學做辯護,誰就必須表明健康的民族為什麼需要哲學並且已經運用了哲學。如果他能夠表明這一點,也許病人自身會獲得這樣一種富有成效的見識:為什麼恰恰對他們來說哲學是有害的。
  • 學者宗白華對西方哲學的解讀!一起來扛中國哲學轉化之大旗
    1,西方哲學的產生宗白華把哲學看做一種社會諸關係的交織演化,包括生產力、生產資料、生產中的諸關係等,總的來說,是一種社會關係的現實反映。西方哲學開始於小亞細亞的沿海,實際上就是當時希臘的殖民地米麗都城,形成了後世認為的伊奧尼亞哲學,即米麗都學派。
  • 德國浪漫主義的興起和發展,還特別強調「個性」
    從涉及領域看,它波及繪畫、文學、音樂等多個領域,確切地說,波及文化和哲學的一切領域;從影響範圍看,浪漫主義最終走出德國,成為全歐甚至波及美國的思想文化潮流。德國浪漫主義興起的政治、社會和文化背景德國浪漫主義的興起與法國大革命有著密切的關係。
  • 哲學思維的三大特點
    哲學思維具有抽象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哲學的抽象性是一種「形而上」的,將人類的抽象能力發揮到最高限度,力求把握「無限」的抽象;批判性是哲學思維對命題和對象進行帶有否定性的考察和分析;哲學的反思性是指它的批判矛頭不僅僅是「對外」的,即針對一切外部對象和已有的概念及思想成果,同時也是「對內」的,即針對批判著的思想自身。
  • 讀《世界哲學史》10-2——英國的實證哲學
    十九世紀哲學英國的實證哲學一、邊沁和穆勒1、傑裡米·邊沁(1748一1832)>邊沁的學說是一種純粹的社會功利主義哲學。穆勒的主要哲學著作是《演繹與歸納邏輯體系》。穆勒試圖為實證主義提供心理學、邏輯學和認識論基礎。心理學是基礎科學,是哲學的基礎;邏輯學是把偶然的觀念聯繫與持久的、合乎規律的觀念聯繫區別開;經驗是認識的唯一源泉,所以歸納邏輯就是唯一可靠的認識方式。
  • 唯物論—高中哲學甜味品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唯物主義的三種歷史發展形態和唯心主義的兩種發展形態都是高考的高頻考點。如果考試範圍在第一單元,我們都認為是正確的,但從哲學生活第二單元開始,唯心主義觀點一律認為是錯誤的,因為我們從這一單元開始學習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這一點大家一定要牢記在心。
  • 中國人生哲學的高階管理哲學,一篇文章帶你全面認識中國哲學
    針對最高領導人,人物誌強調個性要平淡,必須沒有情緒,實際上就是要具備一切良好的個性,才能領導全國最優秀的人才,自己不必是所有專業的最有能力者,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卻必須具備了解他人智慧的能力,領導的時候首先要有任用賢人的智慧,其次能夠決定政策,再來就是要有行賞罰的堅定意志。此處,儒、道、法家的智慧都俱在了。
  • 如何解決高中政治學科中哲學問題,奪得高分?
    高考中,政治哲學一直是大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是所有學科的母科。在高中階段,主要考核的哲學範疇有:矛盾觀、唯物主義辯證觀、質變量變等諸多考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細數如何巧答哲學綜合性大題。
  • 為打造個性創意遊戲 NEXON重組七大工作室
    據悉,此次更改是為了應對急速發展的遊戲市場的變化,並為了鼓勵旗下的各開發組織強調各自的開發哲學,開發出更有個性的創意遊戲。將來,開發工作室將會被賦予創建新項目等獨立權限。目前,NEXON公司旗下的開發工作室共7家,分別是:惡魔貓工作室、WHAT!
  • 哲學這麼好玩——一些有趣的哲學書籍
    關於人生的很多問題,哲學都能給出解答,然而卻總給人以抽象、晦澀之感,令人望而生畏。其實,哲學也可以很好玩。我們就推薦幾本通俗易懂的哲學書籍,以有趣生動的方式對哲學知識進行引導梳理,幫助讀者們在哲學的歷史長河中理清頭緒。《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
  •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串講資料(一)
    第一章 緒論  一、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哲學是對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 教材8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係是共性和個性的辯證關係。  1、相互區別:研究的對象不同,馬克思主義哲學把整個世界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具體科學是以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範圍作為研究的對象,研究的是這些領域的特殊規律。
  • 《樓宇烈的北大哲學課》:中國傳統哲學的三大思維底蘊
    《體悟力:樓宇烈的北大哲學課》,樓宇烈著,中華書局2020年7月出版。本書是樓宇烈教授六十餘年思想精華,來自北京大學的中國哲學大課堂。哲學給人的印象是艱深難懂的,但是經過樓宇烈教授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講解,中國哲學的核心理念變得親切靈動。
  • 黑格爾哲學的核心到底是什麼?
    其實並不會,首先哲學並非是獨立的學科,它是非常具有關聯性的,中文的哲學本是日文對philosophia的翻譯。簡單的了解哲學的關聯性,我們再來就比較好談關於黑格爾的「合理性」問題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存在即合理」是《法哲學原理》序言中的一段截字,我們顯然不能空中建樓的去談合理性,必須將之放在「歷史性」的角度中、黑格爾的學問中去思辨這個問題。
  • 你知道什麼是道教哲學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必須先從宗教哲學談起。宗教哲學,從不同的角度審視可以有不同的內涵。從宗教主體自身去考察,所謂宗教哲學就是宗教信仰的理論基礎。宗教在本質上是種信仰,宗教信仰具體表現為教義,要使這些教義讓人相信,就必須有思辨的哲學論證,即成系統的哲學理論。
  • 老莊哲學的一脈相承
    關於老子哲學的基本特點,學術界認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辯證法學說。除此之外,再簡單歸納一下。第一條就是無為思想。老子宣揚的就是無為而治,認為統治者不要有什麼政治作為,而是要給老百姓休養生息的時間; 不要對老百姓橫徵暴斂,而是要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農時,這樣才可以做到「無為而無不為」,天下自然就歸順了。第二條就是虛空的思想。
  • 高考「文綜」政治中,哲學方面的47個重要知識點,值得收藏
    對於哲學主觀題的解題來說,並不只是:原理+材料。哲學是一種思想方法。同學們在答題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解答語句中的內在邏輯和觀點,在論證的同時,要善於從所寫材料中提煉出哲學觀點並加以總結,上升到理論層面。一般來說,政治哲學題的解題思路,也是先構思底層邏輯,再提煉哲學觀點,接著根據題設中給出的觀點,組織語句進行作答,同時注意哲學觀點和事實的客觀邏輯,要做到協調統一。哲學1、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即哲學不僅是一種觀點,同時也具有研究和改造世界的方法。
  • 哲學,真的無用嗎?
    自然科學的訓練滋養了理性能力,跨領域的職業經歷積累了哲學的感悟,晚年的人生理想凝聚於對哲學的認真探討中。這種文化中蘊含的人本主義價值觀與科學主義世界觀,以及其中挾持的邏輯實證主義哲學,都深深地嵌入了當代中國的文化環境中。其追求人類精神與個性解放和社會自由的公共觀念,曾經喚醒與激勵了一大批有志改造國家的年輕人。
  • 中國哲學是人類的源始哲學
    中國哲學是人類的源始哲學的哲學根據是,西方哲學的根本哲學原理:哲學的本體決定哲學的主體。中國哲學是一切哲學的本體,則中國哲學就是人類的源始哲學。源始哲學對於哲學自身的自性本然的規定性是:哲學研究同在存在的時顯和哲學研究同在時在的實在存在的時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