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烈的北大哲學課》:中國傳統哲學的三大思維底蘊

2020-12-04 新華網客戶端

《體悟力:樓宇烈的北大哲學課》,樓宇烈著,中華書局2020年7月出版。

本書是樓宇烈教授六十餘年思想精華,來自北京大學的中國哲學大課堂。哲學給人的印象是艱深難懂的,但是經過樓宇烈教授深入淺出、幽默風趣的講解,中國哲學的核心理念變得親切靈動。樓先生醍醐灌頂式的深入分析,有助於培養大眾的哲學思維方式,構築中國哲學的寬廣知識體系。

哲學是一種形而上的學問。很多人把哲學看得很高,其實中國哲學一直在生活實踐中,不離人倫日用,這是需要我們重新來認識的。當然也不能像「文革」時期那樣把哲學庸俗化,所謂西紅柿哲學、養豬哲學等是不可取的。道和藝是兩個層次,但又分不開。離開了日常生活,藝不可能上升到道,可是又不能把道降低到日常生活的層面。既不能把哲學說得很玄妙、神秘,也不能把哲學庸俗化。以中道的觀點,恰如其分地說,哲學是一門無用之用的學問,它不能對你產生任何實際功效,但是它會引領你去做正確的決定。我們之所以要普及哲學,是要讓人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能夠讓人從不自覺變成自覺,而且還能從做一件事中明白道理,並運用到生活的各個實踐層面中去。

在哲學中,除了價值觀念,最核心的就是思維方式問題,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面對怎樣去解釋、認識等問題。中西哲學的差別,不是簡單的形式上的差別,而是類型上的差別。要把握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就要懂得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這樣才不至於霧裡看花、隔靴搔癢。

整體關聯

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非常注重整體關聯。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關聯在一起的。事物的任何一個部分,都不能孤立到整體之外去,更不能用它來說明整體的問題。只有把部分放到整體中去,才能正確認識它。部分在整體裡的任何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整體,整體的變化也同樣會影響到各部分。這就像太極圖一樣,圖中有陰,也有陽,陽長陰消,陰長陽消,而陰陽又是互根的,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離不開陽,陽離不開陰。正因為如此,中國的思維方式不是簡單的非此即彼,而是強調此離不開彼、彼離不開此,此中有彼、彼中有此,此會轉變為彼、彼會轉變為此。總之,彼此是一個整體。

在古人心目中,不論事物、現象有多麼複雜,都可以用「道」來貫通。可以說,中國文化就是「道」的文化,孔子講「士志於道」(《論語·裡仁》)。我們要求道、悟道、證道、傳道,用「道」來貫通一切。漢代河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認為《老子》中的很多道理既可以用在修身上,也可以用到治國上。「論病以及國,原診以知政」(《漢書·藝文志》),這句話是說我們可以把對人體的認識運用到政治團體上,人體是「體」,集體不也是「體」嗎?

賀麟先生就說過:「儒學是合詩教、禮教、理學三者為一體的學養,也即藝術、宗教、哲學三者的諧和體。」(《文化與人生》之《儒家思想的新展開》)不僅古代中國文化如此,從全世界來看都一樣,從源頭上來講學科不可能分得那麼細。像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古代的學者都不只是某一學科的專家,他們都是通才。

動態平衡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中庸之道,為什麼要講「中」呢?因為「中」就是保持事物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會產生偏差。「中」即適度,既不過,也沒有不及。事物的平衡不是靜態的、固定不變的,而是變動的、相對而言的。在這個時間、地點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個時間、地點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調整,達到新的平衡,這就是動態平衡。比如,中醫就認為,一切疾病都來自於身體陰陽的失衡,也就是偏離了中道。一個人的身體,由於內傷和外感,陰陽也就不斷地處於不平衡的狀態。有些外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我們要注意調整自己的生活,以適應外界的各種變化,從而達到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這樣才能保持自己身體的健康。

近代著名哲學家、國學大師章太炎說,西方哲學關注的是物質世界,物質世界相對來講是靜止的,因此可以對它進行細緻的、精確的、靜態的分析;中國哲學關注人,人世間的事情是變動不居、瞬息萬變的,不可能用靜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動態的方法來整體把握。近一百年來,我們都在用實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文,而現在情況有逆轉的傾向,自然科學開始引進人文方法來開展研究,也關心整體關聯、動態平衡,並注重個體差異。

自然合理

中國文化主張自然合理。只有符合事物的本來狀態,才是最合理的,這就是自然合理。這裡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是萬事萬物的本然狀態。自然合理強調一切都要合乎事物的本性。從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堰,其指導思想就是順其自然、自然合理。大禹看到水總是要往下流,就疏通河流,讓水能夠順暢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李冰看到水位是波動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壩欄,而是把竹簍子裝上石頭,放在水裡,隨著水波流動,它也會起伏。汶川地震中,新修的鋼筋水泥的水壩都震壞了,而裝著石頭的竹簍子卻沒有壞。順其自然的思想,適用於一切方面,既適用於個人、社會,也適用於整個大自然。不順其自然,個人、社會、大自然都會得病。同時,大自然本身也在不斷調整,我們要順應它本身的發展趨勢,幫助它取得平衡,而不是去破壞平衡。

現實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別的。荀子曾引用《尚書》中的「惟齊非齊」來談他對平等觀念的理解。孟子說過「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如果都按照同一個標準去對待萬物的話,那當然就「不齊」了。究竟是「齊」,還是「不齊」,不能只看表面現象。「惟齊非齊」四個字背後蘊涵著自然合理的思維方式。先秦儒家講「惟齊非齊」;宋明理學家講「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是一致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對「理一分殊」哲學思想的形象化表達。

自然合理就是要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並尊重事物的個性。自然合理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個性化,這跟現代科學的普遍適用於萬物的標準化不一樣,它注重的不是一般性,而是主張要符合事物的特殊性,不是用一個統一的、量化的標準去規定,而是針對事物的特點靈活、多角度地處理問題。西方近代的思維方式是科學合理,把普適性放在第一位。但事實上科學上的真理也是在一定的範圍內才適用,離開這個範圍就不適用了,比如說,牛頓的經典力學就只適用於宏觀物體低速運動的情形。

客觀世界是很複雜的,是整體關聯、動態平衡的,要達到自然合理才能相對符合事物的特性。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人們也發現越符合事物的本然個性,就越合理。

相關焦點

  • 她是復旦的哲學教授,哲學課受到學生追捧,卻引起網友的異議
    有這樣一位哲學老師,最近成了學生們歡迎的網紅。按理說哲學課對很多人來說比較無聊,但是這位老師的課卻受到學生歡迎,大家都爭先恐後地選她的哲學課,有很多學生將她課上的話當作名言寫在小本子上。這位有魅力的老師叫陳果,是復旦大學的哲學女博士。
  • 哲學不會讓你有錢,但會讓你長壽!看看北大哲學系你就明白了!
    近日,北大哲學系樓宇烈教授在《文明之旅》節目中談到,自己雖然年近80歲,但在北大哲學系不敢稱老人,因為北大哲學系被公認為「長壽系」。樓宇烈談到,生理養生節慾,心理養生養情,哲學養生明理。而人生明理至關重要,中國哲學能夠養生,儒家進德、道家保真、釋家淨心,也許正是哲學家長壽的原因。
  • 西南聯大,特殊時期的哲學課:梳理中國哲學,增強民族自豪感
    《西南聯大哲學課》由著名哲學家馮友蘭、湯用彤、賀麟主講,對中國整個文化史哲學觀進行了全方位的解讀。從先秦諸子百家,到西漢獨尊儒術,從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到宋明理學、清代中西思想的碰撞。整個中華哲學的脈絡已經顯現。
  • 郭曉冉:不妨對小學開設哲學課多些寬容
    原標題:郭曉冉:不妨對小學開設哲學課多些寬容  近日,江蘇揚州梅嶺小學西區校決定,今年秋季開設哲學課,並將其作為三至六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與語文、數學同等地位。此舉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人質疑,哲學晦澀難懂,兒童難以接受;也有人贊同,哲學有益,啟迪心智應從娃娃抓起。
  • 樓宇烈: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接受中國網專訪(攝影:姜壹平)活動期間,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教授就「佛教的中國化、網際網路與祖庭文化傳播、參加本次活動的感受」等話題接受了中國網記者專訪。
  • 本科志願想填哲學,但家裡反對怎麼辦?附國內頂級哲學專業排名!
    一、北京大學哲學系北大哲學系始建於1912年,初名「哲學門」,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國最早的哲學系,標誌著現代中國哲學學科的開端,迄今已培養近萬名畢業生。蔡元培、胡適、熊十力、湯用彤、梁漱溟、金嶽霖、馮友蘭、宗白華、朱光潛、張頤、陳康、賀麟、沈有鼎、鄭昕、洪謙、熊偉、馮定、張岱年、任繼愈、朱伯崑等學術大師先後在這裡執教,培養了數代中國最優秀的哲學家,北大哲學系被譽為中國的「思想家搖籃」。
  • 夏爾:學哲學可立刻帶來好處
    他擅長用通俗的表達方式呈現高冷的哲學知識,《當美拯救我們:星期二的哲學課》就是來源於他主持的「周二哲學研討會」內容。法國哲學教育滲透到每一個學科澎湃新聞:中國高考剛剛過去,很多人翻出法國會考題,為何法國高考如此重視哲學內容?你還記得你考試時的題目嗎?夏爾:這是法國的傳統,法國是崇尚思考和批判精神的國家,所以經過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之後,需要最後寫一篇文章,展現學生的世界觀,但這些題目並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很容易。
  • 北大哲學教授楊立華做客先鋒書店談「魏晉的價值虛無與歸宿」
    近日,北大哲學系教授楊立華攜新作《中國哲學十五講》做客先鋒書店,舉辦「清談,虛無?——魏晉的價值虛無與歸宿」分享會。這也是北大博雅講壇第208期活動,北大博雅講壇是北京大學出版社為弘揚傳統文化,推動全民閱讀打造的高端閱讀文化品牌,是北京大學首批重點文化品牌項目。
  • 都愛說法國高考作文,其實法國中學的哲學課也令人頭禿啊!
    法國高考第一天就考哲學,類似於我們中國的高考語文作文。一般會給考生三個話題,選擇一個進行創作,考試時間整整四個小時。一般分為文科卷、理科卷、商科卷等,所有學生都要考。 | 薩特和波伏娃基於濃厚的哲學傳統和其他一些原因,法國現代哲學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養成發散性思維和更優秀的人文素養。
  • 大學老校長給初中生上哲學課
    「我的兩個兒子都很優秀,都考上了北大,都是博士並且出國留學。」張教授說,他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則,就是充分給予他們自信心。    課上到一半,張教授突然插了一句,「我要講一個小時,你們還坐得住嗎?坐不住就往外面跑。」引起鬨堂大笑。
  • 艱深的哲學+天真的兒童=奇妙的反應 武漢一小學常設兒童哲學課
    光谷第十一小學的兒童哲學課很受學生歡迎□楚天都市報記者 張屏 黃士峰 通訊員 宋玄新學期以來,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武昌實驗寄宿小學光谷分校)開始常設兒童哲學課:三年級(該校是新建校,最高年段為三年級)
  • 平和女孩國際哲學奧賽摘銀 給中學生的哲學課 應該怎麼開?
    來自平和雙語學校的高二女生林燕盈在國際哲學奧林匹克比賽(InternationalPhilosophyOlympiad)上奪得銀牌,實現中國隊在這個項目上獎牌零的突破。 林燕盈的獲獎,和她在平和雙語學校讀書期間,受到的教育有關。作為國內少數幾個專門開設哲學課程的學校,平和重視哲學教育,除了在高中部率先開出IB哲學課,還從小學階段開始就普及兒童哲學教育。
  • 北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紀念創刊50周年 將開闢英文版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廈門大學、陝西師範大學、雲南大學等兄弟院校的代表,以及學報編委會等共一百多人參加了慶典;對北京大學學報創刊五十周年表示祝賀,並就「積極推進名刊工程,繁榮哲學社會科學」這一主題進行座談研討。
  • 解決問題的三大思維和通用方法
    解決問題的三大思維和通用方法《解決問題的三大思考工具》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關於分巧克力的問題。圖4 縱向思維拿出1塊後每人2塊根據三大思維的特點進行簡單分類,甲屬於邏輯思維(縱向思維),乙屬於橫向思維,丙屬於批判性思維。
  • ...災難需要中國傳統文化5——分級診療哲學體系與醫聯體生態系統
    哲學源於古希臘語,意為「愛智慧」,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定義為「實踐的智慧學」。筆者對分級診療、醫聯體搭建有十餘年系統實踐經驗並結合傳統文化進行反思總結,逐步形成分級診療哲學體系。
  • 武漢一小學常設兒童哲學課,孩子們說很喜歡
    楚天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 張屏 黃士峰 通訊員 宋玄)新學期以來,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武昌實驗寄宿小學光谷分校)開始常設兒童哲學課:三年級(該校是新建校,最高年段為三年級)學生每周上一節兒童哲學課,由學校的4名道德與法治教師教授,另外吸納對此感興趣的一二年級學生加入「兒童哲學閱讀
  •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優秀的人有優秀的道理
    《受益一生的北大哲學課》匯聚北大知名學者和教授的思想精髓,閱讀此書,可以幫你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並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哲學課一共分為六篇,學會這六篇中的任意一篇,都可以讓我們煥然一新,變得越來越優秀。01以平常心泰然處事我在茫茫人海中,尋找自己靈魂之唯一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 哲學很難懂?7本簡單有趣的哲學入門書推薦!
    哲學的「有用」讓無數人對它「心嚮往之」,但哲學的「難」又讓同樣多的人在它面前「望而卻步」。不同於傳統哲學史按照時間順序羅列哲學家觀點的做法,《大問題》每章探討一個「問題」,比如「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如何認識『自我』?」「自由總是好的嗎?」「做一個好人必定會快樂嗎?」等等。它們既是哲學上的「大問題」,也是我們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要面對和思考的一些基本問題。
  • 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將面世(圖)
    近日,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胡適著作《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卷中)即將面世。其中,首次公開出版的卷中是最大的亮點,這是胡適1919年在北大哲學系二、三年級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古部分時的講義。卷中雖然只有54000字左右,但是它反映了胡適當年與《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一脈相承的治學方法和治學理念。另外,卷中有大量顧頡剛的手批(還有20%的可能是胡適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