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政治哲學一直是大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哲學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是所有學科的母科。在高中階段,主要考核的哲學範疇有:矛盾觀、唯物主義辯證觀、質變量變等諸多考點,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細數如何巧答哲學綜合性大題。
在歷年高考中,考核最多的非矛盾觀莫屬。這主要與矛盾觀的兩性及其方法論的廣泛性有較大的必然關係,矛盾觀的兩性主要是:1.共性(同一性)2.個性(鬥爭性)。一個列子搞懂矛盾觀兩性:政策推廣之前,需要在某地進行試點,試點後進行全面推廣,各地因地制宜再進行改進。在一地試點,再進行推廣,體現了事物具有共性的特徵,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相同特徵,所以一地試驗政策後,能夠進行全面推廣。各地對於試驗政策再進行改進,證明事物具有個性,每個事物都具有其不同的特徵。方法論:事物具有同一性,我們看待事物要由一到多,由此及彼。事物具有鬥爭性,這啟示我們要尊重事物的獨特性,善於利用事物的獨特性。
質變與量變的關係,一句話揭示其本質:量變是質變的必要前提和準備,質變是量變多的必然結果。沒有量變就不可能會有質變,而有量變不一定有質變,量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或者量變必須達到一定層次才能發展成質變。在考核量變與質變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以下考點:1.質變與量變之間的關係是基礎和結果的關係。2.量變要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達到質變的水平。3.質變並不一定都是好的,比如食物的腐敗也是質變,但是食物的腐敗是消極方面的。
唯物主義辯證觀,唯物主義辯證觀不僅是高考的考點,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唯物主義辯證觀強調事物是一直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強調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唯物主義辯證觀有其相對立的方向,即為形上學。形上學強調事物是靜止的,強調片面看待問題。一般考察到唯物主義辯證觀這個知識點,大概率考察到的是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這一點極易與矛盾觀的兩性結合在一起進行考察。從兩方面來判斷事物。比如,用唯物主義辯證觀來判斷中華民族精神和長徵精神之間的關係。這很顯然考核的是從兩個方面,最終得出的結果肯定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判斷的。同時我們也知道,矛盾觀是具有兩性的,解答方法如下:個性:長徵精神主要強調的是攻克艱難困苦,不畏犧牲。中華民族精神注重的是內容廣泛,涵養廣泛。共性:兩者均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都能促進人的完善。都能由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能夠使人們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使人們能夠全面發展,能夠在人生道路上能夠奮進不止。所以兩者既有不同,也有相同的地方。所以得出結論,兩者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得出結論,兩者不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