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迷之組合:物理化學政治非良配,越學越難越後悔

2020-12-05 新高考前沿

關於新高考選科,其中最差的組合我在上一期文章中已經具體分析過,為「歷史、化學、生物」組合,眾多一線老師都心如明鏡。但是還有一個比較隱蔽的組合,也非常不科學,可它卻不顯山不漏水,只有真正學習之後,尤其到了高三,才會深有體會,進而隱隱作痛,越學越後悔,這個組合就是「物理、化學、政治」組合。

01寫在前面,開宗明義

在新高考3+3模式下,物理、化學、政治組合專業覆蓋率屬於90%以上梯隊,新高考3+1+2模式下,這個組合專業覆蓋率高達96.58%,是排在第一位的組合。

那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它的優點與缺點到底是什麼?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學生通常是什麼樣的學生?物理、化學搭配「政治科目」的目的是什麼?選擇這個組合的學習難度在哪裡?高中政治真的與大學考研息息相關嗎?2020年新高考一分一檔表的數據,又能給我們提供哪些經驗與教訓?

應很多家長的諮詢與要求,今天「新高考前沿」就詳細寫一寫這個組合。首先還是要強調一點,本文說的是一種普遍現象。因為個體千差萬別,不管哪種組合都有學得如魚得水的人,但個例不具有普遍代表意義。

02一線觀察,正文開始

高中3年學習過程中,「新高考前沿」通過在一線的持續追蹤與觀察,發現大部分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同學:要麼物理科目學得不太好,要麼政治科目學得不太好,考試排名很難排在前面,而且學習起來會越來越吃力,尤其是到了高三。

而從高考成績來看,因為3+1+2模式,還沒有第一批新高考畢業生,所以沒有具體數據,但從山東2020年的3+3模式第一年新高考成績,已經足夠反映出這種組合的不足之處。

歡迎走進「新高考如何選科」專欄:《新高考選科迷之組合:物理化學政治非良配,越學越難越後悔》,又名《新高考選科誤區:高中選政治為了大學考研,這真是無稽之談》。

友情提示:全文超過7000字,閱讀時長大概20分鐘。

03左右互搏,文理衝突

今天我們從哪裡說起呢, 我想就從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中,一門十分經典的武功談起吧。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射鵰英雄傳》,其中「老頑童」有一門武功令人印象深刻,叫做「左右互搏術」。

想要學會的前提是能夠左手畫圓,右手畫方,相當於自己跟自己打架。大家可以自己在紙上試一試,看看能否做到。小說中冰雪聰明的黃蓉,怎麼學也學不會,但憨厚老實學什麼都慢的郭靖反而一學就會。

左手畫圓,右手畫方,左右互搏術,這門小說中才存在的「武功」,與我們的高中學習有什麼關係呢?

在學習過程中,假如手畫圓,對應我們的理科思維,右手畫方,對應我們的文科思維,大家應該就都明白了。

從大數據來看,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偏文或者偏理的思維,文理思維兼備而且都特優秀的人鳳毛麟角。

而新高考模式選擇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就好比在練習「左右互搏術」。物理,純理科思維的代表,政治,純文科思維的代表,這兩門學科組合在一起,學習過程中,需要來回切換文理科思維,同時學起來,難度非常大。

04學科特性,詳細分說

我們不妨先談一談高中政治、物理、化學每科的學習方法與考察的能力。

一、高中政治學科考察的能力與學習方法

1.提取信息的能力

很多學生在做高三政治題時主次不分,抓不住題幹中主要信息,區分不了次要信息,提取信息能力不足,經常會答非所問,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政治答題過程中非常重要。2.語言精練與總結能力

很多孩子答政治題時,容易犯一個錯誤,由於總結能力不足,語言不夠精練,害怕答得少,碰不上採分點,就會圍繞一個點答太多。然而這樣根本拿不到高分,因為政治科目的大題,考點來自多個方向,所以語言精練與總結能力在政治答題過程中也彌足輕重。

3.理論結合實際能力

高三孩子們還會有一個通病,政治學科平時背得挺好,但做題不知道怎麼用,答題不知道落到哪個點!也就是說空有理論,缺乏實踐,無法理論聯繫實際,這樣答題時就會一籌莫展,根本無法拿到高分。綜上所述,政治學科是一門對學生文科思維要求很高的學科,而且其考題靈活多變,常常需要與時事結合,這些內容不像理科一樣,模型那麼固定。

二、高中物理學科考察的能力與學習方法

1.邏輯思維能力

物理作為純理科,對邏輯思維的考驗非常注重,高中從運動到力學,再到電磁,知識循序漸進,前後聯繫緊密,若沒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學習物理會十分吃力。2.模型構建能力

初中物理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則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強。力學模型與電磁模型,若構建不起來,到了高二聽課之時就會感覺如同天書。

3.融會貫通能力

高中教材理論性增強,常以某些基礎理論為綱,根據一定的邏輯,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聯結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這需要我們進行融會貫通,才能高屋建瓴,答題時一氣呵成。綜上所述,物理學科是一門對學生理科思維要求十分高的學科,它與政治學科的學習要求與考察能力,完全不同。

兩科之間知識點上也沒有任何關聯度,若兩科同時學習,就如修行「左右互搏術」一樣,常人想要把兩門學科同時都學得非常優秀,難度非常大。

三、高中化學學科考察的能力與學習方法

高中學科科目三大特點:一是知識點多、較瑣碎;二是表象較容易應用較難;三是其它學科的滲透較多,如數學的極限思維、平均值應用、物理的電學、力學知識。

高中化學科目,其對抽象思維,推理能力,歸納總結能力的考察十分注重,這與物理學科一脈相承,但高中化學反應方程式複雜,知識點散,很多內容又需要記憶,甚至有人還戲稱「化學是理科中的文科」。

化學這門科目,對於很多高中學生來說,其學習難度甚至高於物理科目。

綜上所述,物理、化學、政治,這三門科目組合在一起,學習上的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肯定有如「郭靖」一樣的這種特例,個例這裡不做探討。

05高三複習,難度加劇

新高考模式任何一個組合到底好不好,合適不合適,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畢竟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一批3+1+2模式的學生們,如今已經高三了,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組合的學生們,他們如今的學習狀態如何,考試成績又如何呢?讓我們用事實來說話。

選擇了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也許高一、高二階段還顯露不出太大學習難度,但是到了高三,當開啟三輪複習,各科試卷如雪花一樣飛來,學生做題之時,你能想像當你剛剛還在物理磁場、電場的大題中遨遊,緊接著思維一轉,拿起筆來奮筆疾書,答一道經濟、社會、哲學的文科綜合大題的情景嗎?

有人也許會說這對思維是一种放松,然而學生本身的感受卻並非如此,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一種折磨。從物理電磁大題轉到政治大題時,一時間腦袋嗡嗡作響,反應好久,思維都無法順利切換過來。

腦海中的物理公式、定理、符號還沒有散去,接著換一種思維,開始進行大段的論述,寫起了小作文,這滋味,不要太酸爽!

從高三學習的延續性角度來說,選擇物理搭配政治的組合,這屬於人為提高了自己的學習難度。

而高三歷經了這麼多次考試,也進行過全市大模擬,考試成績排名可以說明很大一個問題。無論是哪種規模的考試,選擇這個組合的孩子,賦分後進入全市前1000名的比例遠遠低於其它組合。也就是文章開頭說的那種現象:大部分這個組合的孩子,要麼物理學得不太好,要麼政治學得不太好。

06選科緣由,一一駁斥

那接下來,我們再說說,為何會有人這麼選科?選擇這種組合的是什麼水平的學生,他們選擇政治科目的目的是什麼?

一、誰選擇了這個組合?

到底是什麼樣的孩子選擇了「物理、化學、政治」這個組合呢?

通過一線的觀察發現,選擇這種組合的孩子通常學習程度還不錯,屬於中上等。畢竟敢選物理、化學這兩科,通常都有一定的實力做依託(盲目選科的除外)。

二、為何選這個組合?

那麼他們選擇這個組合的目的與初衷又是什麼呢?到底出於哪些考量?通常又分為3種原因:

1.避開物化生與物化地的學霸

新高考模式下大量學霸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與物理、化學、地理這兩個組合,競爭非常激烈。

山東2020年高考成績一分一檔表顯示前56名之中,52人選擇了物理、化學、生物,而其中高考狀元選擇的物理、化學、地理的組合,這兩個組合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而把「生物或者地理」換成政治,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學習壓力,從這種競爭情況上看,理論上政治賦高分更加容易一些。

2.政治提分

還有一部分孩子,政治科目學得非常好,有信心在所有選擇政治科目的學生中名列前茅,那麼選擇政治科目,就是為了提分用。

這樣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尤其3+1+2模式下,物理、歷史分開錄取,可以在物理組合中佔得先機。

3.職業生涯規劃,為考研做準備

選擇政治,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將來考研或者國考做準備。畢竟將來考研一定有這個科目,所以這是很多家長與學生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甚至一些學校的老師,也會這麼告訴家長。

然而這個理由真的成立嗎?選擇政治真的能提分嗎?大學考研與高中政治科目真的有必要關係嗎?

根據一線教學經驗,與曾經的大學考研經歷,「新高考前沿」想說,這純粹是無稽之談,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說提分,我們要清楚的認知到,選擇了物理、化學,那麼這類孩子通常實力不錯,敢選這兩科,基本都是理科思維。

理科思維的學生真的能學好高中政治科目嗎?高中政治科目是背背就能拿高分的嗎?這些上文已經有過具體分析,不再贅述。

接著說說選擇政治,真的賦分時競爭就不激烈了嗎?

政治科目賦分時,你面臨的是與文科思維學霸們的競爭,在你是一個偏理科思維的人的前提下,以己之弱比拼他人之強,你確定真的能競爭過文科思維的學霸們?自己還真的有優勢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很容易被別人「吊打」。

最後重點說說選擇政治科目,是為了將來考研做準備的「論調」,這個荒謬的言論,純粹是沒親自考過研的人的「臆想」。

大學考研一般有4門課程,政治、英語、高數、專業課,英語和高數與高中基礎有很大關係,高中基礎不好,大學學習這兩門課時要吃力,考研時自然要受到影響。

但政治科目,與高中階段課程真的有什麼具體關係嗎?

首先我們不能否認確實有,因為思維上有延續性,高中學過政治科目,表面看起來大學考研確實佔有優勢。

但大學考研政治跟高中政治學科根本不是一回事!

我先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在高考改革之前,舊高考時代文理分科,我們曾經的純理科生與新高考模式一樣,過了學考就不學政治了。可難道以前的純理科生不考研嗎?我們的考研率低嗎?理科生考研失敗的人中,有幾人會是因為政治科目分數不夠?

答案顯而易見,高中學過政治,準備考研確實會輕鬆一點,但是高中沒怎麼學過政治的,哪怕不開竅的,並不耽誤考研,也不用擔心自己考研時搞不定政治科目。

這兩者其中的區別很大:

區別一,高考政治有四本書,每本百來頁。考研政治有五本書,毛鄧三,馬哲,中近史,思修,當代,每本都有三到四百頁,折算下來,考研政治要記憶的知識是高中的三四倍。

區別二,考研政治問得直接,不會繞來繞去,只要掌握了課本的原理,就能運用到做題。高中政治科目的練習題卻是繞來繞去,不知所謂,理解了每個原理,也要揣摩出題者意圖。

而且政治科目在考試時,會穿插很多當下熱點問題與最新解讀,出題非常靈活。

說白了,大學考研政治是一門可以短期突擊的科目,我們經歷過考研的人都知道,到了大三甚至大四,找一個考研班,突擊一下,考研就夠用了,與高中是否選擇了政治科目沒有太大關係。

07高考成績,一錘定音

當然說了這麼多,有人覺得還不夠具有說服力,那好,接下來我們就拿高考成績來說一說這個組合好了,沒有什麼比高考成績更具有說服力。

因為遼寧、廣東、河北、湖北、湖南、江蘇、重慶、福建8個省份是3+1+2模式,2021年才會有高考成績做參考,今天這裡我們就拿山東3+3模式,來說一說這個組合吧。

山東省2017年啟動新高考,2020年是第一年正式高考,雖然兩種模式選科要求,賦分辦法與錄取規則,都有不同之處,但山東第一年的高考成績,對於明年的新8省的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參考意義。話不多說,我們直接看山東2020年高考的一份一檔表:

請大家在表中找一找,選擇政治科目的考生,他們的名次在哪裡?

相關焦點

  • 新高考3+1+2,父母眼中第一選擇「物化政」非良配,選的人後悔了
    新高考模式和以前的文理分科不同,是進入高一就必須做選擇,因為還沒有學過所以學生也是一團漿糊不知道該怎麼選,這時候多是聽父母的意見,而物化政也成為了父母眼中的第一選擇。  二是因為孩子本身就擅長理科的,可以選一個政治來託底,畢竟政治多是主觀題,學起來不是很難,父母認為是一科可以短時間促成的學科,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業壓力。  三就是因為物化政可選專業最高,為今後高考做打算。
  • 新高考選科【政治+地理+生物】組合怎麼樣?
    2020年起北京開始實施「新高考選科」模式,不同的選科組合適合哪類考生?有哪些優劣?文新學堂整理新高考選科政治+地理+生物組合分析,一起來看! 一、選考政策科普 新高考和傳統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實施「3+1+2」或者「3+3」的選科模式。
  • 2019年新高考模式,孩子學醫選化學、生物、歷史科目組合可以嗎?
    孩子學醫選化學和生物,歷史可以嗎?可以!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大學醫學專業的主要課程來考慮高中新高考選科模式的最優組合。為什麼要選高中歷史呢?這是因為2019年之後新高考改革模式為「3+1+2」,其中模式的「3」為語文、數學、英語學科;這裡的「1」是指物理與歷史中的其中一科,這裡的「2」是指物理化學政治生物中的任意2科。從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來看,物理、歷史選科的概率很大,各接近50%,因此物理、歷史學科看成是新高考改革後的「副主科」。
  • 新高考選科,選了化學、政治後會怎麼樣?
    今天有學生諮詢:馬上就要選科了,我想知道化學政治會怎麼樣,會不會很難學?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高中教師,最近一直在回答關於新高考選科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如下。在3+1+2模式下,如果選擇化學和政治,那這個模式基本上就是物化政了。
  • 新高考「6選3」,該選哪個組合,高考改革省市的高中家長趕緊收藏
    這次高考改革的主要亮點和內容就是對學生學習科目、高考考試科目進行一次大手術:新高考政策跟以往的高考政策不同的地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高考總成績由數學、語文、外語三個科目加上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的成績組成,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3個科目就要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政治、地理、歷史、化學、物理、生物六個學科中進行選擇了,就是所謂的「6選3」。
  • 新高考選科物化地組合分析,新高考學霸退而求其次的選擇?
    新學期開始,新高一、高二馬上面臨選科規劃和決策問題。應廣大考生、家長需求,自主選拔在線微信公眾平臺特開通【新高考選科指導】系列文章,以期為大家提供有效的幫助。第02期,我們為帶大家一起了解下物化地組合。
  • 史上最全新高考選科攻略!新高考選科什麼組合更容易上名校?985高校...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是山東省高分滑檔的情況,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新高考選科學霸扎堆現象嚴重,到底該怎麼選才能更容易上名校?
  • 新高考「物理+生物+政治」的組合,學生為什麼選擇的少,有何優勢
    無論是6選3中,還是「3+1+2」新高考選科制度中,選擇「物理+生物+政治」雖然選大學專業時並不受限,基本可選專業高達99%,但是在高中學習中選這個組合的並不會很多。原因如下:一、從各科的學習難度來看物理是理科科目中最難學的一科,不僅需要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還要有強大的知識儲備和知識貫通能力,物理幾乎成為學霸們角逐的專場,很多學生為了規避物理學習帶來的風險,而選擇放棄物理。
  • 2021年新高考全面解讀,全部疑問一網打盡
    答:公安技術類,物理化學任選一門,公安學類必選政治。具體以各省當年選科要求準。26、選擇了物理,還能報考文科類的專業嗎?答:新高考中有很多專業是不限選考科目要求的,大部分為偏文科專業。27、科目選擇確定後還能夠更改嗎?
  • 山東2020年新高考模考數據:全省前100名選科組合95%是「老理科」物...
    山東高考模擬考試後,有的學生後悔選物理了! 考這麼難,為了啥? 考完之後,學生普遍感覺到「變化大、考得難」,連一向平穩的語文,這次都變化非常大,出現了很多新題型,數學更是加上了多選題。 除了三大主科之外,物理的考試備受關注!
  • 物理如何越學越輕鬆?北大清華學霸為你鋪平高中物理學習之路!
    僅從成績上來說,作為文科思維嚴重陰差陽錯選了理科的披著理科外衣的偽文科生來說,物理自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十分不幸的是筆者所處的班級是大神環伺的物理化學奧賽班,物理成績常常處於倒數的位置,110滿分的考試,當時經常在實驗班平均分破百的情況下僅僅獲得八十多分九十多分的不佳成績,甚至有在力學綜合期末考試考到七十一二分的慘不忍睹的紀錄,也有電磁場綜合考試中14個選擇題狂錯7個半的不堪回首的往事……總之,我必須承認在物理知識的接受速度上與純理科同學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 不學政治,歷史能學好?不學物理,化學能學好?說說新高考的弊端
    孩子馬上要上高三,屬於山東省第一批參加新高考的學生,屬於學霸級的學生,選擇了物理+化學+歷史的組合。但是,另外意想不到的是她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思維是相當薄弱的,錯了很多不該錯的題目,在跟她的交流中,我發現不是她不想學,而是她不會學,思考問題的角度過於簡單,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哲學的基礎。
  • 語言的競爭:科學越發展,英文越膨脹,中文越從容
    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科學類專業,是研究、探索人類未曾觸達的陌生領域,面對的是新概念,新事物、新現象。語言在科學領域的作用主要有三個:記錄科學研究,傳播科學成果,向下一代傳遞科學知識。中文無論面對多麼複雜的事物、研究和成果,它都能用淺顯易懂的文字記錄下來。
  • 內容增加、難度提高,高中物理新課改越改越難該如何應對!
    對高考影響並不大。考察範圍變動不大,增添了熱學內容(選修3-3),但是現行高考並不考察,可以推斷,這可能是未來高考的必考內容。    其他知識與現在所學十分相似,運用現行教材去學習雖然稍微有些不同,並不影響教學的推進和孩子的學習,家長孩子們不用過分擔心。    會考內容變動大    對比高一的學習課程,也就是我們的會考(新高考背景下成為合格性考試)的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
  • 山東新高考如何選科?看看這些科目組合哪個適合你?
    新高考從2014年開始啟動到現在,已經有6個省(市)實行了新高考,而今年是實行新高考省份最多的一次,尤其值得關注和反思的是山東今年高分滑檔的情況尤為突出,這些情況的出現對於今年即將進入新高考的同學們也是很重要的警示
  • 回歸分析法驗證高考理科數學越難男生均分優勢越大
    先說結論,根據浙江省2006-2014年浙江卷高考理科數學成績數據,2005,2006,2009年河南省S縣全國一卷理科數學成績數據,與2016年全國卷六省理科數學成績數據,求得因變量為「理科數學男女均分差值」(即男-女),自變量為「理科數學加權平均分」(即男生和女生的平均分各取0.5的權重取平均
  • 新高考模式應該如何選科?老師給出6個組合,分別對應不同等級!
    按照每年的高考形式,同學們都會有文理科之分,除了語、數、外是三本基礎課程之外,文科分為政、史、地;理科分為物、化、生,每位同學的選擇都有所不同,有些同學覺得文科未來的發展不好,而有些同學則認為理科比較難學。
  • 新高考第一屆畢業生,復盤選科賦分走班,過來人分享3點經驗
    本人山東省新高考改革第一年考生,也就是2020年高考畢業生,我選的組合是物理、化學、政治。在賦分制下,我物理估分裸分60多,賦分後73分,化學估分裸分75左右吧,賦分後81分,政治估分裸分也70左右吧,賦分後76。個人體驗政治這學科一般裸分70以上差距越拉越大,政治在60到70這塊人太多了。
  • 2021年新高考改革全面解讀
    答:新高考「3+1+2」模式下物理、歷史單獨劃線,考生只能選擇其中一個科目。具體選科組合包括以下12種:  14、「3+3」模式可以選擇的組合有哪些?  答:新高考「3+3」模式考生可以選擇的選科組合有20種,對是否必選物理、歷史不做限制,但是高校招生會有必選科目要求,選擇時需慎重。  15、不選政治以後考不了公務員,研究生?
  • 新高考模式帶來了「等級賦分制」,能實現公平嗎?學生選科要注意
    在這種等級賦分制度之下,我們想要區分學生哪個科目學得更好,將不再是簡單地通過學生單科成績分數對比區分,而是通過等級來區分。比如,某同學某次模擬考時數學試卷非常難,只考了80分,但英語試卷非常簡單,輕輕鬆鬆就拿到了1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