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需要學點兒哲學

2021-01-13 中國網

  □胡大一

  醫學是最需要學點兒哲學的學科。在學醫和從醫的過程中,診治疾病無不充滿了哲學道理。比如,哲學的一個重要原理是「共性和個性」,就反映了「讀醫學教科書和臨床實踐」的關係。

  我們剛進醫學院或者初出校門當醫生時,更多的是接觸書本知識。書本概括的是共性知識,例如心絞痛,它強調疼痛部位在胸骨後或心前區,持續時間常常是3分鐘~5分鐘,很少超過15分鐘,誘發因素多為體力活動,緩解方式是休息或者含服硝酸甘油。然而實踐中並非每個人都表現出這樣的症狀。

  臨床實踐中,我們看到的患者都是不同的,每個患者都有個性,疾病的共性存在於患者的個性當中。所以,醫生在接診時,一定要將疾病的共性和患者的個性有機結合,才能做好診斷。

  醫生診斷疾病要注意運用哲學的思考方式,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合格的醫生不但要重視疾病最後的診治結果,還要留心診治的全過程,這是非常重要的。看見了變化,又找到了根據,需要總結規律。要是到患者出院時還沒搞清楚,就要對患者進行追蹤隨訪。隨訪疾病的全過程應該成為醫生的習慣。

  哲學的思考體現在善於觀察和聯想,由表及裡,透過現象了解疾病的本質。醫學上非常重要的一個內容叫「症候群」,如預激症候群、X症候群。症候群就是一個患者同時出現了兩種、三種甚至更多的症狀、體徵與臨床表現,但所有這些表現似乎是一種疾病從不同角度的展示。

  醫學往往是從觀察入手的,開始時只是看到若干現象。儘量用一種疾病解釋患者同時出現的若干體徵和症狀。由於大家不能一次就看穿疾病的本質,所以醫學界提出了「症候群」的概念,通過聯想認為這個組合很可能是一種疾病,再通過科學的研究證實其本質,最後找到根治的方法。

  作者簡介:胡大一,博士生導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控煙協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著名心血管病專家

相關焦點

  • 學哲學專業就需要家裡有礦嗎?也不盡然
    現在如果誰要是想高考填志願的時候選擇了哲學或者已經學了哲學,可能會被問家裡有礦嗎?不然誰給你的勇氣學哲學。可能是因為兩點原因,第一點是對口的工作實在是不多,第二點是找到的工作收入一遍都不會很高。雖然很多大科學家研究到最後,都研究哲學或者神學問題了,雖然哲學號稱是很多學科的最終問題,但是研究了哲學卻不能直接指導任何學科方便找工作。跟管理類的專業有點像,很多學生都是奔著將來能做管理者,去學的管理學,最後發現做人資、行政和銷售的居多,雖然工作到後面會有很多管理問題需要解讀,但是直接就學管理,並不能幫助你直接走上管理者的崗位。
  • 學哲學無用?錯了,從哲學的本源定義說說西方經典三大學問
    基本可以說,在答案二和三的語境下,哲學這回事,是不存在的。(一)哲學和馬克思主義是交叉概念很多人在大學都學過一門「思想政治」類必修課,叫「馬克思主義哲學」,簡稱「馬哲」。「馬哲」,是有字庫的。很重要一點——它是人類在哲學領域的研究歷程中首次將「唯物論」或說「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做有機結合的成果。但是,大不敬地——話說回來,這麼偉大而先進並且還有點兒費解的學問,誕生於基於「傳統」學科理念的歐洲;在這個前提下,對「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概念的理解,就跟上面說的不一樣了,更應該是:馬克思的、關於辯證法和唯物主義的、哲學。
  • 聚焦:中南海開年第一課 為何學哲學
    原標題:中南海開年第一課 為何學哲學 找到哲學的「總開關」 恩格斯有句名言,「蔑視辯證法是不能不受懲罰的」。 從一定意義上說,改革時代的「本領恐慌」,首先就是「哲學的貧困」。
  • 學以成人與哲學何為
    學以成人與哲學何為  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是「學以成人」。
  • 對哲學的三大批判——當今社會是否已容不下哲學或不需要哲學了?
    問題是,儘管你需要昂貴的機器來做科學或工程,例如,人文學科主要有你可以自己閱讀的文本。因此,為了保護這門學科,讓它看起來精英、專業、值得學生投入時間和金錢,哲學家們發明了需要專家解釋的術語。因此,你應該受益於老師一對一的指導,以掌握該主題。哲學並不是唯一一個用術語捍衛自己地盤的人;律師、經濟學家、醫生和科學家也有很多行話。為術語辯護的人說,這不是偏執的表現,而是為了精確。
  • ...災難需要中國傳統文化5——分級診療哲學體系與醫聯體生態系統
    哲學源於古希臘語,意為「愛智慧」,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康德定義為「實踐的智慧學」。筆者對分級診療、醫聯體搭建有十餘年系統實踐經驗並結合傳統文化進行反思總結,逐步形成分級診療哲學體系。
  • 我們為什麼要學哲學
    本人經歷:初中競賽提前班,高中物化生(but政史地的學考也是全A哦)理綜269hhhhh,本科應用化學,直博藥學院化學生物學。呵呵呵呵噠噠從小我就不是非常喜歡看書,雖然老愛去圖書館捧一大摞書回家,但大多都以超期結束我和它們之間的緣分。每次看書時都喜歡邊吃邊看,總是不能十分專注,達到心流狀態。
  • 富人們為什麼都在學哲學?
    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越是成功人士越是喜歡學哲學、談哲學,而普通老百姓甚至一些還比較有身份的「知識分子」卻滿腦子的不解和不屑——哲學有啥用啊?哲學是最窮的學科。於是,迷茫的你更加迷茫了,為什麼富人們一窩蜂地學哲學還越來越富,為什麼窮人們天天學賺錢卻越來越迷茫?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拯救你!你為什麼是你?
  • 54期:為何英國的學生需要學哲學~~考研英語題源外刊賞析
    翻譯:《校園哲學雜誌》最近出版的一期專刊有力地解釋了義務教育為何要教授哲學。在文章探討的眾多問題中,包含這樣一個觀點:哲學教育促使人們為道德生活做好準備。文章還探究了哲學如何改善孩子的思維品質。點評:I段引入話題,點明主旨。①句以雜誌專刊引出話題:為何要進行哲學教育。②句以專刊內容點明哲學的作用,回應①句:哲學可以培養道德品質,改善孩子的思維品質。
  • 學以成人與哲學何為-光明日報-光明網
    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是「學以成人」。對此,學界內外不少人很詫異,這麼樸實的一句話如何能夠成為世界哲學大會的主題。    回想起來,2014年的秋天,世界哲學聯合會幾十位執委聚集在北京大學人文苑,為確定這屆哲學大會的主題確實展開過激烈爭執。
  • 夏爾:學哲學可立刻帶來好處
    換言之,呈現美和欣賞美是需要理由的嗎?4個世紀之後,法國新銳哲學家夏爾·佩潘為此做了精彩的回應。在其新著《當美拯救我們:星期二的哲學課》中,夏爾圍繞「美」這一主題展開,通過分析康德、黑格爾和弗洛伊德關於美學的理論,鋪開了一條探尋美的哲學辨析路徑。在著作最後,夏爾得出結論,「美最重要的作用,是讓我們學會愛上自己不懂的東西」,即我們愛上美是因為美的神秘和不可解釋性,神秘讓美格外可愛。
  •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哲學方法到當代空間化社會批判哲學
    從政治經濟學批判方法中所固有的歷史空間辯證法精神出發,從反思批判當代西方社會科學理論方法視域局限入手,在與當代西方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社會學、經濟學、政治學、地理學、生態學等交流交鋒及問題域重構中把握當代社會空間化現實的現象與本質規律。這種理解既印證著馬克思主義依舊繁盛的當代生命力,也為科學地看待中國一百多年來的道路探索歷程提供了一種有益的方法論視角。
  • 坤鵬論:為什麼哲學與修辭學如此對立不容?(上)
    ——坤鵬論坤鵬論寫到這裡,大家一路跟著讀到這裡,我們基本也了解了哲學與修辭學一直的關係。自古希臘時期起,它們便處於對立關係,時而緊張,時而緩和。直到現代,哲學界自己開始反思後,它們才慢慢走到了一起。修辭學與哲學為什麼火水不能相容呢?這到底是為什麼?為什麼柏拉圖對修辭學那麼深惡痛絕?
  • 醫生訪學歸來還是醫生,為什麼還要出國訪學?
    相對於美國好的實驗室條件,我們的硬體設備遠遠比不上; 第四,有些指導教師同時做著很多臨床工作,無暇專注年輕醫生的科研訓練。 年輕醫生尤其是住院醫生本人也願意出國學習,因為他們不是臨床工作的骨幹力量,他們的短期脫離不會對醫院的臨床工作造成影響,也很容易有很多的替補力量。
  • 學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沒好處!那還要不要學?必須要
    它並沒有標準答案,絕不會有一個人能站在你面前,告訴你哲學到底是什麼,或者什麼都不是。所以不要寄託於有人用一段話來告訴你哲學的本質,因為哲學的概念本身就是隨著歷史不斷發展的抽象概念。在漫長的歲月裡,總有研究哲學的人站出來說:醒醒吧,凡人,你們都錯了,我說的才是真正的哲學!
  • 哲學專業就業率高 媒體:各行業都需要藝術與思想之光
    哲學專業就業率高 媒體:各行業都需要藝術與思想之光 2017-01  張二木  龍應臺在一篇演講裡,曾這樣形容文史哲三類學科:文學是白楊樹的湖中倒影,史學是沙漠玫瑰的開放,哲學是迷宮中望見星空。
  • 你知道哲學嗎?那麼宇宙學需要哲學嗎?
    從霍金(Stephen Hawking)提出的「哲學已死」,到溫伯格(Steven Weinberg)在《終極理論之夢》(1992年)中的長篇聲討——「反對哲學」,許多物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認為哲學是無用的,或者至少對科學是無用的。
  •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
    真心學哲學 真正用哲學  ——從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談學哲學  作者:全國政協副主席 陳元  毛澤東哲學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產物學習和運用毛澤東哲學思想,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重大意義。  陳雲同志非常注重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曾三次與他談學哲學的問題。他不僅自己一生沒有停止過學哲學,而且特別關心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學哲學,並多次就如何學哲學進行指導。陳雲同志說過,讀《毛澤東選集》,先從五篇富有哲學思想的文章看起。
  • 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哲學?
    2020-07-08 09:45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 周澍熹今天的我們,還需不需要哲學?有人認為在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能更為重要,而哲學過於飄渺;有人則認為哲學離大多數人都很遙遠,沒有必要了解;有人認為哲學是一門學問,應該有所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孫衛衛《照亮——讓我們靈魂覺醒的哲學智慧》(以下簡稱《照亮》)一書認為,我們需要哲學,而且哲學就在我們身邊。
  • 學過「哲學」的人有什麼不同?看了才知道其中妙處
    哲學是什麼?這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但是,抱歉,目前暫時沒有大家都承認的定義,可能以後也沒有。不過呢,不要太擔心,這個世界上沒有定義的東西很多,比如藝術,也是沒有什麼固定的公認的定義。目前也沒有幾個哲學家能夠很通俗的把「哲學」這個意義講出來。